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材料

发布时间:2020-05-27 17:55:36

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

材料一:杜甫中、晚年的四首“登高”诗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七星在北户(1),河汉声西流(2)

羲和鞭白日(3),少昊行清秋(4)

秦山忽破碎(5),泾渭不可求(6)

俯视但一气(7),焉能辨皇州(8)

回首叫虞舜(9),苍梧云正愁(10)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11)

黄鹄去不息(12),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13),各有稻粱谋(14)

注释:

(1)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杜甫时年42岁。七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北户:一作“户北”。

(2)河汉:银河。

(3)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赶。

(4)少昊:古代神话中司秋之神。

(5)秦山:指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山为秦岭山脉一部分,故云秦山。破碎:终南诸峰,大小错综,登高眺望,山峦如破碎。

(6)泾渭:泾水渭水。不可求:难辨清浊。

(7)但:只是。一气:一片朦胧不清的样子。

(8)焉能:怎能。皇州:京城长安。

(9)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

(10)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见《礼记·檀弓上》《史记·五帝本纪》。这里用以比拟葬唐太宗的昭陵。唐太宗受内禅于高祖李渊,高祖号神尧皇帝。尧禅位于舜,故以舜喻唐太宗。

(12)“惜哉”二句:《列子·周穆王》:“(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穆天子传》卷四,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此喻指唐玄宗杨贵妃游宴骊山,荒淫无度。饮:一作“燕”。晏:晚。

(13)黄鹄(hú ):即天鹅,善飞,一举千里。去不息:远走高飞。

(14)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称。此喻趋炎附势者。

(15)稻粱谋:本指禽鸟觅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谋取利禄的打算。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杜甫时年54岁。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杜甫时年57岁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⑴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所做,杜甫时年57岁。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材料三:

“农山心境”说

杭起义

作为一种文学情境,农山心境是钱锺书在考论宋玉《高唐赋》时首次拈示的。钱锺书认为,《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太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句,可与《招魂》中的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合观,两节文字为我国文学增辟了新的情境或意境,即张先《一丛花令》所写的伤高怀远几时穷

钱锺书指出,追根溯源,这种文学情境实以宋玉的《高唐赋》为先声。早些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诗经·陟岵》篇吟咏登岵、升冈,虽然有,但也只是与此等意味稍有关涉。《诗经·蒹葭》唱叹道阻且长,虽已开启浪漫主义企慕情境,却是有,未极尽远致。到了唐代,诗人们已经能够深切体会,并将之归于宋玉名下。如李商隐《楚吟》宋玉无愁亦自愁,温庭筠《寄岳州李外郎远》天远楼高宋玉悲,异口同声地道出此种文学情境拈自宋玉。

后来,钱锺书在《管锥编·增订》中又补充说,宋玉《高唐赋》中的登高心瘁云云,应与《说苑·指武》和《孔子家语·致思》中所记孔子之语结合起来考虑。据载,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渊等东上农山,曾感叹道:登高望下,使人心悲!钱锺书认为,孔子望远伤高,乃与宋玉戚戚有同感焉因夫子喟叹在先,故而此等情境可命名为农山心境

为什么登高望远会令人愁从衷来

钱锺书认为,唐代诗人李峤的《楚望赋》(《全唐文》卷二四二)已揭示出农山心境的心理根源。李峤此篇赋文重点包含两大内容,即诗人感物兴思登高望远,使人心瘁的根本原因。登高能赋,谓感物造端者也。赋文开篇即道出文学创作的动机,是由感物兴思(或感物造端)即外物的触动而引发、兴起的。感物兴思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念,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或《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李峤的观点,与之一脉相承。而登临山水、楼台,极目远眺,易于感物兴思夫情以物感,而心由目畅,非历览无以寄杼轴之怀,非高远无以开沉郁之绪。因此,在李峤看来,当人们于登高远望、历览风光之时,其杼轴之怀”“沉郁之绪容易受到外物的触动,钱锺书称之为仗境起心。而在这种心物交互感应的过程中,思必深而深必怨,望必远而远必伤也就是说,登高可以远望,而所望莫不失望;思虑深受触动,而所思无非愁怨;正所谓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于是满怀凄怨惆怅。这就是登高望远,使人心瘁的心理原因。难怪李峤在赋文结尾感叹道:故望之感人深矣,而人之激情至矣

最后,钱锺书又从训诂学角度,解释字一字多训而歧义的合理性,即与事理契合:征之吾国文字,远瞻曰,希冀、期盼、仰慕并曰,愿不遂、志未足而怨尤亦曰;字义之多歧适足示事理之一贯尔。

描写农山心境的文学作品,自宋玉之后,已成窠臼,外国诗文中也很常见。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例,若从思的内容上加以分别,大致有四类:一是羁旅役夫的怀乡之愁,如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楼》;二是士耽女怀的相思之愁,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温庭筠的《望江南》;三是贤士逐臣的失意之愁,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四是不识愁无愁者的莫名之愁,如王昌龄的《闺怨》、辛弃疾的《丑奴儿》。一言以蔽之,不外乎登高望远,每每足以使人心瘁,即使有愁者添愁而无愁者生愁

对于有愁者,或因故乡遥隔,或因壮志未酬,或因希望破灭,本想凭借登陟凝睇以消愁,却又似借酒消愁而愁上加愁,这种使有愁者添愁的道理容易明白。另一类情形,即如何使无愁者生愁呢?例如, 何逊《拟古》所写:家在青山下,好上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钱锺书认为,这位家在青山下的无愁者,虽然怀抱犹虚,魂梦无萦,却自有其远志遥情,好像是乳壳中函,孚苞待解。一旦凭高远望,受到外物的触动,而致心生希冀,却又因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于是惘惘不甘,忽忽若失,最终失望至极,愁思不期而至。因为这种远志遥情在本质上与有愁者的悲愁一样,或悬理想,或构幻想,或结妄想,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如陈子谦所说:阅历深的人自有阅历丰富的心境内涵,入世浅的人亦有远志遥情作为他的心境底蕴。故哲人如是说,诗人如是说,童话亦如是说。

总之,农山心境指的是一种因为登高远望而愁从衷来的文学情境,极具悲剧意味,其基本内涵是登高远望,使人心瘁,产生的原因是有求而不致, 有待而不至农山心境类作品所流露出极具悲剧意味的生命感伤与忧愁,不仅符合心理,而且符合事理,因而是一种普世情怀。

凡登临楼台、山水者,于翘首遥望之时,心灵受到外物的触动,往往会情难自禁,或抒豪言壮语,或发悲伤喟叹。若诉诸笔墨,其作品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大体上看,可概括为壮美与凄美两类。前者如曹操的《观沧海》,登高而观,胸怀宇宙,壮志凌云; 后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楼台独凭,失意而悲,黯然泣下。特别是后者,在古典诗词中居多,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登高》等。登临高处, 极目远眺,为什么容易引发满怀哀愁?如何解释登高望远往往能使有愁者添愁而无愁者生愁?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这些可能一直都是困扰我们的难题。钱锺书的农山心境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本课例以此为教学主题,并就教学内容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材料三:

哪有什么人生巅峰

陈文茜

瑞典一位摄影诗人克里斯蒂安·马尔豪瑟,20128月至10月间,共3次攀登瑞士高峰马特洪峰。他刻意独自夜宿当地数天,在零下12摄氏度、没有文明尘埃扰人的情境下,拍了4分钟的缩时摄影影片《巅峰》。

出发前他问自己:一个人面对大自然,看着云朵、阳光、星空变化,就可融入其景吗?

攀登的过程中,他不假思索地相信:只要到了目的地,一定可以抛掉所有现实中恼人的不安;当他被光和影拥抱、成为世界的全部时,必然可以找回最初纯洁的灵魂,一丝烦恼也不会有了。

抵达目的地时,他先是一声惊叹,但很快地,许多往事冷不防地盘旋于脑海,即使他已爬上高峰。

我们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想观赏落日的彩霞、树梢的新月,虽然河面平静、星空无云,但总有一些杂念、情绪、遗憾、感叹,占据心灵。

乌云,没有那么容易消失;尘埃纷扰,也没有那么容易抛去。因为我们的心,不是安静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片乌云,除非将自己的心洗涤干净,否则你到哪儿,乌云就到哪儿,永远跟着你。

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乌云,所以无论在城市、乡野、极地……我们都逃不了。我们放不下许多事,我们不是自由人,我们是各种社会价值下的囚鸟。

不只时代是仓促的,个人的日子也是仓促的,我们已是被时代中各种不同的框架切割得破碎的残肉,勉强组合成一个躯体。在城市里为生活、为成就、为争一口气,以残肉之躯奔跑;喘不过气来了,我们使尽全力,散尽金钱,将残肉扔上高峰,使其冲上白花花的浪涛……文明摧毁了我们,但蛮荒未必可以拯救我们。

除非你的心静了,除非你的心是自由的。

自由?

是的,自由不只是政治上的自由,自由包含了每个人内心强而有力的生命定力。流浪,或许可以帮助你找到短暂的自由,让你重新给自己定位,但总有一些东西牵绊着你。你是欲望的奴隶、别人眼中的大布偶,你从来没有自由过;你不是一个人,你是一个框架下移动的躯体,一块拼凑的残肉。你被肢解得太彻底却不自知,你的收入、身份、外表、名誉……甚至什么鬼牌子的包包、当季名牌鞋……这么支离破碎的残肉,到了极地、山顶、原始森林,或许可以暂时被治愈,但回到现实世界后,心又躁动。极地、山顶无法拯救我们。

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倡导享乐主义,希望人的生命尽量达到不被干扰的宁静状态。他倡导的学派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远离”,远离“雅典”(财富权力的象征),蔑视那些已被雅典人奉为圭臬的价值。伊壁鸠鲁刻意带着他的学徒住在雅典郊外,就是为了远离肢解人心的社会框架。这一点,有点像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记》,它不只是传说,还是一门真实的实践哲学。伊壁鸠鲁深信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人最大的快乐来自自由,人最大的自由来自远离社会价值的干扰。

而只有平静的心,才能给我们最大、最持久的快乐。所以在伊壁鸠鲁的定义中,肉体的快乐只是在欢愉中被强加的,它来得快,消失得也很快。平和的心,不只使我们可以长期快乐,还帮助我们忍受痛苦,并且接受死亡。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我們诞生了,随着生物的自然过程感受生、老、病、死。死和生都是生命的过程,灵魂随肉体而走,飞散了,消失了;死本身就是生命过程的终点。没有“死后”这件事,一个人的“死后”只对与之有关的活人有意义。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等它来了,我们已不存在了。”

我喜爱伊壁鸠鲁哲学,尤其他的心静论,教导人们不必恐惧死亡。当你死时,你害怕的失去、你想象的黑暗、你思索的身后,都随着死亡,一起终止。你生前不必担忧,你死后没有感觉。

接受并理解死亡,会使我们活得更潇洒,更没有负担。你生前传奇也好,庸碌也罢,都不会再版。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绝版。

所以人这一生的主要课题,便是做到回归自然的生命,回到心静。心静了,就可以活在长久的快乐中,不必攀峰,已在巅峰。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努力挣脱世俗价值的牵绊。

你看那天空中的鸟,纵使迁徙,春去秋来,飞越大地,永远是快乐的。你看那笼中之鸟,有遮雨之屋,不必自己苦苦觅食,但看似小小的城堡,却是最悲伤“奢侈”的囚笼。

我们把这种状态的鸟叫“囚鸟”。那么活在框架下,一切以社会价值为其生命标准的人,是什么?虽然他手握权柄,但权力愈大,恐惧和疑心也愈大。

明白看穿这些庸碌俗名,你会更清楚什么叫人生的巅峰。那就是不论你出身于哪里,你的人生都不是社会影印机印出来的一纸草稿。你人生的意义,不是临摹;你可以创造自己的图案,“让生命来到你这里”,回到你的身上。

当你摒弃了猥琐的“社会残肉”,当你可以看到一朵花时,当下心静,无杂念,明白它的美好;看到海水的波浪,不必神伤,感念它漂荡了如许之久,终和你相遇;月亮自归圆,叶子轻落,如我们偶尔碰到的生命奇遇;天空明如镜,大地没有什么隐约的呼唤。这一刻,你才能和一切你所经历的周遭事物,共同享受生命的历程。

这时你不必登峰,已在巅峰。

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