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 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发布时间:2020-03-26 10:52:07

期末综合提升检测卷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开启阅读之旅,我们的人生道路会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无限tuò ______宽。在贾平凹的小桃树下,我们看到了信念支撑下的灼灼花bàn______;在端木蕻良的吟唱声中,我们听到了关东大地上的铮铮shì______言;在梁启超先生的通透哲思下,我们领悟了直面人生、背______重任的苦乐观……思想,因阅读而睿智;生活,因阅读而精彩!

【答案】拓 瓣 誓 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注意“瓣”和“誓”的写法。

2.古诗文名句默写。

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聆听异乡深夜“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悠扬乡思,我们浅唱乡野小径“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真意,我们低吟满地狼藉“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的奉献情怀。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远离喧嚣,感受王维“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的隐逸心境;我们夜泊秦淮,耳边回响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感慨;我们登高望岳,心中升起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凌云壮志……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且行且诵,生命如歌!

【答案】谁家玉笛暗飞声 山重水复疑无路 化作春泥更护花 弹琴复长啸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疑、弹琴、长啸、隔、犹、凌、绝顶”等字词容易写错。

3.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射(      )

(2)陶后有闻(      )

(3)二石兽沉焉(      )

(4)转转不(      )

【答案】(1)擅长 (2)少 (3)一起 (4)停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句意是:陈康肃公尧咨擅长射箭。(2)“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是“少”的意思,句意是自从陶渊明之后就很有听说(有人喜欢菊花了)。(3)“二石兽并沉焉”中的“并”是“一同,一起”,句意是:两个石兽一起沉到河里。(4)“转转不已”中的“已”是“停止”的意思,句意是:转来转去,不能停止。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4.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都德的《最后一课》,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

B. 《陋室铭》《卖油翁》《河中石兽》这些文言作品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梁生宝是其中典型的英雄形象。

D.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是一副春联,上下联顺序正确。

5. (2)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被称为“圆形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既有机智神勇的一面,又有急躁草率的一面。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从下面的“圆形人物”中任选一个进行简要评析。

A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答案】(1)D (2)(示例一)祥子: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示例二)尼摩船长:他仇恨人类,无情地击沉“复仇”号战舰;他不近人情,想要永久扣留阿龙纳斯一行人;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他有着冷漠、残酷的一面。同时,他又善良、博爱,为遇难的船员而深情落泪,热情款待阿龙纳斯一行人,奋力营救被压迫国家的采珠人,等等。他富有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A.都德的《最后一课》体裁是小说,不是散文。B.《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这两个人都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C.梁生宝是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中的典型的英雄形象。D.正确。据此,答案为D。(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作答要结合原著的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如:祥子初进城时,发愤图强,力求上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后来走向堕落,变成了无耻,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从给出的“祥子”或“尼摩船长”中任选其一来作答。

6.《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主题阅读

【作品简介】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作者截取了若干历史人物生命中那些“关键时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以此来表现他们的非凡人生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片段节选】

[甲] 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A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乙]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①当第三次航海试验,电缆第一次把声音从美洲传到欧洲的那一刻,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全体船员受到了款待。全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像一位凯旋的古代统帅坐在一辆四驾马车上。一次又一次的欢呼把他弄得神魂颠倒,此时此刻他成了美国最光荣、最受崇拜的人物。

②但是就在这一片欢庆中,只有一个声音,而且也是最最重要的声音却令人关注地沉默了,那就是海底传来的电报;B而前几天传送的讯号也早已混乱不清,好像一个临死的人的最后喘息,现在彻底断了气。过了不久,人们再也无法否认:埋藏深海的电缆已失灵,从大洋彼岸再也没有传来清晰的声音,再也没有传来纯粹的电流振荡。

③一时间,欢呼的浪潮就像反冲回来似的一齐气势汹汹地扑向那个无辜的罪人——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说他欺骗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甚至还有更恶毒的污蔑和诽谤也纷纷传开。这个昨天还被当作民族英雄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像一个罪犯似的躲避他的昔日朋友和崇拜者。没有想到失败得这么惨,资金损失,名誉扫地;而这根没有用的电缆却像传说中的环绕地球的巨蟒躺在大洋底下见不到的深处,一躺就是六年……

④在这六年期间,两大洲之间又恢复了原来的冷冷清清的沉寂。19世纪最大胆的计划昨天几乎就要成为现实,而现在又变成了传奇和神话。不言而喻,没有人会想到重新去做这件成功了一半的事情;这可怕的失败挫伤了一切勇气,扼杀了全部热情。所以六年之内任何工作都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就像那条海底下被人遗忘的电缆一样,无人问津。对于长期热衷于这项计划的那个富有幻想的人——菲尔德,人们也越来越不去注意他。不过,重新进行这项试验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只是缺少一个能把这项旧计划灌注以新力量的人。

⑤突然之间这样一个人出现了,看,他还是原来的他,仍旧是那个怀着同样信念、充满同样信心的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他从默默无闻的放逐和幸灾乐祸的蔑视中又站了起来,他第三十次远渡大西洋,重新出现在伦敦,他用一笔六十万英镑的新资金获得了旧的经营权。而现在供他使用的终于是那艘梦寐以求的巨轮——著名的“伟大的东方人”号。真是无巧不成书:这艘巨轮在1865这一年恰恰闲置着,因为制造这艘巨轮本身也是一项十分大胆的计划,它的载重量远远超过当时的需要,所以两天之内菲尔德就买到了这艘船,并且为远航进行了必要的装备。

⑥这一下子就使得以前无比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多了。1865年7月23日,这艘装载着新电缆的巨型海轮离开泰晤士河。尽管这一次又失败了——在铺到目的地的前两天由于电缆断裂而告吹,那永远填不饱的大西洋又吞下了六十万英镑。但是此时此刻的技术对完成这项事业是确有把握的,因而没有使人丧失信心。

⑦1866年7月13日,“伟大的东方人”号第二次出航,终获成功。这一次,通过电缆从美洲传到欧洲的声音显得十分清晰。数天以后,那条失踪的旧电缆又被重新找到。现在,这两条电缆终于把欧洲的古老世界和美洲的新世界连接为一个共同的世界。在昨天看来是奇迹的事今天已变成想当然的事。

⑧从此时此刻起,地球仿佛在用一个心脏跳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从地球的这一边同时听到、看到、了解到地球的另一边。人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力量处处生活得像神仙一般。由于战胜了空间和时间,但愿人类永远友好团结,而不是被灾难性的狂想一再迷惑:想不断去破坏这种伟大的统一,想用战胜自然的同样手段来消灭人类自己。

(文章有删改)

【答案】(1)传记 事件经过:菲尔德铺设电缆连遭失败,几经荣辱浮沉,沉寂了整整六年。最后结局:六年后的菲尔德在又一次失败后终于成功铺设了电缆,把欧美两洲连接为一个共同的世界。

(2)(示例)A:“悲伤地”“坚决地”写出了斯科特深知自己必将死去的绝望、无奈的沉重心理,也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B:将海底的讯号比作临死的人的最后喘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讯号的混乱不清直至完全消失的情形,与众人的欢呼雀跃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也为下文写菲尔德惨烈失败、名誉扫地的情节作铺垫。

(3)文中的菲尔德坚强不屈,锲而不舍。航海试验让他经历了从备受崇拜到名誉扫地的荣辱巨变,但他顶住压力,在沉寂了六年后勇敢地站了起来,即使这一次因电缆断裂又遭失败,他也不轻言放弃,最终完成了电缆的铺设。

(4)甲文中的“关键时刻”指:斯科特上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记日记,以此来使他们一行人的伟大精神得以彰显于世。乙文中的“关键时刻”指:①菲尔德顶住了试验失败、名誉扫地的巨大压力,在沉寂六年后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②1866年7月13日,菲尔德成功铺设了连接欧美两洲的电缆。(答出一个即可)

(5)示例一:我认为两文的主题相同。两文都讴歌了人性,赞颂了人类的坚韧不拔。无论是将日记记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斯科特,还是跟电缆一样沉寂了六年的菲尔德;无论是斯科特一行人最终以失败和死亡告终的南极之旅,还是菲尔德几经失败重获成功的海底电缆事业,都给后世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斯科特和菲尔德等人坚韧不拔的品质将长照于历史的天空。示例二:我认为两文的主题不相同。《伟大的悲剧》通过写斯科特一行人以死亡和失败告终的南极之旅,展现出他们与死亡抗争、为科学献身的英雄气概。《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表现的是菲尔德面对数次失败及荣辱浮沉依然顶住压力,坚持不懈,成功铺设海底电缆,造福人类的无私无畏精神

(6)示例:它,是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全书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手法再现了若干历史人物生命中那些决定个人生死、民族存亡、人类命运,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关键时刻。阅读它,仿佛抬头仰望天空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既能加深对人类发展历史的了解,也会对人类的高贵品质与情怀产生敬畏之情,着实值得一读!

【解析】

【详解】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是对菲尔德的生平事迹的介绍,是一篇人物传记。事件经过:菲尔德在大洋中铺设电缆,却连遭失败,几经荣辱浮沉,经过六年的沉寂,菲尔德在一次失败后终于成功铺设了电缆,把欧美两洲连接为一个共同的世界,完成了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据此填写作答。

2)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也可以将阅读产生的各种思想、见解、疑问进行批注。“批注”的语言要简洁、精练、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如A处可从内容上批注:写出了斯科特海军上校的绝望,无奈的沉重心理;通过自己的作法,刻画了斯科特视死如归的形象。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中的菲尔德航海试验让他经历了从备受崇拜到名誉扫地的荣辱巨变,但他并没有消沉,从文章中“他还是原来的他,仍旧是那个怀着同样信念、充满同样信心的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他从默默无闻的放逐和幸灾乐祸的蔑视中又站了起来……”“这一次,通过电缆从美洲传到欧洲的声音显得十分清晰。数天以后,那条失踪的旧电缆又被重新找到”等内容看,他顶住压力,在沉寂了六年后勇敢地站了起来,最终完成了电缆的铺设。可以看出菲尔德是一个坚强不屈,锲而不舍,勇于实践和探索的人。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甲文中的“关键时刻”指的是:斯科特上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记日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乙文中的“关键时刻”是既指菲尔德顶住了试验失败、名誉扫地的巨大压力,在沉寂六年后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也指菲尔德成功铺设了连接欧美两洲的电缆的时刻。

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写斯科特一行人,最终以死亡和失败告终的南极之旅,展现出他们与死亡抗争、为科学献身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坚忍的优秀品质。《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通过叙写菲尔德面对数次失败及人们施加给他的精神压力,矢志不移,顶住压力,坚持不懈,成功铺设海底电缆,表现了他造福人类的无私无畏、勇敢和坚忍的优秀品质。据此,两篇文章表达的主旨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6)考查写推荐语的能力。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值得推荐的内容作答。一般来说,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②,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①浐水:水名,即下文的“宫前水”。②凤城:指京城长安。

7. 本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字表明远行人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8. 你认为诗中的“古今情”是指什么?

【答案】7. 暗 稀 8. 送别(离别)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忧国忧民之情等。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绿暗红稀出凤城”中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等都充斥于作者的心中。据此理解作答。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吕蒙传(节选)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注] ①顾:拜访,与下文“诣”意同。②虞(yú):意料,预料。③造次:鲁莽,轻率。④东西:这里指西蜀和东吴。⑤就:接近。

9.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肃拜蒙母 反溯流逆上矣

C. 肃意尚蒙 尔安敢吾射

D.

10. 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君 受 重 任 与 关 羽 为 邻 将 何 计 略 以 备 不 虞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12. 根据乙文,概括甲文中鲁肃“与蒙论议”的主要内容。

13. 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回答。

【答案】9. D 10.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11. (1)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12. 用什么计略应对关羽。

13. 示例:吕蒙起初不爱学习,在孙权的劝说下最后学有所成,他能马上为鲁肃“画五策”,令鲁肃“刮目相待”,从中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知错能改、谦虚勤学、自信率真、计谋过人的人。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欲”都是“想要”;B.选项中的“遂”都是“于是,就”;C.选项中的“轻”都是“轻视”;D.选项中的“名”分别是“名声”和“出名,著名”的意思。故选D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的意思是: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浏览)、见(了解)”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才略(才能和谋略)、乃(竟然)、至(到达)”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从“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可知,甲文中鲁肃“与蒙论议”的主要内容是“用什么计略和办法防备关羽”。据此理解作答。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从“因为肃划五策”可以看出其是个有谋略的人;从“蒙乃始就学”中可以看出其是个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走近吕蒙拍他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14.古风创作社团需要把下面的白话文《学霸劝学》改写成文言文,现请你参照《孙权劝学》,并运用已有的文言知识进行文白对译。要求:语句简洁通顺,不超过120字。

李文对王涵说:“你现在是棋社社长了,不可不学习!”王涵用棋赛多来推辞。李文说:“我难道想要你成为学霸吗?只是让你勤奋学习,在社员中树立威信罢了!”王涵于是开始学习。赵涛和王涵讨论古文,赵涛对王涵的进步感到十分惊讶。王涵说:“朋友分别几天,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你怎么了解我这么晚啊!”于是赵涛和王涵结为朋友,一起下棋去了。

[提示] 古文第一人称用词参考:余、吾;第二人称用词参考:汝、君、卿;下棋一般称“弈”;上文中人名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答案】(示例)文谓涵曰:“汝今为棋社社长,不可不学!”涵辞以社中多赛。文曰:“吾岂欲汝为学霸邪?但当勤学,立威信于社耳。”涵乃始就学。及涛与涵论议古文,涛大惊于涵之长进。涵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汝何见事之晚乎!” 涛遂与涵结友共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道创新性的试题,要求把现代文改写成文言文。作答时注意运用文言文相关的词语和句式。如:“对……说”用“谓”;“推辞”用“辞”;“难道”用“岂”;“只是”用“但”等,再参照《孙权劝学》的写法来拟写作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作文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请以以上文字作为开头或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答案

对于任何一个人,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他们所赋予答案的内涵也就不同。

他依然忘不了他的政治老师,那是在四年前,他还是一个令所有老师都为之头疼的学生,所有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无可救药。老师对于他的唯一解释、答案就是他太过于调皮以至于许多他所认识的人都认为他有没有多动症,他却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他的政治老师。

他的政治老师是一个中年男子,和蔼可亲的,一脸的笑容。他起初也是用对待其他老师的方法对待政治老师--上课捣蛋,扎老师的车胎,背后给老师起外号……然而他的政治老师却从来没有对他生气依然对他抱有“孺子可教”的态度,老师的政治课很有自己的特色,他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他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只是课本上的那些,他渐渐的喜欢上政治老师,不再调皮捣蛋,每天都规规矩矩的,直到有一天他的心中闪现出一个疑问,他要亲自问老师。

他很惊讶为什么所有的老师不能像他一般呢?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老师,为什么您的教育风格不同于别人呢,要是别的老师都能向您似的多好呀!?”“你说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我似的多好?!你错了,其实每一位老师都有独特的风格,我只不过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教授你们知识,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会喜欢上其他的老师。”“可是,老师。”“唉?别说了,再说我要生气了。”他第一次见到老师那么生气,老师给他的答案仅仅就是这些吗?此时他无法用恰当的言语来形容,只觉得“满纸辛酸泪,一把荒唐言”或许用在这里不是那么恰当,但是他依然还是津津有味的念叨。他想尝试一下,他下定决心要学好每一门科目,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老师的答案真正的内涵。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终于来临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想要展翅翱翔在最美的蓝天。今天便是最后一节政治课了,他的政治老师若有其事的拿出一张调查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完成这张调查表。”教室里充满奇怪的叹息,只有他做完了全部。“其实,这些试题是没有答案的,今天便是我最后一次代你们了,我先说的就是,其实答案在不同人的心理有着不同的答案,不同人的对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希望你们在今后能够做到接受不同的事物,真正的答案是应该适应潮流的。”

直到现在他的脑中依然回想着点点滴滴,刹那间他突然明白为什么老师不让他问下去了,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篇作文的要求是用“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来写一篇文章。作答时,首先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这句话。“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这一语句表明,“我”曾经对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不理解,不明白,经过某种事物或事件,得到了思想上的启示或启迪,自己的疑问得到了解决,内心知道了答案。作文时,所写的内容一定要与“答案”相关。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构思一个合理的故事,抒发自己的认知和感悟作文。体裁上,最好选择记叙文。

【点睛】文章的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或结尾,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构思合理故事情节,最后写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健康、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构想故事时,想象要合理,情节要连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 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