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2 02:11:30

第43卷第6期 2015年12月 技 Vo1.43.No.6 Dec.2015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广东东莞不同类型云的雨滴谱和降水特征 高建秋 阮征。 游积平 王刚。 (1广东省人_T影响天气中心,广州510080;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3广卅f市海珠区气象台,广州511430) 摘要利用设置在东莞站的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于2010年获取的观测资料,对数据有效性进行验证 并开展15次降水的特征参量分析。层状云降水(S)、积层混合云降水(M)、积雨云降水(c)各选取两次典型过程, 对各种特征参量之间的相关性和雨滴谱特征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粒子直径、平均雨强、平均雨水含量、过 程最大立方根直径、过程最大雨强的分布规律明显,基本遵循“c>M>S”的规律;同种类型降水的雨滴谱型非常接 近,层状云存在单峰谱,混合云和积状云是明显的双峰谱或多峰谱;M、c型降水的大雨滴明显多于S型降水;雨水 含量与雨强的相关性最好,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雨强的相关性次之;层状云降水主要为1 mm以下小粒子,积状云和 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谱宽较大,1 mm以上大粒子数浓度较大。 关键词 大气探i贝0;雨滴谱;降水特征;不同类型云;广东东莞 引言 雷达反射率因子z均具有较佳的对应关系。刘红 艳等_ 揭示了北京地区降水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降水 强度的幂指数关系中的指数b和系数a的变化规 律。李艳伟等 指出新疆天山山区降水大多为积云 降水,强度较弱,微结构参量值普遍偏小,r分布拟 合雨滴谱效果较好。李爱华等口。。发现在靠近雨滴 雨滴谱随云的种类、降水机制等而不同。雨滴 谱观测直接得到了雨滴直径和雨滴数浓度等信息, 还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雨水含量、降雨强度和雷达反 射率因子等重要物理量的数值。在雷达校验定标方 面和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物理检验方面具有较大应 用潜力。20世纪8o一9o年代华南地区曾采用传统 的滤纸斑迹法开展了多次雨滴谱的观测研究,吴兑 等 指出:在华南地区无论何种降水均以多峰谱 出现频率最高,积云降水具有雨滴浓度大,平均尺度 较大,大滴较多的特点,含水量、雨强、雷达反射率因 子都比层积混合云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雨强的相 关关系与降水类型有关。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 谱仪约3 m处安放钢丝网可屏蔽雷达电磁辐射对 仪器的影响,使观测数据更可靠。胡亚敏等 指出 河南层状云降水的雨滴平均直径为10 mm,雨滴 数密度为10 个/m。,天气系统冷暖区内降水结构 不同。国外科学家在雨滴谱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 工作,FRIEDRICH KATJA等提出对流云雨滴尺 度谱随时间和空间迅速改变,霰、雹和大雨滴主要集 中在暴风雨的上升气流区__ 。Radhakrishna B.等 发现同样雨强下,东北季风下的小雨滴浓度比西南 很多雨滴谱研究工作,史晋森等 分析祁连山北坡 地区夏季不同云系降水的雨滴谱特征发现雨滴各种 平均粒径由大到J, ̄iE序依次是对流云系、混合云系 和层状云系及降水强度和雷达回波强度之间满足对 季风大,两种系统分别属于陆地性和海洋性,蒸发和 对流有关的微观和动力过程对改变雨滴谱有重要作 用_ 。JAFFRAIN JOEL提出利用雨滴谱对1 km 区域的降雨率估值,所有类型降水的误差都近似在 25 u 。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Parsivel激光 数关系。李景鑫等l]得出中小雨混合云降水雨滴谱 多呈单峰型分布,谱参数与雨强呈线性关系,濮江平 等 指出“标准化”的Gamma分布参数 和Dm与 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安装在东莞气象局观测场内。 http://www.qxkj.net.cn气象科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5023、广东省气象局科研项目2012B24资助 作者简介:高建秋,女,1981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Email:gjq362@163.corl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9日;定稿日期:2015年7月2日 
气 象 2010年为配合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降水云体风廓线雷达返回信号谱特征 的分析研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完整的地面降 水连续雨滴谱资料,为了解当地降水的微观特征,本 文对这批雨滴谱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观测仪器 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是德国 0TT公司生产的l ,以激光为基础的新一代高级 光学粒子测量器及气象传感器。系统发射部分产生 水平平直的激光束带,当降水粒子通过光束带下 落时,接收传感器把它转化成电子信号_1引,通过反 演得到粒子的大小和下落速度,仪器采样面积180 mm×30 rnm。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测量的数据 共有32个尺度测量通道和32个速度测量通道,每 次采样问隔内的粒子谱测量数据都有32×32— 1024个。其中粒子尺度测量32个通道对应的数据 范围为0.2~25 mm,最大测量精度为0.125 mm; 粒子速度测量32个通道对应的数据范围为0.2~ 20 m/s,最大测量精度为0.1 m/s,每个通道都有对 应的近似值。 资料处理 2010年东莞观测站有69次明显降水过程,结 合历史MICAPS地面实测云状资料,将降水发生前 或降水发生时间段内地面天气要素记录中只出现层 状云的降水定义为层状云降水(s),同时记录层状 云和积状云的降水定义为混合云降水(M),只记录 积状云的降水定义为积状云降水(C)。本文选定15 次完整的降水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S、M、c 型降水各5次,涵盖了2010年1—1O月各月份的降 水过程,并对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详细结果见 表I。弱层状云降水无明显的天气系统对应,较强 层状云降水主要是由高空槽配合中层切变线产生 的,混合云降水主要是由高空槽配合中层切变线和 地面锋面系统产生的,积云降水主要是由热带气旋 产生,也有高空槽和地面系统配合产生,或由东风波 动产生。层状云的24 h累积降雨量最小,混合云居 中,积云降水累积降雨量最大。 本文的数据是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 统在1 min采样间隔时间内,落在仪器采样面积上 的各通道的雨滴数浓度竹(d)(单位:个・1 ・ 科 技 第43卷 mm ),利用公式(1)~(5)_l 可计算每个样本对应 的空间数浓度N(个m。)、立方根直径D (单位: m)、雨强j(单位:1Tim・h )、雨水含量Q(单位: mg・1 )、雷达反射率因子Z(单位:im ・m )等 降水特征参量。 D 一  (2) Q一  (3) N—E ( ) 4) Z一∑ ( ) ( )  公式中n(i)表示i通道的雨滴数浓度,单位为 个・m ・mi1。,d(i)表示i通道的雨滴直径,单位 为mI1, ( )表示i通道的雨滴下落末速度,单位为 m/s,D 为水密度。 3 雨滴谱数据有效性分析 激光降水粒子谱仪与东莞气象局自动站 (59289)直线距离不足10 m,利用自动站的雨量筒 数据(观测精度为0.1 rm)作为真值,评价雨滴谱 观测数据的可信度l 。表1给出降雨过程当日24 h累积降雨量的雨量筒观测值和滴谱计算值及二者 的绝对差值和相对差值,15个降水过程中有11个 降水日的相对差值在10 以内,最大相对差值为 20.4 ,相对差值与降水过程的平均雨强并无明显 的相关性。15个降水过程中有1个过程雨量筒观 测雨量值等于滴谱计算雨量值,5个过程前者大于 后者,9个过程前者小于后者。为探讨两种观测仪 器产生差值的原因,图1将相对差值最大的两个降 水过程的累积雨量逐小时展开分析。从图1中可以 看出:当小时累积雨量较大时(4月22日12:O0)雨 量筒观测雨量值大于滴谱计算值。这是因为在数据 处理过程中剔除了直径大于7.5 mm,落速大于6 mm/s的粒子。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无法分辨 雨滴重叠而产生的超大直径雨滴,只能将其剔除,否 则对降雨量计算值将产生过于偏大的影响,数据剔 
第6期 高建秋等:广东东莞不同类型云的雨滴谱和降水特征 除后,牺牲了部分较大降水粒子,使得滴谱计算降雨 量小于真值。小时累积雨量较小时(小于5 rm), 水粒子谱测量系统由于仪器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缺 陷,它测得的累积雨量既可能大于雨量筒测量值,也 可能会小于雨量筒测量值,取决于瞬时雨强的变化, 相对差值基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粒子激光探测仪 滴谱计算雨量大于雨量筒观测雨量。这是因为重叠 后产生的粒子仍在7.5 mm内,数据处理过程中没 有进行剔除,而大粒子对降水的贡献远远大于小粒 子,使得滴谱计算值大于观测值。综上所述,激光降 观测的基数据基本可信  4   3  
表l雨滴谱数据概况 4不同类型云的降水特征参量及雨滴谱特征分析 4.1 不同类型云的降水特征参量分析 平均值。 嘉  为了解不同类型云降水的雨滴谱特征,在计算 
3O 
25 豳l 
畦 
略 
星 
20 
窿 
15 
芎 
翟 
翥加 
5 
0 
量景兽量量善量善量邑兽善善量 兽= = 
0盆 景 兽 景 兽 曼 景 2 = 譬 譬 图1 自动站观测的小时累积雨量与雨滴谱计算得到小时累积雨量对比 
1088 气 象 科 技 第43卷 注:N为雨滴平均数浓度,D3为平均立方根直径, 为平均雨强,Q为平均雨水含量,D…为过程最大立方根直径,,…为过程最大雨强。 从表2可见,各类降水的雨滴平均数浓度在81 粒子数浓度变化范围很大,平均来讲,C大于S大于 M,积云降水的粒子数浓度比1994年人工观测的明 848个・m 之间,均立方根直径在0.63~1.54 之间;平均雨强在0.15~20.9 mm/h之间。其 显偏大,是因为激光雨滴谱仪的探测精度远高于人 工测量,能够记录大量的较小降水粒子。3种类型 中5月7日是一次过程降水量超过150 mm的强降 水过程,其平均雨强与1994年6月广州地区强降水 过程(雷阵雨)的平均雨强(人工测量)接近。5月7 日、5月10 El、7月26日、8月5日的最大雨强都超 云降水的平均粒子直径、平均雨强、平均雨水含量、 过程最大立方根直径、过程最大雨强的分布规律明 显,基本遵循C大于M大于S的规律。激光降水粒 子谱仪的观测结果与1994年6月人工观测的雨滴 谱结果有相似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雨滴数浓度和雨 滴直径越大,雨强和含水量越大,较大直径的雨滴对 雨强和雨水含量的贡献更为明显。雨强的微小改变 过了100 mm/h,最大雨强发生时段内雨滴谱计算6 n的平均雨强分别为:268、75、201.6、68.4(单位: mm/h),对应自动站测得的6 rn雨量计算的6 min平均雨强分别为:269.3、66.9、208.5、74.9(单 位:rm/h),以上两组数据表明最大雨强发生时,两 会对应雨滴数浓度和平均立方根直径的较大变动。 层状云、混合云、积状云降水各选取2次典型过 程,研究不同降水类型,雨滴浓度出现频率、雨滴立 方根直径出现频率及瞬时雨强出现频率的特点。 从表3可见,S、M、C雨滴谱样本在各档均有 种观测方法的观测结果比较接近。 将层状云、混合云、积状云降水的各5次过程分 别进行总平均,得到s、M、C型降水雨滴谱特征参 量的平均值。表2中的数据表明:降水过程的平均 
第6期 高建秋等:广东东莞不同类型云的雨滴谱和降水特征 机会出现,每次降水过程,雨滴浓度在0~500个/ 4.2不同类型云的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m。的样本所占比例都在60 以上,同种类型降水 图2是6次降水过程的平均雨滴谱,从图2a、 的不同降水过程在雨滴浓度的出现频率上差异明 b、c可见:同种类型降水的雨滴谱型非常接近,层状 显。从表4可见,6次降水过程中最大的雨滴直径 云雨滴谱型较窄,存在单峰谱和双峰谱 。。;混合云 出现在4.01~5.0 mm档,S型降水1.0 mm以下的 和积状云是双峰和多峰谱型,谱型较宽。图2a中, 雨滴占到65 以上,2.0 mm以下的雨滴占99.8 层状云降水雨滴粒径分布偏向较小的一侧,两次降 以上;M、C型降水1.01~2.0 mm的雨滴占比都超 水雨滴峰值浓度接近,出现位置不同,主体谱宽不 过50 ,总体而言M,c的大雨滴明显多于S。从表5 同;4月8日1.2 mm以上的雨滴明显多于2月12 可见,S型降水瞬时雨强小于25 mm/h的出现几率 日,因此,尽管1.2 Fm以下部分前者的平均粒径小 占99 6以上,其中7O 以上机会瞬时雨强小于3 于后者,但最终由于较大粒子部分的作用使得前者 mm/h;M型降水最大雨强出现在25~70.0 mm/h 的过程平均粒径和过程降水都大于后者。图2b中, 档,瞬时雨强小于25 mm/h的各档均有机会出现; 混合云降水是双峰谱型,第3峰不明显,雨滴粒径分 C型降水最大瞬时雨强超过100 mm/h,各档雨强 布较为居中,中值直径的雨滴浓度较大,两次混合云 均有机会出现;总的来看瞬时雨强排序是:C大于 降水峰值浓度出现时对应的雨滴直径非常接近,谱 M大于S。 宽相同,但峰值浓度值差别明显。图2c中,积状云 表3不同类型云降水雨滴浓度N(个/m')的出现频率 表4不同类型云降水雨滴立方根直径 (mm J出现频率 表5 不同类型云降水雨滴谱分钟数据计算雨强(mm/h)出现的频率 
气 象 科 技 第43卷 降水是多峰谱型,最高峰值出现在粒径较小的一侧, 在中值和较大直径处也存在明显的峰值,且浓度不 低。两次过程峰值浓度出现时对应的雨滴直径非常 以往对华南雨滴谱的研究工作中,使用含淀粉 的滤纸,人工在雨中采集雨滴谱资料,取样间隔一般 为1~1O rn,取样暴露时间为5~6O S,取样后即时 的 ∞ ∞ 如 ∞ 加 0 接近,谱宽相同,峰值浓度值差别十分明显。 7O 60 50  40 30 爱 藿2 10 0 0.312 0.562 0.8121_062l_375l_875 2.375 3.25 4.25 5.5 7.5 雨滴直径/m= _ _ _ ● 赵 溪 溪 窿 0.312 0.562 0.812 1.062 L 375 1.875 2.375 3.25 4.25 5.5 7.5 雨滴直径/ 120 l0O 80 0 6 釜 4O 撰 窿 0.312 0.562 0.812 1.062 1.375 l_875 2.375 3.25 4.25 5.5 7.5 雨滴直径/n 图2 6次降水过程的平均雨滴谱 熏碘蒸气而形成深色色斑,人工或利用相关仪器计 数后处理即得到雨滴谱分布资料,此法很难分析雨 滴谱连续演变特征l ]。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 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得雨滴谱连续资料,图3(彩页) 为s型、M型、C型降水的雨滴谱随时间的连续演 变。2月12日(s)降水主要集中在19:O0—23:30 之间,最大谱宽小于2 mm,出现在20:4O左右。整 个过程在20:4O和22:4O出现了2个超过200个/ 。的数浓度峰值中心,第1个峰值对应立方根直径 为0.8 mm,第2个峰值对应立方根直径为0.6 mm。过程最大雨强出现在2o:30—21:。0之间,与 谱宽最大值和粒子数浓度峰值出现时间一致。4月 8日(S)主要降水过程发生在O8:O0—12:00之间, 降水发展初期雨滴谱宽逐渐增大,最大值接近3 m,雨滴数浓度介于50~100个/m。之间。降水发 展过程中雨滴谱宽减小,1 mm以下小粒子数浓度 迅速增加,在09:OO—O9:30左右达到峰值状态,峰 值浓度大于300个/m。,对应粒子立方根直径为0.5  mm之间,此时雨强值偏小。过程最大雨强出 现在08:30—9:OO及10:OO~11:00之间,都是谱宽 较大的地方。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直观说明小粒子 对降水的贡献率远小于大粒子,雨强的增加,主要是 由中值和大粒子浓度增加引起的。 2月7日(M)降水主体发生在O8:。0—22:O( 之间。初期,谱宽逐渐增大,雨滴数浓度逐渐增加, 11:O0一儿:30降水发展到旺盛期,谱宽超过3 mm, 峰值浓度大于180个/m。,对应粒子立方根直径为 1.5 mm,此时雨强也出现峰值,而后降水逐渐减弱, 谱宽和粒子数浓度都减小。15:O0之后,一块新的 降水云移入测站,17:。0—18:O0出现两次峰值,浓 度大于160个/m。,对应粒子立方根直径约为1.5 n,此时也出现了雨强的又一峰值。6月10日 (M)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1O:O0~15:00, 整个过程最大谱宽为3.5 im,平均谱宽超过2 Ttm。整个过程有多个峰值浓度超过250个/m。的 中心出现,它们对应的立方根直径都为1.5 mz31,雨强 反复震荡,出现多个峰值。积层混合云降水存在多个 雨滴数浓度峰值中心,且峰值对应粒子直径较大。 

气 象 科 技 第43卷 大粒子,谱宽达到3.5 mm以上,2 mm以上的粒子 数浓度超过200个/m。。7月26日(C)主要降水时 段发生在14:3O~16:o0之间,过程最大雨强在15: 坐标,立方根直径纵轴采用标准坐标。图4显示4 个特征参量都与雨强呈不同相关度的线性关系,其 中雨水含量与雨强的线性关系最为明显。为更清晰 Oo左右出现,此时谱宽达到3.5 mlTl,粒子数浓度峰 值中心也出现在此刻,峰值超过800个/m。,对应粒 子直径为0.5 mm,此时降水中包含较多大粒子,1 的研究各谱特征量与雨强I的关系,对其中各条曲 线进行了参数拟合,并将各自的回归拟合系数(A, 6)及相关系数(R)在表6中列出。6次降水过程均 表现出雨水含量与雨强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在 0.99左右,系数A和幂指数b差异非常小,同一种 2 mm的粒子数浓度介于200~500个/m。之间, 2 mm以上的粒子数浓度介于100~300个/m。之 间,15:2O过后粒子数浓度和谱宽都迅速减小。积 类型云降水A、b值更为接近,s型降水的A值比 M、c型降水A值略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雨强的 相关性也很好,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系数A变 化较大,总体表现为“C>M>S”,幂指数b值比较 状云降水过程尽管数浓度最大的是1 mm以下小粒 子,但整个降水过程谱宽较大,1 mm以上大粒子浓 度也较大。 4.3不同类型云降水特征参量与雨强相关分析 图4(彩页)利用包含C、M、S 3种类型降水的6 次降水过程的分钟雨滴谱资料给出了各特征参量与 雨强 的关系。为便于在同一张图上清晰显示4种 接近,与文献4中利用传统的滤纸色斑法得到的广 州地区不同类型降水雨滴谱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 致的。空间数浓度和雨强的相关性不稳定,立方根 直径与雨强的相关性较差,说明雨强是由空间数浓 特征参量与雨强的相关性,横坐标采用对数坐标,雨 水浓度、空间数浓度和雷达反射因子纵轴采用对数 度和立方根直径共同作用的,不与其中任何一个形 成良好的线性关系E]。 表6雨滴谱特征参量与雨强I的相关关系 日期 N=AIb A一338.0 Q=AI 0.079 0.877 0.99 D3=A1b 0.76 0.111 0.68 z=AIb 132.9 日期 N=AP A一247.9 Q—AI 0.075 0.819 0.99 D3一AI 0.825 0.154 0.71 Z—AI  70.0 1.399 0.97 2月12日 b=0.57 1.242 4月8日 b一0.39 (a) R一0.78 0.98 (b) R一0.56 A=145.4 0.066 0.875 0.945 O.1O8 232.8 A一104.4 0.06 0.939 1.028 0.062 281 1.17 2月7日 6—0.58 1.285 6月10日 6—0.759 (c) R一0.89 A一109.9 0.99 0.061 0.908 (d) 0.81 1.015 0.072 0.98 269.4 R一0.92 A一90.94 0.99 0.059 0.909 0.58 1.068 0.063 0.97 328.5 1.415 5月7日 b=0.7 1.389 7月26日 b一0.733 (e) R一0.88 0.99 
0.58 
0.97 (f) 
R一0.92 
0.99 
0.59 
0.98 
5 结论 
(3)雨水含量与雨强的相关性最好,雷达反射率 因子次之。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东莞地区降水的如下特征: (1)降水过程的平均粒子数浓度变化范围很大; (4)层状云降水主要为1 mm以下小粒子;混合 云降水存在多个较大直径的粒子数浓度峰值中心; 3种类型云降水的平均粒子直径、平均雨强、平均雨 水含量、过程最大立方根直径、过程最大雨强的分布 规律明显,基本遵循“C>M>S”的规律。 (2)同种类型云降水的雨滴谱型非常接近,S降 积状云降水粒子数浓度是3类云中最大的,峰值中 心在0.5 mm左右,1 rnm以上大粒子数浓度均超 过100个/m。。 致谢:感谢广州市气象台的廖菲博士给予本文的大力 帮助! 水滴谱比M和c降水滴谱窄,s降水有单峰谱出 现,M、C降水都是双峰或多峰谱型。 

1094 气 象 科 技 第43卷 [63 李景鑫,牛生杰,王式功,等.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FJ].兰州大学学报,2010,46(6):56—61. [7]濮江平,张伟,姜爱军,等.利用激光降水粒子谱仪研究雨滴谱 分布特性[J].气象科学,2OlO,30(5):701—707. E8]刘红燕,陈洪滨,雷恒池,等.利用2004年北京雨滴谱资料分 析降水强度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关系EJ].气象学报,2008,66 (1):125—129. [1 4]Jaffrain J,Berne A.Quantifcation of the Smal—Scale Spatal Structure of the Raindrop Size Distributon from a Network of Disdrometers EJ].J Appl Meteorol Clmatol,2012,51(5): 941-953. [15]濮江平。赵国强,蔡定军,等.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及其 在气象领域的应用E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2):3-8. E16]余东升,徐青山,徐赤东,等.雨滴谱测量技术研究进展[J].大 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1,6(6):403—408. [17]王鹏飞,李子华.微观云物理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 989: 243—244,285. [9]李艳伟,杜秉玉,周晓兰.新疆天山山区雨滴谱特性及分布模 式[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4):465—472. [10]李爱华,周述学,陈魁,等.CINRAD/SA雷达对Parsivel激光 粒子谱仪的干扰及处理技术[J].气象科技,2013,41(4): 626—629. [18]周黎明,王俊,张洪生,等.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气象站观测雨 量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0,38(增刊):113 l17. [11]胡娅敏,沈桐立,廖菲.一次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的地面雨 滴谱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4):507—515. [19]班显秀,袁健,王永亮.沈阳一次西风槽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 征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45一l51. [2O]周黎明,张洪生。王俊,等.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雨滴 谱特征[J].气象科技,201o,38(增刊):73—77. E213廖菲,邓华,万齐林,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次夏季典型雷电天 气系统的雨滴谱特征观测研究EJ].高原气象,201l,30(3): 798—808. [12]Friedrich K,Evan A K.Drop—Size distributons in thunder— storms measured by optical disdrometers during VORTEX2 _J].Monthly Weather Review,2012,140(4):1182—1203. [131 Radhakrishna B,Rao T N.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bity of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s in southeast India[J].J Geophys Res,2009,1l4(2):4203—4213. Characteristics of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and Precipitation Produced by Clouds of Di ferent Types over Dongguan Gao Jianqiu Ruan Zheng。 You Jiping Wang Gang。 (1 Weather modification Center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80;2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0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3 Guangzhou Observatory,Guangzhou 511430)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15 events precipitation in 2010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data observed by the raindrop disdrometer in Donguan,Guangdong Province.Six typical cases,including 2 stratiform precipiation(S),2 Mixed convective and Stratiorm precipitation(M),and 2 convectve precipitaton(C) events.a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relevance of various feature paramet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 drop siz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ularitie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arameters,including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average rainfall intensity,average rainwater content,the largest cube root diameter,and the most rainfal intensity,are C>M>S;the raindrop spectrum model of the precipiation produced by the same type of clouds are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and there is a single peak spectrum in 2 S—type precipitation.The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s of M—and C—type precipitation are obvious 2一or multi— peak mode1.There are more bigger raindrops in M—and C—type precipitation than in S—type precipiati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rainwater content and rainfal1 intensity is the best.and that between radar reflectivity and rainfall intensity is the next:there are mainly small particles below 1 mm in S—type precipitation;the widths of raindrop spectrum of M—and C-type precipitation are bigger than that of S—type precipitation,and there are more particles of over l mm. Keywords:atmospheric detection;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cloud type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