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0-06-02 01:13:45

迟子建的艺术创作特色

——雾月牛栏《清水洗尘》和《踏着月光的行板》后感

迟子建,1964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白雪乌鸦》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子建作品精华》(3卷)。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另有《迟子建文集》出版80多部单行本

今天有幸拜读迟子建的三篇小说《雾月牛栏》《清水洗尘》和《踏着月光的行板》。短篇小说《雾月牛栏》 和《清水洗尘》曾分别1998年和2001获得第一、二、四届的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是迟子建的最美中篇。为小说中的主人翁:《雾月牛栏》中的宝坠、《清水洗尘》的天灶、《踏着月光的行板》中的林秀珊和王锐的故事情节和命运感慨同时,深深为迟子建的艺术创作特色所吸引。本文将从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方面来分析其作品创作特色

作品主题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黑土地小人物形象系列自成谱系。这些小人物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他们有不同的职业,例如:《雾月牛栏》中的宝坠是个放牛娃、《清水洗尘》的天灶是个在家烧水的、《踏着月光的行板》中的林秀珊和王锐分别是毛纺厂食堂的实习和建筑公司农民工

《雾月牛栏》讲述了一个普通乡土人家的苦难经历。继父因一时冲动加之于继子宝坠身体的伤害,使这个孩子丧失了记忆,变得痴憨。男人冲动的一拳使其陷人深深的负疚之中,并开始了痛苦、漫长而绝望的赎罪之路

清水洗尘讲诉了一个13岁的小男孩天灶,在年关洗澡时给家人烧水,他的奶奶、妹妹、母亲、父亲先后洗浴,其中穿插了蛇寡妇找天灶的父亲帮忙补澡盆事,以前天灶总是用家人洗过的水洗,可这回他执意自己要用一盆清水洗浴,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

踏着月光的行板描写了一对来自农村身居不同城市打工的小夫妻为了中秋节的团聚劳累奔波却终于擦肩而过。

迟子建的小说,在对底层民众的描写中始终闪烁出一种人性美的温暖与美丽,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以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审美的理解为人瞩目,她执著地表达着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对平凡生命的赞美,她的笔下是充满人性美的诗意的乡土和生灵

艺术特色

(一) 视觉多样化

迟子建的小说视觉多样化:《雾月牛栏》和《清水洗尘》以儿童的视觉来看待世界,《踏着月光的行板》以第三人称视觉来描叙。

《雾月牛栏》中的宝坠是一个八岁的孩童,他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着自然世界的同时也体味着身边的人和事。新婚不久的继父和母亲的激情场面被半夜醒来的宝坠看到,并发出嘻嘻的笑声,使得迷信的继父惊慌失措。当第二天继父追问此事时,八岁的孩子无所顾忌地说:看见叔和妈叠在一起……你们弄出的动静怎么跟牛倒嚼的声音一样。继父蹿上牛槽,一拳将宝坠打倒,宝坠的脑袋重重地磕在牛栏上。这成了继父和宝坠痛苦灾难的开始:继父走上了自我毁灭的救赎之路,而之后宝坠常常陷入失忆之痛,不断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而且贪吃贪睡,逢到有雾的日子就泪水涟涟,并且他每次解或结牛栏上的梅花扣时都怦然心动,仿佛这个瞬间曾发生过什么重大事情,另外他还本能地感觉到牛反刍的声音中包裹着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起什么,宝坠就这样陷入失忆的深渊不能自拔,成了常人眼里的傻孩子

《清水洗尘》就是以天灶这个13岁孩子的视角来写的。天灶这个勤劳、细心、体贴人的孩子,有着朦胧的对文明、对美的向往和追寻。他从10岁起就担当起了给全家人烧洗澡水、倒洗澡水的任务。他甚至知道父亲喜欢用凉一些的水洗、母亲喜欢用热一些的。他尊敬奶奶,虽因不用奶奶的剩水洗浴惹得奶奶伤心地哭起来,但天灶却不和奶奶顶撞。他甚至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在他眼里,年少的妹妹是富有生气的她只穿件蓝花背心,露出两条浑圆的胳膊,披散着头发,像个小海妖。”“天云左右摇晃着脑袋,那发丝就像鸽子的翅膀一样起伏着。透过童真无邪的天灶的眼睛会使读者会感到涌动在一个少年心中的对美的天然体悟和认同。它是那样原始、透出一股春天里带有露珠的青草的气息、惹人怜爱、惹人向往。作品中还以天灶的视角,写出了很多绝妙的富有童真和童趣的句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的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迤逦的银河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如果不以孩子的人性视角来观照生活,如果作者没有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不能使物与情、物与景融会贯通,只冷静地进行纯客观描述,怎么能有这种童话般的意境、诗一样的语句。

《踏着月光的行板》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一个平常而又温暖的故事。故事情节也许太过巧合和夸张,叙事稍显拖沓,但读来仍有一种震撼:还没有人这样站在平等的立场,细致的写出了农民的丰富的内心审美感受。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回避艰辛。写现实,不一定代表写粗俗。 迟子建选择了中秋节这一天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可谓用心良苦。中秋节是一个月圆人团圆的特殊日子,而在这个本应团聚的日子里,王锐和林秀珊这对小夫妻却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过,急欲相见而终不得,这使两人的情感与经历显得充满了无尽的艰辛与疲惫;其次,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在这一天中发生的故事以月为背景,强化了叙事的抒情意味与独特的东方美感。

(二)人物:悲剧中孕育着希望

迟子建以其细腻的笔触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人性被缚的悲剧,但悲剧中又孕育着希望

《雾月牛栏》中,继父的死将人性的枷锁砸碎,母亲和雪儿继承了继父的爱,并纠正了其中的扭曲因素,使爱变得正常,给人温暖的感觉,而这样的爱也得到了宝坠的回应。雾月过去,牛犊的茁壮成长带来无限生机,也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

《清水洗尘》中就处处流溢着忧伤中的温情美。《清水洗尘》天灶追求的只是一年才有一次的洗浴中不用别人用过的脏水,这在人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也就是他难能可贵地迈出的对文明的第一步渴求了。不过,天灶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别人都以一种圣洁之心渴盼着春节到来之时,他却对春节怀有怨恨。天灶这种单纯的情感,是从最质朴、最普通的人性中闪烁出的耀眼灵光,真实的质朴的人性美。

《踏着月光的行板这对小夫妻又一次一起乘坐火车到达了对方的位置,而因为时间已晚,最后的相逢只能通过电话远距离沟通。在看到第二次错过时我们或许会忍俊不禁,因为两人不约而同地返回去像是一点也没有思索未来的发生,这像是一种潜意识的冲动行为,在故事的结尾我们会感动落泪,同时心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这是何等的幸福,是在平凡人生中最无私而质朴的爱情除了主线外,看似多余的小偷事件以及囚犯事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代表着人生道路中尽管有很多挫折,也有很多的不平坦,但是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不变,理想信念永恒不变

性爱:唯美而含蓄

迟子建对性爱的描写唯美而含蓄。

《雾月牛栏》中的宝坠的继父和母亲,新婚不久几乎每夜都在一起,他们被大雾包裹着尽情地欢娱。隐含继父和母亲的性爱幸福。

《清水洗尘》中的母亲和父亲“共浴”,给读者以“男女欢娱”推理。母亲进“浴室”后,天灶先是听见母亲的一阵埋怨声,接着便是由冷转暖的嗔怪,最后则是低低的软语了。后来软语也消去,只有清脆的撩水声传来,这种声音非常动听,使天灶的内心有一种发痒的感觉,他就势把一块木板垫在屁股底下,抱着头打起盹来。母亲父亲洗完澡出来后,天灶发现父母面色红润,他们的眼神既幸福又羞怯,好像猫刚刚偷吃了美食,有些愧对主人一样。

《踏着月光的行板》中的这对夫妇去旅馆开房时,将床弄得太响了,导致客户跟老板娘投诉。老板跟客人说:“人家小夫妻十天半月的才在一起住一宿,能不多折腾一会么!”说得王锐和林秀珊的脸都火辣辣的,就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似的。他们跟老板娘说以后一定注意着点,可是又怎么能注意得了呢,他们一旦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就变得疯狂了,睡在他们隔壁的客人也就仍有闹着要调换房间的。

《雾月牛栏》的母亲和继父、《清水洗尘》中的母亲和父亲以及《踏着月光的行板》中的夫妇他们都欢娱地享受着性爱生活,作者写得含蓄和美好。

总而言之,迟子建作品在以多样化的视角描写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小人物依靠简单的理想而生活着,虽困难重重,充满希望。迟子建作品赞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乐观的品质,用宽恕之心来对待他们的自负、狭隘等弱点,用爱意抚慰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不幸,用温情批判他们人性恶的抬头

迟子建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