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燕歌行

发布时间:2011-01-19 17:07:27

与诸子登岘山 燕歌行

[教学目标]

1了解怀古诗和边塞诗的基本知识。

2掌握鉴赏怀古诗和边塞诗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怀古诗和边塞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学习怀古诗《与诸子登岘山》

1.读、译这首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世间人事总在不停地更替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今”不久就成了“古”。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江山留下了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今天又登临羊公碑所在的岘山。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水位下降,鱼粱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天气寒冷,辽阔的云梦泽更显得深远。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四百多年了)羊公碑还在;看了他的碑,想起他说过的话和他的经历,不由得泪下沾襟。

2.介绍怀古诗基础知识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一般来说,怀古诗不仅要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评论。有时则是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3.交待怀古诗的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知人明世,悟感情,分析写法。(板书)

4.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说说本诗游览了什么古迹、历史人物是谁、历史事件是什么。(弄清史实

羊公碑 羊祜(晋代 与作者写相距400多年)

事件:在注释⑥中补充——百姓“因其勤政爱民,颇有政绩而”为他树碑立庙。

5.作者孟浩然写这首诗时有怎样的遭遇?(注释①)(知人明世

6.羊公碑为什么叫“堕泪碑”?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悟感情

明确:结合注释⑥回答叫“堕泪碑”的两个原因:其一,羊祜自己登岘山时感慨,时空永恒,而像自己这样的贤者“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其二,羊祜有政绩,百姓为其建庙立碑,人们怀念其流风遗韵,为他这样勤政为民人的逝世而伤悲,“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诗人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的原因也有两个:其一,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一平常而又残酷的真理;其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

7.指出本诗采用的两个主要手法。(分析写法

一是对比。时空无穷——人生短暂 羊祜有功——自己无为

二是烘托。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特有的景物,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出作者心情的伤感。

二、学习边塞诗《燕歌行》

1.读、译、讲解这首诗(本诗较难,牵涉不少历史背景,注释太简单,学生自学难把握内容,宜由教师主讲。参考书的解说不实用,提供以下解说供参考)

《燕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原诗序写道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五年曾率军破契丹,次年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借张守珪之命,命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领骑兵击叛奚余党于潢水之北,先胜后败。张守珪不但没有据实上报,反而贿赂前来调查事情真相的牛仙童,以掩盖败绩。张守珪原是镇守东北边陲的名将,屡建战功,但后来却居功自傲,骄纵轻敌,沉迷于歌舞宴乐,致使战争失利,损失惨重 。《燕歌行》就是高适送兵到蓟北、回到封丘后有感于张守珪之事而作。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诗的起句“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争烽火在汉(唐)王朝东北边境燃起 ,将军奉命辞别家人打击入侵的残忍的敌军。张守率领战士纵横驰骋,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皇帝对此非常满意,龙颜大悦,大加赏赐。这四句将张守珪以前的战功及荣耀都概括出来了 。“破残贼”、“重横行”六字 ,既写出了敌人的实力,又衬托出了将军的威武、剽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下文张守珪的轻敌埋下了伏笔。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这四句写张守珪的部将赵堪、白真陀罗假传张的命令,逼令平卢军使乌知义追击叛奚的过程 行军的金鼓和鸣,威武的军队开出山海关, 旌旗迎风,飘荡在弯弯曲曲的碣石之间。“摐金”、“旌旆”二句是写军队出征时的雄壮气势 ,字里行间充满广大将士慷慨激昂、杀敌卫国的决心和豪气。另一方面,“摐金伐鼓”、旌旆如云的军容 ,也写出了征战士卒之众,为全军败北时的“兵稀 ”、狼狈作了铺垫式的反衬

校尉递传紧急文书飞奔浩瀚之沙海, 单于高举猎火已照到我狼山。“校尉”、“单于”两句写敌我双方紧张部署战略行动的情景。羽书飞报 ,形容军情紧急;猎火烛天,说明敌人早有戒备 ,也为下文的失败再次作了铺垫。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四句是说:唐军转战来到山川萧条的狼山一带,敌人的骑兵仗势侵犯像暴风骤雨般凶猛袭来。激战开始,士卒在前方,死伤惨重,而边将们却依旧耽于酒色,沉迷于歌舞饮宴 “山川萧条极边土 ”,说明战场的无险可据,这正有利于素以骑射著称的“胡骑”的纵横飞驰,暗示边将用兵不懂利用“地利”。“战士军前”和“美人帐下”的鲜明对比,揭示和抨击了封建社会官僚的腐败和将士间的不平均。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这四句的意思是:深秋的沙漠,枯草在寒风中颤抖,惨淡的夕阳坠落在漠中孤城,能战斗的士兵已非常稀少。边将身受朝廷的恩情和礼遇,本当尽忠职守,报效朝廷,却守备松弛 ,骄逸轻敌,以致敌人突然袭击时,尽管士卒们在山海关和狼山之间拼尽了力气 ,却难解重围。“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正面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诗中对“大漠穷秋 ”、“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

段八句写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这四句是写战士身披铠甲,远戍边关,非常辛苦,他们长期不能返回家园,别离时妻子流下的眼泪浮现在眼前。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 远征军人驻蓟北,仰望长空频回头。在这里,诗人表面上将笔调从大漠征战中宕开,描写“少妇”与“征人”的相思,实则通过战士被围,思妇和征人空自相思,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进一步抨击、控诉将官们的昏庸腐朽。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复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四句写边地动荡不安,怎可轻易来奔赴, 绝远之地苍苍茫茫,杳无人烟。白天,战场上长时间战云缭绕,杀气腾腾,整个夜晚,军营戒备森严,警报频传,给黑夜带来一片的寒气。边地的荒凉和战争气氛的肃杀紧张,使被围将士的家人对亲人的安危更加焦虑牵挂。

句写结局——

末四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互看白刀乱飞,热血纷纷溅落, 从来都没有顾及自己功勋的战士们很多卫国献身了。你没有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 人们至今还在思念着有勇有谋,体恤战士的李将军。

这几句从士卒拳拳的报国之心,揭示战士戍边、苦战的精神之源,进一步衬托了边将的卑劣,阐发了诗的主题。战士甘愿为国捐躯的伟大襟怀与一心为邀功讨赏、想博取天子恩遇的边将的卑微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既是诗人代戍卒发出的呼唤,对士卒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也是诗人借赞叹汉名将李广的爱惜士卒以对比讽刺张守珪和赵堪等人不恤士卒的卑劣。

2.了解边塞诗基本知识

边塞战争诗展现边塞奇异的风光,如狼山、大漠、绝域、孤城等,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有的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侧重表现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有的描写士卒艰苦的军旅生活,家人对征边亲人的思念,侧重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反映人民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生活的思想感情。(《燕歌行》两者兼有)边塞战争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悲凉,风格多雄壮豪迈常用手法有比喻、夸张、用典等。

3.明确鉴赏边塞诗步骤

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投入境界,体物动情;

以诗为本,分析概括。

4.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本步骤前面已完成。

5.投入境界,体物动情

回顾出师、战败、被围、结局四个阶段,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赞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同情(离家远戍的痛苦)、愤慨(将军腐败无能)等感情。

结合课本16页“品读与探讨”,要求指出诗中那些是“沉痛语”,为什么“不堪多读”。

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等。这些诗句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战士们的凄情惨状。这些诗句读多了,人会非常郁闷,因此不宜多读。

6以诗为本,分析概括

本步骤主要分析这首诗歌的两大特色。

其一,诗篇很善于描写塞外风物景观。

塞外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辽远、开阔荒凉川萧条极边土”、“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这些描写,把遥远和荒晦的意象,形容得臻于极致了。“大漠穷秋”、“孤城落”八,更以极简炼的笔,勾勒出了广漠、苍凉中透出壮美的景物画。

其二,在具体描写中,诗篇多用对照与对比手法。

写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是“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写官兵间的悬殊表现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后二句尤为精警,一方面是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面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它尖锐地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可是我们细察句中并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它只是把两件截然相反的事实摆在一起,让读者从事实中自己得出结论:由这样的将军来指挥战事,奈士卒性命何!又奈国家命运何!

[板书设计]

过程:出师 战败 被围 结局 写法:善写塞外之景 对照对比手法

与诸子登岘山 燕歌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