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的悲情与逸乐

发布时间:2019-08-05 12:07:29

士大夫的悲情与逸乐
作者:陈高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

         要:在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史盛行的时代,我们对明清士大夫的研究,不免要森严冰冷许多。虽然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对明清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却一无所知。我们不曾了解一个读书人一个名士是怎么样安排生活,他以何种方式思考每日点滴,城市中的景物习惯对其有何种意义,我们对过去人们生活的常识缺乏理解。李孝悌的《恋恋红尘》一书正好弥补此种欠缺,是近年来明清文化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士大夫 ;明清文化史; 传统; 现代

        作者简介:陈高争,四川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1

        

        李孝悌关于南京城(也包括扬州、如皋等)的研究向我们展示出一个不同以往的论述,南京的城市史不再是部建城史或城市发展史,她不似这般坚硬;也摆脱了文学描述中的那个明显带有主人公情绪变化痕迹的映像画形象,而显得确实了许多。在士大夫眼中,逸乐本身是否是一种独立价值?在政治史家看来,逸乐尤其甲申之后的逸乐似乎只是遗民们抗议的武器,其存在是为了掩人耳目以掩护暗中的政治活动,或者仅仅是士大夫复国无望,托付形骸的无奈之举,因此,逸乐是工具性质,本身并无独立价值。但如果我们从已经习惯的思考角度摆脱出来,回到历史场景,也许会发掘出更多关于逸乐的价值来。上层文化倘若缺少了城市、园林、山水,缺少了狂乱的宗教想象和诗酒留恋,我们对明清士大夫文化的构建,势必丧失了原有的血脉和声音色彩。从这个角度来说,逸乐非但不是工具,且是前后一以贯之的追求,士大夫的进退升降,王朝的兴衰更替,倒是客体了。因此,逸乐本身即具有价值,是士大夫思想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以后来者的眼光强行将前人的思想生活的内容加以归类,分个主流与边缘。

士大夫的悲情与逸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