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0-03-15 00:13:51

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高校网络舆论的基本原则是在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贯穿在舆论引导全过程、在引导各方面都起着指导作用的主要原则。它充分反映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原理,它是在具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反过来又指导舆论引导工作,以这种不断循环的模式推动引导工作的深入和进步。要实现正确有效的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确立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从根本上看就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对舆论引导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概括为: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原则、示范原则等八个方面。我们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原则是指舆论引导工作的展开要始终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这一原则是所有原则中最根本的原则,是其他一切原则的前提和基础。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向要朝着社会主流价值方向前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时代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高校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基地,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舆论引导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着重培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念,结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的大学生思想处于形成的关键期,缺乏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对各类事件缺乏深刻的认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洗脑”的对象。这就要求学校舆论引导者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舆论,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主体性原则

刘建华认为,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校园网络舆论场域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的新型主体间关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要求和表现。网络舆论引导应以“人是目的”为这一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人的行为无论是对自己的或是对他人的,总应该把人当做第一位的目的,世界上的一切只对人才有价值,单纯的东西离开人就无所谓价值,舆论引导就是要是用正确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引导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塑造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一个理性的存在,是具有绝对目的意义的存在。一切道德法则和义务要求之所以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不是基于其他任何目的,只是为了人本身,以人为“最高绝对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主体性原则是新型教与被教的关系,它既要求舆论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也要求在引导的过程中尊重被引导者的主体性。教育者要乐于施教、善于施教,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心理需求,发扬民主的精神,以真诚和教育结合来改造人。

三、发展性原则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在全世界普及,网络舆论平台的发展是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网络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但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新的统治形式,即技术理性的统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创造出来的理性工具逐渐异化,技术异化成束缚人、压制人的工具。在《反革命与造反中》,马尔库塞指出,“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扩展。”网络舆论本身是为了能充分表达民意,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网络舆论却不能保证其随时都处于理性的控制下,一些极端或消极的舆论往往比正面、理性的舆论起到更大的影响,小事件被肆意不合实际的放大,而人们又很容易受到这些舆论的影响,从而网络舆论平台由交流的功能转向了对人的统治,人变为了网络舆论的奴隶,正如马尔库塞所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升华了的奴隶,但毕竟还是奴隶”。坚持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方法看待网络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能为我们带来更便捷的生活,但网络技术要以理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思想,让人的理性统治技术理性,而非被奴役。

四、互动性原则

校园网络舆论平台是各种思想交流的平台,即存在思想的共识又包含思想的碰撞。一方面,在引导中通过充分运用这种网络交互功能,引导者通过与舆论主体直接交流,是获取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对舆情动向准确的把握,了解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摸清事件背后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心理情感,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的基础,不难看出,交往是舆情信息收集和研判的基础,是舆论引导者的“眼睛”,在这里,它发挥了舆情上传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全面掌握情况后,制定了相应的引导对策,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引导,这也需要在网络互动中完成,在引导式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结合,达到引导的目的。

互动性原则要求在校园网络舆论的交往过程中一改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双方以平等的姿态、民主的方式、对话的方法相互建立良好的互信,充分尊重舆论主体的诉求,一切从事情真相出发,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化解矛盾。

五、协调性原则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当各个要素以最优方式组合是,其发挥的整体功能更大。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系统包括了引导目标、主体、客体、环境等要素,在舆论引导过程中需要使各要素相互协调,提高主体素质能力、把握客体个体特征、确定合理可行的目标、优化舆论引导环境,最终达到最佳引导。

网络舆论引导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形成引导合力。首先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完善舆论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是社会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再次是学校发挥引导主力军作用,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工资源,打造优良校风,制定系统的引导机制;最后是让家庭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引导中,良好的家风在无形之中将陶冶和熏陶学生的品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良好的家风最终将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人是环境中的人,良好的社会风气、校园风气、家庭风气必将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人是社会中的人,在良好健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也会形成端正的品格和道德,人是实践中的人,只有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才能越挫越勇、越来越成熟和理性。通过国家、社会、校园、家庭的有机配合,软硬并施,促使他们的身心协调、思行协调。

六、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示范,二是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是指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榜样是社会的良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道德准则的模范代表,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网络舆论的榜样示范可以通过全国优秀道德模范、感动人物等为题材,对被引导进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理性正义的合格公民。

以身作则主要是针对舆论引导者而言,它是指舆论引导者在引导过程中用自己的行为模范去感染和启迪受教育者,提高被引导者的思想品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彻底说服人,意识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即引导者所提倡和宣扬的理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共同价值准则,人格的力量即舆论引导员在引导过程中通过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方式在被引导者心目树立的个人威信和人格魅力。在网络舆论引导的实际工作中,引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自我素质,同时要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扎实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严格的践行来感召他人。

参考文献:

1. 崔蕴芳:《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 毕一鸣,骆正林:《社会舆论与媒介传播》,[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 刘建华:《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 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

5. 李伟东:《学生危机事件情境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