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8-06-26 10:52:14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5、完全数: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也叫完美数。完全数较小的有6284968128……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自然数中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8、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邻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9、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3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122 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132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15、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都是合数。

1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包括01,质数和合数。

17、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8、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19、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4=2×2 6=2×38=2×2×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6、长方体公式:

棱长和=(长+宽+高)×4

   底面积(占地面积)=长×宽

   侧面积(左面、右面)=宽×高   

前(后)面积=长×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7、正方体公式:

   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任意一个面积×6

   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

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9、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10、长方体的体积(容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abh v=sh

11、正方体的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字母公式:v=a• a •a =a v=sh

12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a相乘,(即a• a •a

13、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 m3

14、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ml

15、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16、、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

1立方厘米=1毫升

11000毫升

字母表示:1dm3=1000 cm3&nbs

本文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ttp://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详细参考:http://hbteachers.cn/sx/rj5x/78953.html

本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概念公式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1-9-12 8:12:43

p; 1 m3 =1000 dm3

1L=1000ml 1L=1 dm3 1ml=1 cm3

17、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一些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把单位“1平均分为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a÷ba/b b0

6、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7、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8、像 ,……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

9、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要是能够整除,那么整除后的商就是你所要化简的整数,要是不能整除,那么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1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

1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的公因数。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2、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13、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就是把几个数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通过对比、观察、找出最大公因数。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1218的公因数有:12361218的最大公因数是62)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将几个数各自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得到的就是最大公因数。 如:12=2×2×3 18=2×3×3 12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3)短除法:如:

14、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1和任何数互质。

15、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6、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那个数。

17、如果两个数既不是互质数,又不是倍数关系,我们就用列举法或分解质因数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商互质。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9、把一个分数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0、约分的方法:

1)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是最简分数为止。

2)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的公因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2、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公倍数的因数。

23、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倍数。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因数。

24、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

2)分解质因数法:

3)短除法:

25、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6、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27、如果两个数既不是互质数,又不是倍数关系,我们就用列举法或分解质因数法,求出最小公倍数。

28、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9、通分的方法:

通常把两个分数化成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的分数。注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乘几,分子也乘几。

30、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

本文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ttp://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详细参考:http://hbteachers.cn/sx/rj5x/78953_2.html

本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概念公式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1-9-12 8:12:43

大的反而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

3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小数化分数:把小数先化成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如 0.7=7/10,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32、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减。

3、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有括号的鲜酸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5、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假发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统计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多数水平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中等水平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水平

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3、收集和积累数据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画(正),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哪种数据的名称后面画一笔。为了便于比较,还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4、统计表可以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5、统计图可以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折线的起伏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7、根据统计项目多少,统计图又分为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8、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完全一样,只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折线,而复式折线统计图又两条以上的折线,多张结构一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并到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从而可以更清晰的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差别。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本文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ttp://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详细参考:http://hbteachers.cn/sx/rj5x/78953_3.html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全集

1.三角形的面积=底×÷2           公式 S= a×h÷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3.长方形的面积=长×                    公式 S= a×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公式: S= 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        公式: S=(a+b)h÷2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7.长方体的体积=长××                 公式:V=abh

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公式:V=abh

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10.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1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1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1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1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二)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5、完全数: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也叫完美数。完全数较小的有6284968128……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自然数中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8、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邻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9、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3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22 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32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15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都是合数。

1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包括01,质数和合数。

17、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8、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19、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4=2×2 6=2×38=2×2×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6、长方体公式:

棱长和=(长+宽+高)×4

   底面积(占地面积)=长×

   侧面积(左面、右面)=宽×高   

前(后)面积=长×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7、正方体公式:

   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任意一个面积×6

   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

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9、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10、长方体的体积(容积)=长××高=底面积×

字母公式:v=abh             v=sh

11、正方体的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字母公式:v=a• a •a =a         v=sh

12 读作“a的立方表示3a相乘,(即a• a •a

13、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 m3

14、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ml

15、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16、、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

1立方厘米=1毫升

11000毫升

字母表示:1dm3=1000 cm3     1 m3 =1000 dm3

1L=1000ml        1L=1 dm3          1ml=1 cm3

17、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一些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把单位1”平均分为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a÷ba/b  b≠0

6、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7、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8、像        ……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

9、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要是能够整除,那么整除后的商就是你所要化简的整数,要是不能整除,那么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

1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的公因数。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2、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13、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就是把几个数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通过对比、观察、找出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1218的公因数有:1236

12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2)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将几个数各自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得到的就是最大公因数。

如:12=2×2×3

    18=2×3×3

    12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3)短除法:

如:

 

 

 

14、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1和任何数互质。

15、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6、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那个数。

17、如果两个数既不是互质数,又不是倍数关系,我们就用列举法或分解质因数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商互质。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9、把一个分数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0、约分的方法:

1)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是最简分数为止。

2)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的公因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2、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公倍数的因数。

23、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倍数。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因数。

24、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

2)分解质因数法:

3)短除法:

25、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6、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27、如果两个数既不是互质数,又不是倍数关系,我们就用列举法或分解质因数法,求出最小公倍数。

28、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9、通分的方法:

通常把两个分数化成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的分数。注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乘几,分子也乘几。

30、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

3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小数化分数:把小数先化成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如 0.7=7/10,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32、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减。

3、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有括号的鲜酸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5、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假发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统计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多数水平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中等水平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水平

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3、收集和积累数据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画(正),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哪种数据的名称后面画一笔。为了便于比较,还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4、统计表可以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5、统计图可以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折线的起伏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7、根据统计项目多少,统计图又分为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8、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完全一样,只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折线,而复式折线统计图又两条以上的折线,多张结构一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并到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从而可以更清晰的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差别。

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