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3-26 15:43:40

黄帝内经养生心得体会


  篇一:`读《黄帝内经》-对养生的感悟
  读《黄帝内经》——对养生的感悟
  关键词:黄帝内经 养生 心得体会
  正文: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名著,我国四大名著之首。其内容包含的知识博大精深。我读《黄帝内经》已有半年了,对养生这部分稍有体会,心得算不上,只是对其有些许感悟罢了。
  《黄帝内经》在养生这方面极为重视。在《素问》中,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原则,可见对养生的重视。《内经》中对养生的思想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人为本。《内经》中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自然中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们。所以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来养生。而人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身体的内部保持平衡,就像阴阳一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体不会生病而达到养生。我对于《内经》中养生的感悟主要在于这几方面: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原则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从那时起他们便意识到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们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并通过正确的养生保健之法如导引、按摩等来调养身体。那么古人们优势如何“法于阴阳”的呢?一是顺应四时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到“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夏三月,此谓番秀。??使志勿怒,??若所爱在外。??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四时之气本于天,人们顺应四时以养生,体现了人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二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做手足不如右强也。??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重磅人事以养五脏。”九州之大,其九州九气各不相同。人们所居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其养生的方法也不同。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到东方多咸,故血热而易生疮疡,故宜砭石;西方沙石之域,其民华食而脂肥,病易生于内故宜毒药;北方闭藏,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而生满病,故灸焫;南方嗜酸而食胕,病易挛痹,宜微针;中央湿者,其民杂食而不劳 ,病多痿厥寒热,宜导引按跷。根据地域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养生之道。这不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吗?
  “形与神俱”的养生观念中医不仅注重形体上的保养,跟注重养神。西医的养生就不同。西方更注重体格健康,对形体与肌肉的锻炼较为重视。而现在这种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西方国家也开始关注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甚至养生的影响了。所以,除了前面说到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外,我们也应该注重“神”的养生。在这个物欲纵横的社会中,做到“养神”又谈何容易。许多人在这花花世界里流连忘返,“不时御神,务快其心”。若没有“年半百而衰”岂不怪哉?所以我们应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网络、游戏、手机等等,这些我们都不能阻止其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这些东西疲劳我们的眼睛,迷惑我们的心智,而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进而才能合于养生之道。 “治未病”的思想 “治未病”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我们自己而言,强健体魄,锻炼心神来养生但也要注意外界邪气的侵袭。所以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且在饮食调节方面,我们更不能暴饮暴食,或者少饮少食等坏的饮食习惯。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女孩为了让自己的身材更苗条,更有魅力,采用节食的方法来瘦身。后来,瘦是瘦了,但整个人看起来消瘦不堪,精神不佳,甚至导致月经不调。并且,有的减肥成功后还会出现反
  弹的现象。弄垮了自己的身体,自身的气质也不如从前,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就是要注意“五劳七伤”的身体的伤害。五劳就是: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则为忧愁思虑、大怒、大饱、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与恐惧节。 二是作为医者而言,我们应努力成为“上工”。《内经》中提到“下工治已病,中工治欲病,上工治未病。”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在疾病发生之前,便阻止了它的萌芽。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到医院来找医生的人,都差不多是病邪已经侵袭到人体而得病了。那我们作为医者,现在要做的就是要阻止病邪入里,或者传变,并使病人转愈。这也是“治未病”的另一种体现。《内经》中还提到“是故圣人不治以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为乱,此之谓也。夫病也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注重预防。现在生活总,有很多的流行传染病。而对于这些疾病来说,最重要的也较困难的就是预防,所以现在专门有预防医学这一学科。而古人们在几千年钱便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可见其智慧之深远。
  对于养生,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体会很多。早晨起来晨练,在学校操场上锻炼的学生很少,但有很多五六十岁的老人们在锻炼。人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方能知时间的可贵。与老人聊天总能听见他们感叹时光匆匆,转眼已到了暮色年华。但老人们还是很乐观,从容面对时间与他们的年华光彩,同时也感叹现在年轻人太不懂得生活,过于消耗自己的精气,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才知健康的可贵。我想到了一句话,觉得用在这里也很应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努力保养絮藏自己的精气,到老年只能“徒伤悲”!
  我对养生这部分的感悟便是这些。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以我之能力,一时尚未能参透。但我会更加努力、认真、虚心的去学习,去认识,去感悟中医文化与思想。《黄帝内经》为我国的医书之宗,我会将它来作为我跨入中医大门的奠基石!
  文献: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二: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
  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
  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
  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在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人们依然会呼吁春天不打渔即在生物的繁殖期尽量不去伤害他们,这是现代养生对“春生”的解释。
  2、运动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和于术数,各种养生方法既要符合技巧的要领,更要符合一定的量与度,不正确、不及或太过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提倡适度劳动,如男耕女织。当然这些劳动不等于运动,所以人们还是要进行适度的保健运动以强身健体。我国传统养生运动中太极拳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项。各类文献表明,太极拳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防病治病作用。传统保健运动和劳动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运动养生的理解。
  当然现代养生,学者们也提出了有氧运动这一理论。有氧运动可以更好的锻炼身体、排除体内毒素并且使机体产生更多可抗衰老的物质。这些神奇的功
  效都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身体力行。然而经过专家们的研究中国传保运动同样是有氧运动。这充分说明我国传统保健运动是符合现代科学的。
  3、起居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起居有常,日常生活有一定规律并且合乎人体的生理机制。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的起居作息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不断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方可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但是当代的人们,晚上精力充沛的人不少,日夜颠倒的人也不少,这是必然违背人体规律的事。《内经》中认为这样不利于阴阳的交感互藏、相互转换而损伤机体。
  现代医学认为日夜颠倒会影响生物钟,不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会伤害人体健康。所谓人体生物钟,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这种天然生理节律如同时钟一样正点运行,保持人体的外界日夜同步,让人类适应所处环境,让人体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这种人体生物钟的理论正好用现代语言解释了“起居有常”的涵义,同时也阐释了起居有常的根本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养生的根本方法。
  4、饮食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食饮有节,饮食上应该有节制,不可偏嗜太过。《六节藏象论》中提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养五脏之气,促进神的生成。若五味不和,则五脏之气不顺,神有损也。由此可见五味不可偏食太过。《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也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以在饮食上我们应该营养均衡,食物不可偏嗜太过。《灵枢·师传》中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适中,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寒热太过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调,邪气入侵人体,疾病丛生。那么在饮食上,也应当寒热适中,才能身体康健。
  当代人们同样提倡均衡饮食以摄入各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能量。同时也有很多禁忌: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要吃太甜,不要吃太辣,不要吃太咸;不要吃太烫、太凉。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不要”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在养生文化中的饮食要求与多年前的人们相似。
  5、精神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不妄作劳,不过度劳累,劳又包括劳力、劳心、房劳,这里我仅仅简单地谈谈劳心。心,藏神,主情志。《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怒、喜、思、悲、恐分别对应五藏肝、心、脾、肺、肾。五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于是情志波动太过,首伤心肝,其次伤各个脏腑,从而引发脏腑各类病症。因此,在中医养生及疾病治疗中,调摄情志是形神兼养中的重要一环。
  情志在现代西方医学中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是较完整的,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医学实验发现,人类疾病几乎三分之二以上都和情绪有关,尤其“忧郁为百病之源”。所以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身体健康具有重大影响。身患癌症晚期的人,却因积极乐观的心态而多活几十年。这样的事例有不少,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保持愉快的心情似乎更加有利于养生。
  养生,是对长寿的追求方法。各种方法最终都归于自然,只有顺应自然,跟着自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才能达到真正的长寿。不管传统还是现代其养生思想的重要性都体现在:“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和“未病养生,防
  病于先”。身体上,强身健体;心理上,调摄情志,尤其不能过于执念于长寿,否则只会同古代各位皇帝一般,提前终结生命。
  参考文献
  (1)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张新渝.内经选读.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张文.太极拳运动的中医理论诠释.扬州大学报.20XX
  (4)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
  (5)郭沂涟,易善永.揭秘人体生物钟.生活与健康.20XX.
  (6)马作峰,姜瑞雪,王平,张六通.《内经》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XX.
  (7)杨莹,赵联社.《黄帝内经》养生之启示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07
  (8)张克伦,陈洁.读《黄帝内经》,悟中医养生之道.医药卫生.20XX.
  黄缘恩
  20XX级八中医2班
  20XX80218011
  篇三: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读后感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读后感(一)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很多人得了慢性病,比如颈椎病,失眠,咽炎,鼻炎等,虽求医问药,也只能是缓解了一时的症状。平时,慢性病的折磨,苦不堪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节目中看了曲黎敏教授关于《皇帝内经》的专题讲座,她生动而又形象的讲解把我带领到《黄帝内经》这部奇书中来。以前我就知道有这本书,总以为自己不懂医,会读不懂,因此对它不感兴趣。在曲黎敏教授的引领下,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不禁被它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的法宝。《黄帝内经》养生祛病的智慧使我也受益匪浅。
  《黄帝内经》基本上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录皇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以与岐伯的对话为主,基本上采用皇帝问,岐伯答的形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着作。
  《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宝典,《皇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治未乱。”就是说上等的中医不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是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这在当今社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我从《黄帝内经》中得到不少启发,也希望它能给我及我周围的人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读后感(二)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俗话真准确,我一年到头都觉得缺觉,死活想不明白这世上怎么会有人失眠的,那该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呀,当然我也不向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要则,在睡眠上也颇需遵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三月指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原来节气是用来划分季节的,而且。
  中国的节气十分精确,精确到分。春天应该子时卧、日出即起,不得了了,春天每天就只能睡六、七个小时呀,幸亏春天就快过去了——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没天理了,原来夏天还是不让睡觉呀!唯一应该提醒的就是,无厌于日,不要满足于太阳,该出汗时要出汗,这样才能把体内积攒了一年的毒素统统排光,一年四季就指着夏天疏泄,最好不要开空调。呵呵,家里好说,我要是在公司倡议不开空调,男士们就算不反抗,那几个增之一度即嫌热减之一度又过冷的娇小姐们非把我捻出公司不可。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长出一口气,总算可以早点睡了,不过,听着鸡叫就得起,可我哪知道鸡啥时叫呢,嗯,我交着天价的物业费,回去要求物业养公鸡去,有意思,想到物业的小美女小帅哥们都牵着小公鸡,吼吼吼吼。书中还说,秋天使人燥,烦躁有个表现,坐着时抖腿,这是肾精不足的表现,相书上说“男抖穷”,表明,抖腿的男士身体不好,没有革命的本钱,很难在工作上有建树,建议老板招人时不要招这样的,以防其创造剩余价值抵不过花掉的医药费。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怪不得我不喜欢冬天呢,原来冬天就该冬眠,得等太阳晒屁股了才起床呢,呜呜,可我从来都披星戴月,没机会晚起呀!书中提到鸡属火性,鸭寒性,火性的东东不能再用更火的办法烹饪,所以我们吃烤鸭,不能吃烤鸡,烤着会失饪,鸡应该煮了吃。嗯,不知道五哥看没看这书,五哥烤翅要不火了,定找曲黎敏索赔去。不过前些时朋友吃完变态辣集体全身长大包,照书里的观点,可能也未必是辣油或者调料不卫生,而是因为火气太重了。
  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
  针对目前的国学热,总有人想着发扬光大国学热,其实,还没有理解国学的真谛的时候,如何能够发扬能够创新?这观点看着像针对某些人的呢。
  道,圣人用行动来证明,愚蠢的人背道而驰,摧残自己。嗯,不爱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当然愚蠢了。佩和背通假。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读后感(三)
  中医这种东西实在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冒,但那是因为没有静下心来真正读过——而没有读过这本书,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比能胜在哪里呢?经济,政治,法律都不行,就连体质都比人差一大截;能胜过的就是前年集结的智慧而已!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麻烦,外面大千世界那么好;想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
  一日过一日快活。可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作者说身体比头脑聪明,头脑是有为而治,身体是无为而治,不做什么能办好事永远比费很大力气办好事聪明!书里甚至说到一些所谓性格上的缺陷也是由于身体问题所致。比如说一个人很懒,能坐着就不站着,总想睡觉,这好像是脾出了问题。一个人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血,是因为肝火太旺,相反磨磨蹭蹭犹豫不决的就是肝火太弱了!
  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 眼睛痛,行经腹痛等等,家中常备下火药,消炎药之类——每月固定开销有两项是药品和护肤品!
  看了《黄帝内经》后才知道目赤,咽痛是因为阴虚火旺;肩膀痛,头痛,行经腹痛是气血不调;大腿浮肿,脱发是肾功能不太好——气色发黄,眼睛干涩是肝功能不太好——也就是说现在小毛病不断的原因是心肝肾的功能不是很好,但是还没到功能损坏的程度,要是有损坏就会有很多地方生病了!——小时候身体很差,经常生病,长期服用药物,而大多数都是刺激肾脏的——因为生病而胃口很差,严重缺乏营养,导致身体虚弱,气血养的也不足——从出生时就上了很大的火,眼周溃烂,几次进出急救室,阴虚火旺,肝功能先天就不好——该生发时没生发起来,该藏时没藏住什么,反而害了病,身体能调整成现在的样子也已经不错了啊——但是如果把亚健康的状态保持下去,不要说保持青春了(要面貌年轻首先要身体年轻),5年之后身体肯定会有实质性的病变出来!——所以现在就是调养的时候了!先用两年时间调养肯定能看到成效,再用三年调养就应能调养到健康状态了,藏住精气10年都不会生病的——
  尽量不要吃西药,西药只能维持,价格也不便宜,虽然见效快,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要吃垃圾食品,吃的时候就是垃圾,吃进去更是垃圾,花钱找罪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一分钱不用花,就能有好身体,贵在坚持。
  营养均衡的饮食其实也不需要花多钱,有营养的东西不一定是贵东西,而且主要在于搭配。
  锻炼身体就更需要了,不用花钱,又乐在其中的事啊——
  黄帝内经读后感(一)
  文/黄寒寒
  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祖国文化的遗产珍贵的一部分。他不但是古代祖先们对于自然灾害与疾病邪恶作斗争的记实,同时也说明人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认识疾病并逐出提高总结成功经验,进而能更好地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更好地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
  内经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不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体系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的基石。被后世尊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吸引初出入中医殿堂的我。
  内经中有关人体内脏形态功能的记载很丰富,这都是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总结得出来的。早在先秦西汉时期就有了如此详细的解剖知识,从此可知我国古代文化的高明与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内经中就有“剖而视之”的说法,说明我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人体解剖。内经也提出了关于血脉循环的概况,这比西欧古罗马名医盖伦提出“血液循环的中心是肝脏”的学说要正确,而且也要早得多。与十七世纪英国医生哈威用科学方法证实血液循环原理早一千几百年。这为我国在世界医学领域画上了璀璨的一页,是我们的骄傲。
  古人对脏腑功能的认识是建立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运用唯物主义哲学来概括、解析和提高,脏腑学说更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理论基础上。
  人体的各机体内部的各脏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是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脏腑的各项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一下:
  1)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内经》在强调整体观念时,其特点是不重视人体的内在结构性,而强调功能的联系性。《内经》按照各脏腑的作用性能而分归为五脏六腑,并运用阴阳统一法则来解释脏腑之间的关系。这关系是功能的主脏气,藏而不泻属阴,六腑功能主传化物,泻而不藏,属阳。根据阴阳学说的概念,阳主表,阴主里。这就是脏腑的表里关系。《灵枢》本神篇“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这种脏腑相结合是根据经络学说的循环路线,每一经都属一脏或腑。如“手太阴肺之脉,下络之肠上膈属肺。”在生理病理上这种相合也是有事实可见的,脾和胃就是经常相互影响而致病。又如小肠有火,口舌生疮,舌为心之苗,这我们都可以在生活实践观察和体验得到的。此外,内经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等理论来阐述和概括脉腑目的关系。
  内经认为“五藏上通七窍外合皮毛血脉肌肉,外通四肢百骸”。这说明内脏与全身各组织也是相关的。
  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功能相互关联但又各司所职。但都是在心主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各肮脏组织功能才能得到平衡协调。“主明则下安就是最好的印证。”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内经》明确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古代医学家总结出内脏生理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素问·生气通天论》。又如“风伤筋,燥胜风,热伤气,寒生热……”并认为“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这都强调到了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一些医学的局部观点截然不同。
  二、内经还指出了七情所生与脏腑有关联。这说明内经在精神活动方面的内容有较丰富的记载。“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爱,肾在志为恐”。这说明古代医家早已观察到七情的精神活动与脏腑有关。
  “怒伤肝,喜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爱伤肺,喜胜爱;恐伤肾,思胜怒。”这说明情志话幼不正常可能致病,也涉及到相生相克的问题,这更能说明七情不协调对机体有重要的影响。
  三、内经的五脏六腑功能与现代医学体系是不相同的,我认为最明显的是,心心除了主血脉,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外,还是君主呢。心还主神明呢,统领其他脏腑功能。同样,肺除了司呼吸外还主一身之气,与全身水谷代谢有关,肺还主治节,与皮毛、鼻窍声音有关。肾脏为五脏六腑之精气及生殖之精,肾还主骨,生髓通于脑等等,五脏六腑相互关联显而易见吧。
  内经五脏六腑功能与现代医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还是研究方法不同的结果。古代医学以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为基础,而现代医学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再利用科学仪器作试验研究得出。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初学者读了《黄帝内经》的内脏学说的几点体会。当然,初出茅庐肯定有许多的不足,不过,让我们共同努力,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展祖国医学的学习,让祖国医学继承发扬光大,让中医的明天更加辉煌!
  黄帝内经读后感(二)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很多人得了慢性病,比如颈椎病,失眠,咽炎,鼻炎等,虽求医问药,也只能是缓解了一时的症状。平时,慢性病的折磨,苦不堪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节目中看了曲黎敏教授关于《皇帝内经》的专题讲座,她生动而又形象的讲解把我带领到《黄帝内经》这部奇书中来。以前我就知道有这本书,总以为自己不懂医,会读不懂,因此对它不感兴趣。在曲黎敏教授的引领下,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不禁被它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的法宝。《黄帝内经》养生祛病的智慧使我也受益匪浅。
  

黄帝内经养生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