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15-08-23

培养问题意识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摘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初步提出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教学策略。使学生变“想问”为“敢问”;由“不问”为“好问”;从“会问”到“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问题意识 提问能力 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老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严阵以待”,而学生的表现则是应者寥寥,启而不发;另一方面,教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或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老师或集体讨论解答。等学生自学完相应内容后,能提问或敢于提问的同学始终都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同学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气氛下,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学习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动态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应该是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是探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下面,就小学课堂教学中产生“问题”问题的根源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作一个浅略的阐述。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个体面对情境提供的已知条件,依据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已知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产生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或思维习惯。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促进个体积极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
二、当前小学生问题意识弱的原因 1. 小学生不能或不善提出问题

有这样一种现象: 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总是被要求去解决教师、教材所提出的问题,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善思考,思维僵化,问题意识淡漠甚至没有,导致学生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真正会学、会问。 2.小学生无疑可问
在我们传统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
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0分钟内均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
3.教师对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认识不准确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问题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所以上课时,教师会让学生就某个内容提问,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乏有价值的问题。提问结束,教师夸奖一番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搁置一边,继续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似被愚弄。这种现象在当前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为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一方面让小学生自由提问,另一方面想着自己的问题,结果是“万问归终”,学生一直提到教师预设的问题为止,学生提出问题好似进入教师设置的圈套。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问号走向句号,课堂尾声缺乏可持续性。教学的最终结果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不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广泛、更深刻的新问题
三、小学生“问题”意识欠缺形成的原因

1.受各种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不能充分提问。 目前许多教师仍满足于教学的释疑解惑这一传统功能,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却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只能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缺少在学习中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减少。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尽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往往把问题作为自己的专利,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依照自己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并且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这样虽然比纯粹的“注入式”有改进,但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仍无法得到发展。 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差:把教学任务看作主要是知识教学而非是能力教育。认为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也较少去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学条件,如我们现在的大班额,遇到一些特开放的问题,我们也确实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能让学生充分提问。

2.受学生传统观念、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懒于提问。 第一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的学习,满足于课本的现成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大多数学生都已形成定性思维,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作为学生只管一个“答”字。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提问能力的自我发展。 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发言就紧张、惊慌、胆怯。或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档次不高、遭别人笑话。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 第三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视野较窄、不善于思考,所以无问题产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3 .受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只需作答,不用提问。

目前我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结论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评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仅采用考试这一评价方式。而在考试过程中,试卷上多是现成的问题,只要求能够正确解答过程,几乎从来没在要求学生提出问题,长期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地习惯于作答,质疑、提问的精神自然受到抑制。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提问能力的对策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
问题,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学习知识。知识的活动对于他才有意义。问题是学习的纽带,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兴趣高,学习效率才会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消除心理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并加以引导和帮助,千方百计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对于那些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问题的同学,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并抓住这些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思考,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起来就会更专心、更有效。

如:在一次上课我提出问题后,发现有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举手了,是我让他回答,结果由于太紧张,他结结巴巴,没能说完。有的学生在下面偷偷说:不会还举手;老师我知道问题„„他脸通红,低下了头。于是我对他说:“别着急,慢慢说,你一定可以的!”不一会,他就把问题回答出来了。看来只有对学生多表扬对鼓励,才能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2.教给质疑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并寻求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立见解,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然后,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对孩子而言就隐藏着无数个“为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启发引导示范
许多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授人以渔”,及时地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问题意识真正得以培养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坚持客观激励评价

为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我们应当利用积极的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对那些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认识,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个人独特认识的要大力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哪怕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要直接否定,要在肯定学生已经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再想一想,或听一听别人的意见,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
点,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享受成功的快乐。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教师需要三思而后答,这就更好,因为这个问题有深度;如果谁的提问,使教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教师还要深,教师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下,待以后解答。教学中还可开展提问比赛,看哪个小组或个人提的问题多且质量高。为了激发鼓励学生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可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革单一的书面考试的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直至把提出问题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
总之,在小学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问,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应给孩子一双充满探索欲望的眼睛,让他们以地理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乐趣。在学生学习的舞台上设置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主动观察、提出问题、合作探索,成为舞台的主角,教师要用热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点、热烈的掌声,促进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由“不想问” “懒于问” 到“勤问”“善问” “乐问”,从中体验到“提问”的快乐与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