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歌

发布时间:

古代爱情诗歌
一,《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唐代歌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四,《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五,《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六,《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七,《摸鱼儿-雁邱词》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九,《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十,《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蒹葭》
开篇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从蒹葭和白露的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展现了一种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的色彩,因而对下面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烘托作用。
三、四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则交代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伊人”及其所处的地点,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甚笃,望穿秋水,急切地张望、寻求。“伊人”,一般指与主人公关系亲密、为其崇敬和热爱而无法忘怀的人,其具体所指将在下文中有所讨论。“在水一方”既是指地理位置的隔绝不通,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境。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飘渺阻隔而难即,故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和空虚惆怅的情感。
后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心境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描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多扰我,寻途漫漫无穷尽,也不知道终点可否到达。“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叙述顺流追寻时的幻想:行程处处顺,伊人时时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其深;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惆怅之情愈幽。由此可见,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心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个别几个词,其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这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蒹葭“苍苍”“凄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过渡到凄青,再过渡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逐渐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越来越清冷,

内心越来越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况与过程,形象地刻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天刚放亮就来到河边,一直等到太阳东升,令人感受到他焦急和惆怅的心情慢慢弥漫开来。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方”“湄”“涘”三字的变换,便把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公和他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活动与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另外,“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以凸现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全诗以秋水、蒹葭、白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主人公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情。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形象、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正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长恨歌》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不仅充满着传奇色彩,更是成为当今作家和导演不休的主题。然而,对于唐明皇为何如此疼爱杨贵妃和唐明皇是否正如《长恨歌》所写的那么疼爱杨贵妃,本人一直存在疑义。从杨贵妃的生平不难发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相遇到相爱存在不少客观因素。贵妃天生丽质,不仅生得倾国倾城的面容,更称得上是个才女。自小学习音律,且善歌舞。但我们可以发现,杨贵妃的进宫和主动献媚,也是主观促成这场爱情的重要因素。《长恨歌》中提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是否真的这般疼爱杨贵妃。其实,我们大可从当时文人的另外一些诗句中看出。中,我们首先可以在元稹的《宫行》中发现,杨贵妃的受宠是幸运的。另外,郑谷在《荔枝》中同样借荔枝一物道出了心中的愤懑。而杜牧在《过华清宫·一》中这样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也因为这种无度的溺爱,也促成了安史之乱和其后的痛杀杨贵妃。不过,关于最后唐玄宗是否真正的杀了杨贵妃,也是众说纷纭。只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宠爱是荒淫和无度的。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嵬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最后一段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纵观全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古代爱情诗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