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海棠》教案

发布时间:2018-11-30 13:34:43

《海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要结合起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鉴赏、背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各种鲜花相继露出了笑靥,我深受感染,突然想收集一些关于花的成语,大家能不能帮我完成这项工作呢?那赶快把你知道的关于花的成语说出来吧!

 学生列举(笔下生花,闭月羞花,春花秋月,寒花晚节,花好月圆,花容月貌,花枝招展,锦上添花,口吻生花,枯树生花,梨花带雨,柳暗花明,生花妙笔,梦笔生花,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天花乱坠,铁树开花„„)关于花的成语可真多!看来,古人对花是情有独钟啊。那,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海棠》,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花的。

(二)研习《海棠》

1.集体朗读《海棠》,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海棠的词句。明确:泛崇光”“香雾霏霏”“红妆

3.这些词写出了海棠的那些特点?明确:光彩照人,香气袭人,妩媚可人。(美)(形)

4.这海棠可真美,但是,苏轼还觉着不够,于是,他给这花寻了一个环境,大家找找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明确:东风袅袅”“月转廊在袅袅的春风之中,在皎洁的月光之下,海棠之美便充满了诗意。诗人可谓将海棠之美已经表现到了极致。

5.然而,诗人觉得还不够,于是又在高台上起楼: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他将花比作人,一个年轻的、装扮艳丽的女子。不但美,而且生气勃勃。这个字,表现了诗人对花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花流溢不止的热爱之情。

6.诗人为什么要更烧高烛呢?

明确:首先,诗人爱这海棠,在他眼里,这海棠不但是美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因而诗人要夜以继日地欣赏她、陪伴她。用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行为(对花的态度)去衬托花之美,这样,使得作者笔下的海棠不仅有了美的外观,更有了美的内涵,此时,诗人和花融在了一起,化而为一,可谓美之至极。其次,更烧高烛照应了第二句中的月转廊



7.诗人对这株海棠的爱真是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时,诗人因受人排挤,被贬谪到偏远的黄州,在那样的境地之中,还有如此雅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心胸阔达.

8.苏轼的作品我们已经学了很多了,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诗人的遭际和性格特点使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在《海棠》这首诗中找找,看看作者有没有流露出其他的思想感情。

明确:月转廊有处僻远之江湖,不遇君恩的嗟叹;更烧高烛照红妆流露出谪居生活的郁郁寡欢。

(三)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优美的想象,运用环境映衬和侧面烘托的手法,不但写极了海棠的美和诗人对海棠喜爱,而且借此传达了自己的情和意。这就是咏物诗。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海棠》。

附:练习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①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②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后两句加以赏析。(4分)

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2分)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1分)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1分)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海棠》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