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杜甫,赏析《登高》

发布时间:2019-08-07 19:00:06

走近杜甫,赏析《登高》

作者:张鑫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年第13

        古代诗人,无不喜欢登高,他们或寄情山水、感叹个人际遇,或登高望远、抒发宏伟抱负。

        读诗先从语言入手,抓住意象,理解内涵,联系写作背景,走进诗人内心,既要作感性的把握,又要作理性的思考。本诗前两联选景典型,摹声绘色,动静结合,寓情于景。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即秋风,一天比一天凉,再加上一字,使人感到锥心刺骨,这里不仅冷在肉体,更冷在心灵。天高,是以人作参照物,天越高,一个人显得越渺小,天越大,一个人显得越孤单。猿啸哀,不禁想起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杜鹃啼血猿哀鸣,猿声悲悲,人心戚戚。渚清沙白鸟飞回,清的渚,白的沙,全是冷色调,是穷山恶水,是满目萧索。,也许是一只觅食而不能得的鸟,也许是一只回家而忘了归路的鸟,还可能是一只无意飞散的鸟。这只鸟因风大而低飞盘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可见,它是有所留恋有所悲伤的。总之,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是诗人触景生情的感同身受,是诗人独自漂泊的真实写照。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飘零,万木枯槁;落叶知秋,何日是归年;落叶归根,游子仍在旅途。由树及人,杜甫目睹落木,想到自己日薄西山,不言功成名就,只愿寿终正寝,客死异乡是诗人最大的心病。不尽长江滚滚来,面对江水,诗人想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会忘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还有那最能表现此刻心情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果说萧萧凸现了枯叶飘落的无奈,那么滚滚传出的是江水嘶咬的声音,一个无边、一个不尽,更突出了天地之悠悠、悲愁之绵绵。如果说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的话,那不尽长江应是时间的无穷,人生仅百年,江山万古长青,两相对比,怎一个字了得?

        显然,诗的首联、颔联,杜甫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秋景图。景固然悲,但悲而不哀。杜甫,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博大胸襟的知识分子,看到逝去的江水,不可避免有些惆怅,但这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花开花落是客观事实,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

走近杜甫,赏析《登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