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发布时间:2023-11-08 13:29:04


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2.简答题4.诊断题5.案例分析题6.教学设计



单项选择题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应该提倡的是(
A.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大量使用化肥增产增收C.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D.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正确答案:A

解析: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护环境,A项正确。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B项错误。废旧电池深埋会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C项错误。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D项错误。故本题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具有还原性,故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Cl2具有漂白性,故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C.单质硅化学性质稳定,故可用于制造光纤和太阳能电池DNH3是一种碱性气体,故可用P2O5或碱石灰干燥

正确答案:A

解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正确。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B项错误。单质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纤,C项错误。碱性气体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D项错误。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中性溶液中:K+Fe3+NO3-、Cl
BpH7的溶液中:NH4+Na+ClO-、SO32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Ba2+K+Cl-、HCO3DFeSO4溶液中:Na+NH4+Cl-、Br

正确答案:D

解析:Fe3+在中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不能大量存在,A项错误。NH4+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ClO-、SO3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三者都不能共存,

B项错误。与Al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碳酸氢根离子在碱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C项错误。几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

4XYZWT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这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T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BTX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T4C.物质WZ2WT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由YZ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正确答案:B

解析: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根据其在周期表的位置,X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有:x+x+(x+1+(x+2+(x+3=26,得出x=4,所以XYZWT分别为CNOSiCl。常温下,NO的氢化物为氨和水,Cl的氢化物为HCl,氨和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HClA项错误。ClC可形CCl4B项正确。WZ2WT4分别为SiO2SiCl4SiCl4为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低,C项错误。NOH可形成硝酸铵,其为离子化合物,既存在共价键也存在离子键,D项错误。

5.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①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B.用图②装置制取氨气C.用图③装置制取少量NOD.用图④装置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SO2
正确答案:C

解析:灼烧应用坩埚,不能用烧杯,A项错误。氨气与HCl气体可在试管口重新化合,堵塞管口,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氨气,B项错误。Cu和稀硝酸反应可产生NO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项正确。检验二氧化硫一般是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品红溶液后又变为红色。D缺少加热装置。D项错误。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N的浓度是原平衡的70%,则(
AmnBM物质的转化率减小了CN物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正确答案:D

解析:温度不变,说明平衡常数不变,体积增加一倍,如果m=n,则达到新的平衡,N的浓度应为原来平衡的50%。根据题意,N的浓度为原平衡的70%,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M的转化率增大,N的质量分数也是增

大的。

7.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3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阳极,锌片是阴极
C.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比乙慢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可形成原电池,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在正极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AB两项错误。甲、乙均消耗稀硫酸,放出氢气,故氢离子浓度均减小,pH增大,C项正确。原电池能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因此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比乙快,D项错误。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molH2O2所含中子数为8NAB.标准状况下,224LCH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04NAC.标准状况下,224LN2CO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14NAD1L01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小于01NA
正确答案:A

解析:1molH2O2所含中子数为16NAA项错误。1molCH4含有共价键数目为4NA,标准状况下,224LCH401mol,所以其所含共价键数目为04NAB项正确。1molN2CO均含有14个电子,则标准状况下,224LN2CO混合气体为01mo|,则含有电子数为14NAC项正确。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所以01mol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小于01NAD项正确。

9.制备CuSO4可以采取如图4所示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途径①中消耗的H2SO4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B.与途径①、②相比,途径③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利用途径③制备16gCuSO4,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D.生成等量的CuSO4,三种途径中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①=②<③

正确答案:D

解析:Cu与混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离子反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从反应方程式知,硝酸根离子由硝酸提供,氢离子由硝酸和硫酸提供,所以硝酸消耗2mol时,硫酸消耗3mol则消耗的H2SO4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A项错误。相比途径①③,途径②的优点是制取等质量CuSO4需要的硫酸少而且途径②无污染性气体产生,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B项错误。途径③中制备16gCuSO4,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是为01molC项错误。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

中①②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而③生成SO2消耗更多的硫酸,则①=②<③,D项正确。
10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是制造抗疟药物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4O5B.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酯基和醚键
D.双氢青蒿素分子中有2个六元环和2个七元环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A项错误。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为羰基加氢还原为醇羟基,其为还原反应,B项错误。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酯基和醚键,C项正确。双氢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个六元环,2个七元环,D项错误。

11.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是每个公民的必学课程B.高中化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高级化学人才C.高中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D.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正确答案:C

解析:高中化学课程设计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基础性体现在设置两个必修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选择性体现在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12.下列属于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A.知道B.认同C.测量D.理解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教学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分类知,“知道”“理解”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测量”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认同”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

13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以此推测其具备碱性氧化物的通性,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分类B.归纳C.演绎D.类比



正确答案:C解析:分类法是指分门别类地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各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或者将所研究的某一对象归类,通过这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深刻认识所研究的对象的方法。归纳法是指从实验和观测的事实材料、实验数据出发,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演绎法是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也具有此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思维方法。类比法是指从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的方法。本题由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推测出氧化钙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属于演绎法。

14下列关于学业评价的说法符合现行高中化学课程评价理念的是(①评价的目的就是甄别②评价的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③评价只需要注重结果④评价应目标多元化与方式多样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正确答案:D

解析:现行化学课程评价理念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不是甄别。课程评价倡导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不是只注重结果。故②④正确。

15.化学知识按照其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和情意类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有毒属于情意类知识
B.收集CO2气体属于技能性知识C.氨气可和水反应属于理论性知识D.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事实性知识

正确答案:B

解析:现行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知识可分为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情意类知识。事实性知识指反应物质的存在、性质、制法和保存等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知识。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性知识是指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的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有关化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知识。情意类知识是指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知识。氯气有毒属于事实性知识;收集CO2气体涉及实验操作,属于技能性知识;氨气可和水反应属于事实性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理论性知识。



16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了解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哪些问题比较严重;哪些问题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教学活动属于(
A.角色扮演B.社会调查C.实验探究D.小组讨论

正确答案:B

解析:角色扮演指在一项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体验、思考。社会调查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实验探究指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问题。小组讨论一般是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题干中学生需要对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调查,所以这种教学活动属于社会调查。故本题选B

1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讲实验”的方法比“做实验”教学效果更好B.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教学效果更好C.家庭小实验在高中教学中不宜提倡,因为可能有危险D.实验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物质性质及变化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获得的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加深理解新的概念和新的原理,从而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学生亲自动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和实验素养。

18.关于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校应向高中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并由学生自己对实验安全负责B.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制作简易实验仪器
C.开发和利用社区学习资源,是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途径D.应鼓励教师应用和研制化学教学软件,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正确答案:A

解析:实验室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仪器和物品的管理等工作。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前都要认真学习并遵守相关规定。A项中,由学生自己对实验安全负责的说法错误。

19.关于教科书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的编写依据之一是课程标准
B.教师应该理解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C.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应关注学科知识体系而非生产生活实际


D.教科书内容应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正确答案:C解析: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要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正确。C项错误。教师应该理解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B项正确。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D项正确。

20.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开展这项工作时,教师需要关注(。①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②教材内容③学生情况④教学设备情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解析: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时安排、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课后的反思等。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教学。综上①②③④均正确,故本题选D

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


2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3

正确答案: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①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建构的能力,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②问题情景策略问题情景策略是把若干个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③信息运用策略信息运用策略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收集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检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检索、加工处理、正确评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合作探究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是为了追求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谋求高效合作、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策略。该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吸纳的能力。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②: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③: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问题:


23.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该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两种:实验法、演示法。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该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材料中的实验①为实验法。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材料中的实验②和③为演示法。


24.实验②③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实验②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先熔化,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实验③的实验现象:脱脂棉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


25.利用实验①②③,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实验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开展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属钠与空气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知识教学,同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验②——金属钠的燃烧:对比金属钠与氧气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产物的不同,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键种类的不同。实验③——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说明过氧化钠与

水反应的产物,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①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②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③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


诊断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统计了学生解题情况。题】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10×107molL1Bc(Na+=c(HCO3+c(CO32+c(H2CO3Cc(H++c(NH4+=c(OH+c(HCO3+2c(CO32
Dc(Clc(NH4+c(CO32c(HCO3【测验结果】参加测验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1: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6.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B

27.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

正确答案:所得滤液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c(H+10×107mol.L1溶液中的c(OH小于纯水中的c(OHc(OH=10×107mol.L1A项错误。混合前NaClNH4HCO3的物质的量相等,析出部分NaHCO3剩余的NaHCO3仍存在物料守恒,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HCO3+c(CO32+c(H2CO3B项正确。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NH4+=c(OH+c(HCO3+2c(CO32+c(Cl,由于析出部分NaHCO3,则c(Na+c(Cl,则c(H++c(NH4+c(OH+c(HCO3+2c(CO32C项错误。因为析出部分NaHCO3c(HCO3减小,混合溶液为饱和NaHCO3溶液和NH4Cl液,所得滤液,pH7则说明NH4Cl溶液水解程度很小,因而c(Clc(NH4+c(HCO3。又因为电离程度很微弱,所以c(Clc(NH4+c(HCO3c(CO32D项错误。根据本题统计的答题情况,大部分同学对于水的离子积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较好,但是对于BCD三项考查的水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存在较多的问题。


28根据上述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你认为讲评本题时,需要突出讲解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是什么?
正确答案:教师需要突出讲解水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特别是有物质析出的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通过讲解本题,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比较的能力以及理解弱离子电离、水解比较微弱的知

识。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下面是一位化学教师关于“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化学平衡?学生:(思考教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组成保持不变的状态。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的移动呢?教师:边讲边板书。学生:(倾听教师:大家理解了?下面我们来研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首先看浓度的影响。(边讲边板书1:已知:教师:请各小组(事先已为各小组准备了相应的实验试剂与仪器3mL重铬酸钾溶液放入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浓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大家是不是看到加了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了?是不是说明氢离子减少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对,是的,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教师:(边讲边板书实验2……(接着教师归纳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问题:


29.请结合案例,说明该教师教学的主要优点有哪些。(可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回答

正确答案:该教师教学的主要优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运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问,回忆之前所学的化学平衡,从而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运用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请学生自主实验并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③板书直观明确,清晰地展示了平衡移动的概念,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0.你认为此案例中,该教师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该材料中,该教师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验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

31“化学平衡的移动”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类知识在学生化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化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①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②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利用元素周期律推测不熟悉元素的性质。③加深对化学现象本质的理解。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论性知识,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就不只停留在描述

性的水平上,而是能比较深入地认识这些化学现象的本质。学生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象时,对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等也进行了升华。提高了自身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中“基本营养物质”的部分内容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有机化合物”中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及“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等知识。要求:


32.请写出“实验36”中依次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H(CHOH4CHO+2Cu(OH2+NaOHCH2OH((CHOH4COONa+Cu2O+3H2O


33.完成“基本营养物质”中的材料二所述内容的教学设计片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总字数不少于300

正确答案:教学设计如下: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过程与方法:从实验现象到糖类水解产物的推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条件、水解产物的对比,提升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学生具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②教学重难点重点: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难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③教学过程环节一:生活导入【多媒体展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大豆、牛奶、花生、油类、鸡蛋等。【提出问题】这些食物能够提供哪些营养物质?如何区分这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是直接被人体吸收的吗?【学生回答】类、油脂、蛋白质等是大分子,不能直接被吸收,而是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被人体吸收。【教师引导】这些大分子在人体内,被酶催化水解为小分子后吸收,那在体外是否也能发生水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首先,我们来学习如何来区分糖类和蛋白质。环节二:探究新知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演示实验】结合课本实验35,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中的表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的学习,我们学到可以用新制备的Cu(OH2和银氨溶液来检验葡萄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我们可以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另外,我们也学到了两种方法来检验蛋白质,即蛋白质遇

浓硝酸变黄和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课前提到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如何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1糖类的水解反应【教师引导】糖类在稀酸的条件下加热会发生水解。【过渡】蔗糖在稀硫酸、加热的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什么?该如何验证?【多媒体展示】实验方案: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min【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学生回答】现象: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提出问题】能否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回答】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了含有醛基的葡萄糖,葡萄糖能与新制的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教师引导】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能否写出水解反应方程式?【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标上物质名【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水浴加热可以使各处的温度均匀,并且温度不会太高,主要目的是促进水解。【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学生回答】因为蔗糖水解要用稀硫酸,水解后的溶液显酸性。如果不加氢氧化钠,加入的氢氧化铜会与酸反应,从而达不到鉴定醛基的效果。故要用氢氧化钠先中和酸,才能使氢氧化铜发挥作用。【提出问题】淀粉是否也能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呢?产物又会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淀粉水解实验。学生观察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会水解,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化学方程式:【教师总结】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2油脂的水解反应【提出问题】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那油脂是否也会发生水解?水解条件是什么?产物是什么?结合课本,完成下列表格。【教师引导】油脂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加热可以水解。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能否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水解过程?【学生回答】酸性:油脂+水丙三醇+高级脂肪酸碱性:油脂+氢氧化钠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教师引导】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皂化反应有什么用途呢?【多媒体展示】工业上制取肥皂视频。【学生回答】利用皂化反应,可以制取肥皂。(3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提出问题】蛋白质在什么条件下会水解?解产物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蛋白质水解视频。学生观察,并书写文字表达式。【学生回答】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也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文字表达式:蛋白质氨基酸环节三:拓展提升【提出问题】在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葡萄糖的水解过程中,可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可以先用碘,淀粉遇碘的蓝色反应是很明显的,可以取水解液,滴加碘,若无蓝色出现,说明淀粉水解完全。若出现蓝色,再用银氨溶液或者新制氢氧化铜溶液进行检验,若出现银镜或者砖红色沉淀说明部分水解;若加入后无现象说明没有发生水解。环节四:小结作业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作业:课下查找资料: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