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发布时间: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住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朝日新闻在题为“由美中首脑会谈所想起的”的社论中就尼克松访华意义,是这样开头写的。“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革命胜利后的北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自朝鲜战争以来,在二十三年的岁月中,一直是隔绝、紧张,有时还带着血腥味。对中国人来说,也许更觉得历史的严酷和漫长。英国人在1840年就发动了威胁中国人的鸦片战争。从那以来,一百三十五年过去了,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221日是尼克松访华40周年纪念日。40年前那段历史早已进入美国政治词典,“尼克松访华”这个短语意味着一位领导人转变以往立场,采取某种令人震惊但却有利的行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尼克松很难说得上是一位榜样,因他曾鼓励其下属采取非法行动,但他却是一位高明的战略家,这一点在对中国开放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环球财经时报》指出,即使是批评尼克松最厉害的人也得承认,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成就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前所长陶文钊谈了“尼克松访华”

的意义。他认为,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从敌对、对抗格局转变到和解,关系正常化的转折点,因此说它是“破冰之旅”;
这次访问,美中双方在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交涉。
在同月27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达成的协议提出,两国的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上。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而且同意,如果中台能和解,美国将从台湾撤军。联想到以前美中那种严峻的敌对关系,这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事件。这次“美中握手”给蒋介石政权、苏联及越南造成的冲击和不愉快最大。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对此是欢迎的。
日本各界痛感自己晚了一班车。于是对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而对华改善抱消极态度的自民党佐藤政权,开始进行批判。
同时,尼克松访华对双方来说确实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尼克松访华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关系没有马上正常化,但是对中美两国关系的破冰,仍然留下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中美关系是利益驱动的,当时中美关系分歧很大,但两国之间有共同利益,就是共同对抗苏联的扩张。现在两国之间共同点远大于分歧,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所以,我们既要认真对待分歧,更要不断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第二,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之间没有战略互信,但通过基辛格的秘密访问,与周恩来的长谈,双方建立起了初步战略互信关系,即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支持台湾

“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1973年基辛格再次访华,再次表示,美国过去不支持台独,现在不支持,以后也不会支持台湾独立。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双方真的达成了谅解和共识。尼克松访华,比基辛格又进了一步,阐述了美国一系列的观点,所以战略互信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学习美国的政治智慧,《上海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一直到今天,美国政府或学者要讲“一个中国”政策还是要回到《上海公报》,历经了40依然能得到认可,美国的政府和学界的主流意见还是认同这一经典表述,这就是政治智慧,也是中美关系的财富。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