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 德 简 介

发布时间:2011-04-27 02:07:45

2008年版)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邻广州,南近港澳,面积约806平方公里,境内以江河冲积平原为主,河涌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顺德建县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现为佛山市辖区,下辖10个镇(街道)、108个行政村、91个居民区,户籍人口119万,流动人口88万,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50万顺德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历史沿革

顺德自古就是一个物华天宝、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岭南文化积淀深厚。在明清时代,就以基塘农业、缫丝工业、金融商贸业的兴旺发达被誉为“岭南壮县”、“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顺德是粤曲、粤剧的发源地之一,名伶辈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千里驹、白驹荣、薛觉先、马师曾等均出自顺德,2007年顺德更被全国曲艺协会评为“中国曲艺之乡”。顺德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之说,今日更享有“中国厨师之乡”美誉,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的“岭南美食文化节”已逐渐成为本地品牌盛会之一。顺德历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北宋至清末,出过状元四名,进士数百,还孕育了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梁有誉、明末“岭南三杰”之一的陈邦彦、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黎简和画坛怪杰苏仁山,以及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等杰出人物。境内的清晖园、碧江金楼、西山庙、逢简水乡等的风景名胜,是古代岭南建筑文化和南国水乡风光的杰出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党委、政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带领顺德人民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在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顺德以“工业立县”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跨越,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跨越。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顺德抓住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市的机遇,全面推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先导、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第三阶段本世纪初至今,顺德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加强党委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超前引领和公共服务,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努力构建富裕和谐顺德,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日顺德

近年来,顺德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顺德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指标(预计数)

产业强区

顺德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医药保健、包装印刷、家具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汽车配件、金属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名牌企业和产品众多。民营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壮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成长,产业逐步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总部经济取得可喜成绩,万和集团、锡山家具总部大楼已落成并投入使用,美的集团总部大楼建设进展顺利,海信科龙成为海信集团的白电总部。2007年底,全区拥有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282家,其中超10亿元29家,超百亿元3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和集团达200家;拥有美的、科龙、万家乐、科达、德美化工、碧桂园6家上市公司;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20家,投资项目34个。镇域经济各具特色,8个镇(街道)被授予产业区域品牌,呈现出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特色专业镇协调发展态势。

第三产业以会展、物流、商贸业为龙头,发展势头良好。拥有家电、家具、钢铁、塑料、机械装备、牛仔服装、汽车、建材等一批规模大、辐射面广的会展场馆和专业市场;顺德展览中心新增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折合标准展位1200个,为顺德会展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以华南物流钢铁交易中心、国通农业物流城、宝供物流基地为代表的集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基地。大良、容桂、乐从-龙江三大商贸圈已基本成型,沃尔玛、吉之岛、特易购、易初莲花、国美、苏宁等国际零售巨头和国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纷纷进驻顺德。

农业以优质水产和花卉种植为主。近年来,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建立,高效益、品牌化、集约型农业特色日趋明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顺德花博园首期2500亩已完成招商,吸引100多家中外大型花商进场经营。甘竹罐头、国通物流城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良好态势。

2007年顺德主要产业基本情况

(数据截至200712月)

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数据截至200712月)

创新之城

顺德是全国第一批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专利先进区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承担了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现代化科技示范试点、制造业信息化试点、机械装备制造业创新试点和知识产权试点、国家火炬计划家用电器产业基地、国家(顺德)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任务。良、伦教、勒流、陈村、北、乐从、龙江、均安8个镇(街道)被认定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资金支持及政策环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华南家电研究院等一批公共研发平台已投入使用或正加紧建设,企业也积极创建技术研发机构,自觉提高创新意识,形成了科研、开发、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开发机制,加速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实现顺德制造顺德创造转变。

顺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数据截至200712月)

水乡城市

百万人口中心城区日渐成型。顺德的中心城区由大良、容桂、伦教和新城区组成,建成城区面积219平方公里,是佛山市规划建设的两个百万人口中心城区之一。近年来,顺德以“一山(顺峰山)、二路(105国道、碧桂路)、四河(大良河、桂畔海、德胜河、眉蕉河)”为城市景观主体架构,结合以太澳高速、广珠城际轨道、珠二环高速等在建的珠三角重点交通路线和区快速干线、一环南延线等重点工程,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逐步提升城区建设水平,德胜广场、顺德展览馆、演艺中心等成为标志性建筑,新城区金融大厦、置业大厦正加紧建设;中心城区的文体、会展、科研、金融和商务等配套功能不断加强,以水景观和水轴线建设为重点的综合开发逐步营造出顺德作为水乡城市的地方特色。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10个镇(街道)均建成了高等级公路。2007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67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07公里/百平方公里。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拥有500千伏输变电站1个,220千伏输变电站5个,110千伏输变电站35个。2007年全年社会用电量106.7亿千瓦时,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88.9万吨/日。

环境治理取得实效。“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综合环保工程成效明显。至2007年末,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8.35%;生活污水、垃圾日均处理能力分别达到63.6%90%;累计完成180公里主干河涌整治;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为0.78,下降0.08

高效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综合指数高于90,实现社会求救“四台合一”(110119120122),完成三防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城市应急应变能力逐步提高,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

和谐社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顺德是广东省首批“教育强市”,10个镇(街道)均为省教育强镇。目前已构建起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种类齐全、协调发展、优质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及终身教育体系。2007年适龄幼儿入园率为99.84%,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8.30%,高中毕业升学率89.98%,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入学率60%。基础教育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6所;职业教育享誉全国,现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个。从2006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文体事业日新月异。新建顺德演艺中心、新图书馆、新博物馆、美的体育公园等一批文体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2006年成功举办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近年来还通过“顺德之春·文艺花会”、“2007年顺德村(居)欢乐年——10100文体活动送万家”等活动,推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文艺创作蓬勃开展。区域文化品牌逐步形成,顺德被授予“全国龙舟之乡”、“中国水球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荣誉称号。同时,积极弘扬“敢为人先”、“务实”、“团结”等顺德精神和“龙舟”、“粤曲”、“美食”等顺德传统文化魅力,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10个镇(街道)全部被评为国家卫生卫生镇,127个村(社区)被评为“省卫生村”。在全省率先推行免费婚检和孕检,计生服务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建立健全三级卫生网络,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3所,全面实现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初步建立起食品、药品、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上新水平。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覆盖城乡,多年来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2007年还出现了农业龙头企业兴办农民创业园、创业培训学院等新模式,为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创业开辟了新路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区参加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居民已达363万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200771日起实施城乡居民基本门诊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已有超过70万人参保。顺德还建立了低保制度、危重病特殊救助、临时救助和困难群体子女助学制度。2007年统一城乡居民低保标准,2008年把低保标准提升为320//人。全区慈善机构慈善机构今年来共筹集善款超过3亿元用于各种慈善事业和社会救济活动。

今后,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社会和谐,突出“好字优先”和“以人为本”,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强节能减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增进市民福祉,全面提升产业强区、文化名区、珠江西岸区域性重要城市和富裕和谐顺德建设水平。

顺 德 简 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