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英雄事迹素材1000字精选

发布时间:2020-10-24 13:07:12

李白的英雄事迹素材1000字精选

诗仙啊,你的才情,你的狂傲,像一轮太阳,照亮我前进的路,我想走进你的世界,不知,你可同意?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李白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的英雄事迹1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李白的英雄事迹2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王阳台,汉成帝宫廷。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李白的英雄事迹3

李白轻财重义。有学者认为李白家是商人家庭,可能比较富裕,李白出川之后云游天下,曾经在短时期内花光了三十万钱,开元中期一斗米十三文,那么三十万钱可以买米两万三千斗,可见其当时极尽阔绰。但李白绝非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富二代,他乐善好施,轻财重义,据他自己说,凡是看到有才气的落魄公子,他都要周济一把。终其一生,李白始终把金钱看得很淡,这也就解释了他的千古名篇《将进酒》里的那段话:“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您不要以为李白这是把自己的马和裘皮大衣拿出去换酒,他卖的是主人元丹丘家的马和大衣:主人你为什么说没钱了啊?这不是有五花马、千金裘吗?叫你家小儿拿出去换酒吧!放在今天您可能觉得李白脸皮真厚,其实,那个时代文人间讲究的就是视金钱如粪土,至少有追求的文人是这样的,所以对于李白和他的朋友们来说,卖谁的东西并不重要,这就是轻财重义。

另外,李白身上还有侠气。李白曾在诗文中多次提到自己练剑,而且据说他还杀过人,并且自称行侠仗义。《李翰林集序》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意思是他青少年时曾经杀过几个人。李白自己写的《侠客行》也曾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虽然没有明说这位侠客是他自己,但是这很有可能就是在描述他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但问题是李白真的杀过人吗?他若杀人官府为何不追究呢?

这件事扑朔迷离,没有明确的史料来证明。《李翰林集序》的作者是魏颢,文中有关李白生平的内容都是来自李白的自述。所以这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李白的夸大,已经无从知晓了。即便确有其事,大概也是事出有因,因为李白自称“任侠”,这个词常见于史籍,扶助弱小、见义勇为叫作任侠,李白所杀之人极可能是地痞、恶霸甚至强盗,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宣扬,官府没有将其治罪,也许也是因为李白杀人属于见义勇为,所以网开一面。

当然,这只是推测,因为找不到其他史料来佐证此事,只能存疑。但是李白对此事如此津津乐道,可见其身上的确有很强的任侠作风。除此之外,李白还是个道教徒,崇尚道教。这大约与他的生长环境有关。李唐王朝尊奉道教为国教,而李白的家乡蜀地又是道教色彩很浓厚的地区,所以他自小就信奉道教。《李翰林集序》记载他成人后曾受道箓于齐地,有时还穿着道服。他的诗歌里那股玄远缥缈的道家思想就是道教对他的影响,甚至他名字就带一股仙气。根据他的同族李阳冰为他撰写的《草堂集序》记载,李白母亲怀他时曾有长庚入梦。长庚就是太白星,即金星,五行当中金对应五色中的白,而长庚又名太白,所以他名白,字太白。也就是说,李白还没出生就已经跟神仙信仰密切相关了。很多人都把李白叫作谪仙,意思是天上被贬到人间的仙人,可见李白身上的确有一股仙气,气质也自然令人印象深刻。

李白的英雄事迹4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酒下肚,诗就出来了。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了,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因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10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那时,李白已经54岁,杜甫43岁。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

李白的英雄事迹5

儿时的李白很贪玩,不努力学习,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针时,很是惊奇,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便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一代名人。这个故事伴随着我成长,使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充满了对李白深深的崇拜,发誓一定要向李白一样努力读书。

李白“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我对李白的敬佩不仅仅是“铁杵磨成针”了。李白的才华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面对宫廷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他的气质没有被扭曲,不与奸恶之人为伍,依然保持着那分潇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离开长安,驾着马,行于山川之中,大唱着:“我本楚狂人,清歌笑孔丘”。行于朝霞,归于黄昏,永远都是那样自在,没有忧愁和烦恼。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当之无愧;“诗仙”与他再相配不过的了。我总在李白那醉人的诗中漫游,渐渐地,也被李白的潇洒所感染。事事不再想得那样狭窄,不会再为一点小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在成绩不尽人意时,我不再自卑,不再气馁,而是像李白那样,保有一颗宽阔的心,自信萦绕着我,相信成功也会伴随而来。

感谢你,李白。你也使我学会交友之道。

“李白乘舟江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们俩深厚的感情,使我感到你交友的真诚,否则也不会“深千尺”。而与杜甫的友情,不但说明李白广交朋友,还善于交益友。给我打开了一条光明的交友之路。

李白,你是我永恒的偶像,我将追随你的品质,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李白的英雄事迹素材1000字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