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0-06-17 08:07:22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1)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糖类

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

备用能源物质

蛋白质

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

作用多种多样(如;含钙的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

维生素(小分子有机物)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但不可缺少,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3)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及食物来源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坏血病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注:“第七类营养物质”是膳食纤维,其本质也是大分子的糖类。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多吃粗粮可补充维生素B1

1、消化和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不用被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而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吸收。

1.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2.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注意: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各种消化液中都含消化酶,只有胆汁不含消化酶

3. 消化的过程

4.

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物理性消化),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化学性消化)。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本27-28页)

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注意: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含胃蛋白酶;胆汁不含消化酶;胰液、肠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5.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的概念

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消化管

各段的

吸收情

口腔、咽、食道

没有吸收作用。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1)小肠与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长:小肠长约5-6米。

大:小肠的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面积增大。

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吸收。

多: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长、大、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长、大、多与消化功能相适应。

注意:脂肪分解后形成的甘油和脂肪酸通过毛细淋巴管被吸收。

2、人体的呼吸

1.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呼吸道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1)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

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分为左肺(两叶)和右肺(三叶),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注意: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器官。

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 呼吸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阶段: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动脉血)、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静脉血)。

1)呼吸的全过程:

注意:气体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所以肺泡中氧气浓度最高,组织细胞氧气浓度最低;相反,

肺泡中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而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被利用,即参与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2)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类别

肋间肌和膈肌

膈顶

胸廓

肺内气压

气体进出肺泡

气体变化

吸气

收缩

下降

扩大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上升

缩小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3模拟呼吸的实验

A玻璃管模拟 器管和支气管

B气球模拟

C玻璃罩模拟 胸廓

D橡皮膜模拟 膈(膈肌)

4)常见的曲线图(纵坐标可能是压力也可能是容积)

5)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a. 肺泡数目多;

b.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在心脏和血管内还流动着血液。

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1)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组成。

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55%)

成分:水(约占91%~92%)、蛋白质(约占7%)、葡萄糖(约占0.1%)、尿素、无机盐CO2等(约占0.9%)

血细胞:a.红细胞(RBC):成两面略凸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异常症:缺乏时患贫血

b.白细胞(WBC):比红细胞要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

功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将病菌包围﹑吞噬。

异常症:高于正常值患有炎症

c.血小板(PLT):形态最小而且不规则、无细胞核,数量最少。

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异常症:过少,出血时不易止血;过多,易患血栓。

注意: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血浆,中层: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细胞)

若血液中不加抗凝剂,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出现凝固现象,试管中出现血清(上部)和血块(下部)两种物质。

显微镜下血液涂片

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含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具有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肺泡处含氧高),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的特性(组织细胞处含氧低)。

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浆来运输,红细胞只运输少量二氧化碳。

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

(2)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2. 血管

类 别

动 脉

毛细血管

静 脉

概 念

将血液从心脏送向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脏的血管

管壁的结构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较小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这都有利于物质交换。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较大

(四肢静脉具有静脉瓣)

血流速度

快速

(喷泉式射出)

较慢

(缓慢流出)

血流方向

心脏→全身各处

动脉端→静脉端

全身各处→心脏

图 示

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a. 选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便于观察。

b. 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保证小鱼可以正常呼吸。

c. 低倍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

只有在四肢的静脉中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肾小球处例外)

3. 心脏及血液循环

4.

(1)心脏的结构及功能(试图时,左右与自己身体相反)

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房室瓣:心房开向心室,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心室向动脉,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心脏处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壁最厚,因为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最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学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的工作过程

心脏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

注:房室瓣和动脉瓣不能同时开放或同时关闭(例如,房室瓣打开,动脉瓣一定是关闭的。)

(3)血液循环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a. 作用:为全身组织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 。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等废物带走。

b.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此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a. 作用: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b.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在体内是同时进行、不分先后的,在心脏处连通,并且输送血液的量相同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共同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注意:a.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的名称,动脉和静脉是血管的名称。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规律:体相同,肺相反

b.心脏左侧两腔及其相连的血管内都是动脉血,心脏右侧两腔及相连的血管内都是静脉血

c.冠脉循环,体循环的一部分,为心脏输送氧和营养物质,运走废物。

4. 输血与血量

(1)血量:占体重的7~8%

(2)血型:A型、B型、AB型、O型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4)成分输血:缺什么输什么

大面积烧伤:输血浆,因为烧伤主要丢失的是水分和组织液。

贫血:输红细胞,因为患者体内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

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概念: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4.尿的形成和排出

1)尿的形成

2)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

3)下列3种液体中哪个是血浆、原尿、尿液(单位:克/100毫升)?(血浆与血液比不含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血浆)

90

8

0.1

0.72

0.03

乙(原尿)

98

0.03

0.1

0.72

0.03

丙(尿液)

96

0

0

1.1

1.8

注意:蛋白质最多的为血浆;除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和血浆一样的为原尿;葡萄糖是0,尿素最多的为尿液。

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则肾小球发生病变。

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4)尿液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血液循环

注意:肾小球及两端都流动脉血,肾静脉才流静脉血。

出球小动脉血细胞和蛋白质相对含量增加,主要因为水分减少(浓缩)造成的。

肾静脉与肾动脉相比尿素、氧气、营养物质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肾静脉血液含尿素最少)

(5)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意义: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注意: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尿是间歇的。

人每天形成的原尿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L,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的

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

排汗除了能排出废物外,还能带走身体的热量,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人在剧烈运动时,尿液减少,因为一部分水以汗液形式排出,同时呼吸运动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变多,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加深、呼吸频率加快。

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成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注意: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厚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若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受损,会引起眼睛失明;

人若感冒患咽喉炎时,要经常用盐水漱口,以防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产生中耳炎;

若遇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用双手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

膜;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以防戳破鼓膜。

2.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1)神经元传导冲动的方向: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下一个神经元

(2)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区别:

神经元长的突起外面包上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许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上一层膜形成一条神经。

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人或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

(2)膝跳反射实验:用手掌内侧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

感受器(膝盖下的韧带)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股四头肌)

5.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如:皮肤,视网膜)

传入神经(有神经节):传导神经冲动。

反射弧 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出神经冲。(大脑皮层、脊髓)

传出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效应器:接受冲动,做出反应;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如:唾液腺)

注意:①当用手抓热馒头时,先缩手后感觉到烫

②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反射弧完整有特定的刺激

反射弧某部位受损的症状如下表:

受损部位

症状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或神经中枢

无感觉,无反应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有感觉,无反应

脊髓的传导功能受损

无感觉,有反应

(2)反射的类型

类型

区别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形成

生来就有(低级)

后天获得(高级)

神经中枢位于

脑干或脊髓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固定,不消退

暂时,可消退

例如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两者的联系

复杂反射建立在简单反射基础上

注意: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排尿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但也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节。(人一出生就有排尿现象,属于简单反射;但人又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属于复杂反射)

一说到感觉到……(如:烫、疼、热等),就一定有大脑皮层参与,属于复杂反射。

脊髓内部为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起反射(支配)作用;脊髓外部为白质,由神经元的突起组成,起传导作用。

(二)、激素调节

1. 人体的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如:垂体、甲状腺)

2. 内、外分泌腺的区别(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叫激素)

导管

分泌物去向

举例

内分泌腺

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

垂体、甲状腺、胰岛

外分泌腺

由导管排出

唾液腺、肝脏

3. 激素调节的作用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治疗)

低血糖

注意: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物的生长,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生物的发育。

侏儒症与呆小症的区别:都是身高低,但侏儒症智力正常,呆小症智力不正常。

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补充时不能口服(口服会被消化,失去作用),必须要注射才能起到作用。甲状腺激素不是蛋白质,可以通过食用起到作用。

人在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的原因是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

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4.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神经系统 的调节,但也受到 激素调节 的影响。

注: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作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激素调节具有反应慢、作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两者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 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高的煤及各种机动车排放尾气造成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气体)

2.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3. 生物入侵:生物随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结果:缺少天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