智慧阅读八年级答案

发布时间:2019-02-28 05:50:35

智慧阅读八年级答案

【篇一:初二课外阅读及答案】

的诗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关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关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文章写了母亲给关心爱护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 ________

② (4)

2、第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有什么作用?(4)

3、第自然段划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说此句的深刻含义。(4)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2)

5、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爱子故事吗?请写两个来。(2)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 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1)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2.第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3)

—→ —→

4.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请说理由。(4)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4)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

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

14下雪时,母亲送我去上学;找不到工作时,母亲给我以鼓励。

15、环境描写 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

16、比喻 母亲教会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使我懂得了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

17、母亲是一位乐观坚强,富有智慧,聪明能干,循循善诱(或善于教育、激励孩子),富有爱心,富有诗意,朴实温柔的人。

18、示例:孟母三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曾子杀猪——教育孩子要讲信用。

19、略

14.(4)(1) 盯:喜爱(2) 盯:渴望

15.答: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1)。作用: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1)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娅是个热爱母亲,善良懂事的孩子(1分)。

—→

—— → 17 答题要点:开放性试题,能紧扣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玛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智慧执著、勤劳勇敢、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孩子。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道的慈 祥老人。

18 答: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言之成理即可)

16 (1)c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意近即可)

17(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18(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每处1分,各有一点即可)

19、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意近即可)

【篇二: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com 文摘:智慧阅读八年级答案)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赵襄主:赵襄子.: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追赶,这里指驾车赛.③:更换.: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谐调.⑤:引导.⑥……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x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吾用!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吾御者!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动词,,.③ :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白白费掉.③:.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启封.②:灾害,忧患.③:通悦,高兴.④: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故事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l. 2.穷尽 3. 4.发语词

,1.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1.等到 2., 3.不如

,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以讹传讹

4.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1.想要 2.,什么 3.良好 4.

,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1.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l.问候 2.这样 3.如果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7.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l. 2.分别 3.,担心 4.辞去,遣散 使()……休息 5.独得,据有

,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长歌行》

【篇三:八年级语文下册智慧乐园答案】

ass=txt>21课与朱元思书

的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10b 1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天下独绝,山、水13、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14、提示:感受因人而异,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22课五柳先生传

2)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不汲汲于富贵4.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5、淡泊名利,洁身自好。6、因为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追求富贵荣华。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示例:喜欢。因为他是一个率真放达、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人。不喜欢,虽然他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

避,成为一位借酒消愁,安于现状的隐士。

8、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现出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高洁志趣。9a 10、(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11、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2、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23课马说

2即使屈辱,埋没并列而死有时”⑺一样;等同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⑽懂得面对”,表示疑问语气恐怕3退之 文学 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叙事 议论 说理4、(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

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人才 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6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7、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8、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9、(1)有时(2)通,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1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1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4课送

东阳马生序

2)取得,买到(3)借(4)懈怠,放松(5)(6)超过(7)指成人 (8)才学渊博的老师

(9)快步走(10)充满(11)语言和脸色(12)提出;询问(13)训斥,呵责(14)等到(15)书箱;鞋(16)热水(17)被子(18)旅社(19)挂在腰间(20)光彩照耀(21)旧絮;破(22)羡慕;

欣赏3、明初 开国文臣之首 当今文章第

太史公 刘基 高启 宋学士文集 赠序4、(1)、揭余幼时即嗜学(2)、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 、共四个方面。一是家贫读书之难;二是援疑质理之难;三是从师求学之难;四是敝衣粗食求学之难。6、求学的主要方式是:援疑质理。读书的艰难:假借藏书,手自笔录。7、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坐大厦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宜有之书皆集于此。诸生衣食之丰与作者生活俸禄之薄相对照;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借书苦读相对照;诸生有师传授与作者从师求学之苦相对照;诸生有求必应与作者质疑请教之难相对照。8、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9 (1)(或:赶快)(2)等待(或:等到)(3)寄居(或:居住、住在)(4)”10b1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12、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

可。) 13、记叙、议论 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

智慧阅读八年级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