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04 15:00:24

优化课堂教学个人见解

“优化”本来是电脑技术用语,本义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其发挥出最佳状态。我认为,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小学课堂教学也要进行优化,通过优化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的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这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终极方向。

一、优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的整个教育事业步入正轨,随之而来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愈演愈烈,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长期在题海里摸爬滚打,忽视了他们的能力、情感和道德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于是我国教育部在1996年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一页。

现在有的小学一线教师仍然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口号层次上的肤浅认识上。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看来,我们小学教师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基础人才,绝不能只教书不育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把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到课堂中去。可以说,没有一个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基础教育也就失了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个国家的民族振兴失和可持续发展,来源于永不停息的改革和创新。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国教育部2001年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拉开了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因此说,这次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

教育改革一般是指示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促进中小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如果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基础人才,就是失败的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化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所以课堂教学是关键。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即优化课堂。因此,小学一线教师一定要守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放,不断优化,高效教学。这既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既然优化小学课堂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优化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求注意。

一、精心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备课”一般指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教师上课必须备课。新课程有新课标,有效备课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三维目标,体现出小学生的全面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样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备课呢?

首先,精心备课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分析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写意图,知道本册教材各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确定每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只有把教材备得深,备得透,掌握了课文内容,抓住了中心,讲起课来才得心应手,生动活泼,学生才会易于接受和理解,一听就明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不备教材就去教课,那是舍本逐末,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小学教师要在备课中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流程,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节课40分钟左右,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能力的培养,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清,教学流程不明,会使学生不知所云,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学生不仅一无所获,而且还可能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所以教师在上每堂课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细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另外还要考虑到随机发生的情况以及应对的措施,这样才能使一堂课流畅而有节奏、紧张而有序的进行,达到预定目标。

新课程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怎样教,还要备学生怎样学,体现出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怎样与学生交流,互动,双方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生成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发展,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要千方百计的设计学生的兴趣点,给他们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知识世界,给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能根据当时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新课程下的备课不再像传统备课那样只是教学过程的安排,它的方方面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结合本学校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备课形式,进行科学的有效备课,才能使备课在真正意义上为教学服务。

二、多媒体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已经深入人类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邓小平同志在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世界,面向未来” 的重要思想中向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它拥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它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发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果尤其显著。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淡化重点难点。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坏,重点难点是否解决至关重要。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学生的顺利学习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通过图片显示,动画模拟,视频欣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欣赏,寓教于乐,培养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发展,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服务。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限制了多媒体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问题一: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有的小学教师根本没有理解其辅助教学的内涵,片面的认为课件就是新课程,就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盲目的大用特用,一切跟着课件走,甚至导致没有课件无法上课的怪现象。要知道粉笔、黑板、挂图等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有着与现代教学手段不同的优点。例如,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的板书保留的时间长,利于学生记录,思考,消化,小学教师的规范书写可以让幼小的学生模仿,使之产生书写的欲望,认真的态度,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规范。这是多媒体课件做不到的。所以教师要整合多种资源、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更加优化。

问题二: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与教学内容脱节。有的小学教师不是认真组织教学内容,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课件华丽的外表上,增加了许多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如与教学无关的背景、动画、音响等,尽管制作越来越精美,技巧越来越娴熟,却在实际教学中让小学生眼花潦乱,分散了注意力,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却平平淡淡,同时华丽的课件与教学内容脱节,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低下。因此,尽管应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却失去了教学的真正功能,真是丢了西瓜捡芝麻,顾此失彼。

总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课件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广大小学教师应时刻注意避免出以上重形式轻内容、唯课件为尊的不良现象,在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合理的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大的优化,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三、小组合作探究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合作意识、团体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历史已经证明,对一个国家来说,不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就无法发展本国经济;对一企业来说,不与其他企业合作,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对一个人来说,不与他人合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这是社会的潮流,时代的呼唤。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课改的实施和逐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自主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广,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大大促进了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组要合理。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一般分组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太少又不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一个组还应包括不同性别、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这样才能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有师生间平等的互动交流。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到学生中间及时加以个别性指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讨论结束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并根据反馈的信息作总结。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适时调控和管理。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对小学教育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合作的氛围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也要注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控制者,并深入学生中去。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对学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期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利于对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秩序适时控制,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下去,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切不可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对学生听之任之,那样就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

四、教学反思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

一堂课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终止,教师还要在每堂课完成以后根据课堂中存在优点、不足和问题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的意义重大。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反馈的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的过程。它能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为下一堂课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提出了反思的作法。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老师的理念发变了,教学的方式变了,学习的方式也变了。面对这些众多的变化,有些人难以适应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师们的反思,更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小学教师在反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看教学是否达到了三维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达不到教学目标,就是一节失败的课,这是勿庸置疑的。只有完成教学目标,才是一节合格的课。

(二)看是不是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新课程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然如此,小学教师就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由知识传播者、灌输者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三)看在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就是说无论多么成功的课堂,也会存在多多少少的疏漏失误之处,当然优点也是有的。所以我们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再把整个教学过程像放电影似的回顾一遍,进行系统的梳理,比如有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没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没有什么遗憾等,让我们知不足而后进,吸收经验,少走弯路。因此,反思就是教师的阶梯,使我们小学教师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美国教育家波斯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知,小学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反思这一行为,深入领会教学理论,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又是一门充满无穷魅力的艺术。广大小学教师只有不断认真学习领会,深入研究,互相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科学优化,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让我们乘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东风,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建设祖国的新型人才,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这片太阳底下神圣的士壤中结出累累硕果而贡献力量!

优化课堂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