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适合你吗?

发布时间:1714429747

“互联网+”适合你吗?
2015年两会之后,“互联网+”横空出世,一夕之间迅速蹿红。
上至BAT等商业巨鳄,下至籍籍无名的创业新兵,全体陷入了对“互联网+”的狂热追捧之中,并呈现群体性感染、大面积传播的特质。在这个言必称“互联网+”的时代,传统企业也对其表现出了近乎迷信的过度崇拜。作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互联+”引发的商业热潮可壮观。
本着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愿景,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这一全新的商业形态。然而在这一个膨胀着隐形泡沫的时代,鱼龙混杂的投机者和头脑发热的盲目者充斥其中。太多的借势跟风者,全然不顾“互联网+”的本质意义,忙乱投入互联网转型的革命中,唯恐在“互联+”的战役中落了下风。
粗暴嫁接之后,梧桐树上开不出玫瑰花
稍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力推的“互联网+”和互联网界鼓吹的“互联网+”,二者的本质截然不同。
政府层面的“互联网+”,主要是指互“联网+工业”,即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内核是工业的数字化;其另一层含义是用电商来改造流通模式,拉动内需外需,促进就业。总体而言,政府版的“互联网+”强调的是“重资产+技术”。

而互联网界提出的“互联网+”,“轻资产+服务”成为其最鲜明的标签。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对这一概念表现的尤为兴奋,它们乐此不疲地宣扬与强化这一概念背后,希望让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拥有更高的渗透率,最终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在倡导“互联网+”的步调上,原本互相厮杀的互联网企业们表现的尤为一致。不难理解,他们因互联网而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面前,自然志同道合。
比起巍然屹立于岸边、高唱“互联网+”颂歌的互联网企业,面对互联网掀起的惊涛骇浪,传统企业则一厢情愿的将“互联网+”视为汹涌海洋中的救命稻草。他们不计代价的汲汲投身于革命生涯,将互联网工具粗暴的嫁接进企业之中,或单一搭建网上商城、或烧钱打造独立APP,投入极大,耗资极高,但无一成功。本末倒置后的最终表现,是梧桐树上开不出玫瑰花。
传统企业需要向互联网转型无可厚非,既是趋势,也是未来。但是,我想要提醒各位的是:“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企业形态,虽然它兼具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两者优势,但“互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玩得起的,它更不是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简单相加!
不是所有的河流,都要流向那片互联网的海
究竟哪些企业适合“互联网+”,哪些企业不适合“互联网+?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按照两者的关联性质对不同企业进行细分。下面,我尝试从生产流通的角度,将企业分为三种类型。

“互联网+”适合你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