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设置的原则

发布时间:2020-05-20 13:21:11

课堂问题设置的原则、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启发式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启发式教学关键又在于科学的问题引导,在这种形势下,课堂问题的设计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上各种设问形式层出不穷,确实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也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仍存在很多无效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问题过于简单,不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所提问题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知道。这样的问题极易导致学生思维松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失去兴趣;

第二,问题过难,老师所提问题如果班级只有一两名同学经过回答才能回答上来,那么这种问题也是无效的。经常提出这种问题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对本学科学习失去信心;

第三,问题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使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导致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答非所问,难以对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

第四,课堂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课堂上所有问题都是纯理论型的,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第五,课堂问题缺乏前瞻性,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有计划的、有规律的,每个学期、每个选修科目要教授的知识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应该有系统的了解,做好统筹的安排。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太少,很多教师平时不注重研究学生。每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也不一样,这些都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透彻。每一学段,每一门选修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目标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此做全面的了解,如何组织教学都要有通盘考虑,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好统筹安排,设计出有效的问题。第三,不能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注重摸索有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注意积累,不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时准备不充分,课堂上随意提问,使问题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

那么,课堂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设计?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和对素质教育要求的领会,认为课堂问题设计要遵循“全”“准”“趣”“超”四个原则。

一、“全”,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考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所提问题要让所有学生都会产生思考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之前对学生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者个别座谈,也可以通过和学生网上聊天谈心(这种方式往往可以得到最有用的东西,因为师生不是面对面可以更好的缓解学生压力,说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刻的东西),了解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哪些疑问、是否有足够的兴趣、是否有学好的信心。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教学时如何设计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准”,主要是指课堂提问方向要明确,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水平,准确的针对所讲知识内容,使学生思考有方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提问过于笼统的问题。

三、“趣”,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要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永远不会成为能有效进行教学的老师。我们设计的问题,也要让学生既有一定模糊认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其尙未了解而急于知道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是最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问题的实用性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让学生能以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超”,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有前瞻性,问题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要使学生形成对前后知识的回顾和联想,做到温故而知新,知故而求新。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曾经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关联,形成对知识的滚动复习,进行巩固。如果现在讲的知识涉及到以后的知识,那么教师应该以有效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给予提示,那么以后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方向。

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基本功,如何让问题更有效,包括如何呈现问题都有一定的讲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反思,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课堂问题设置的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