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个性品格与唐诗经典接受

发布时间:2019-08-07 14:11:04

唐代诗人个性品格与唐诗经典接受
作者:王世立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6

        内容摘要:源于中国古代以道德为先品评人物及文学的传统,古人将道德为人与艺术创作视为不可分割且有必然联系的整体。唐代诗人的个性品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自身经典化的历程,诸如李白、王维、杜牧等诗人,都因其自身的个性或操守而使得其自身接受出现过波动和争议,而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却因道德操守而受到推赞。因此,诗人的个性品格甚至是生活细节在其作品的接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唐诗 经典化 个性 品格 文学接受

        中国古代素有品评人物的传统,且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国度历来又非常注重人的道德品行,往往将道德为人与艺术创作视为不可分割且有必然联系的整体。因此诗人个性及道德品格,甚至是生活细节对其诗歌创作及经典化会产生重大影响。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就以十二位作家为例来论述作家个性气质对创作风格的影响: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1]

        很明显,刘勰认为作家内在的修养和气质与其创作的艺术风格是紧密相联的,不同气质与个性的作家作品的风格千差万别。这种观点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因此有了文如其人的说法,与此类似,西方也有风格即人”[2]的论断。其实,诸如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道德文章等说法,都是将个性气质与艺术创作成就结合起来考察,后来慢慢超出个性气质范围,将道德品行也加入对艺术成就的考量。在诗歌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古人认为诗人品行高低甚至决定着诗歌的艺术层次和境界,尤其是宋以后,对诗人道德人品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以人品论诗的现象。如叶燮在《原诗》中说:

唐代诗人个性品格与唐诗经典接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