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杂记(上)

发布时间:2019-12-23 16:20:16

干校杂记(上)

作者:徐方

来源:《读书文摘》2014年第12

        作者简介

        徐方,小名咪咪,系新中国经济学人张纯音之女,十五岁随母亲张纯音下放到河南息县后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干校生活,近距离接触到一大批高水平知识分子。该文作者回忆了在此期间与顾准等人相识、交往的动人往事。 杨绛先生三十几年前写了《干校六记》。当年我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那时我只有十五岁,跟随在学部经济所做研究工作的母亲一起下放到那里。当时经济所聚集了一批中国顶尖经济学者,包括顾准、骆耕漠、巫宝三、董辅礽、吴敬琏等。前后长达两年的干校生活,让我有机会同他们近距离接触。更由于母亲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时常将她对许多人和事物的真实看法告诉我,或讨论或指点,使我受益良多。直至今日,当时的一些所见所闻仍历历在目。

        一、整装待发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下面有十三个研究所,外加一个情报研究室。母亲张纯音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69年,文革到了,第四个年头,各个所的人都集中住在单位参加政治学习、搞运动。一天,母亲突然回家,说经济所已正式通知,1116日下干校,地点在河南息县。

        下放动员提出的口号是连锅端,鼓励人们退掉房子,带上家属一起走。当时学部光职工就有两千人,再加上家属,不能一下子都开下去,得派个先遣队打前站。那个时候全国学解放军,各研究所都按军队编制,文学所是五连,经济所是七连。也不知是谁的点子,说:既然是五七干校,就让五连和七连先去吧。于是我们就先行了一步。

        下干校的过程很仓促,从正式动员到出发,只有短短十天。在此之前,父亲已带着哥哥去了位于黑龙江北安的水电部五七干校,家里只剩下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弟弟是弱智儿,不适合一起去,于是母亲赶紧找了一家帮忙照看。那年我十五岁,已经懂事,知道要为母亲分忧。

干校杂记(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