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doc

发布时间:2020-02-02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
描写春天的散文对名篇您欣赏了吗?没有的话,和我一起来欣赏吧!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北平的春天
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经开始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
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头了,布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欣欣向荣之意。
光绪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除那时我在江南水师学堂曾作一诗云: 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 百岁良悠悠,向日催人尽。 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 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
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这样一首云: 东风三月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这诗是一样的不成东西,不过可以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 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讲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义,最好去查盲诗人爱罗先河的抒情诗的演说,那篇世界语原稿是由我笔录,译本也是我写的,所以约略都还记得,但是这里誊录自然也更可不必了。 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领略的,关门歌颂一无是处,所以这里抽象的话暂且割爱。
且说我自己的关于春的经验,都是与游有相关的。
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还是在别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
水与花木。
迂阔的说一句,或者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缘故罢。
小时候,在春天总有些出游的机会,扫墓与香市是主要的两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这水与花木自然就不会缺少的。
香市是公众的行事,禹庙南镇香炉峰为其代表。
扫墓是私家的,会稽的乌石头调马场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种代表的春景。
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云: 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二百丈,皆植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
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桥过市行三里许,越岭,约千余级。 山中映山红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数株,着花蔚蓝色,状如豆花,结实即刀豆也,可入药。
路皆竹林,竹吻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长仅二三寸,颇为可观。 忽闻有声如鸡鸣,阁阁然,山谷皆响,问之轿夫,云系雉鸡叫也。 又二里许过一溪,阔数丈,水没及肝,界者乱流而渡,水中圆石颗颗,大如鹅卵,整洁可喜。
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夹道,颇称闳壮。 方祭时,小雨籁籁落衣袂间,幸即晴雾。 下山午餐,下午开船。

将进城门,忽天色如墨,雷电并作,大雨倾注,至家不息。 旧事重提,本来没有多大意思,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我春游的观念而已。
我们本是水乡的居民,平常对于水不觉得怎么新奇,要去临流赏玩一番,可是生平与水太相习了,自有一种情分,仿佛觉得生活的美与悦乐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的草木次之,禽虫又次之。 我非不喜禽虫,但它总离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实是必要的寄托,盖即使以鸟鸣春,这鸣也得在枝头或草原上才好,若是雕笼金锁,无论怎样的鸣得起劲,总使人听了索然兴尽也。 话休烦絮。
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样了呢,老实说,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将二十年,不可谓不久矣,对于春游却并无什么经验。
妙峰山虽热闹,尚无暇瞻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听耳。 北平缺少水气,使春光减了成色,而气候变化稍剧,春天似不曾独立存在,如不算他是夏的头,亦不妨称为冬的尾,总之风和日暖让我们着了单抬可以随意倘佯的时候是极少,刚觉得不冷就要热了起来了。
不过这春的季候自然还是有的
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说节气上的立春也已过了。 第二,生物的发生当然是春的证据,牛山和尚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是也。
人在春天却只是懒散,雅人称曰春困,这似乎是别一种表示。

所以北平到底还是有他的春天,不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叫作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头,反正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 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
春天总是故乡的有意思,虽然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现在怎么样我不知道。
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瘃,半夜里醒过来像是悬空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不好受,在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就不会有的。
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作事:手不僵冻,不必炙砚呵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
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雷峰塔下
!记得吧!我们徘徊在雷峰塔下,地上芋芋碧草,间杂着几朵黄花,我们并肩坐在那软绵的草上,那时正是四月间的天气,我穿了一件浅紫麻纱的夹衣,你采了一朵黄花插在我的衣襟上,你仿佛怕我拒绝,你羞涩而微怯的望着我,那时我真不敢对你逼视,也许我的脸色变了,我只觉心脏急速的跳动,额际仿佛有些汗湿。

黄昏的落照,正射在塔尖,红霞漾射于湖心,轻舟兰桨,又是一双
双情侣,在我们面前泛过,涵!你放大胆子,悄悄的握住我的手,--这是我们头一次的接触,可是我心里仿佛被利剑所穿,不知不觉落下泪来,你也似乎有些抖颤,涵!那时节我似乎已料到我们命运的多磨多难! 山脚上忽涌起一朵黑云,远远的送过雷声,--湖上的天气,晴雨最是无凭,但我们凄恋着,忘记风雨无情的吹淋,顷刻间豆子般大的雨点,淋到我们的头上身上,我们来时原带着伞,但是后来看见天色晴朗,就放在船上了。
雨点夹着风沙,一直吹淋,我们拚命的跑到船上,彼此的衣裳都湿透了,我顿感到冷意,伏作一堆,还不禁抖颤。
你将那垫的毯子,替我盖上,又紧紧的靠着我,涵!那时你还不敢对我表示什么; 晚上依然是好天气,我们在湖边的椅子上坐着,看月。 你悄悄对我说。
雷峰塔下,是我们生命史.上一个大痕迹!我低头不能说什么,涵!真的!我永远觉得我们没有幸福的可能! !!就在那夜,你对我表明白你的心曲,我本是怯弱的人,我虽然恐惧着可怕的命运,但我无力拒绝你的爱意! 从雷峰塔下归来,一直四年间,我们是度着悲惨的恋念的生活。 四年后,我们胜利了!一切的障碍,都在我们手里粉碎了.我们又在四月间来到这里,而且我们还是住在那所旅馆,还是在黄昏的时候,到雷峰塔下,涵!我们那时是毫无所拘束了,我们任情的拥抱,任意
的握手,我们多么骄傲!……
但是涵!又过了一年,雷峰塔倒了,我们不是很凄然的惋惜吗?不过我绝不曾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里你抛下一切走了,永远的走了!不想回来了!!!我从前惋惜雷峰塔的倒塌,现在,呵!现在,我感谢雷峰塔的倒塌,因为它的倒塌,可以扑灭我们的残痕! !今年十月就到了,你离开人间已经三年了!人间渐渐使你淡忘了?!父亲年纪老了!每次来信都提起你,你们到底是什么因果?而我和你确是前生的冤孽呢! !去年你的二周年纪念时,我本想为你设祭,但是我住在学校里,什么都不完全,我记得我只作了一篇祭文,向空焚化了,你到底有灵感没有?我总痴望你,给我托一个清清楚楚的梦,但是哪有?! 只有一次,我是梦见你来了,但是你为什么那么冷淡?果然是缘尽了吗,涵!你抛得下走了,大约也再不恋着什么;不过你总忘不了雷峰塔下的痕迹吧! !人间是更悲惨了!你走后一切都变更了。
家里呢;也是树倒猢狲散,父亲的生意失败了;两个兄弟都在外洋飘荡,家里只剩母亲和小弟弟,也都搬到乡下去住。 父亲忍着伤悲,仍在洋口奔忙,筹还拖欠的债。
!这都是你临死而不放心的事情,但是现在我都告诉了你.你也有点眷恋吗? --大约你是放心的,一直挣扎着呢。
!雷峰塔已经倒塌了,我们的离合也都应验了--今年是你死后的三
周年一-我就把这断藕的残丝,敬献你在天之灵吧!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高原名城--大理 大理,美丽、神奇的地方。
三月,暮春的风光确实迷人:翠绿斑斓的田野,萦云载雪的苍山,碧蓝澄澈的洱海;香风满道,芳气袭人,是何等令人心驰神往啊! 四月,蝴蝶泉边真蝶千万,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泉边的蝴蝶树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俯身梳洗,婀娜多姿的身影倒映在泉水里,使人仿佛看到影片《五朵金花》中的主人公金花就在眼前。
七月,鸟吊山上众鸟千百,为群其会,呜呼啁晰 从前,猎人堆薪燃火,群鸟破雾冲向火光,几无生还。 现在,人们把过去的举火捕鸟一变而为燃火观鸟的娱乐活动。 每当仲秋时节,青年结伴来到鸟吊山上,聚会对歌,观赏百鸟朝的自然奇观。
大理,确像一幅妖烧千态的画面,连空气也是甜丝丝的。 它位于云贵高原的西北方向,横断山脉的云岭、怒山纵贯其间,金沙江逶迤西北,澜沧江、怒江奔腾南泻,真是群峰竞秀,江河流芳。 大理这一派艳丽的高原景色,使它成为遐迩闻名的风光游览区。 大理的历史是古老的。
洱海区域遍布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八至十三世纪,在中原王朝的扶植下,这里曾有过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地方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南诏古国和大理国。

南诏大理的出现,结束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分散状态,为努力推广汉文化和中原等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发边疆,统一祖国以及加强民族团结建立了历史功勋。
从这个时代起,白族人民在吸收汉文化的同时,努力创造了本民族的璀璨的历史文化。
那屹立千年的大理三塔,造型优美的剑川石窟,誉称为佛教圣地的鸡足山建筑群,两千多年前建造的博南古道上的霁虹桥,无一不显示了大理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人民的惊人创造力。
大理的古城离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下关市约十三公里,城楼至今嵌着大理两个赭色大字。
唐朝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在这里建都。
南诏最早建都的地方,叫太和城,即今太和村,位于下关和大理城的中途。
古道旁一所房子内矗立的德化碑,刻有南诏的群臣歌颂南诏王的功绩。
大理的物产十分丰富,珍禽异兽,名贵树木,花草虫鱼自不用说。 单说有千年以上开采历史的大理石吧:它以天然花纹美丽,色彩斑斓,而中外闻名。
走进点苍山下的大理石厂成品展览室,真是目迷五色。
各种款式的大理石屏和装饰品,画面有的像长河落日,有的若江上烟雾,有的似云中仙女,有的如崖上松鹰,有的俨然是奔驰的骏马,有的宛若溪边小饮的稚鹿,全是天然生成,一点也无须画师点染。

大理的茶誉传欧亚两洲。
有一种雷响茶,每盅只需斟浓茶二三滴,茶水就呈琥珀色,晶莹透亮,浓香扑鼻,令人垂涎不止。
沦茶,不但在大理享有盛名,而且早已名扬海外。
法国《快报》刊登文章评论说:“沦茶的清香气使人想起农村院落的芬芳。 大理有奇花。
明代文人杨慎(升庵对大理茶花曾经吟唱道:“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王台。
的确,大理茶花美就美在她盛开于黄蜂粉蝶不曾来的冬末和早春,她如同梅花一样具有抗严寒斗霜雪的气质,但比之梅花的傲千奇枝,却别具绿叶红英的气派。
在春寒料峭、白雪耀眼的时节,干树万树火焰般的茶花逆风起舞,这是何等令人精神奋发的景象啊!这也就养成了白族人民爱养花、尊崇花的习惯。
家家流水,户户茶花,早已成了人们形容大理古城的佳话。 大理的风景名胜更是比比皆是。
巍峨粗犷的苍山与绮丽、妩媚的洱海互相依衬,构成和谐的高原景色。
苍山,又名点苍山。
在白族人民心中,它是神圣的山峦。
有一首白族民歌:“金鸡爱栖三塔顶,老虎不离点苍山。

虎和鸡曾经是白族先民顶礼膜拜的图腾。 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
峰与峰之间夹着十八条清澈的溪水,东注洱海。
从北面的云弄峰到南面的斜阳峰,峰峰溪溪都有个象征美好吉祥的名字,无不令人神往。 洱海是个明媚的高原湖泊。
在无风的日子里泛舟洱海,仿佛在干净透明的蓝天上航行,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身旁闪过的岛屿、岩穴、沙洲、林木、村舍,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25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拥有三岛、四洲、五湖和九曲之胜景。 四洲中的大鹤洲上,一到暮春三月,成百上千的白鹭飞来这儿产卵。 九十天后,小白鹭跟随大白鹭远走高飞,到天南海北去旅行。 洱海,变幻离奇,气象万千。 朝北望,浩荡汪洋,烟波无际。
向西看,纤细秀美,形如新月,真是万貌不可为喻”! 已逝去的时光所折射成的美好传说,也极其丰富。
望夫云,说的是南诏王的公主与樵夫相爱的悲剧;蝴蝶泉的传说,更是中外闻名:每年农历四月甘五日,为蝴蝶盛会之日,游人云集。 双双彩蝶,绕清泉飞来飞去,忽儿依附树枝连须钩足倒悬水面,清泉蝶影,实乃绝景;忽儿惊飞乱散,泉水斑斑驳驳,五颜六色,不可捉摸,足以迷人。
相传这些美丽的蝴蝶是三个殉情的男女所变的。

大理,高傲与柔美相生,巍峨与秀丽共存,幻想与神奇并发,风情独具,景物宜人。
难怪外国人称它为东方的瑞士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它定会以更为明洁的风采迎接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游南三联岛
不久以前,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们游历了南三联岛。 岛在湛江东面的近海,上午九时,从广州湾的旧码头搭上登陆艇,我们坐在甲板。 海里有风,略带凉意。
一望深蓝的水面,有几只木船,扬起黄褐色风篷,悠然地无声地移动。
对面靠左,在目力能及的地方,依稀显露的黑沉沉的一线,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启碇以后,小艇渐渐发挥积极性,越走越快了。 机舱里,马达发出跟普通轮船一样的热闹的声响。 波浪不大,船身一点也不颠簸。
约莫一个钟头的光景,我们就看见了岛上的碧绿的林带和雪白的沙滩。
水手们一边用绳尺测量海水的深浅,一边把船慢慢地驶近沙岸,即放下船头的搭板。
大家跳到岸上,横过沙滩;公路上有一辆卡车在等待着。

人们纷纷上了车。
我正患伤风,李立同志要我坐在司机座舱里,另外有位同志跟我坐在一起。
车子前进时,承他一路介绍岛上的情况。
他说,先前的南三是一个贫瘠的荒岛,树木稀零,淡水奇缺,粮食产量低,居民吃不饱。
民间有句话,有女不嫁南三仔”;只隔一条狭窄的海峡,陆上的姑娘昌不肯到这里来的。
现在,这十一个互不相联的小岛,除特呈岛外,都联成了一片。 气魄宏伟的勤劳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发挥了移山倒海的威力。 他们筑起了十四条长长的海堤,把九个小海从大洋截开,使它们变成几万亩良田,平整地种水稻,插红薯;低洼处蓄积雨水,来灌溉田土,供人饮用。
现在,南三岛已经是个富庶、美丽的地方。 车子驰过一段略低的大路,两旁是平阔的水田。 同座说:“这里从前就是海。
车子过了海峡,在铺满黄沙和衰草的路上继续往前跑。 沿途惊走了好多鸡鸭。
一群毛羽灰黑的阳江鹅看见车来了,边躲边叫,其中有只大公鹅威武地把颈子伸起,嘎嘎地大嚷,声音压倒了它的同伴的合唱。 一群雪白的鸭子在池沼里结成整齐的一片,从容地游走,讲解的同志说,这是北京鸭;它们从冰天雪吃青草,忽然听见背后发出一种稀
有的,越来越近的音响,它回赛一赛脚劲,但由于肚子太大,脂肪也过于丰富,才跑一小段,只得认输,拐弯闪到水田里去了。 广东三鸟多,在这条路上也看得出来。 广东的牛大都壮实,可见饲料是足的。
一畦畦红薯的翡青的叶子,有的封了垅,开着蓝色的喇叭花;有的才插下。
在这岛上,跟广东其他的地方一样,一年到头都是无霜期,都宜于栽种,只要有水、有肥、有足够的劳力。
红薯土和蔬菜园的四围土埂上,蓄着仙人掌,据说是当作篱笆,防止猪牛践踏作物的。
到达一段低洼的湿地,这里从前也是海,人们正在用木头垫高路面,车子只好停下来等待。 李立同志说,我们走路吧。 大家就弃车步行。
穿过一片木麻黄丛林,我们到了灯塔公社的办公楼。 这楼有两层,是用木麻黄造的。
走上不陡的木梯,来到二层一间长长的大房里,我们分散坐在木椅子和木凳子上面,一痊赤脚姑娘一连端出三大盆花生。
我们这起人,无论男和女,因为走了一段路,对待花生都表现了异常的热情。
随后,赤脚姑娘又端上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来。 吃玩饭,大家就座。

区委有位同志挂起一幅画在白布上面的地图。
手指挂图,他殷勤地运用好多数字来介绍岛上过去和现在的景况。 岛上的党的区委会领导着三个公社。 原先,这里怕旱怕风也怕沙。
四周被水包围的一片片土地,却缺乏淡水。 挖井很困难,掘浅了,没有水,打深了,沙壁会塌。
现在,人们堵起九个海把它们变成了九片小平野 ;在低洼地方,社员们筑堤蓄水,造成水库,灌田饮用和养鱼。 岛上风多。
1954年秋天那次十二级台风,给人们留下可怖的印象。
台风一起,飞沙走石;吹断的树木到处乱撞;房屋的顶盖飘上了天空;人畜也死去不少。
而海滩的流沙,凭着风浪和潮汐的推力,成年累月往里边移动,淹没近海的村庄和田亩。
三种灾难,多少年来,岛上的人们都无法抵御,只好把它们归于天意。
解放后,党和政府发现了木麻黄这一种宝树。
木麻黄、相思树和大叶桉,同是炎州速长的坚木,防风的能手。 木麻黄尤为珍贵,这种树木容易种,把它随手插在沙地里。 十株准有九株活,而且长得快,三五年可以成林。
它有一个怪脾气,喜欢海边贫瘠的含碱的沙地;如果把它插在不长庄稼的荒滩,它会一股劲地往上长。

要是优待它,邀请它到好的土壤去安家,它倒懒洋洋地不肯长,几年都保持萎靡不振的原来的样子。
几年以来,南三联岛的人们在环绕全岛的荒沙地里,种了四千三百万棵木麻黄。
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一条宽阔的、稠密的林带。 它不但能够防风,沙灾也给消灭了。 潮水推搡着海沙往岸上奔带。 它不但能够防风,沙灾也给消灭了。
潮水推搡着海沙往岸上奔袭,碰到新来的木麻黄硬汉,只好站住脚;风浪卷起的第二批沙子,又被第一批同尖所阻挡,只得也往海里撤,把海水挤开,占住它让出的地盘。
三年前,挨近海水栽了木麻黄的地方,到如今,沙滩加宽了一百米左右,又能栽种木麻黄。
从前是沙淹回航;黄昏时节到达了湛江。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南京印象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 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

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 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
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 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涤子的画。
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脂井
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
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象平台一样。 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
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象一根粗的圆柱子。 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
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 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到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 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

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
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
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
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
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 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通,却值得走走。 湖上的樱桃最出名。
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
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
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
若许我再用画来比,这怕象王石谷的手笔了。 在豁蒙楼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台城去看看。
在扫叶楼上却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象满为这座楼而设,一上楼便
什么都有了。
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
这里与豁蒙楼全有素面吃,又可口,又不贵。 莫愁湖在华严庵里。
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 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
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罢;但脸子画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的写上仙乎仙乎四字。
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
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
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
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
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 秦淮河我已另有记。
但那文里所说的情形,现在已大变了。
从前读《桃花扇》《板桥杂记》一类书,颇有沧桑之感;现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历的情形,怕也会有沧桑之感了。

前年看见夫子庙前旧日的画舫,那样狼狈的样子,又在老万全酒栈看秦淮河水,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气的所谓秦淮小公园,简直有些厌恶,再别提做什么梦了。
贡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现在早拆得只剩一点儿了。
民国五年父亲带我去看过,已经荒凉不堪,号舍里草都长满了。 父亲曾经办过江南闱差,熟悉考场的情形,说来头头是道。 他说考生入场时,都有送场的,人很多,门口闹嚷嚷的。 天不亮就点名,搜夹带。 大家都归号。
似乎直到晚上,头场题才出来,写在灯牌上,由号军扛着在各号里走。
所谓,就是一条狭长的胡同,两旁排列着号舍,口儿上写着什么天字号,地字号等等的。
每一号舍之大,恰好容一个人坐着;从前人说是象轿子,真不错。 几天里吃饭,睡觉,做文章,都在这轿子里;坐的伏的各有一块硬板,如是而已。
官号稍好一些,是给达富贵人的子弟预备的,但得补褂朝珠地入场,那时是夏秋之交,天还热,也够受的。
父亲又说,乡试时场外有兵巡逻,防备通关节。
场内也竖起黑幡,叫鬼魂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我听到这里,有点毛骨悚然。
现在贡院已变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这些事情的了
? 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
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 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 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呆着,凉风沁人肌骨。 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 然而简朴得好。
雨花台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现在怕也捡不着什么了。 那地方毫无可看。
记得刘后村的诗云:“昔日讲师何处在,高台犹以‘雨花’名。 有时宝向泥寻得,一片山无草敢生。 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
还有,前些年南京枪决囚人都在雨花台下,所以洋车夫遇见别的车夫和他争先时,常说:“忙什么!赶雨花台去!”这和从前北京车说赶菜市口儿一样。
现在时移势异,这种话渐渐听不见了。
燕子矶在长江里看,一片绝壁,危亭翼然,的确惊心动魄。 但到了上边,逼窄污秽,毫无可以盘桓之处。 燕山十二洞,去过三个。

只三台洞层层折折,由幽入明,别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胜,不用说,首推中山陵。
中山陵全用青白两色,以象征青天白日,与帝王陵寝用红墙黄瓦的不同。
假如红墙黄瓦有富贵气,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却有名贵气。
从陵门上享堂,白石台阶不知多少级,但爬得够累的;然而你远看,决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台阶儿。 这是设计的妙处。
德国被慈达姆无愁宫前的石阶,也同此妙。
享堂进去也不小;可是远处看,简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飞阶不相称,一点儿压不住,仿佛高个儿戴着小尖帽。
近处山角里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当着一个青青的小山峰,让两边儿的山紧紧抱着,静极,稳极。 -潭墓没去过,听说颇有点丘壑。
中央运动场也在中山陵近处,全仿外洋的样子。
全国运动会时,也不知有多少照相与描写登在报上;现在是时髦的游泳的地方。
若要看旧书,可以上江苏省立图书馆去。 这在汉西门龙蟠里,也是一个角落里。
这原是江南图书馆,以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为底子;词曲的书特别多。

此外中央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也颇有不少书。 中央大学是个散步的好地方。
宽大,干净,有树木;黄昏时去兜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儿,最有意思。 后面有个梅庵,是那会写字的清道人的遗迹。 这里只是随宜的用树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
庵前有一株六朝松,但据说实在是六朝桧;桧阴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尘。
南京茶馆里干丝很为人所称道。
但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
我倒是觉得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炉,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馆都有。
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
但南京人都说盐水鸭更好,大约取其嫩,其鲜;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样,老觉得不大得劲儿。 昆明的雨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
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
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欣赏.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