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你的名字》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19-03-28 04:46:03

《你的名字》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一起读课后的作者简介。

纪弦,1913年生,原籍陕西周至,出生于河北清苑。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创作,1948年到台湾后改用纪弦这一笔名。

谈谈你从这段简单的文字里读出了什么?

生:纪弦的原籍在陕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厚重的黄河流域的文化一定会给纪弦不一样的精神烙印。

师:说得好。陕西的那一片皇天后土,那片生长着轩辕柏的土地给予纪弦的是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情怀。

生:纪弦出生在河北省,我想到一个词“燕赵悲歌”,燕赵大地多慷慨悲凉之士,我想象纪弦也应有一副这样的铮铮侠骨。

师:是呵,纪弦的原籍在陕西,出生在河北,中年迁往台湾,空间的大跨度的迁徙,定然造就他独特的风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纪弦的一首构思气绝的爱情诗《你的名字》,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请两位同学深情朗诵)

师:诗人在“你的名字”的前面都提炼了哪些动词。

生:写、画、梦、刻、唤

师:(板书)

这是一首自由诗,诗起来音调和谐,圆润流畅,复沓巧妙,声音回环。因此我用一个圆来表现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你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为什么说全诗以一种圆的方式呈现呢?我更倾向于它是一种不规矩的封闭的不规则图形,因为全诗着重写的是“刻你的名字”。

师:请你自己画在黑板上。

生:因为整首诗对“写 唤”只是简笔带过,对“刻”你的名字却是浓墨重彩,因此我以为这首诗的结构不是一个均匀的圆,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师:很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分析得有理有据。哪位同学再说说。

生:我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现我对这首诗结构的理解。

诗重点描摹的“梦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我用有点标注了。三角形更像一个利器,让思念刻骨铭心,椎心泣血。

生:我用一个波浪线来表现这份相思入骨。

这份思念辗转反侧,上天入地。

师:同学们的解读都十分具有个性,都抓住了诗魂词魄。我还以为圆的结构也许更好,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生:古时候人们就认为“天圆地方”,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士大夫讲求做人要“外圆内方”,纪弦用一个圆形结构表达思念的那份潮起潮落,那份此恨绵绵无绝期,那份周而复始,那份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生:圆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太极是个圆,此消彼长,云南纳西族的“三元素”图腾是个圆,纪弦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用的也是个圆,从“唤”归到“唤”。

生:《你的名字》这首诗的结构是圆形的,圆围绕一个中心,所有的动词 “唤——————————唤”都指向同一事物“你的名字”,所以圆更为贴切。

生:圆象征着饱满、丰盈、永久,用来表达爱与思念更贴切。

生:诗人用一个圆呈现诗歌的结构,中国人对圆有一种深深的情结。圆是圆满,是一种循环,是一种平衡。圆形最美,诗人用圆来表达爱情很精当。

师:老师很“霸王条款”地认定纪弦的《你的名字》是圆形的结构。其实同学们个性化的解读更精彩。下面同学们谈谈对这首诗精彩句子的理解。

生:唤你的名字,写你的名字, 梦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唤你的名字。诗人详略处理得别具匠心,其中“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一笔带过,删繁就简,“梦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浓墨重彩,也各有千秋。“唤你的名字”在首段和尾段反复出现,可谓首尾呼应,表面上看是反复的辞格,实际上却是一个由看山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升华过程。第一诗节是这样写的“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最后一个诗节又是这样收束全文的,“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用七个轻,用无以复加的“轻”表达这份珍贵的情感,真是举“轻”若“重”。

师: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看似平常最奇崛,成似容易却艰辛”。今天,我终于懂得了。

生:我喜欢那句“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梦见了“你的名字”写出了爱之深,情之切,而“发光的名字”写出了爱的执着和神圣。

生:我也喜欢“梦见你的名字”这个诗节,短句长句交错,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我给大家读一下: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首先,原始森林是自然的,体现了这份爱的直接与纯真,其次,原始森林里没有人可以救火,所以森林会一直燃烧,体现了生命不息,爱情不止,最后,原始森林是高茂的,燃烧是非常有力量的,写出了爱的力量。

师:同学们谈得非常好,对这一节理解得很深。

其实“刻你的名字”这一节写得非常好,先把名字“刻在树上”,然后是“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然后是名字和树一起长大,非常精美的意象,写出了爱情的万古长青和青春不老。

师:这首诗用简单的结构和一组简约的意象状写了爱情的真纯。

(全班齐读)

最新《你的名字》教学实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