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以及举例

发布时间:2020-03-15 20:44:17

修辞

一、比喻

定义: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形式: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好的比喻不仅追求外形相似,更要气质相通。

1、明喻,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存在。形式为“甲像乙”,例如“天上的云从西边出来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暗喻,即本体和喻体出现,比喻词不出现,变成了“是”、“成了”、“变成”等词语连接起来。形式为“甲是乙”,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借喻,即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形式为“甲代乙”,例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就是用来比喻大榕树的。)

二、比拟

定义: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分类:拟人、拟物。

好的拟人要抓住此时、此地、此物最突出的特质,为万物赋予灵魂。

1、拟人句: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2、拟物句: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嘎子竖起了耳朵。

三、排比

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好的排比往往逻辑连贯、声韵和谐。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

3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四、夸张

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 或缩小的修辞方法,

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五、通感

定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 用来表示乙感觉的修辞方法。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六、拈连

定义: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手法,

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语义关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运用拈连时,不能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联系,而应从语义出发,把握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只有内容相符,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1、蜜蜂既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2、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啊!......
3、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

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

常见修辞手法以及举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