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赌徒心理的论述

发布时间:2019-01-24 19:52:45

关于赌徒心理的论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赌徒心理的定义、赌博的原因、赌徒心理的演变轨迹、赌徒心理机制以及对赌徒的护理对策等方面论述,阐述了赌徒心理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危害,也以此告诫大家慎用赌徒心理。

关键字:赌徒心理、赌博、心理机制、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引言

中国人好赌,全世界都知道。赌博有害,全中国人都知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赌桌上的人总会觉得自己是小赌,可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亦不在少数。关于赌博的危害,这里不多作赘述了。

赌徒心理,不是仅仅存在于赌徒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样的心理。单从赌博来说,就是输了还想再把输掉得赢回来,赢了还想继续赢下去,使自己的占有欲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而且,单单赌博是可以为自己带了一些利益的获取,这样就是的赌徒心理有了生长的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讲,人们在很多方面也经常利用或被利用了赌徒心理。

赌徒心理的主要特征

1)只想碰运气发横财,不愿意劳动致富、创业致富;   

2)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3)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一、什么是“赌徒心理”

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但是,本性中的恐慌和贪婪总能影响着人的行为。赌桌上的输赢来得太快,人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冷静地进行思考,因此更容易受到这两种本性的影响。面对输赢时,大多数赌徒将这两种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出于对一夜暴富的渴望,齐聚到赌桌上来。刚开始时,他们会告诉自己:“这只是碰碰运气,只是投下‘象征性’的小钱。”然而,当他们赢了,本性贪婪,还想继续赢下去。而当他们输了,因为恐慌,则想尽快把输掉的赢回来,于是将本钱投在那些赔率更大的赌注上或者加倍投入本钱。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投入的不再是“象征性”的小钱,输的也越来越多。影响这些行为的内在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赌徒心理”。

二、为什么赌博

首先, 是金钱魔力的诱惑。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有些人眼里, 赌博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捷径。

其次, 是因为赌博偶尔也真能赢钱。先让我们看一个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把两只饥饿的小白鼠放进箱子里, 当它们找食时碰到了开关, 奶酪就会掉下来。这种情况反复多次, 白鼠就会明白,一按开关就能得到奶酪。当两只白鼠都了解了这一情况后, 把它们分别放入两只箱子内。鼠A 所在的箱子, 开始几天一按开关就能掉下奶酪来, 但几天以后, 无论怎么按, 再也没有奶酪掉下来。时间一久, 老鼠A 就不再按开关了。而鼠B 所在的箱子则是只有少数时候一按开关就有奶酪掉下来, 多数时候怎么按开关也没有奶酪掉下来, 而且, 奶酪何时掉也没有规律。鼠B 虽然按好几次开关也不见奶酪掉下来, 但它仍不灰心, 还是继续拼命地按, 原因就在于鼠B 总觉得, 也许过一会儿奶酪就会掉下来。!

赌徒的思想实际上与鼠B 相同。赌博不可能每次都输, 他们相信, 总有一天命运之神会钟情

于自己, 因此很难放弃赌博, 尤其是连输几次后, 突然大胜一次, 他们就会欣喜若狂。有了这种经

, 即使输得再多, 他们也愿意继续赌下去, 期待着 大获全胜!的那一天。

再次, 赌博也会成瘾。医学心理学认为, 成瘾行为是人们应对精神应激的一种方式, 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众多赌徒陷足泥潭不能自拔, 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存在某种缺陷所致, 有的医生称之为病态式人格错乱。正是这种人格缺陷, 使他们易于对赌博上瘾。如果试图戒赌, 就会出现焦虑、失眠等戒断症状, 一旦开赌, 症状立即消失。一些赌徒自述说, 他们赌博, 并不在于输赢, 而是追求刺激, 追求赌博过程中的 情绪激昂状态!。看, 他们追求这种特殊的刺激上了瘾, 而不管输钱赢钱, 他们已失去了正常人的理性思维。这一道理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并不缺钱, 甚至很富有的人也会去赌博。

三、 赌徒心理的演变轨迹

一、好奇

好奇之心, 人皆有之。合理运用好奇心, 可以促进人的不断发展。但并非所有的好奇心都会给人带来积极作用。好奇心指向善和善的事物时, 它会激励人们开发智力, 造福社会; 好奇心如果缺乏正确引导, 或被坏人教唆利用, 或与恶结缘, 就会驱使人走向黑暗和痛苦的深渊。所有成为赌徒的人,最初大多对赌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而且开始并未意识到赌博的害处, 看见别人赌博, 便表现出凑热闹式的围观, 在观望中使自己的好奇心和寻求刺激的欲望得到满足。如果仅此而已, 尚无可非议。但有的人在观战中随着对赌博规则的熟悉, 加上对自己能力或运气的过于自信, 在特定的赌博气氛中, 逐渐滋生出跃跃欲试、要亲自体验一下的冲动, 在别人的怂恿和“ 凑角儿” 、“ 三缺一” 的召唤下, 便半推半就地参与其中, 这样, 便有了第一次参赌的经历和参赌的切身感受。据研究, 人都有成瘾性特征和本能, 包括生理上的和精神上的, 这种成瘾性一旦被刺激和唤起, 就会给人带来满足和愉悦, 人就会对同一刺激产生期待, 并刺激其再次寻求这种刺激, 行为就在这种期待中得到重复和强化。赌博活动就是这样, 第一次赌博因求知和寻求刺激的欲望加上注意力高度集中, 因而留下的令人愉快和刺激的印象非常深刻, 使其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感受的欲望和冲动。对大多数人来说, 有了第一次赌博, 便有第二次、第三次⋯ 。赌徒堕落的这一步, 其实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不一定所有走了第一步的人都会成为赌徒, 但所有赌徒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要避免成为赌徒, 关键在于把握自己不开戒, 不要有第一次经历。不好奇、不凑角, 就不会成瘾, 这是经验之谈。

二、贪财

赌博的实质是通过输直较量后, 将别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财富。一般说来, 赌博与钱和利是分不开的, 赌场上的有价物与金钱, 是参赌者们拼死争夺的猎物。大家都抱着想燕钱、想多赢钱的心态参赌。一旦赌烹了, 参赌者就认为自己现在运气好,技术发挥不错, 想趁机多赌几把, 争取多燕点, 在贪婪欲望的支配下, 燕钱时收手的情况不多, 多数是恋战, 以致越赌劲越大。调查表明, 初赌者的赢家变成赌徒的, 是初赌者是输家的5 倍以上。因此, 黑社会聚赌头目, 在吸引新人加人赌局时, 有这么一句话: 开甜! 意思是让局内人对新来人客气点, 让其先赢几次, 尝尝甜头。当然他们开甜的对象是有选择的, 不是对所有人, 而是瞅准可以拉下水并且今后有油水可捞的人。因此如果你刚进赌场时还能赢一点, 这可能说明你已被幕后操纵者看中了, 等待你的将是可悲的下场。由于赌博是一场充满欺诈和作弊的活动, 十赌九输” 是古今中外不变的定律, 这决定了参赌者往往以失败告终。因此, 不贪不义之财, 是预防赌博的根本。

三、翻本

参赌者如果输了, 他们是决不会甘心的。究其原因, 这除了受虚荣心支配的面子上过不去外,

有就是难以承受财产上的重大损失, 为了挽回面子, 弥补钱财损失, 在侥幸取胜心理的支配下, 一意孤行地想翻本。越输越想翻本, 输得越惨, 就越想翻大本, 于是又继续在赌场上搏杀, 这是参赌者执迷不悟的表现, 是最为可悲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参与赌博者堕落的重要一环。由于金钱的占有欲和赌博输燕的随机性、偶然性特点, 翻本活动本身对参赌者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心理推动力, 不到万不得已, 他们一般不会主动罢手的。翻本有两种结果, 一是成功了。此时按理应该在幸运之余及时罢手, 悬崖勒马, 不再赌了, 然而多数参赌者此时却想“ 现在运气好, 正是赚钱的时候, 何不乘机大捞一把? 从而由翻本损失变成贪财, 想赢和想多赢;二是失败了。随着经济损失的进一步加剧, 理智感和自控力再次被削弱, 从而更是不顾一切地想继续翻本⋯ 如此恶性循环, 一步步靠近深渊, 难于自拔, 因此, 保持头脑清醒冷静, 及时收手, 远离赌场, 是防止堕落的关键。

四、悔恨

赌博者在堕落过程中, 虽然很多时候表现出法制观念、道德观念淡漠, 责任感和良知缺乏, 但不可否认, 他们仍有正常, 甚至积极的心理品质, 特别是当赌博给自己、家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伤害和羞辱时, 当面临人们善意的规劝和有力的帮教时,有的参赌者也会表现出真诚的悔恨, 感到愧对亲人, 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责任感和良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因而痛下决心, 保证永不再赌。比如, 有的痛哭流涕, 声泪俱下; 有时将赌具焚烧; 有的写血书保证, 立下誓言; 有的在儿女

面前下跪对天发哲; 有的当着人面自捆耳光, 痛骂自己丧尽天良; 有的人庙为僧, 以求断绝尘缘俗念, 戒掉赌博恶习; 有的甚至自杀⋯ 社会和亲人要充分利用参与赌博者产生悔恨心理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帮教和监督, 促其改过自新,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 他们将在绝望之余放纵自己, 破罐破摔, 这无疑会加速他们堕落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 赌瘾如同毒瘾一样, 悔恨一次, 如果再赌, 则瘾更大。吸毒人员经过强制戒毒后基本上是戒除毒瘾的, 由于经不住诱惑, 结果多数人又重新吸上了毒, 这俗称“ 一口还原” , 对于重新吸毒的人来说, 要再次戒除毒瘾, 难度会与日俱增。赌博上瘾的人情况差不多, 如果一次一次地悔恨,又一次一次地破戒, 那么将会一次比一次陷得更深。这是不少赌徒的恶性循环, 也是不少赌徒的死亡之路。

五、疯狂

在赌瘾和贪婪欲望的驱使下, 参赌者理智感丧失殆尽, 自控力严重削弱, 有的甚至人性全无, 不顾一切地在赌场上搏杀, 完全到了不能自拔、不可救药的境地。为了赌博, 可以不顾自己的名誉、事业、前途和尊严; 为赌博, 可以抛弃亲情, 牺牲家庭幸福; 为了赌博, 可以丧尽天良, 不惜违法犯罪。此时, 靠单纯的教育、规劝、感化, 甚至治安处罚是无法挽救的, 对那些构成严重危害、屡教不改的赌徒, 必须实施刑罚制裁。

赌博的心理成瘾的形成既有心理上的原因, 也有生理上的原因。就心理原因来说, 心理成瘾遵循“ 刺激愉悦愉悦强化成瘾” 模式。赌博活动本身是富有刺激性的, 赌桌上的赌注是参赌者们追求的猎物。就生理原因来说,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博士实验研究发现, 参赌的人因赌博时的刺激而心跳加快。当他们心跳加快时, 体内会产生一种“ 内啡肤” 的化学物质, 正是这种化学物质使得参赌者获得一种异常兴奋的快感。格里菲斯认为: 由于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在赌博结束后会迅速丧失这种快感,故需重返赌台, 以获得新的快感。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人赌瘾难戒, 容易成为赌徒,而有人却不容易受影响的现象。人们要想不让“ 内啡肤” 作崇自己, 只有不赌博, 不嗜赌成瘾。

四、赌徒谬误心理机制

近因效应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1)正近因效应(热手谬误)

当随机序列的局部出现“热手序列”(即其中某一结果连续多次出现)时,如果个体误认为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会出现期望下次仍出现这一结果这样一种“热手信念”,这样的现象叫做正近因效应。Gilovich 等最早指出正近因效应是一种错觉,实际并不存在。最早的研究是从投篮现象开始的,当一位篮球运动员在投中一个或几个球后,人们倾向于认为他再次投篮时命中的概率大于其投失一个球后再次尝试投篮命中的概率。然而研究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虽然费城76 人队的大部分球员都存在这种“热手信念”,但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投篮是否命中的实际结果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热手信念”其实是一种谬误。Gilovich 等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们通常把与实际的随机序列相比存在更多转换的序列看作随机序列,而把实际的随机序列看作与随机序列相比存在较少转换的热手序列。目前有关随机序列中正近因效应的研究不仅已经扩展到了篮球以外的其他运动领域,还引起了经济、认知科学、法律以及宗教等领域中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但是也有研究并没有发现“热手谬误”的存在。因此,一些研究者对Gilovich等有关“热手谬误”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Gilovich1985年的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方法不足以证明“热手谬误”确实存在,因为整个序列中局部的热手阶段出现的频率、每一热手阶段投中篮球的个数以及在热手阶段的篮球投中率提高的程度等都会影响到Gilovich使用的统计方法的敏感性。总之,虽然最近20年研究者已对“热手谬误”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对这一谬误究竟是否存在仍然有争议。

2 负近因效应(赌徒谬误)

当随机序列的局部出现“热手序列”时,如果个体误认为结果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会期望下次有相反结果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负近因效应。负近因效应最早是由Laplace提出的。早期随机序列中负近因效应的研究大都是有关概率匹配的实验室研究。在这些实验中要求被试在两种颜色的灯中猜测下一个亮的是哪一种颜色的灯。当一连串的结果交替出现之后,在预期下一次要出现的结果时,被试更倾向于做出与前一出现结果相反的猜测。被试使用大脑中已有的有关随机事件的概念来保持两事件出现频次的平衡(balance out)。在要求被试产生和辨别随机序列时,也观察到负近因效应的存在。还有研究者发现,在1000次甚至更长的随机序列中,近因效应逐渐消失。除了在抛硬币、轮盘游戏等非人为情境中,在股票、赌马等一些人为情境中也存在这种赌徒谬误现象。此外,还有些研究中发现正负近因效应这两种现象有时在一种实验任务中同时存在。

五、护理对策

1、应用首因效应, 沟通护患感情

关于赌徒心理的论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