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名篇《月夜》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20 03:48:05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诗为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这是杜甫传诵千古的名作。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注解: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译文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赏析: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突出了那个字,又进一层。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shù)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
作品注释
  1.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2]
作品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最明亮的时候。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在古典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寄书不达,人分散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杜甫名篇《月夜》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