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术语学的公孙龙《名实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0 10:18:19

术语学研究・ 201 1年第4期 基于汉语术语学的公孙龙《名实论》研究 孙启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信息系,浙江杭州31 231) 要:公孙龙是我国战国时期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是《公孙龙子》。文章首先从现代汉语术语 学的视角出发,对公孙龙的《名实论》进行了解析,然后探讨其在中国汉语术语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理论研究价值 和在我国汉语术语史中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公孙龙;《名实论》;汉语术语学;名家;逻辑学 Gongsun Long’S on Mingshi Research Based on Chinese Terminology SUN Qi-qin Deparment f Culur and nformaton,Zhejang Colege of Consucton,Hangzhou 3   23 1,China Abstract:Gongsun Long w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he School of Names dur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China.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terminology,analyses Gongsun Long’S on Mingshi frst and then explores its signicant value in Chinese terminology and status in Chinese terinolog history. Keywords:Gongsun Long,Mingshi,Chinese terininology,School of Names,logic 1前言 作《名实论》进行专题研究成果没有发现,本文将通 过公孙龙简介、《名实论》概要、《名实论》解析和讨 本文讨论的是先秦文献《名实论》,其作者是公 论这几个方面试从我国现代汉语术语学的新视角出 孙龙。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公孙龙的思想、理论 发,对公孙龙的《名实论》与中国汉语术语学相关的 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符号 理论作一梳理,探讨其在中国汉语术语学理论体系构 学等角度出发。例如钱穆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学术思 建中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在我国汉语术语发展史中的 想史论丛》中从历史学的视角对公孙龙进行了研究。 地位等。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中从哲学的视 角对公孙龙进行了研究。胡适先生在其著作《先秦名 学史》中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对公孙龙进行了研究。孙 2公孙龙简介 公孙龙(前320年一前250年),姓公孙名龙,字子 中原先生在其著作《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中,从逻 辑学的视角对公孙龙进行了研究。李约瑟先生在其著 秉。战国末年赵国人(今河北邯郸)。《公孙龙子・迹 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从科技史的视角对公孙龙进 府》介绍了公孙龙的一些生平事迹,如“公孙龙,六国 行了研究。 时辩士也”。‘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川其大意是 鉴于至今从汉语术语学的视角对公孙龙及其著 公孙龙是六国时的辩士,曾在赵国平原君赵胜家当门 6 
客。《公孙龙子・迹府》详细记载了公孙龙与孔穿在平 原君家相会,谈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如:“穿与 4《名实论》解析 公孙龙在《名实论》中对“名”下了定义、对物、 龙会,穿谓龙日:‘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 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 实、位、正下了自己的定义、对正名方法提出其自己的  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 观点、对命名原则和命名方法作了自己的阐述。之学,穿请为弟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策》和《吕氏春秋》对公孙龙都有记载。公孙龙 4_1名的定义 公孙龙在《名实论》中对“名”下了如下定义: 被公认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 中国逻辑学的开山之父,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 3《名实论》概要 《名实论》是《公孙龙子》中的其中一篇。《公孙 龙子》的作者是公孙龙。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 固编撰的《汉书・艺文志》中收录了《公孙龙子》十四 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_ 篇,现只残留 六篇。这六篇分别是:《迹府》、《白马论》、《指物 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迹府》是 后人汇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白马论》 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著名命题。《坚白论》提出了 “离坚白”的著名命题。《指物论》主要阐述事物的 概念或名称与事物本身的关系。《通变论》着重讨论 了运动变化。 《名实论》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阐述了名实 观。作者公孙龙在《名实论》中论述了汉语术语正名 方法、命名原则与方法,这在中国汉语术语学史上 具有重要影响和历史地位,在构建中国术语学理论 体系中是一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及必须研究的古典 历史文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名实论》进行探究 讨论。 周云之先生在其专著《公孙龙子正名学说研 究》中对《名实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公孙 龙的《名实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正名大作,它 不仅从理论上正确揭示了哲学正名的唯物主义原则 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而且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揭示 了逻辑正名的原则和方法。他提出的“天地与其所产 焉,物也。”“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和“夫名,实 谓也。”等重要命题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正名理论的精 萃,公孙龙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杰出贡献 的正名理论家”I “夫名,实谓也。”【 即名是实的称谓。 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在这里,“名”的字义是“名 称”、“名词”;“实”的字义是“实物”;“谓”的字义 是“称谓”。即名称是实物的称谓。从现代汉语术语 学的角度来解释,《名实论》中的‘名”就是“汉语术 语”。 公孙龙在《指物论》中对名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 论述,他说“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他强调名的本 质是指称客观事物,先有实,后有名,名意义和价值 是指称客观事物。 4.2物、实、位、正的定义 《名实论》开门见山,对物、实、位、正下了定 义:“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 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 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l 用现代汉语来解读,其义为:天地产生的东西 称物。物这名称指称万物,符合物的实情,没有与物 的属性不相符,这就是实。实这一概念与实际情况一 致,没有与事物的属性不一致,这就是位。名称与事 物的属性不相符,这就是不准确。名称与事物的属性 相符,这就是正。 在这里,公孙龙提出了“不过”和“不旷”两个 概念。“不过”的意思是“白马”这个名称是专指白色 的马这一类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如果把黄马、黑马等 包括在白马之中,那就是“过”。“不旷”的意思是“白 马”应具有“白”的色和“马”的形这样两大主要属 性,如果缺少其中一大属性,那就是“旷”。 4.3正名的方法 公孙龙在《名实论》中对正名的方法提出其自 己的观点,他说:“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 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 其名也。”【 用现代汉语来解读,其义为:“使用正确的名称 7 
术语学研究・ 201 1年第4期 纠正不正确的名称;使用不正确的名称来检验正确的 实一致的名称作为正确的名称是适当的。把适当的名 名称。命名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正确反映事物的属性; 正确反映事物属性的名称,这就是正名。” 称作为适当的名称来使用,这就是正确的。 其三是:“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 这是第一种正名方法。第二种正名方法是:“知 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 即指称彼类事物的名称只能指称彼类事物,指 称此类事物的名称只能指称此类事物,这样是可行 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用现代汉语来解读,其义为:知道这一名称不是 的。如果彼名称和此名称不但可以指称彼事物,而且 指称此类食物,知道这一名称已不用于指称此类食 还可以指称此事物,此名称和彼名称不但可以指称此 物,那就不能使用这一名称了。 4.4命名原则 公孙龙的命名原则是:“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 5讨论 焉。” 即命名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唯一指称彼事物、或 者是此事物。公孙龙提出的:“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 焉。”这一命名原则是与现代汉语术语学的命名原则 吻合的。现代汉语术语学命名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单 名单义性,即,一个术语只表示一个概念(单义I生),术 语和概念之间应一一对应;一个概念只有一个指称, 即,只由一个术语来表示(单名性)。在相关学科或至 少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应做到这一点,否则会出现异 义、多义和同义现象。因此,我们在创立新术语之前 应先检查有无同义词,并在已有的几个同义词之间, 选择能较好满足对术语的其他要求的术语。 4.5命名方法 公孙龙在《名实论》中提出了3种命名方法。 其一是:“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 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当 而当,舌L也。”Ⅲ 即指称彼事物的名称不是唯一指称彼事物,彼 的名称就不适用。指称此事物的名称不是唯一指称此 事物,此的名称就不适用。把名实不一的名称作为正 确的名称是不适当的。把不适当的名称作为适当的名 称来使用,这就混乱了。 其二是:“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 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其以当而当也。以 当而当,正也。”… 即因此,指称彼类事物的名称应当与彼类事物 的属性一致,是唯一指称彼类事物,这个名称适用于 彼;指称此类事物的名称应当与此类事物的属性一 致,是唯一指称此类事物,这个名称适用于此。把名 8 事物,而且还可以指称彼事物,这不可以。 5_1《名实论》文本特色 5.i.1短小精悍 《道藏》本《名实论》全文247个字。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是《名实论》的一大特色。如此短小精悍的 《名实论》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 和借鉴的。 5.1.2字句通读难 《公孙龙子》字句非常艰涩,内容有时很抽象, 通读难度大,许多人因此认为《公孙龙子》犹如天书。 《名实论》全文没有举例说明,纯理论阐述,抽象性 强。《道藏》本《名实论》无标点符号,句读只能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地方至今仍有争议,无统一解 读,难怪庞朴先生会说:“《公孙龙子》是诸子书中最 难读的一本,……。”【 5.i_3论说文体裁 《公孙龙子》中的《指物论》、《坚白论》、《白 马论》和《通变论》四篇均是问答形式的对话体,唯独 《名实论》是论说文体裁。先秦时,从对话体到论说 文体裁是一大进步。 5.1.4纯术语学理论研究 《名实论》全文共计24'个字,从开始到结尾,自 始至终是在讨论与汉语术语学理论相关的正名方法、 命名原则和命名方法等。因此,《名实论》是一篇完全 意义上的纯汉语术语学理论研究文章。 5.1.5研究方法具有独创性 《名实论》运用了同一律、矛盾律等逻辑方法阐 述了正名方法、命名原则和命名方法,其研究方法在 当时具有独创性。 
5.2《名实论》是我国汉语术语学的重要历史文献 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时运用了矛盾律,即A “夫名,实谓也。”是对“名”下的定义。《名实 不是非A。公孙龙在《名实论》中运用了逻辑方法对名 论》中讨论的“名”,用现代汉语术语学的视角来解 展开理论研究,这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这也确立了 读,这“名”就是“汉语术语”。“术语”在现代汉语中 见山对物、实、位、正也下了定义,然后阐述了正名方 法、命名原则和命名方法。 《名实论》在中国术语学史的重要历史地位,其历史 正名篇》。 是外来词,其英文是term/erminology。《名实论》开门 地位的重要性不亚于《荀子・6结语 《名实论》是我国先秦时期汉语术语学理论研 由此可见,《名实论》讨论的就是关于汉语术语 学的理论问题,其与汉语术语学的关系可谓天衣无 缝,密切相关。我们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名 究的一朵奇葩,其不但展示了中国术语学理论研究历 实论》是一篇完全意义上的纯汉语术语学理论研究 史悠久,而且还展示了我国先秦时期汉语术语学理论 文章,是我国先秦时期研究汉语术语学理论的重要历 研究的多角度、多方法等牦 。例如有从政治伦理角 史文献之_,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我国先秦时期的汉 度出发研究汉语术语学的荀子《正名》学术论文,还 语术语学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构建中 有使用逻辑方法研究汉语术语学的公孙龙《名实论》 国术语学的理论体系中,《名实论》是不可或缺的历 学术论文等。 史文献之・。 在世界术语学史上,我国先秦时期的汉语术语 5.3《名实论》在中国术语学史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学理论研究从历时角度来看具有起步早、成果多、水 《名实论》运用了逻辑方法阐述了正名方法、命 平高、从事研究的人数多等特 ,在当时是处于世界 名原则和命名方法,其理论内容具有系统性。研究方 领先地位。 法具有独创性。比如在阐述“唯乎其彼此”这一命 汉语术语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术语具有历史的传 名原则时,提出“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的 承I生。今天,我国在重构中国术语学学科体系的过程 命名方法,形式逻辑中“A是 ’这一同一律公式就运 中,寄望我国术语学界重视挖掘、整理和研究我国古 用其中,即彼是彼,此是此。在阐述“知此之非此也, 代有关术语学方面的历史文献。 参考文献  庞朴・公孙龙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979:1,3—4,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94:48. 47—49. 2】 周云之・公孙龙子正名学说研究:校诠今译剖析总沦[M]. 3】 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M].北京:科学出版社, 958:9. 9 

基于汉语术语学的公孙龙《名实论》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