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精品

发布时间:2018-12-11 11:38:20

2019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2019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

  近读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并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同名话剧,感触颇深。

  他的作品,并不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

  这样的作品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精品大全5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

  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

  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

  公生明,明生廉。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

  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

  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

  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

  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

  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

  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

  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

  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

  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

  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

  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

  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

  正是在写出当下官场领域的政治生态,以及官场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政治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9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2

  反腐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

  民众之所以买账,原因再简单不过,痛恨腐败,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

  时隔多年,反腐剧荧屏破冰。

  328日晚,《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

  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

  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

  从28日晚播出的第一集看,该剧很接地气,不少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比如某部委处长生活俭朴,吃炸酱面,骑自行车上班,可在其豪宅里藏着24亿元现金,相关部门清点时烧坏了几台点钞机。

  关注反腐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的双面官员不少。

  编剧也坦言,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故事在现实中基本都有原型。

  与其说编剧大胆,毋宁说时代使然。

  现实就是反腐态势高压,打虎拍蝇不止步。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打掉的大老虎已有100多名,反腐真正做到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既然如此,反腐剧就没有缩手缩脚、嗫嗫嚅嚅的必要。

  反腐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年一部名叫《苍天在上》的反腐剧吸引了无数观众。

  其后,从《大雪无痕》到《国家干部》再到《忠诚》……反腐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

  民众之所以买账,原因再简单不过,痛恨腐败,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

  时隔多年,反腐作品再度升温,同样契合了这一逻辑。

  正如有网友表达的期望支持文学创作反腐,不忘初心,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

  观众看反腐作品,绝不只是猎奇或者看个热闹,而是呼应中央反腐,希望通过制度建设压缩腐败的生存空间。

  而对于作家或编剧来说,创作反腐作品,当然也不只是展现腐败成就,而应该通过剖析腐败原型,挖掘出人性是怎么沦丧的、贪官是怎么养成的,这才能体现反腐作品的价值。

  从中纪委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再到探究贪官心路历程的《追问》一书,与反腐有关的作品不断升温是好事。

  可以预见的是,反腐作品还将持续升温,如果这些作品能够提振民众对官员、官场的信心,并为当前反腐提供动力,助推构建清明的政治生态,则更让人欣慰。

  反腐没有完成时,反腐作品恐怕也没有完成时。

  2019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

  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

  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

  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

  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

  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

  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

  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

  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

  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

  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

  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2019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最新-2019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