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营运车辆与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相关安全培训资料

发布时间:

防范营运车辆与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
相关安全培训资料
在我国混合交通中,每年汽车与摩托车相碰撞致人伤亡的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率占年均事故总数的80%以上,如何防范与摩托车相碰撞事故的发生,是运输企业做好行车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位营运驾驶员对此类事故都应提高警惕,引以为戒,做好预防措施。
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简称两轮车)交通事故分析:一、事故特点:
一是节假日事故多。春节、“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及周末休息期间摩托车事故比较多。
二是晴天及夜间的事故多。晴天由于摩托车的出行率大大增加,导致此期间的事故比雨天和寒冷天气明显增高。
三是重要时段、重点路段事故多。中午12时至3时,下午5至晚上8时;地方赶集通往的道路、城区主要街道、路口、车辆密集地段的事故率高。
四是摩托车违法行驶导致的事故多。在涉及摩托车交通事故中,摩托车有违法行为的占80%以上,主要违法行为有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逆向行驶、不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乘坐等。
五是摩托车交通事故的伤亡率比较高。由于摩托车碰撞及翻覆都是人直接与硬物接触,按人们常说的骑摩托车是“肉包铁”,从而导致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率比其他车辆的高。
六是摩托车交通事故善后处理难度大。由于受经济条件、投保及理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解处理比较困难。
二、事故原因:(一)驾驶人的原因:
这是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摩托车驾驶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系非驾驶员,无证驾驶、

法律意识淡薄,各种原因导致摩托车驾驶员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不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载人不符合安全要求、违法压越单双实线、争道抢行等,为交通事故埋下多种隐患。
摩托车行驶的特点是“小、散、多、快、抢、钻、猛”,各单位要根据以下几方面摩托车的行驶特点,对广大驾驶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年青人骑车:逞强好胜,好开飞车,到处乱闯,时常钻行。此时要注意观察,做好刹车准备。
2)妇女、年老者骑车:速度较慢,胆子比较小,容易摔倒,此时要提前减速,不要猛按喇叭,以防惊吓摔倒而发生碰撞事故。
3未成年人骑车:大多无证驾驶,不懂交通规则,骑车好快,刚学会骑车就到处乱窜,此时要减速,让其先行,并要注意观察其骑车动态。
4)弯路、叉路口:要提前减速,做好紧急刹车准备,多呜喇叭,特别要注意小路和胡同突然窜出的摩托车。
5)雨天行驶:路滑,骑车者大多穿雨衣,视线差,车速较慢,这时要做好刹车准备,不要尾随太近。
6其它动态:骑车人往往有逢友必并行,逢新友必停的习惯,大多停在路中问谈话,这时不要急,要鸣喇叭,待其让出路面后再行,强行通过往往会发生刮擦事故。
7突发事件:摩托车由于稳定性差,行驶时会发生突发情况,如摩托车驾驶人突然掉头,或者车辆突然熄火、不来油、爆胎等机械故障,这些都容易发生碰撞事故。所以广大驾驶员在遇摩托车时要提高警惕性,高度集中思想。
由于摩托车行驶路线比较灵活,占路面积小,于是有的驾驶员驾车时便随意变更车道,一会拐到左边,一会拐到右边,哪里有空隙就往哪里钻,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还有就是在路口转弯时倚仗其起步快,方向灵活,便与其他机动车甚至直行机动车抢道行驶,一但没有“抢”好,便丧生轮下。有的摩托车驾驶员,尤其是低龄人,

年轻气盛,驾车时经常超速行驶,有的甚至“飙车”、不管道路条件和本身的操作技术,总认为不快不过瘾,寻求刺激,觉得车开慢了不够潇洒。还有部分摩托车驾驶人系无证驾驶,没有通过正规的培训、考核,一方面驾驶技术生疏,另一方面对交通法规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从而引发种种交通事故。还有部分摩托车驾驶人系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现摩托车在城乡各种“婚丧嫁聚”活动中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每到这些地方,上百辆摩托车集聚在办事场所,这些摩托车驾驶人相当一部分都存在酒后驾驶行为,导致不少交通事故系酒后引起,并且后果极为严重。其次就是摩托车驾驶人图省事,把戴安全头盔视为麻烦,导致摩托车事故中的伤亡比例大,善后处理难。
(二)摩托车的原因:
摩托车的安全性能差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摩托车的特点:
1摩托车车架构造简单,稳定性差;2、轻便灵巧,速度快;3车身无牢固的安全防护保障设施设备;
由于摩托车架结构非常简单,在超载、超速行驶遇到转弯采取制动措施或者行驶在雨天的路面等情况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车辆失去控制而滑倒,酿成车祸。同时,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本身的稳定性差,制动性能相对汽车也不是很好,遇到紧急情况难以控制,加之现在各地摩托车的检验率低,对摩托车的强制报废又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导致很多车况差的摩托车上路行驶,因制动、灯光不良引发交通事故。另外有的因随意安装遮阳伞和加装其他影响安全驾驶的座椅、支架等导致超高、超宽稳定性降低而引发事故。
(三)道路的原因:
有相当一部分摩托车交通事故系道路原因引起。1)道路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特别是县乡道路)的车道、线形、坡度、

弯道半径等设计都不够合理,从而影响摩托车的正常行驶。(2)道路建设的质量不很高。有的县乡道路因路基不坚实,路面下陷,返修率高,雨天道路积水严重,致驾驶人对道路的估计不足引发交通事故。(3)道路标志标线不健全。现相当里程的县乡道路标志标线不够健全,加之摩托车驾驶人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低,由于没有很好的视线诱导和警告,因坡道、弯道超速引发很多翻覆、碰撞事故。(4)因道路施工作业引发交通事故。有的部门在道路施工中因未设立标志引发交通事故。如养护部门挖掘道路、电力、通信部门在道路上拉线作业、房屋建筑施工堆物等都引发了一定数量的摩托车交通事故。(5)道路照明设施不完善。在有些城区道路因照明度设施不合理,还会给驾驶人造成视线错觉等引发交通事故,并且在照明不足地段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逃逸案件。
(四)环境因素的原因:
1)气候炎热的影响,天热后因驾驶人疲劳和利用加速驱风至凉引发交通事故;
2)下雨的影响。因下雨导致道路容易横滑引发事故;为避雨急于赶路,忽视周围环境引发事故;由于下雨对视线的影响而引发事故。
3)环境因素的影响。因周围的一些广告、群体活动及刺激性演出等,导致一些驾驶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视线转移等引发交通事故。
三、防范客车与摩托车发生相碰撞事故的措施和方法:1.加强驾驶员管理,提高驾驶员法制意识、技术素质,是遏制发生摩托车碰撞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方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牢记行车安全。
2.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麻痹大意对驾驶人来说是一大忌,是种想当然、差不多、过得去的错误心理。有这种思想存在,行车中必然分散精力和注意力,从而导致操作马虎和失误,酿成车辆事故。有的驾驶人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预防事故的态度不端正,自以为

技术高超,常开英雄车斗气车”,我行我素。另外,存在饶幸心理,遵规守纪的观念单薄。如果不注意克制,任你技术再好、路况再熟也会发生问题。克服麻痹大意的方法就是小心谨慎和高度警惕。密切注意行车中的各种情况,集中精力正确观察,妥善处理各种情况,使车辆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戒备,防止思想松懈。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
(三)同向行驶时须保持一定距离。两轮车具有灵活、便捷、通行能力强的优点,但稳定性差、保护人体性能不佳,加之部分驾驶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在混合交通中发生事故。尤其同方向行驶的两轮车与汽车相撞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汽车驾驶员在超越过程,一定要保持1.4米(不含摩托车两手把间距离),在超车刚结束时,不能过早地回转方向,占用两轮车的路线,以防两车相撞。
(四)跟车时须防追尾。汽车与两轮车追尾事故有两种:一是汽车追两轮摩托车;二是两轮摩托车追尾汽车。这两种都是在前后两车之间较短的距离中行驶时,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未留意前车时,或前车已因某种原因减速,甚至停车了,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造成了追尾碰撞。也有驾驶员误将停留的前车当成了行驶的车辆,临近时才发现车停着,踩制动踏板已来不及了,造成了追尾,这种事故一般发生在夜间。追尾事故的预防主要取决于同向行驶的两车安全纵向间距大小,也要区别于制动的种类不同,前后两车的速度不同。
(五)相对行驶时须防止猛拐横穿。相对行驶的车辆,彼此都是会车关系。汽车在运行中相互交会的机会很多,与两轮车会车也算其中的一部分。但两轮车因单纯的正常会车情节,所引起的事故却不多,多数是因为超车时相会或突然从相对行驶的车后窜出与汽车相撞,也有两轮车前方受阻,为了避开固定的障碍物或与前行的同类车相碰撞,正在倒地或已倒地的过程中与对面行驶的汽车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汽车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机动车减速靠右通过,让对方先行等规定。汽车驾驶员遇到夜间相对骑行的自行车,应时而

变灯光,使自行车驾驶人视觉能够较为适应地凭第一感觉,按照自己路线行车。
(六)在交叉路口行驶时要守交规。交叉路口,繁华路段是交通流比较复杂的路段,车辆在这些路段行驶,可能产生的撞挤和追尾,由于行车方向相互交叉可能出现碰撞而形成冲突点。交织点和冲突点的增多,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引发的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也随之增多。汽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必须在路口以外50~100米处减速,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在这种特殊路段,汽车驾驶员要做到“一慢、二看、三让、四通过”,一定要按自己的路线,严格遵守条例行驶。在有快慢车道路口转角或在超越两轮车时,会将两轮车撞出路外。左转弯的汽车还要特别注意左右两方来往的直行两轮车,并存在通过时间长,形成交织点多的弊端,容易与快速直行或右转弯的两轮车,造成误觉,而发生冲突。在行经转弯路段时,要做到“减速、鸣号、三让、靠右行”,转弯时速不能超过每小时30公里,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防范营运车辆与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相关安全培训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