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7 11:51:3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方世南
来源:《鄱阳湖学刊》2017年第0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将中国的现代化界定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从生态文明观念到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技术和生态文明行为的整体性、划时代性的重大变革。要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念现代化、生态文明制度现代化、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生态文明行为现代化这四个主要方面聚焦并整体发力,形成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明确地将中国的现代化界定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①提出要通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从生态文明观念到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技术和生态文明行为的整体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划时代性的重大变革。要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念现代化、生态文明制度现代化、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生态文明行为现代化这四个主要方面聚焦并整体发力,形成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念现代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实践的指导。任何划时代的重大变革都是首先从观念的变革开始的。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先必须在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念现代化上发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②的号召,为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了重点和难点,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是将全球生态文明普适性观念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特殊性观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深刻反映并有效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的先进理念、科学思维成果和合规律性、超前性的观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生态文明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将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案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智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热爱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审美观等多种思想观念,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等特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既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的强大观念力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立在对传统工业文明和传统现代化发展道路所推崇的价值观、利益观、发展观和伦理观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是一种有效指导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有助于发展绿色经济、解决生态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反作用于人与社会和谐关系构建的新型生态文明观。
以建设美丽中国和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生活为目的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场从生态认知到生态文明观念、从生态社会心理到生态文化价值观的整体性和根本性的生态文化变革,需要一场意义深远的全方位的生态文明观念变革和理论创新。尽管这几年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但是在牢固确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全社会成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方面还做得不够,影响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效。
牢固确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清醒认识”的理解。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524日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①。“两个清醒认识”的理念,揭示了当前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引发的生态矛盾的尖锐性和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以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酸化、盐渍化、水资源匮乏、河流普遍污染、森林资源严重不足、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日益突出、电子垃圾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雾霾等极端天气频发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民生议题,成为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障碍。只有清醒地直面和正视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以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真正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当作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增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牢固确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亟待把握好富强与美丽的辩证关系。富强与美丽的辩证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是经济现代化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是当代人竭泽而渔发展同世代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形象地说,就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①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发生矛盾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做到“三个决不”: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助于唤醒并强化人们心灵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和自我的生态道德责任,使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及探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自觉地进入每个人心中并成为自觉行动。因此,在全社会牢固确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助于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蔚然成风,帮助每一个人达到生态文化自觉,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生态文化自信和生态文化自强。生态危机实质上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并不是生态自身的危机,而是生态文化的危机和人自身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人生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利益观、生态伦理观的危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助于人们懂得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善美,自觉地抵制污染环境、破坏自然、奢靡挥霍、铺张浪费等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假恶丑;也有助于人们自觉遵循和践行生态伦理,善待自然和严格生态自律,做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呵护自然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文明公民。
二、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现代化
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其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现代化,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态危机既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又导致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既是影响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存危机,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制度危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包含了生态矛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反映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此,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来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生态矛盾和生态危机只有从制度层面加以透析,才能透过生态危机现象把握其本质,以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走出在生态治理问题上出现的边治理边污染、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来的恶性循环怪圈。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最严密的生态文明法治,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生态权益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习近平总书记严厉地指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①。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现代化尤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其症结就在于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法规偏软,惩处不力。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权威性和严厉性作用,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切实加强立法、执法等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生态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依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法治氛围。
科学而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在中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中虽然也有关于绿色发展的某些指标,但往往是点缀性的,分量不重,权重较低,总体上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且不注重分类考核办法,不管各地实际情况,搞“一刀切”。要通过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设计,纠正不科学的政绩观和考评观,将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上升到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实事求是地确定政绩。如果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方面下了功夫,在治理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即使生产总值下降一些,名次排位靠后一些,也是科学的政绩,也要将其看作推进绿色发展的英雄。相反,对简单为了生产总值增长而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恶化,导致民怨沸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腾,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但不能算政绩,而且要追究责任,甚至终身追究责任。
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创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完善产权制度,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和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大的作用。为此,必须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只有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才能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避免生态环境资源因产权不明晰而上演哈丁所说的“公有地悲剧”。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为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指明了方向。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体制,建立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和强化排污者责任以及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等。还对如何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如何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提出了要求,并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好和执行好这些制度,必将充分显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保障作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三、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
在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技术以及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是丝毫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生态文明技术以及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则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第一生产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举措,以及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任务,都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问题。
生态文明技术建立在环境科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经济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最新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是对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的金属冶炼技术、矿物采掘技术、无机化工技术等容易引起资源过快消耗并最终会引起资源枯竭的技术的超越。生态文明技术以达到低消耗、高产出、自循环、无公害、保护人的环境权益为基本要求,生态文明技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不造成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是超越那些影响人与环境友好以及损害人的环境权益的传统技术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技术。生态文明技术主要以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等自然力提供的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基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技术支撑,以各种再生型或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辅助,是一种充满绿色且结构合理的整体复合型的生态文明技术体系。
生态文明技术有利于合理高效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当代生态文明技术,能够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不断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绿色永续发展。如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有助于减少对水、煤炭、木材、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通过大力发展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材料技术,加强新型原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减少对木材以及各种金属矿物的依赖。总之,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文明技术,能够不断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促进环境友好。中国的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是指生态文明技术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生态文明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先进绿色技术,即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美好生活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世代代人美好生活需要的先进绿色技术,有助于地球上的人类永远享受美好生活,而不会造成资源枯竭或在环境方面造成无法承受的后果。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推动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增强,提高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和绿色产品的浓厚兴趣,推动人民群众形成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也有助于促进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和绿色消费观念而采用生态技术和开发绿色工艺,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开拓更广阔的绿色市场,不断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污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也是中国企业顺应世界绿色发展潮流和不断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绿色壁垒也叫绿色贸易壁垒或环境壁垒,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而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它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权益和身心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难以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超越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企业通过绿色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绿色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消除绿色壁垒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束缚,必须提高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水平,增加产品的生态文明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能力,促进中国企业在激烈的绿色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生态文明技术并不是指某一单项绿色技术,不以单项过程和生产单一产品的最优化为目标。生态文明技术是一个绿色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绿色技术,不仅包括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也包括治理生态破坏和对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的防治技术,以及污染治理生物技术和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生态文明技术以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性生产和多种产品产出的最优化为目标,实行非线性的、循环的生产工艺模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以及物质在工业系统中的循环利用,达到输出产品多样化和废物最少化的目的。
中国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除了需要加强对各种生态文明技术的原创性研究和推广运用,以及加强对生态文明技术的评估以利于消除各种技术风险外,还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引进、消化和吸收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技术成果,通过综合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体系。
四、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行为现代化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在建设,必须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起来,并将可能性极大地转化为现实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①同时,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得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②的结论。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都要体现在行为上,要通过执政党、各级政府、所有的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现代化行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表现出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行为现代化,是生态文明观念现代化、生态文明制度现代化、生态文明技术现代化的落脚点和载体。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已经不是坐而论道的时候了,只有行动起来,依靠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指引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规约以及生态文明技术创新主攻下的执政党、各级政府、所有的企业、公民等整体性生态文明行动,才能取得巨大实效。
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联人们的行为问题,与人们行为方式的陈旧落后以及违背自然规律密切相关。人们陈旧落后的工作、生活和消费行为以及反生态治理行为,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知道向自然界索取而不知道主动自觉地呵护自然界的行为,会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壑难填和自然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巨大紧张;人们暴殄天物、挥霍无度、奢靡浪费的消费行为,会影响自然资源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人们缺乏对自然规律和生态治理规律的认识而盲目地违背客观规律的生态治理行为,会导致生态治理越治越糟糕的结果。
执政党和各级政府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水平和决策水平,直接影响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因此需要广泛听取意见,探索和遵循自然规律。人民群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惠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企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重大任务,也引领着全社会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履行着重大环境责任。因此,需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宣传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区、进工厂、进头脑,并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从而推动全民环境保护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意识提升。构建政党、政府、企业和公民自觉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具体指出了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为现代化的若干主攻方向,如: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上,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绿色技术上,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在能源生产和绿色消费上,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节约资源和循环发展上,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等等。这些,为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行为现代化,指出了重点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
责任编辑:胡颖峰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