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08

阅读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如果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哪个不正确?( A学习历史、积累资料 B牢记嘱托、研读文献 C悲愤交加、了此残生 D发愤写书、完成巨著
2引发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下面哪个概括不正确?( A受到母亲河的熏陶 B古代英雄故事的感染 C深受父亲的影响 D他的心里很向往历史
3他还四次游历,广交朋友,积累史料。“游历”和“游览”有何区别?( A两者的共同点都含“外出走动”,但游历主要侧重走,游览主要侧重看 B游历的意图在锻炼、在经历、在积累,它有明确的目的性,游览则没有 C游历表明看的地方多,见到的多,游览只局限于某个地方。 D游历显得比较艰难,游览只是吃喝玩乐,显得很轻松。

4“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句子为何用“横祸”而不用“灾祸” A横祸是意外的、突发的、不可预测的 B灾祸是人为造成的,涉及的范围广 C横祸是人为造成的,灾祸是自然降临的 D横祸比灾祸的受害程度深更广
5“司马迁牢牢记住父亲的嘱托。”句中为什么用“嘱托”而不用“嘱咐”?( A嘱托和嘱咐意思一样,它们是通用的,想到哪个就用哪个。 B嘱托含托付拜请的意思,比嘱咐更为郑重,当时的情景用嘱托更准确。 C嘱咐有居高临下之意,父亲要儿子完成未竟的事不能居高临下。 D嘱托是父亲对孩子的交待,嘱咐是平辈之间交往用词。
6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为何用“残生”不用“一生” A“一生”是一辈子,“残生”是剩下的时光,当时那种情况用“残生”很准确。 B“一生”是完整的一辈子,“残生”是不完整的一辈子,所以用残生。 C“一生”是没有受过任何伤害的一辈子,而“残生”是受到伤害的一辈子。 D“一生”坚持到底奋斗的一辈子,“残生”遭到酷刑后剩余的没有用的日子。 7文章标题为什么用“发愤”而不用“发奋”,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8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司马迁完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的,联系文章说说。


1C 2D 3B 4A 5B 6A 7示例:“发愤”和“发奋”的区别在于,前者精神受刺激、身体受伤害后引发的内动力,后者只是努力进取、勤奋不懈。标题用“发愤”,是因为司马迁含愤入狱,受到酷刑摧残,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极大的伤害而引发的强大动力,所有用“发愤”十分贴切。8示例:①是父亲的临终嘱托促使他必须完成未竟的事业。②是“飞来横祸”激发了他不甘放弃未完的事业。③是对生死意义的理解和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要完成巨著。

阅读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