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学生版)解析

发布时间:2018-10-12 13:00:44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 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

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4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1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1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17、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18、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管仲列传》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5、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7.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7、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9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10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皭然泥而不滓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1、翼幸君之一悟 ,俗之一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1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8、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4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5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5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6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7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9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10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1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3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14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15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17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18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1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0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被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1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2 始公孙季公,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23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24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4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5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6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7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8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9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10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12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13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14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6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18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淮阴侯列传》

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3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4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6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7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8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9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10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11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12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3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4、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15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6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17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18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学生版)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