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小溪巴赫》学案

发布时间:2019-06-08 01:28:37

《小溪巴赫》学案

  
  学案目标
  .结合文本阅读,积累部分常用词语、优美语句,加深对部分常见修辞格作用的理解等;(知识技能)
  2.体验散文阅读鉴赏、探究的过程,继续培养自主阅读现代散文的方法;(过程方法)
  3.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热爱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这篇写作者对大音乐家巴赫其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表现个人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本意主要是歌颂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质,但作者是从他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的,而又用小溪进行比喻,行文中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这就使既含蓄又形象,读之韵味无穷,学案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法,如果先理清了写作思路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特点。肖复兴的作品文笔细腻,意味隽永,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细加品味和体会。于漪老师说“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学案本文,要引领学生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高尚品格,从而获得终身收益的精神食粮。
  本文内容不是很深奥,道理作者写得很明白,不需要教师做太多讲解,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探究、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过程的快乐。
  学案重点与难点
  .点:反复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试着仿写。
  2.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
  说明: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也一定要上成语言实践课,因为教师讲得再精彩,读得再流畅,写得再生动,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能力还得在反反复复的听说读写实践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味的精义妙理,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在读写背等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和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案过程
  学案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布置学生课前学习
  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1.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利用工具书查找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掌握音、形、义。
  3.上网或利用图书室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肖复兴、巴赫、威廉汉姆、巴洛克、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雷格尔等的情况;《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主题等;
  3.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能制成PPT
  朗读课文:1.利用工具书查找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搞清楚音、形、义。
  2.上网或利用图书室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肖复兴、巴赫、威廉汉姆、巴洛克、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雷格尔等的情况;《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主题等;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可以方便以下环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阶段字词学案仍不能忽视,因为掌握字词是解读课文的基础;查找作者及音乐家的资料,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有助于更好的解读文本。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听这段旋律的感受。
  2.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这首充满诗意委婉动听的小提琴曲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的,此曲一经上演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大众欢迎,但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威廉汉姆,追溯渊源,其始祖原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多少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成为不朽的杰作。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同样的,一个音乐作品也同作曲家的品格息息相关,那么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何以成为不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感受巴赫的音乐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欣赏旋律,交流感受,自由发言。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恐怕没有几个学生知道巴赫及其音乐。通过欣赏巴赫的音乐,可以唤起学生对巴赫的情感,拉近学生和巴赫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走进巴赫。
  交流课前学习收获,共享资源
  .本文应该掌握的重点字词(可找学生上黑板写一写,另找同学订正、补充);如:三缄其口
  钩稽
  仆仆
  干涸
  一曝十寒
  肆意狂放
  脖颈
  静谧安祥
  氤氲
  2.让学生将自己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如(此略)
  1.积累字词
  2.交流资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在班里交流,可以资源共享,同时取长补短。
  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a写了什么内容?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也可以指读)
  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作概括:主要写了巴赫的音乐尤其是其精神对后世的影响,表现了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谦逊、质朴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巴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语文阅读学案强调感悟与体验,而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进一步理解、探究、赏析创造基本条件。
  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体会写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这篇散文在写法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
  1.本文主旨是歌颂巴赫的高尚品格,为什么文中有很多内容写到小溪?
  2.学生对第一个问题讨论后进一步引导:本文写到小溪、巴赫的音乐以及巴赫的品格,那么作者是怎样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的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3.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
  第1、2两个自然段写自己一直想写一写巴赫,却又不知该怎么来写,因为“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
  第3、4自然段是过渡段。指出巴赫名字德文的意思开启了我的写作思路。
  第5、6自然段写巴赫的音乐价值由埋没到被发现的过程,就像小溪即使弱小却能常青常绿。
  第7自然段是过渡段。
  第8、9、101112自然段赞美小溪的性格和品格,并指出也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第131415自然段赞美巴赫的伟大如清澈的小溪。
  第161718自然段描述听巴赫音乐的感受――眼前永远流淌着静谧安祥、清澈见底的小溪水。
  4.进一步启发:
  作者这种将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深入阅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句子,讨论并回答第一个问题:
  a、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b、巴赫的音乐一开始不为人注意,但后来其魅力却成为不朽。(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c、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一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
  写小溪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巴赫。
  2.跳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互相交流。
  3、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的音乐这三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通过理清思路很容易看出,作者写小溪始终围绕着巴赫其人、音乐,写巴赫其人、音乐又始终离不开小溪,而巴赫的品格又通过他的音乐体现。这样三者就密切融合在一起。
  4.讨论交流写法的好处。明确:
  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筛选重要信息,抓住关键句子理解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在平时的学案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解读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思维训练。
  设计让学生“体会作者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写法的好处”这一环节,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散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以后写会有所借鉴。
  品读课文
  探索巴赫的精神品质。
  1.请学生勾画描写小溪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2.请学生勾画描写巴赫及音乐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3.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质。
  勾画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并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质(答案不拘一格),如:如大海般浩瀚,却似小溪般谦逊;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深沉、安祥、不张扬、不炫耀,默默无闻,却有着旷日持久的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品味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诵读品味中将会进入到美的意境之中。
  赏读课文
  积累语言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大声诵读,然后在课本上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再和同学交流。
  (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关键的句段进行勾画、赏读。
  2.先在同学面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再一次共同感受极富表现力的优美语言和人物的精神品质美。好的语段或句子争取背诵下来。
  通过反复赏读课文,使学生更深入体会内容,进一步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
  拓展阅读
  比较鉴赏
  下发乔治桑《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文,让学生阅读后简单谈一下两篇在内容、写法方面的异同。(文本见“备课资料”部分)
  读《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比较两篇在内容、写法方面的异同:同为写音乐家,贝多芬是伟大的,巴赫是伟大的,但《贝》一文不是写贝的伟大,而是写欣赏音乐的独特感受,写法方面主要是想象、联想、通感等。
  设计此环节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提高学生比较鉴赏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课后作业
  1.多芬曾经这样评价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中也说:“巴赫确实太伟大,太浩瀚了!”,但的题目是“小溪巴赫”,全文也是围绕“小溪”这一中心意象展开的,你认为二者矛盾吗?
  2.文中有多处文字用通感的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化作有形的画面,请选取两个地方细细体会,并仿照作者的手法描写一段你所喜爱的音乐。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第一个作业思考具有辩证性,可以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巴赫。
  第二个作业是学生体会语言、积累语言的好途径。
  思路点拨一
  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用比喻手法,通过描写小溪来赞美巴赫,题目就是比喻手法。教师也可以从解读题目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使他们体会到写法特点、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以及语言的优美。思路如下:
  一、
  解题:
  《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说说看。
  明确:小溪一样的巴赫
  二、
  设计核心问题:为什么巴赫象小溪一样?
  1.学生阅读文本,勾画描写巴赫特点的句子,了解、表述巴赫的特点,并反复诵读、体味。
  2.学生阅读勾画描写小溪特点的句子,了解、表述小溪的特点,并反复诵读、体味、揣摩。
  3.生阅读勾画小溪和大河对比的句子,体悟用意,反复诵读这一部分,揣摩小溪不同于大河的特点。
  4.对比小溪和巴赫的相似点,让学生表述一下。
  三、
  研读聆听巴赫音乐作品的句段。反复诵读、体味巴赫的作品给我们的感受。
  仍然像小溪一样
  总之,从巴赫的人生经历和被人重视的程度到巴赫的作品,巴赫从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他就像一条小溪!
  练习举隅
  1、“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找出第九自然段描写大河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大河?
  3、文中有几个句子似乎不太通顺,请找出来,试着改一改。
  a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
  改: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家福尔克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
  b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生,互成正比。
  改: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体,互成正比。
  c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
  改:小溪的水流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
  d无数后代音乐家对巴赫的敬仰和崇拜,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或用只有音乐语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乐乐理体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乐谱中对应的……),音乐家们用这种他们心心相通的语汇,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改:无数后代音乐家对巴赫充满敬仰和崇拜,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用只有音乐语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乐乐理体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乐谱中对应的……),用这种他们心心相通的语汇,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e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改: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带来了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K12学习《小溪巴赫》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