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

发布时间:2018-06-27 20:50:14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

人性的各种悲剧

贾代儒往荣府来,希望讨一点人参,夫人命凤姐称二两给他,凤姐回答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这当然是敷衍,事实上她是嫌恶贾瑞,恨不得他早点死了算了。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夫人是念佛的人,心存慈悲,她知道王熙凤平常也蛮大方的,不知道怎么这一次这么小气,但是她相信了王熙凤的话,提醒她去凑一凑,在夫人看来,贾家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凑不出二两人参来呢。可是王熙凤心里有一个结——她恨贾瑞。因为她心高气傲,她觉得我是何等门楣的人,你凭什么来追我?
  如果说贾瑞有一个当局者迷的的话,王熙凤也有自己难悟的。贾瑞是那种父母早亡、家势卑微、一生受侮辱的人的悲哀;王熙凤则是千小姐、富贵太太,永远是高高在上,去整别人的,身上永远带着傲慢之气的。这个时候她就不能稍微厚道一点吗?在她的心理上,她觉得自己的身份跟这个人如此不同,连喜欢她都是侮辱她,所以她心里非常恨贾瑞。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各种悲剧,王熙凤绝对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悲剧根源——她骨子里高人一等的傲气。人参一定可以救贾瑞吗?肯定救不了,他的悲剧命运是势必要走向死亡。可是在王熙凤看来,人参可以救贾瑞,她不给,是存心想要他死。

凤姐对贾瑞的作弄,刻画了王熙凤高傲、自负的性格和强烈的复仇心理。这种性格和心态导致权力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
  凤姐也不在意夫人的劝,“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她说是太太送来的,绝不说是她送来的,她根本不想跟这个癞蛤蟆有一点关联。

贾瑞的冤孽之症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他才二十岁,要他死,他当然不甘心。对于一个强烈渴望活下去的年轻人,临终时会很苦很苦,因为他还有那么多梦想,那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那么多没有做过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没有那么多欲望的话,走的时候应该会比较平静一点、安心一点的。
  “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孽之症。”《红楼梦》里每当某个角色的人生处于最迷茫的时刻,就会有道士或者和尚出来。《红楼梦》其实是一部非常不支持儒家立场的书,作者相信真正可以救助人的是道家与佛家,因为它们可以让人大彻大悟。书中来点化世人的人不是癞头和尚,就是跛足道人,他们总有一部分是残缺的。那残缺代表什么?代表他经过人世间的沧桑,受过人世间的磨难,所以他修道成功了,只有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宽容。太过顺利的生命,其实不容易有领悟。他的意思是说当你有身体上的痛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悲悯。这都是佛、道的一些思想。

和尚与道士又出现了,在每一个重要的情节里,在每一个可怕的命运里,似乎都有他们的影子,从开篇一直到终篇。他们二人既在天上,又在人间,真实而又迷幻。在这里和尚和道士既是超现实的世界操纵者,又是这个世俗世界的成员,现身说法,劝化世人,而使人枉自执迷不悟,实为可叹也!这里的和尚与道士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片苦心所化。

我们都是看故事的人,然而我们又都是故事里的人。当我们与作者一道,与和尚、道士一道站在命运的高处俯视着整个世界,我们会有无限的感慨,我们会有会心的一笑,我们像是一个智者。可是一旦抛书,我们立即成为故事里的人,我们再也看不清世界,再也没有思考、领会、参悟,惜乎!

无法自救的贾瑞

  跛足道人来了。“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
  作者在这里开了一个玩笑,说有这么好一面镜子,可以治邪思妄动,有济世保生之功,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照看”。因为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常常会在情欲里纠缠,所以他要来为他们治这个病。然后叮嘱说:“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好了。作者特别安排了这样一个道士,而且自救的方法也不难,只须照镜子的反面。贾瑞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正面是什么,反面是什么,然后他就开始玩正和反这个游戏。三天的时间,照照镜子而已,不算难嘛,可是情欲的可怕就在于连三天都克制不了。作者在告诉我们,当所有该知道的事情都知道以后,你还做不到,大概是必死无疑了。
  众人苦留不住,这个道士走了。贾瑞拿了镜子以后想:“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他拿起风月宝鉴来,照道士的意思只看反面,结果他看到一个骷髅在里面。西方的美术史里面常常有骷髅,修行的时候旁边也有骷髅头,是要告诉你生命的终结就是这个,你每天看,就能提醒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是假的。作者要借风月宝鉴度化贾瑞,告诉他你最后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有什么好邪思妄动的,你所拥有的东西不过是一个幻象。

何苦以假为真

“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人无奈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一次不够,两次、三次。他就是不要看那个骷髅,他永远不能面对生命的本质。那个跛足道人其实早已知道,贾瑞必须走,走之前给他照一照镜子,让他明白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以假为真,是《红楼梦》里非常深的格言。在人间行走,我们都在不同程度地以假为真,作者对人生最大的领悟与最大的悲悯也在于此。作者没讲明到底什么是真的,真的难道就是那个骷髅吗?那么在成为骷髅之前人的生命到底要怎么度过?如何自处?他也没有讲。这里作者只是提醒,让你觉得你眼下所眷恋、执著、放弃不了的东西,其实都是梦幻泡影。我不认为《红楼梦》是要你放弃对生的所有眷恋,只是在提醒你没必要对终成虚幻的东西过于执著。

人永远跨不过的门槛

铁槛寺的意思是,有一个门槛,你是永远跨不过去的,那就是死亡。贾瑞死了,寄灵于铁槛寺;秦可卿死了,也寄灵于铁槛寺,人最后去的地方是一样的。秦可卿高贵、优雅;贾瑞卑微、难堪,最后的终局是一样的。这里,贾瑞的死隐伏了秦可卿的死,还有林黛玉父亲的死。结尾处提到贾瑞的丧事,略略几笔,不过说了说哪家给了多少银子,可马上13回就是一场大出殡,那可就是事无巨细了。这样看似冲撞,但恰恰成了一个引子,反倒更突出了可卿丧事的奢靡,而这又反过来更说明可卿之死的蹊跷之处。

总结

贾瑞调戏在先,是因;凤姐狠毒在后,是果。
这样我们可以回到正题,即本回赏析的主题上来看:王熙凤的狠毒起因至少是有那么一点: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而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是应为其淫心已经病入膏肓。
所谓维权是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阅读本回至少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事件的起因,分明是贾瑞的淫心所致;王熙凤的反击,是维护女性尊严的自卫性质,是有一定的价值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有一点要说明:王熙凤对于贾瑞的挑逗,不予理睬也就罢了,更不需要借助外来的封建压迫力,而恰恰相反的是,王熙凤就是喜欢调动自己身上的那股子邪劲儿,这样一来,扼杀了它的生命,她内心拒绝贾瑞,表面却给贾瑞以希望,贾瑞却至死不悟。对于王熙凤而言,她如此对付贾瑞,一来表明她自己身份高贵,二来表明她不肯屈尊俯就。她设计反击,更是为了显示当家少奶奶的淫威,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可见,按照现行法律,王熙凤防卫已经过了底线,即维权过当。然而顺着曹雪芹文章的思路分析下去,王熙凤维权施计是与贾瑞运用宝鉴护身之间的一次较量。我以为,这一次王熙凤虽然赢了,但赢得是那样可憎,她把自己已经赢得毫无价值,这是十分可惜的,为什么我要这样说,是因为王熙凤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和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那价值就被她亲手撕毁了,这是多么可悲、可鄙的毁灭。

写贾瑞,借他的行为来揭开贾府污浊混乱的一面。因为红楼梦主要写的是荣府,宁府的事情一般都是蜻蜓点水,但已经能让你管中窥豹了。前一回说到可卿的病,后面一回写大出殡,那个贾珍正好和贾瑞是一明一暗,两相对照。正应了老话所谓的万恶淫为首

红楼梦中归结出有三种人
   在这个表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家族中,一种是如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可称逍遥派。这些人其实对大厦将倾的局势有所感觉,但由于为人高蹈,不屑世俗之事所以无所作为。这些人本质上只想追求自我和精神的完美,对外界事务抱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
另一种人就是贾珍、贾瑞等等纨绔子弟,不肖之辈。只知道安享尊荣,声色犬马,有一时无一世。然则贾府的崩塌,倒未必是这些人责任最大,因为纨绔毕竟是纨绔,不过是一群白蚂蚁,不会一下毁掉整座大厦。
    还有一种人,就是凤姐、探春,甚至也包括贾琏、贾蓉或者贾蔷这些人。他们还是努力想维持贾家的,但其努力却在另一方面加速了大厦的倒塌。比如前面所说王熙凤高傲、自负的性格和强烈的复仇心理。这种性格和心态导致权力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

贾瑞的身世
  作者以第一人称出来交代贾瑞的身世:“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贾代儒书读得很好,可是却屡试不第,没有办法做官,一辈子都很寒酸,最后只能在贾家的私塾里做了个教书先生。这样的人内心郁积着一种不平,他们总觉得自己是最正义的,教训也最严格。所以贾瑞很惨,在这样一个严格的、做老师的祖父跟前长大,贾代儒把他一生不得志的郁闷都发泄在孙子身上:“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然而,这个被严加监管的孙子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因为他根本没有人生经验,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如果他从小就调皮捣蛋,也不会被王熙凤骗成这样。贾瑞的悲剧在于他完全是一个傻瓜,对于他的傻,他的祖父要负很大的责任。

  “今忽见他一夜不归,只料定他在外非饮即赌,嫖娼宿妓,那里想到这段公案。”贾瑞其实蛮乖的,他竟然到二十岁才第一次逃家。而作为权威的祖父,根本不问孙子一夜不归做什么去了,只是想到最坏的情况。可见所谓权威的父权,是从来不问小孩子在外面做什么的,反正你一夜不回来非饮即赌,要不然就是嫖娼宿妓。我现在常常会看到父权里面对孩子的猜测,他总是往坏的地方去想的,不会说坐下来,问问孩子晚上到底去了哪里,这才是真正的对话关系。亲子教育里面最悲惨的事情是根本不能沟通。
贾代儒为人师表,对孙子又是那样的严格要求,一门心思培养他读书向学,将来走仕途,谋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贾瑞好歹算是他的“入室弟子”了,他对贾宝玉叨唠的诸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之类的教条,怕也时常在贾瑞耳边嗡嗡的;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套,那更是无一时不灌输入耳的。可效果呢?且不说贾瑞在节骨眼上的表现,就是平时,他那德行也很成问题的。贾代儒有时因事离开,将学中之事命贾瑞管理。他如何管理的呢?“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生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学堂里顽童们那一场砚飞棍舞的闹剧,贾瑞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如此说来,贾代儒的教育实践,四个字便可概括:一败涂地。可他每日里仍然在用他那一套如此这般地谆谆教导着贾宝玉一班少年,能把他们培养成大人们理想的材料吗?曹公这一笔,力透纸背

所以我一直不太相信平常给一个人灌输很多的法律规则、道德教训,他就不会做有违理性的事情,贾瑞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平常教训太严,反而让他一碰到这样的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一直觉得,美的教育可能是最重要的事物,美的熏陶不是道德,不是法律,可是如果你多看电影、多看戏曲、多读小说,你对人性有所了解以后,会有一种人性上的开放与活泼。在严格的教育里,当一切都变成了道德、法律的时候,一个孩子在认识人性的时候,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可是如果他读了很多小说,他对小说里的人性和各方面的事情有了解后,他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就不会孤独,因为他看到小说里的人也遇到或发生过同样的问题。这就是文学与艺术中真正的救赎意义。


风月宝鉴

1.“警世”以劝人戒绝情欲声色为目的。美人不过是“带血骷髅”,一切美艳终难持久。贾瑞贪恋女色,祸由自取,警告世人情色之祸足以毁家。

2.事物有两面性。

3世间的许多事物,其真实的本质往往深藏在它的反面,其正面的表现常是一种假象。因此,我们看待它,研究它,应当从反面着眼凤姐看似是一个美女,实质是个凶残的阴谋家。

4. 从美色中看见骷髅 于富贵时看见贫穷 于繁华时看见凋零

风月宝镜照贾雨村和王熙凤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的事迹和性格,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那些既是美人又是骷髅即魔鬼的真面目。 
    贾雨村和王熙凤,性别、身份各不相同,但在形象、事迹、性格特别是以权谋私的种种表演中,却有很多共同之处。  
    仪表堂堂的贾雨村,出场不久,就受到甄家丫鬟娇杏的青睐。后来在贾政的眼中,更是像貌魁伟,言谈不俗。他博学多才,精通时尚之学,会吟诗作赋,懂琴棋书画,晓哲学佛理,儒雅豁达,举止不俗。在交际中,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相当好的;加上他有一套交际手挽,在人际关系中很得心应手。潦倒时有葫芦庙的众僧相帮,有甄士隐的资助。仕途失意时有林如海聘去当家庭教师,更有大贵族贾政帮他升官发财。半生中,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破落子弟上升到朝庭的大司马,一方面是依靠关系,另一方面是依赖他自身的超众的才干风采;他的关系圈也是由他自己的能力创建起来的。总之,贾雨村的形貌、才智和风度,在官场中,在交际场合中,在用人者的眼中,在像娇杏这样女人的眼中,都是很有吸引力的。用风月宝镜中的美人来比喻他,并不牵强。  
     说到王熙凤,这风月宝镜本来就是用来照她的。这情节是她陷害贾瑞的过程的结局。作者好象预测到是书的读者和评论者会像贾瑞那样上王熙凤的当,把她当作真正的美人,甚至当作脂粉队里的英雄看待。所以用了这面凤月宝镜,对她作出鉴定:正面即外表是美人,但她是要害人吃人的,背面即隐蔽处是骷髅,是魔鬼。看清她的本质,就不会上当。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的形貌风采,是非常动人的,她那出色的口才,可以把稻谷草说成是黄金条。作为一个美女,她粉面含春,体格风骚,可以迷倒像贾瑞这类的男子作为一个才女,她智能出众,机敏过人,有胆略,善权变,会博得主子以及用人者们的赏识和重用。在人际关系中,凭她那张巧嘴,可以赢得众人的好感。王熙风是一个才貌色三全的出色美人,贾府的主子喜欢她,不少男人迷恋她,众多的读者赞美她、欣赏她,连今天的某些管理者也青睐她,更有许多《红楼梦》评论者,也用很大的热情讴歌她,有的人甚至封她为时代先进人物,向她顶礼膜拜。咦,美人王熙凤的魅力,大矣哉!她在风月宝镜里面,理当是一个大美人。  
    外表的才貌风采很美,这是贾雨村和王熙凤的共性之一。当然,比较起来,两人还有一点不同。贾雨村的才貌风采美,只能暂时蒙骗与他相交往的、有某种共同利害关系的一些人,却难能瞒过某些正派人士。例如,贾宝玉一眼就看出他是个国贼禄鬼。而王熙凤的才貌风采美,对于和她相交往的人来说,有的是被蒙骗,有的则是心悦诚服地喜欢她,爱慕她,甚至崇拜她。贾、王两人之美虽有这点不同,而其表面形象之美,则是相近似的。他俩的这种美,本来是一种假象,不是其性格本质。但在风月宝镜里,这种表面美的形象却在正面上。妙就妙在这里。贾雨村和王熙凤的正面形象,即其人的本质,是贪酷、阴险、狡诈、毒辣,以权谋私是他二人的拿手好戏。在葫芦僧判案中,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薛两大贵族官府,谋求自己私利,保官升官,表面上俨然一副青天大老爷的气势,背地里却用卑劣的阴谋诡计,徇情枉法,私放了杀人犯薛蟠,让他的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含冤负屈。审理此案中,贾雨村的秘书葫芦僧提供情报,献计献策,立下大功。贾雨村却因葫芦僧知他的底细而将他发配充军。(走狗下场不足惜)仅此一事,贾雨村的魔鬼伎俩,就足够说明了。 
从正面看,是博学儒生;从背面看,是国贼禄鬼;贾雨村,假儒存也。  
    王熙风的魔鬼伎俩,比贾雨村更高明。她勾结官府,贪赃枉法,受贿白银三千两,害死一对未婚青年。凭这一条罪恶,足够死刑。在谋杀尤二姐的过程中,王熙风的出色的隐谋诡计,巧妙的毒辣手段,使人惊叹,令人发指。她在被抄家时搜出的贪污罪证,有五、七万两白银,加上她平日的奢侈挥霍,她贪污的银子不下十万两,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一千万元,够判几个死刑了。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这就是王熙凤。 
    贾雨村和王熙风的 这些累累罪恶,及其卑鄙龌龊的勾当,是在父母官、贤能管家等冠冕堂皇的招牌下干出的,连同他们腌脏的灵魂,当然只能是隐蔽的,躲藏在背后的,在风月宝镜里,它当然是在背面了。  
    在人类的天性中,有很多优点和弱点。优点之一是,会藏丑,会露美,少数人还会制造假的美。人的服饰打扮就是执行此项优点的。丑女爱打扮。魔鬼画的人皮特别漂亮,披在身上,极易惑人。封建社会的官场人士,恶男妖女,不但极善于露美藏丑,而且精通制造假美的伎俩,并把这当作自身的第一流职业。明明是在喝人血吃人肉,却高叫我是人民的父母官啊!善良的人们有很多弱点,其中之一是,看人看事喜欢从正面看,从表面看,不喜欢,不善于从反面看,从深处看。老实的芸芸众生们,一听见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啊!就急忙跪下磕头,大叫青天大老爷万岁!姑苏甄士隐,初见贾雨村的不凡仪表,听他有礼有节的谈吐,就慷慨解囊。这种患轻信症的人,在上层人士中也不乏其人。例如贾政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锦衣军从荣国府中抄出大量的贪脏证据时,贾政跪在锦衣军头目面前,以头碰地,连说他不知道此事,把责任推给贾琏,暗责自己错用了王熙凤。是啊,荣国府能理家的人才,除了王熙凤还有李纨、探春,尤其是探春,是贾政的亲生女儿,有才能,有良好品德,若用她治家,可能不会出现贪污的事。贾政被王熙凤的外表才能美所蒙蔽,错用了她,致有后来的恶果。这也难怪,贾政者,假正也,,他本身就是一个两面人,与王熙凤是同类人物。他受贾雨村、王熙凤之流的蒙骗,他自己也不断去蒙骗其他人。愚弄他人者,亦被他人愚弄。人啊,你真可悲!  
    人类的轻信病是难以治好的。这项弱点,虽经多次痛苦的经验教训,也难克服,竟集体无意识地代代相遗传。封建官场的圣贤老爷们,看准了老百姓的此项弱点,利用它制造出一套诸如父母官之类的骗人伎俩,并用孔孟经典装饰起来,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作为法宝,愚弄群众,一来遮掩自身的罪恶,宣扬自己的伟大,二来维护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社会上的恶男妖女们,也利用善良人的这种弱点,在自己身上披上美丽的画皮,干出种种罪恶勾当。好在人类之中,不完全是永不觉悟的愚民,还有一些孙悟空式的人物,在痛苦的经验教训中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不为白骨精的美人假象所迷惑,能一眼看穿魔鬼的真面目。曹雪芹便是这种人物。《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镜,作者的用意,除了揭露批判封建统治者的伪善面目外,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识别人的本质,不要被坏人身上的美丽的外衣所迷惑。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