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发布时间: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2 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3 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过程与方法:
1、问题式。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课时:三课时。
内容分配为:第一课时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相关故事背景,梳理文意;第二课时重点讲解第三段,烛之武退秦师的技巧和功效;第三课时背诵全文,决文中出现的各类文言现象,重点解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及烛之武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课前,检查背诵《登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演义》故事中,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成就三分天下之势。《战国策·东周》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前半句说的是东周重臣颜率凭一己之辩,在诸侯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后半句说的是毛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服楚赵两军合纵抗秦的故事。而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可以说丝毫不差前面的三位,他三朝老臣却始终不得重用,他年逾七旬还是一个养马的官儿,他须发苍苍步履蹒跚却保住社稷劝退强兵!
正所谓:危亡之际挺身行,宝刀未老史留名。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国虎狼兵。
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二、明确学习目标,检测预习情况 1、展示学习目标
2、《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
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体裁,编年体史书(第一部);别名,《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记述的年代,春秋时期;文中涉及哪几个国家,郑、秦、晋;故事发生在哪一年,公元前630年;主要人物有哪几个,烛之武、郑伯、晋侯、秦伯、佚之狐。(烛之武,烛地叫武的人;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3注音。氾南fán 佚之狐yì 缒而出zhuì 共其乏困gōng 朝济而夕设版焉 1 / 5


zhāo 阙秦quē 秦伯说yuè 逢孙páng 三、阅读全文,学生自学,思考:
1、全文四段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 2、文题为“烛之武退秦师”,那么为什么要退?
3、由谁退?怎么退?结果如何?我们先来看一张当时的时局图。 简单讲解时局图: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来自于鲁国史官对这一时期的编年史名为“春秋”。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 四、朗读、翻译第一自然段
1、请根据课文第一段这幅图为大家解说下当时的局势
2、口头翻译本段。本段很短,仅25个字,它说明了一些什么?
明确:①说明了晋国攻郑的原因;②此次围郑,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加上两国军队并没有驻扎在一起,这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③秦、晋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一、二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章 4、抄写全文1

第二课时
(课前检查背诵一、二段)
一、全文共4个自然段,请找出每段能体现本段要点的句子,并用4个字归纳段落大意:
开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秦晋围郑;
发展: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临危受命; 高潮:烛之武言于秦伯,说退秦师; 结局:吾其还也,晋军退兵。 二、学习第一段
字词梳理:以:因为;贰:有二心;军:驻军,名→动;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
【明确】因为秦晋围郑,兵临城下,危在旦夕。 2、秦晋为何要围郑?
【明确】因为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都是郑国和晋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秦国为何也来围郑?
【明确】因为秦晋之好,秦又有往东扩张的野心。——利益 三、学习第二段
字词梳理: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师:军队,辞:推辞,用:重用,子:您,而:才,
是:这,过:过错。
2 / 5


1、谁举荐了烛之武?他自己为什么不亲自上阵?
【明确】佚之狐。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明确】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3、国君是如何说动烛之武的? 诚心道歉(寡人之过也),切身的利益相关(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的报国之心。
四、学习第三段
字词梳理:为:给,济:渡河,版:防御工事,夫:发语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厌:通”餍”满足,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肆:扩张。

焉:哪里,唯:希望,图:考虑
1、围攻郑国有晋国也有秦国,为什么烛之武选择秦国作为解围的突破口? 【明确】晋师出有名,秦只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2、这段说辞,仅125个字,却包含了五层意思,请你划分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五个步骤。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谦卑地示弱,话里有话,让对方心情愉悦,心防软化,警惕放松。
第二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飞地难治,于秦国并无实际利益,此消彼长,强大的晋国对秦国来说是个威胁。
第三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为利益而来,烛之武以利益相诱,开出极优厚的条件。
第四步: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点出晋国曾背信弃义,指出晋国贪得无厌,激起秦伯对晋的不满和戒备之心。
第五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以极诚恳的口吻为秦国考虑,提醒秦伯谨慎看待与晋国的关系,不要为眼前小利而招致未来的灾祸。
五、课堂小结
正所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烛之武的游说艺术高明,分析形势深刻,抓住了秦伯一心只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的心理。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1、迂回战术——不暴露游说目的;2、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3、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更利于听。
六、作业
1、熟读、背诵三、四自然段。
2、完成学案课内探究、课后练习(二)
3、如果你是烛之武,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让秦晋退兵?写一段话“_______退秦师
3 / 5



第三课时
(课前检查背诵三、四段)
一、学习第四段 1、字词疏理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 及:达到 因:依靠敝: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知:通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句末助词
2、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二、从晋文公的几句话,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实事求是,承认秦伯对自己有恩;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秦晋关系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晋和秦动起手来,没有好处。
总结:晋文公是一个成熟理智、深谋远虑的君主。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三、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勇入秦营,知难而上的勇士;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
四、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
烛之武: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智勇双全、能言善辩
郑伯:虚心纳谏 勇于改过;佚之狐:知人善举 慧眼识珠; 秦伯:善于决策 善谋利益;晋侯:头脑清醒 随机应变 五、课堂小结 小结
“叱咤风云去,马革裹尸还”固然是英雄气概,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亦是豪杰风范。可是运用智慧交战,在无硝烟的战场上获胜更是一种漂亮,更是一种潇洒。
智者爱国,何须血溅五步,智者爱国,何须折戟沉沙。 六、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 “供”,供给、供应。 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 “智”,明智,聪明。 2、词类活用

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3、古今异义
4 / 5


东道主 行李 乏困 夫人 4、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七、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让同学安心宅家,科学防疫,并做好网课学习。 2、熟读、背诵全文。
3、预习《廉颇蔺相如列传》
5 / 5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