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11 09:19:49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端午习俗诗话作者:李春碧来源:《老友》2005年第06农历五月五日,乃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古诗曰: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民谣说: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谚语又云: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节既是吊屈原之溺水,又是预防疾病、祛邪除祟、讲究卫生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民间就形成了端午日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祭屈原端午节的由来有六说(即屈原说、祭龙说、伍子胥说、懋日说、夏至说、玄宗生日说),其中屈原说是民间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因受到妒贤嫉能的上官大夫靳尚的诽谤,被楚怀王疏远。后来,屈原由于坚持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更遭到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郑袖、公子子兰的陷害,遭到流放。他忧国忧民,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溺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这首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深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平,对昏君奸臣进行了无情鞭挞。赛龙舟端午的龙舟竞渡,是起源于我国民间的一项有趣的传统体育活动,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渐形成。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为证: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眷眷不忍决。”“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宋·黄公绍《端午竞渡棹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惊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唐·张建封《竞渡歌》)雪片崩涛飞彩帜,妙高台下龙舟戏(清·维崧《[蝶恋花]五月词》)。在诗人的笔下,他们既阐明龙舟竞渡与屈原有关,触景抒怀,又生动地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紧张热烈的场景,令人赏心悦目,其乐融融。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在这里驾船把饭装到竹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初五,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历代吟咏粽子的诗词不少,如唐明皇诗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诗云: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黄裳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罗列的佳句。据史载,明弘治年间,出现用芦叶包裹的粽子。清乾隆年间,有火腿粽子问世。如今,各种风味的粽子,已成为四时的美味小吃,备受世人的青睐。插艾蒲以艾草、菖蒲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源于古代端午节采集众药草之俗。艾,又名艾蒿、家艾,茎叶含挥发性芳香,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艾绒可用于针灸。菖蒲作用类似,民间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故自汉晋以来,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民间为蒲龙艾虎。京有以艾蒲束为人形者,悬于屋门。此俗在诗词中常有描述,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明·庄昶诗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殷尧藩《端午日》)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挂五毒图于门户及在儿童手臂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物的习俗,还有在耳、鼻孔涂抹雄黄酒,其意在禳避毒虫病害,以求平安。源于宋代,五毒后世名目不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美好愿望。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