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感受

发布时间:2020-07-17 09:28:51

  

  篇一:《读《泥土》有感》

  读《泥土》有感

  鲁藜是我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人们谈论他的诗,都会谈到这一首《泥土》。这是一首精粹的格言是短诗,也是鲁藜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诗表现的是对自我现身今生的赞美。

  在《泥土》一诗中,共有两节,上节写出了我们不能孤芳自赏,用珍珠来表现高傲的地主主义。用泥土来比喻富有自我贡献今生的人。在写法上,《泥土》具有诗的韵律之美。

  鲁藜“把自己当做泥土”。在《泥土》中更是表现出它赋予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阐发了一种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理念。《泥土》告诉人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巴金曾在《愿化泥土》文末写到“我唯一的心愿是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不也是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吗?

  来袭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评委。”

  篇二:《亲近泥土,感受泥性》

  龙源期刊网 .cn

  亲近泥土,感受泥性

  作者陈丽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7期

  摘 要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审美、体验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创造,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 实施 优点

  一堆堆本没有生命的泥土,经过同学们的巧手捻、拉、切、雕、磨,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让孩子们在广阔的艺术空间里自由翱翔……

  我校自2007年9月起开始实施陶艺校本课程以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对学生进行陶艺教育方面,作了大胆地探索与实践,对陶艺校本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做了尝试。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要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突出“体验式”的学习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生活,精心创设,探讨情景,涉及思考问题等,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陶艺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教学氛围中,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使学生积极地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自主对陶艺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同时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积极参加实践探究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知识内化。

  所以,陶艺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就是“学生体验式学习陶艺”与“教师体验式教陶艺”的互动、相辅相成与促进。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陶艺课程中的实施

  我校的陶艺校本课程采用系统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既给学生由传统学习方式向体验性学习的转换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也适合学生在对获得一定的知识和了解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后更有效地进行实际体验。陶艺课程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操作、感受,并在操作中与老师和同学不断沟通、总结、摸索自己的盲点及做得更好的方法。他的学习主体是自己,而教师只是作为参照的镜子出现,教师只在课程的过程中为学生的表现作出回馈及鼓励。陶艺课中的操作实践要求学生去“做”去“感受”,它强调“主动”“现实化”。

  体验教学注重创设情境

  篇三:《感受泥土的芬芳》

  感受泥土的芬芳 体验泥塑的乐趣

  伍仁桥学区 刘路军

  每当街灯初上,万家灯火,人们或许在散步,在广场舞,在看电视,在闲聊。我独自在灯下,用一块陶土,一个旋转的轮盘,一双沾满泥巴的双手间,加上奇妙无穷的想象……感受陶艺的魅力,释放自己的情怀!柔软的泥土,可以在手里随着意志的指引,变成任何想象的任何形象。

  起初,记得二十多年的一个冬天,那时还没有暖气,是自家垒的土煤火取暖,倚靠在煤火旁边,外面下着漫天大雪,有那种“红泥小火炉”的感觉,我摆弄着泥巴,做了一个简单的花瓶,后来又上了颜色,描了花纹,最后上了一次桐油漆,觉得和烧制的瓷器类似,很漂亮。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泥塑,直到现在那件“瓷器”还摆放在教室的展台上。

  后来对泥塑愈感兴趣,从简单到复杂,从书本知识到拜访大师,从本地黄土到大山里的红泥,从模仿到创作,都是一个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的乐趣也“冰炭无言,冷热自知”。

  每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需要一个用心灵激发灵感的过程,付出了努力和辛劳的汗水,才换来一件能传达内心“美”的美好作品,作者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自己的努力,让一件泥塑作品具有生命感,就要赋予这堆材料以形式和情感,当这件雕塑被放置在一个合适的空间中时,整个空间就会被这种情感所感染,雕塑周围的空间成为雕塑的延续,隔着一定距离去感受这个雕塑时,就会有更真实的感受 ,才创造

  出哪怕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品,看似简单,其实也内有乾坤!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喜爱雕塑, 雕塑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语言 , 其表现力穿越历史、穿透心灵,令我着迷。泥塑除了它自身之外没有其他的目的,唯有那种单纯是为了做泥塑的快乐而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这样生动、传神。手拿刮刀粘出一块凝土,全神贯注地凝神创作着小人雕塑,看着那一件件鲜活的生命,内心世界感到无比的惬意和愉悦。在寂静的时刻,人性悄悄得以完善,此时好像我自己就是雕塑,在这狭小的空间中自我塑造,闭上眼睛,遗忘一切细节,本质开始显现,回落中的宁静,过滤中的沉谧,花开花落,千年落下只当一瞬。

  雕塑艺术的对立与冲突性质决定了它的悲剧性格。雕塑艺术追求终极存在的真实 , 追求高贵而宁静,其表现为人格独立,不随俗流,单纯而孤独。一个人应该有个性,不然你就会迷失自我。一个人也要学会适应环境,不然你就是个另类。人要有个性,要保持自己优点,使长处更长,人要适应环境,让短处更短,短到没有最后,短处变成了长处,那就可以成圣了。夜色已阑,再无异物活跃的时候,打开我自已,发现我就是我,此时我最接近自我,这样自我雕塑也就近乎成熟了。

  春华秋实、夏阳冬雪、根深几尺、叶发几度,一夜又尽,写此浮想。

  篇四:《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得体会》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收获多少真情。 ——学习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织金三小李丽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路线的核心。2014年3月10日,我校集中学习和观看了口杯 口碑-优秀党员事迹片-织金县委组织部(视频)和师德师风视频。通过这两个视频的观看,内心深受启迪和感动。优秀基层干部李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满怀爱心谱写了一曲为民无私奉献的赞歌,用自己的每一滴付出与努力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和赞扬。诠释了什么是一心为民。是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正关心他们,真正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急。谁真正是他们为亲人。李波主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者一个共产党员身上那朴素却闪耀的光辉!在行动中,李波主任一直坚持以下标准去指导着自己的工作,

  (一)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温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李波主任在纳雍乡任职期间,不摆架子,不耍官腔,视当地百姓为自己的亲人,在合医报销这一块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帮助了困难群众,还帮助了老人联系奔走,是患白内障的赵玉芬老人重见光明。掏出实本不高的工资资助困难村民。谁家有事不怕苦累热心上前,他的一言一行没

  有华丽的外表,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发自内心。置身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会基层群众的疾苦并积极帮助,所以,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和爱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当然,有了标准,不采用、不使用,再唯一、再最高的标准,也等于是白搭、空摆。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二)、做好本职,服务群众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收获多少真情。这是他在日记里写的一句话,他深深知道,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五心教育”指出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一个新时期中,认真的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服务群众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态的声音中走了样,在一片落实的声音中落了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工作。

  (三)、扎根群众才能枝繁叶茂

  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胡杨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叶茂,就因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吸收水分。同样,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兴旺。我们必须从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刻理解“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不变的坚守。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是一个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扎实的群众工作中获得群众支持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党。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面临不少新挑战。我们要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的实际,认真审视、深刻反思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工作、群众作风和干群关系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好的做法和好的传统,认真改进工作而不回避问题,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

  (四)、基层群众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有的干部觉得现在群众工作难做,是因为利益多元化了,群众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上看问题。事实上,当你的主张不能得到群众理解时,首先该把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

  情,走到群众中去,才能集思广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所抛弃。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中来,这既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召唤! 优秀基层干部李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满怀爱心谱写了一曲为民无私奉献的赞歌,用自己的每一滴付出与努力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和赞扬。诠释了什么是一心为民。是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心为民,民之所欲,我之所想,只有像李波主任这样,付出一颗真心,才能真正换回老百姓无数颗真心与信心!

  篇五:《土力学 心得体会》

  《土力学》在线培训课程学习体会

  2014年9月中旬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网络在线课程《土力学》的学习,主讲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广信先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时,所用教材就是李广信教授主编的《高等土力学》,深觉他的知识广博,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网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点体会分享一下。

  在听课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广信教授对土力学岩土工程问题的哲学思考。这种科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理解和学习的方式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觉得很新颖,很立体。他认为哲学源于岩土,岩土充满了哲学。分析时他提出岩土是人类最早接触和最早使用的材料,旧、中、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人类使用岩土材料的水平;几大古文明(古希腊、古希伯来、古印度、两河文化、印第安人、古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上帝(神)用土创造的。而且还指出土层的厚度与文明、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人类耕耘营造,生生不息,建造了宏伟的楼堂殿宇、大坝长堤、千里运河、万里长城,创造了一个个璀璨夺目的古代和现代文明,岩土材料以其与人类间悠久而密切的历史渊源而出现在哲学命题中。根据自身所学所感的总结,李广信教授归纳出一方面岩土作为非连续性、多相性和古老的天然材料,形成其性质的复杂性和极大的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岩土工程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学习岩土、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大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中复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度思考土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把握问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科学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

  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发展的因素。回归到土力学中,任何一项与土有关的工程,不论是边坡还是地基,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微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研究时都要遵循土的三大基本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工程的稳定性和存在性。在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与事故就是违反了土力学基本原理才发生的。听李老师土力学的阐述,深入细致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土力学》的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土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一些思考。也使我越来越坚信,《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李广信教授在对《土力学》课程内容把控上很有针对性和总结性,总能把较为复杂的内容转化成易懂的知识点教予听课者,在知识点处都有整体性的把握,并能很直观,清晰的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岩

  土工程在地基承载力问题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不是精准的数值;应变与强度问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岩土工程中的加固与减弱,应遵循无为而治,顺乎自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思想;土在加载变形过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等。

  对于《土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李广信教授也有自己的一套总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土的三大特性,其次是经典土力学的三大定律,最后是土的三类岩土工程问题。三个方面内容环环相扣,土的特点决定土的受力情况和发展定律,工程岩土问题需要遵循定律来达到设计目的,这样使土力学整门课程的内容结合成面的形式,而不是成知识点的形式。

  在听课过程中对李广信教授讲解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提出了趣味土力学的说法。他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类比、比喻和故事等,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能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授课毕竟不是脱口秀,避免过多的“包袱”冲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的讲解与理解。大师的课程资料上不乏生动形象的代表,比如沙滩上的观察、地震液化等动态的表现形式,不仅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知识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

  说实话,以前总感觉土力学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同时也很枯燥,作为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很难将这些课程讲解的形象生动,让这些枯燥的力学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自我深省还是专业功底、学术素养不足,无法将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到一个新的讲解层面。李广信教授的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土力学课程的认{泥土感受}.

  识。

  总之,李广信教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难度较大的《土力学》课程讲解和学习的信心,还对李广信教授的严谨丰富的治学理念和态度深深钦佩。此次学习能够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哲学思想的培养,并且也尝试着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采用李广信教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努力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窍门。这次网络在线课程是一次快乐、收获颇多的学习经历。

  篇六:《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总结 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

  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

  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

  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

  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

  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

  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

  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

  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

  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

  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

  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

  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

  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

  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

  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苏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篇二土

  壤学实习报告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组 长

  实习组员

  实习时间

  指导教师李拴怀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管 2013年5月21日 刘庆花 实 习 报 告

  一、目的要求

   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

  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

  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

  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

  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准备阶段通过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

  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

  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

  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

  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

  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

  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习阶段 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

  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总结阶段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

  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

  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

  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实习时间

  2013-5-12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 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 2013-5-26城阳区棘洪滩水库前 胶州市到城阳的大沽河大桥南河流阶地{泥土感受}.

  四、人事组织

  学生分组情况及其名单,组长

  五、工具配备

  工具配备铁锹,罗盘仪,速测盒,小刀,ph 指示剂,剖面记载表,皮尺, 土壤比色

  卡,gps,海拔仪,地形图

  六、实习步骤

  1实习分组

  2 土壤剖面挖掘及观察 每组采 3-4 个,进行剖面观察记载 3 记载土壤剖面描述及评价

  七、实习区域成土条件

  (一)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

  1、地理位置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位于城阳区的东部,属于盆地,周围属于耕地,

  有别墅毛公山为依靠。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3、地形盆地

  4、地质简况大部分以壤土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结构主要为粒状、块状、

  柱状,干湿度主要有润、稍润,紧实度主要是疏松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泥土感受}.

  5、植被以禾本科和蔷薇科为主,有大量的杏树为农业利用,大量的苗甸植被。

  6、水文条件地下水,河流水

  7、土壤类型简介棕壤有明显的粘化层,全剖面没有石灰反应,ph0-0 硅铝率为

  9-4,质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强。壤土由于砂粘性适中,兼有沙土类粘土类的优

  点,是农业生产上的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对多的毛孔,故通

  气透水性良好,可保水保肥,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良好,但泡水后易淀浆板结闭气,

  不利于植物根系发育和生长。

  (二)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

  1、地理位置位于人工陵地旁,自然剖面,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人工剖面向阳。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条件

  3、地形山地

  4、地质简况土壤以棕壤为主,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形态主要以颗粒状块状为主,干

  湿度稍润,松紧度有疏松、稍紧,孔隙以小孔隙为主,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存在动物洞穴,

  但没有侵入体。

  5、植被以树木为主,也存在禾本科

  6、水文条件以天然降水为主

  7、土壤类型简介以棕土为主有明显的粘化层,沙砾较多,土壤疏松,适宜林业发展,

  土壤持水肥能力强,适宜多种旱作物和果树,应用上应注意发展灌溉保持水土,培养地力。

  (三)城阳区棘洪滩水库前

  1、地理位置东经120度13分,北纬36度21分,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惟一调蓄水库,

  位于胶州市、即墨市和城阳区交界处,库区面积达1422平方公里,围坝长1277公里,

  设计水位12米,总库容46亿立方米,建设资金4亿元。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条件{泥土感受}.

  3、地形平原

  4、地质简况以壤土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结构主要为粒状、块状、柱状,

  干湿度主要有润、稍润,紧实度主要是疏松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

  5、植被以树木为主,有大量麦田

  6、水文条件地下水,河流水

  7、土壤类型简介棕壤有明显的粘化层,全剖面没有石灰反应,ph0-0 硅铝率为

  9-4,质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强。壤土由于砂粘性适中,兼有沙土类粘土类的优

  点,是农业生产上的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对多的毛孔,故通

  气透水性良好。篇三土壤地理学实习心得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一眨眼,为期一周的实习就这样过去了,然而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却学到了许多平

  时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关于实践的方方面面,也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而在实习中

  学到的实践经验着实令我们受益匪浅,以下便是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对于今年刚学习接触专业基础课的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活动有利于增加我们对专业知识

  的了解和领悟。第一天,我们首先了解了下蜀实习林场的基本概况,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

  境内,东与句容县林场接壤,北靠下蜀乡,西部和南部与亭子乡毗连。林场属北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

  良好条件。

  据句容县气象站和林场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2℃,极端最高气温为36℃

  (196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 (1955年)。历史最早初霜10月27日,最晚终霜4月

  16日。平均无霜期233天。日平均高于l0℃的植物生长期为266天,总积温4856℃。年

  平均日照21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年平均降水量l056mm,但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

  份达1403mm(1962年),最少为422mm(1978年),降水以夏季最多,其次为春季和秋季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各月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超过20m/s,春夏两季多偏东

  风,秋冬两季多东北风。初雪日期最早为11月20日,最迟在3月27日。 林场座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歧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是东西走向,形成天然屏障,

  使北风和西北风难以长驱直入,对林木生长有利,林内的常绿成分也较多。根据传统的观点,

  下蜀林场属于黄棕壤土壤地带,但是传统的看法只能适合于大范围的土壤地区,对象下蜀林

  场这样小范围(或小区域)内,其土壤类型可能就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分类观点。本地的地带性

  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场内的天然林以栎类(麻栎、栓皮栎、白栎、短柄槐

  树、锐齿槲栎、茅粟等)次生林为主,并杂有化香、枫香、黄连木、刺楸、朴树、榉树、榔榆、

  黄檀、响叶杨、山槐、三角枫、五角枫、野漆树、盐肤木、皂荚、野柿等落叶树种,以及冬{泥土感受}.

  青、枸骨、石楠、乌饭树等常绿树木。 第三天,在对实习林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到了下蜀实习林场,要对空青山和武

  岐山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首先是在空青山的山顶,然后是武岐山的山腰以及松林中,整个

  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轮流分工,虽说爬山挖剖面累了些,但是却很开心。 我想,对于土壤学这种需要实践和理论想结合的学科来说,野外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这

  也正是学院安排我们外出实习的目的。通过亲身实践,我们能够从中对自己在土壤学专业的

  基础知识获得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从而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利用专业相关的技能。邓小平

  也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习,我们才能在巩固消化课堂知识

  的同时,对课堂上的知识也是一个检验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而且,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

  第二课堂,是知识发展的引擎,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锻炼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

  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将其发展和完善。对

  于我们来说;想要成长,就需要勤于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泥土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