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老舍)教案演示教学

发布时间:2020-08-30 15:01:09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 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 教学设想:

1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2 教学过程可按整体阅读f重点阅读f品味语言这几个步骤进行。

3 理解母爱的无私,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三、 教学内容及步骤:安排2课时,

1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整体阅读;理清时间顺序。

一、导入新课: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

’”;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与行为

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 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 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老舍在《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谈到语言运用的几点看法:

1 语言的运用是要看事行事的。

2.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 来。

3.—个作家运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用心,好像用颜色画一幅匀整、美 丽的画儿,不使这里多一块,那里少一块。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精练的 语言把情感表达出来。

4.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作者是一位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语言大师。

三、全班齐读课文:

1 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2.指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初读全文,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 生,从而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脉。

1•字词正音解释:

外甥:sheig姐妹的儿子。

撮土: cuo抓。

窘:ji dig本义: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窘迫穷困。困苦

份礼:

fm份子:若干人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刮痧:

sha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

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筹划:

ch ou谋划。

私塾:

shu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

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供给:ji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拥挤不堪:k①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不能承受。

愣:I eng呆,失神。发愣:发呆。

庚子:geng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廿三:ni m二十。

2 •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f我的出生f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f我小学毕业f我师范 毕业一我廿三一我廿七f七七抗战f去年f今年。

五、考虑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特点极其对我有什么影响?

1、文章写母亲的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

P.5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

一两大绿瓦盘……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10节:母亲待人热情,家里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 一点东西去款待。

11节: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古到老, 她取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

忙,她总跑在前面 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

她。她宁吃亏,不逗气。”

12节:写母亲并不软弱。“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 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2、母亲对“我”的影响:

六次: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 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 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 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 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第二课时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

一、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

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 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

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 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 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

白。”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

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 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二、讲析第12节:

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

何?

1.分两层:

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

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⑵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⑶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说得何等精辟。所谓

“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我”的生命渗透着母亲的熏陶。也可以 说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我的影响。

三、讲析第13节:

齐读第13

主要写三件事: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①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罡,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

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 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 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②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 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 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 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③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

“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 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 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 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 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四、品味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

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而“去吧,小子! ”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

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 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 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

“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 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 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 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

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 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

“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 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 言却是大白话。

的关键所在,本文语言朴实但却情深至诚。我们在学习在学习文章之余,品位 作品的语言之后,对这份深厚的母爱亲情,又有什么感想呢?

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来探讨如何来对待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伟大无 私的母爱(结合毕淑敏的散文)

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

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演示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