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8 23:09:33

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阿克苏地委、行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把建设文化大区作为地区总体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谋划,把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动地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抓手去部署,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去落实,使全地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效推动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地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全地区基层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基层文化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全地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起了阿克苏文化艺术中心、地区图书馆、地区青少年宫、阿克苏博物馆、体育馆、地区艺术学校教学楼,歌舞团排演厅,以及各县市的文化广场和文化艺术中心。新建的文化场所成为城乡各族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乐的艺园、求富的良友,更成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固阵地。

(二)基层文化阵地形成网络。全地区各县(市)区依托广场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积极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的开展。在农村,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投入1亿多元,新建和改建一大批文化设施。目前地区83个乡镇建有文化中心,1123个行政村有970个建有文化室,并创建了1200多户文化中心户,基本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共建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三)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依托文化阵地建设,在地区上下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在城市,文化活动始终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上着力。以重大节庆日为主线,举办各种书画展、集邮展、奇石展、社火、文艺演出等活动,连续多年在全地区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在农村围绕“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的要求,在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农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专业团体送戏下乡、对口扶贫单位文化扶贫活动,每年为农民送戏下乡800多场。特别是在冬季农闲季节,在县、乡、村三级积极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极大充实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调研中了解到,部分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一致,认为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是主线,只要抓好经济这个重头戏,“一好可以遮百丑”,文化建设也就很容易被忽视,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农村,由于迫于考核、检查等工作压力,党委、政府干部忙于催收催种工作,群涌而上搞农业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文化工作无法兼顾,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力度,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工作发展的阻力。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

(二)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县(市)城区无电影院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基础文化设施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不对称的现象。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虽然全地区乡镇文化站普及率达100%但是部分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只有一间房、一块牌子,缺乏吸引力,无法开展文体活动,急需重建或改建。在文化阵地融资渠道上,“等、靠、要”思想严重,投入渠道单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仍然依靠政府,管理机制僵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有不少文化站(室)除了按规定征订的党报党刊外,其他藏书极少即使藏书较多的图书室,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科技、文化、农业、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也寥寥无几,利用率很低。

(三)文化阵地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镇文化站长专职不专用现象比较突出,农忙季节,乡政府安排每名干部包大队,文化站经常是几个月关门,文化活动开展无从谈起。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文化站基本达到了每个乡镇都配备了至少一名文化专干,文化专干的考核、培训由县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活动经费由各乡镇解决。2003乡镇文体站的管理权限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后,文体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业,本职工作变成了“副业。总的来说,乡镇文化站存在着体制不顺、设施不齐,人员流失,经费难以落实等诸多问题。村级文化室工作人员均为村干部兼任,多忙于本位工作及农业生产,村级文化室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四)基层文化干部队伍薄弱。调研中,我们发现县、乡两级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人才匮乏、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低、组织协调能力欠佳等诸多问题。有的县(市)文体局、广播电视局等相关单位,年轻干部少,学历层次不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和系统的教育,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需要。由于疏于管理,乡(镇)文化站干部更是存在知识更新慢、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文化建设方面往往满足于每年搞几场文体活动、参加几次上级文艺汇演等应付性的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对策建议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在追求日益增长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大发展基层文化事业,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社会和政治大局的稳定,事关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一)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文化的认识问题,事关文化兴衰,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文化发展的程度,因此,要引导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文化阵地是文化工作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在“四个多样化”的背景下,坚持文化的正确导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没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就没有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就难以推进。二是要深刻认识文化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缺乏强大文化支撑的经济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承载着宣传、育人、启智、娱乐的功能,只有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基础设施,才能引导和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启发,素质得到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创新机制,增强基层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基层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能出成果,持之以恒才能见实效。一是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要求,加大对县、乡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议建设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支持文化下乡经常化工作;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二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文化资源。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电、司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文化活动与当前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通过举办科技讲座、文艺进村、道德论坛、读书交流会、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变单项灌输为活动参与,最大限度带动农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合利利用,如农村学校的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网络、体育设施设备等,可由所在地政府协调,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偿或无偿方式在双休日、节假日、教学之余向广大农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三)创新思路和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搞好文化下乡活动和文化扶贫。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形式应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基层文化单纯搞文娱活动的模式,创新采取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建议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和巴扎天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文化活动经常化,群众广泛参与。同时,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应常抓不懈,文化经营单位要继续深入农村,积极主动地为农民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科技、卫生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发挥各自职能部门作用,在农村开展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帮助农村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缺乏问题。建议结合当前“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特色化、体育特色化、科普示范村、文化主题社区、文化示范户等创建活动,推动先进文化进村居、进社区、进家庭。二是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电影是深受农民喜爱的一项文化艺术,对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与科技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创新农村电影“2131工程激励机制,实施电影放映场次补贴办法,由地区县(市)两级同时对各村(社区)实施补助,推动“2131工程的深入实施。大力改善农村电影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更新改造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发行放映网络,增加农村电影放映场次,提高放映质量。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数字化工程建设,全面巩固和提高“2131工程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四)加强基层设施建设,筑牢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阵地。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建设完善文化基本设施网络。地区加大部分县市广播电视塔的改扩建力度,提高覆盖率。至少要保证每个村都能收到本县(市)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央实行的“电视进万家”工程基本解决了地区贫困户电视机的问题,但是部分贫困户仍然没有能力支付收视费,只能收看1-2个频道,不能充分发挥电视机学科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建议出台有关政策对部分贫困户免除收视费,免费送极顶盒,实行电费补贴。同时,建议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个人、私营企业主等兴办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积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维护和利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满足广大农民文化活动需要。

(五)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工作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文化队伍的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机构建设。建议尽快解决乡(镇)、街道文化站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待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发展。二是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质。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文化队伍,通过组织大培训、调训等形式,扩大基层文化干部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县、乡两级文化队伍的培训,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三是积极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加强对农村业余剧团和业余艺术团的组织和管理,鼓励、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发挥其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作用。积极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鼓励农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文化建设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四是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加强义务辅导和技术指导。建议把有组织和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将乡(镇)文化站归口县(市)文体局直接管理,解决文化站长的专职专干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精心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重点抓好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新、选拔和推广。文化馆、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要立足基层文化建设实际,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辅导补助当地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提升文化活动档次的同时,以点带面,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

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