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语录

发布时间:2016-11-24 14:46:45

篇一:

普通话朗读美文《喜悦》——王蒙

高兴,这是一种具体的、被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所唤起的情绪,它是心理的,更是生理的,它容易来也容易去,谁也不应该对它视而不见、失之交臂,谁也不应该总是做那些使自己不高兴也使旁人不高兴的事。

快乐,这是一种富有概括性的生存状态、工作状态。它几乎是先验的,它来自生命本身的活力,来自宇宙、地球和人间的吸引,它是世界的丰富、绚丽、阔大、悠久的体现。

欢欣,这是一种青春的、诗意的情感,它来自面向着未来伸开双臂奔跑的冲力,它来自一种轻松而又神秘、朦胧而又弥漫的隐秘的激动,它是激情即将到来的预兆,又是大雨以后比下雨还要美妙得多也久远得多的回味……

喜悦,这是一种带有形而上色彩的修养和境界。与其说它是一种情绪,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无边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线。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篇二:王蒙《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语言对人来说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是人与非人之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别,当然我们首先倡导的学说是劳动创造了人,但是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语言和劳动一起创造了人,人创造了语言,语言反过来又创造了人。人性化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功能

第一,语言的人性化。之前我曾说,有三个词我老是烦它,一个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我觉得也太俗了。你说你情况越来越好就是好就完了,说进步就是进步,提升就是提升了,富裕了就是富裕了,你干吗还芝麻开花节节高呀?芝麻开花节节高能高到什么程度,这个我不喜欢;另外一个词就是我们的一个固定说法,形容房屋很多,叫鳞次栉比。

这些都没有什么道理,都不是语言学,我只是说语言里面包含着一些很人性的东西。我喜欢什么样的词语呢?我随便给你们举几个例子,我特别喜欢?你好?,而且我认为这是受了苏联的影响,它完全是受俄语的影响。甚至于俄语里面有更好的表示,它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列宁同志。?哎呀,我觉得这个词好;我喜欢?再见?,我喜欢说?我想你?,我觉得说?我想你?甚至比说?我爱你?还好,我还喜欢?我们都老了?,这话特别有感情,说这话的人一定是老相识,很可能是老情人,见到一个老情人你说什么呢??啊,我们都老了!?我觉得这个特别的人性化。我还喜欢一个一个书面的说法,一个小说里的、话剧里的语言,这样说有点酸,但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语言的陷阱。

他原来跟我很好,感情很好,但是后来呢他离开了我,在我最生活困难的时候离开了我。

在这里我加一个文言文,我读文言文作品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一句话,那就是?先生别来无恙乎??就冲这句话,我就觉得中国的文言文写的是太棒了。?别来无恙?现在白话文里也可以考虑,完全可以说,这个你不可以按文字来讲。?先生别来无恙乎??这个英语里它没法翻译,英语变成什么呢??are you ok??它没有那种感情。?先生别来无恙乎??,说明这两个人已经离别很久了,而用?无恙?,表达一种人世的沧桑的态度;还有一句就是?谁知道呢???谁知道呢??尤其是我读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它的那个主人公拉古尔洛夫是一个贫农团的团长,一个天天搞革命的农民,但是他跟一个富农出身的,一个很不检点的女人,两个人有点难分难解,然后这个女人是更喜欢一个富农,而那个富农呢,实际上是已经作了一些破坏集体农庄的反革命事情,但是他最后决定把这个他心爱的政治上犯有错误的,而且牵扯着刑事案件的女人放掉。

我的英语知识很少,但是我有多次和外国人一起生活的经历,我比较喜欢他们的?why not ???why not ??你没法翻(译)。

be!?这怎么翻呀?爱怎么怎么着,这还凑合。女作家刘索拉把它翻译成?随他妈的去!?这就过啦,这个语感就过啦,它不准。所以语感这个东西它是很精微的,添一份它就肥了,减一份它就瘦了。我也喜欢?so do i.?,它反过来说,它不说?i do so?,它就比较俏皮,你听着就比较舒服。我就是说这个人性化的问题呢,它跟语言有时候联接的比较紧密。

就不存在了,尤其解放以后,苏联专家帮着咱们修了长江大桥,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其实都已经改变了,现在的黄鹤楼是又选了一个址,现在的黄鹤楼修了有20多年了,当时我们的国家也比较困难,标准也不是很高,怎么不高呢?就是那个木头柱子,它全部是洋灰,全部是钢筋水泥,然后再刷上红漆,但是它仍然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络绎不绝。虽然现在的黄鹤楼是伪黄鹤楼,但是关于黄鹤楼的崔颢和李白的诗却流传至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诗呢,简单一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样一个记忆的宝库,这样一个文化心理的保存,使黄鹤楼始终生长在我们的心里,那么你具体盖起这个黄鹤楼比如油漆的质量怎么样,伪木柱子的成色如何,我们可以宽容,我们可以原谅,为什么呢?因为黄鹤楼的仙气、灵气在它的文本上,在它的语言上,在李白和崔颢上,所以只要有李白有崔颢,黄鹤楼永垂不朽。只要有我们的汉语、汉字的文本,中华民族永垂不朽!滕王阁也是这样,滕王阁修得很精致,它的自然条件不如黄鹤楼,因为南昌那边滕王阁前面是赣江,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里的,没有长江的那种气魄。滕王阁是根据梁思成先生当年画的,也就是他考察、推测的图把它修起来的,可是这个建筑的依托我觉得也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没有他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没有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滕王阁不会这样的屹立,这样的崇高,这样吸引着我们这些中华儿女。这是不得了的,一个有文本的民族和一个没有文本的民族在世界在人类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无数优秀文本的民族必胜,很难代替。

第四,语言的政治功能。语言在政治当中起到相当作用,政治家基本上或是按照一般来说他应该是个演说家,比如说用语言来选举,用语言来起鼓动的作用。《文心雕龙》一开始就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能发动天下的是??,以??来打败政治上强有力的对手。

篇三:王蒙“季节”系列小说语言风格散论

本科生毕业论文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语言风格散论

汉语言文学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

二○○八年五月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语言风格散论

关键词:王蒙;语言风格;季节系列

wang meng the season the series novel language style

disperses theory

key word: wang meng; language style; season series

前言................................................................ 1

一、幽默调侃式的语言风格............................................ 1

二、语言的品格色彩.................................................. 3

三、四字格的大量运用................................................ 4

(一)审美价值...................................................... 4

(二)仿古.......................................................... 5

四、语言的纪实精神.................................................. 6

五、语言的不足......................................................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前言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一位语言大师,是“中国文学语言革命的旗帜”。他对语言有种天生的敏感,他喜欢把语言放在自己的手里任意搓磨,然后再抛出去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气势宏伟的语言画面。

王蒙之所以是王蒙,就在于他的“王蒙式”语言,他的语言是“喷出来的,射出来的,涌出来的”,“他的语言既不象屠格涅夫那样单纯性的对风景的赞美;也不象刘绍棠那样醉心于村野牧歌;也没有张承志那种沉重的氛围;更不见何立伟的那种似有深意却无至情的视而不见刻描。”[2]王蒙的语言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如电如火的诗化世界。汪曾祺说: “探索一个作家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观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的文化修养。

一、幽默调侃式的语言风格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中运用了许多幽默调侃式的语言,这是他文章的一大特色,他的小说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学中的讽喻传统,并将幽默调侃和荒诞的手法引进小说中。王蒙是“文革”后幽默调侃小说的开创者。当幽默调侃成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一种说话腔调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想到王朔。王朔成为 “塞林格”式的调侃腔调的代表,与他的连篇累牍的调侃给人的强烈震撼分不开。但是,考察这种说话腔调的起源,我们不能不首推王蒙。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王蒙在他的小说《说客盈门》和《买买提处长轶事》中就开始了他的幽默调侃。林语堂把幽默界定为一种“谑而不虐”,“庄谐并出”,表现“宽宏恬静”而不是“尖刻放诞”的说法有点过于狭窄,幽默实际上应该包涵机智的逗笑、滑稽模仿、戏谑笑闹、调侃反讽、插科打诨、荒诞乖张等等范畴。调侃作为幽默的一种,自然有自己的特指范围,调侃式语言“是一种运用言语去嘲弄或讥笑对象的语言行为”。[4]当然王蒙式的调侃与王朔式的调侃不尽相同,王蒙式的调侃更蕴藉更温和,特别是他的早期调侃,这种内庄外谐的特点是很明显的;而王朔式的调侃则更具有“痞性”,因而也更尖刻更少顾忌。如果说王蒙式的调侃是一位饱经沧桑的知识分子对昔日人事的反躬自省进而采取的一种既嘲人又自嘲的说话方式的话,那么王朔式的调侃则是年轻一代对旧物、对笼罩在自己头上的权威话语的轻松的一击。因此我们在王蒙式的调侃里感受到的是经受历史苦难的沉重与脱不尽干系的犹豫以及过来人的旷达等复杂的情感;而王朔式的调侃则有一种局外人的爽利干脆和轻快,那是一种过把嘴瘾就死的俗人乱道。比较二人的调侃的异同不是本节的重点,我想着重说明的是,王蒙不仅是幽默调侃式语言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他的重要的说话方式之一。

篇四:分析王蒙《杂色》的语言特色

分析王蒙《杂色》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王蒙的作品《杂色》非常引人瞩目,表达了深切的思想内涵,也运用了多种表现艺术手法。

关键词:王蒙,杂色,语言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建国后担任青年团干部,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以《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轰动,1957年由此获罪被划右派。“文革”后获得平反,继续创作,著作颇丰,有《坚硬的稀粥》、《青春万岁》、《恋爱的季节》、《蝴蝶》、《春之声》、《漫话小说创作》、《红楼启示录》等各类著作,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曾获众多国内外文学奖。

王蒙在198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杂色》,引人注目。这部作品就其思想内容来说,与王蒙的其他作品一样,饱含着对社会生活的严肃的观察思索,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剖析,打满了他本人所经历过的生活烙印和他的思想烙印。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又使得这篇小说放出耀眼的奇光,中国当代文坛上像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一、《杂色》的思想意义

《杂色》所描写的,是一种失去了确定性的、动荡的、变幻莫测的人生相,然而即使是如此,也不能说这是作品的唯一的审美目标——因为经由《杂色》,并透过曹千里与他的马的种种实在的或心理幻觉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精神落难者的形象,一个典型的被某种社会力量歪曲了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确是理不清的“杂色”。

其实,为了比较客观地判断曹千里其人,我们不妨采用这样一种简略的、但又能体现作者心迹的方式——那就是“以马度神”(度人)。可以想象,曹千里的那匹灰杂色的马,原先肯定不是这样可怜巴巴的,它应该与那匹枣红马一样,机灵,得意洋洋,昂首阔步,引颈长嘶,倘若“敢用鞭杆戳一下它的屁股呢,它会一蹦一蹿,一冲就是一百米,把你甩到山坡上”,但由于不断“鞭打”的原因,它既不可能化神龙,也不可能复归山林,更不会“跌一个粉身碎骨”,于是它只能随着光阴的流逝而越来越趋于“萧萧然,噩噩然”。特别是这种“萧萧然,噩噩然”,虽然使它失去了原来的那些可贵个性,但它却“得到了安全刀。这灰杂色的马,难道不就是曹千里的精神历程的写照吗?就作品来说,这是“以马写入”的精彩之笔。

曹千里的马到底是一匹怎样的马呢?我觉得,理解与彻悟了这匹马,也就窥见了曹千里的的基本精神面貌及心态趋势。

在整个进山过程中,曹千里是作为一种艺术化了的人生道路上人物出现的——他显得孤寂可怜,以致在风雨面前只能任凭折磨摧残,他谦卑渺小,以微笑面对他的那个存在世界,钮随和漠然,但又保持着一点儿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自负甚至至是怀念古代诗人的风雅;他因为是曹千里,所以只能骑那样一匹也叫做马的马;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到处寻觅着那种貌似合理的缘因,他自己抚慰

自己、自己己给自己以无尽的、但又不能不认为是悲哀的快乐;他以老马为伴,并在老马那里印证自己的存在方式的合情合理??他是一个失掉了自己、但又千方百训‘说明自己的人——其实,他是无法寻找到那个原来的曹千里的:他被夺去了。

《杂色》所描写的,大都是曹千里的心理过程及情感幻像,但一切都是无比真实而真诚的——作者写得真实,而曹千里也无疑是真诚的:他毫无忸怩做作之态,所思所想全是他的真实的内心世界的坦露。

二、《杂色》的语言特点

(一)隐喻

隐喻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格,隐喻的英语为“metaphor”,这个词源于希腊语的meta(意为“过来”)和pherein(意为“携带”)。它是指一套语言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此物的特征被转移到彼物上,以至于彼物被转移为此物。发展到现代的文学创作中,隐喻成为一种艺术的体系。王蒙的《杂色》就是在现代意义上的一系列的隐喻艺术体系。

马同一的形象,又被转移为苦难中国的形象。在这一小一大的隐喻形象之间,还有不大不小的中级的隐喻形象,如曹千里过“草地”时的气候突然是风和日丽,突然又暴风骤雨,突然又艳阳高照,这无常变化,作者用了“你的善良愿望立刻就被否定了”,“这个时代结束了”,“又是一个突然”等句子来加以描写,都不是偶然的,在作者的意识中,他可能用来指“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突变等,草地的气候变化转移为对历史的某一阶段的暗示。小说中出现的“河水”,两次出现的“狗”,一次是黑狗,一次是白狗(这里又用了政治味很浓的谚语“尽管狗在叫,骆驼队照样前进”),还有使人和马都吃了一惊的“蛇”等,都不仅仅为了写这些事物本身,他们都是隐喻,以此物来喻彼物。难道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这种“狗”一般、“蛇”一样的人物还少吗?连供销社的女售货员用奥斯曼草染过的墨绿色眉毛等,都是隐喻,不过所喻的是美好的事物而已。这样,《杂色》就构建了一个大、中、小都齐备的隐喻艺术的体系,它一点也不“乏味”,相反它有品不完的味,也许我们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这些词语来评定《杂色》更为合适。作者通过他的隐喻艺术体系,在读者的感知和联想中,展现了动人心魄的历史社会场景,蕴涵了丰厚的社会心理内涵。一部中篇小说,要表现一个已经结束的严冬般寒冷的时代,如果不选择隐喻这一具有简洁、缩略、避讳功能的艺术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隐喻的艺术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魔方,在王蒙笔下变幻出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世界,获得了广阔的阐释空间。

与此相关的另一点是,在具体的艺术描写中,王蒙在《杂色》中运用了他所擅长的隐喻语法。这种隐喻语法的基本特征是,在差异性中把握相似性。王蒙在小说中常把人物的感觉推到陌生的、似乎是第一次遇到的地步,然后用人们日常熟悉的感受去加以表现,这样,就把熟悉的和陌生的联系起来,陌生转移为熟悉,使读者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心境和感觉。

生感转移为熟悉感,差异立时变为相似。这种隐喻语法的运用,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表面看是话语的转移,实际上是两种感觉的兑换,在这种兑换中,使读者对一种似乎是不易理解的感情、感觉。立刻变成了极易理解的感情、感觉,从而使描写的对象的特征及其意义生动地突现出来。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但在本篇中,而且在王蒙的其他小说中均俯拾即是。隐喻是《杂色》的艺术灵魂,它所描写的,可以根据作者所提供的历史文化语境转移为对某个时代的揭示和理解。这也表明王蒙是新时期以来一位真正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作家。

(二)哲学性语言

其次,《杂色》又是一位小说家的哲学导言。王蒙是1980年在美国的依阿华创作这部作品的,这的确是在严冬过后“对严冬的回顾”,作品所写的生活内容,有作者经历的影子,因此这回顾是深切动人的。在这回顾和沉思中,作品所写的虽然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但在这背后有透彻的人生哲学的感悟,这是一种寓含具象中的抽象。《杂色》中透视出了很多人生哲学,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人生的“相对性”的揭示,对事物的“变动不居”的揭示。相对性而非机械性,变动不居而非静止凝固,是小说作者的一种从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信念。如小说一开篇,作者就对“安全/不安全”这对人生范畴,借骑老马安全还是不安全的问题发了议论:“是啊,当它失去了一切的时候,它却得到了安全。而有了安全就会有一切,没有安全一切就变成了零。”这是何等的精妙的体会,难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存在着这样的悖论吗:在失去了一切时似乎是不安全的,其实在失去一切时反而变得安全了。“昏暗/光明”,也是人生哲学的一对范畴:“月光是温柔的,昨夜,在月光下一切都变得模糊、含混因而接近起来;但是此刻,蓝品品的天空和红彤彤的太阳又把这个世界的所有的成就和缺陷清理出来、雕刻出来、凸现出来了。”太阳带来的光明何尝不好,可一切又都要在它的下面原形毕露,连同那缺陷;也许夜晚的昏暗更可以把事物美化吧,特别在月光下。“美/不美”,也是人们常遇到的一对人生范畴:“这是这样一个地方,它美么?很难说它美。然而现在是清晨,是一天的最好的时光。清晨,从马厩的破屋顶边斜着望上去,可以看到几簇抖颤着的树枝,厚重的尘土遮盖不住它的绿色的生机。

篇五:王蒙徽,何少青同志在市纪委四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4

中共云浮市委办公室 200936

王蒙徽、何少青同志在市纪委

四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王蒙徽同志的讲话

2009220日)

这次市纪委全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今 ?1?

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前段时间,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省委汪洋同志的重要讲话和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研究了我市今年反腐倡廉工作。市委常委会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这对推动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汪洋同志在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六个方面的新风正气、切实解决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还分别部署了2009年全国、全省的反腐倡廉建设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人民解放思想,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举措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关于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各项工作,这次会议将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也不同程度存在。具体说,有的没有形成良好的学风,思考钻研精神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有的党员干部艰苦创业观念淡薄,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满足于工作一般化、过得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畏难,争先创优意识不强;有的不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基层干部存在“走读”现象;有的拼搏精神不足,怕负责任,怕担风险,缺乏办大事、解难题的气魄和胆量;有的工作效能低下,存在着懒散拖压等现象,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有的信念动摇、道德滑坡,廉洁从政意识、党纪政纪法纪意识不强,甚至违法乱纪。等等。这些作风都是不讲政治、不讲党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决心加以解决。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又富有挑战的大变革时代,我们肩负着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的艰巨使命。在这个时候,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也强调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这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是一致的。

王蒙的语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