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地理区位与城市发展

发布时间:2011-04-17 17:18:40

黄石市地理区位与城市发展

一、 黄石市区位因素

1、自然地理区位

地理位置:

拥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境内基本上(少数村没有)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地形:

黄石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间盆地。岗地坡度一般较为平缓,沿江一带标高较低。延绵于湘江鄂赣三省边境的幕阜山脉,在阳新境内有大小山峰411座。进入大冶,分为大同山(又称南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去脉。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拨867.7(吴淞高度,下同),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拨840,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拨8.7。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与黄石接址的鄂州市杨叶乡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个大小湖泊组成本地区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流入长江 ,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河段长81公里,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流域面积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市境内河港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条,其中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条,总河长1732公里。湖泊258处,主要湖泊有11处,即: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舒婆湖、宝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总承雨面积2469.76平方公里。水库266座,总库容25.0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42.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05亿立方米。市区形状成""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区中心,是一个盆地城市。城区中心地段海拨一般在20左右。

气候:

  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黄石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2、经济地理区位

交通:

黄石市是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现已开港、开关。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及四个城区和磁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总人口25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0万,系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黄石市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境内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

长江黄金水道建有两座5000吨级外贸码头,外轮可直接通江达海;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贯通,武大线与京广线联接,大沙线与京九线联接,距京九铁路25公里;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公路运输十分快捷,106316国道穿市而过,沪蓉高速公路横贯黄石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距京珠高速公路交汇点40公里;空中交通方便,距武汉天河航空港约70余公里;通讯事业发达,全市程控电话装机24万户,移动电话装机6.5万户。

矿产资源:

黄石物阜藏丰,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境内已发现的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等共4大类78种。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大类53种,保有储量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其中,铜、钴、钼、金、银、锶、锌、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石等14种,矿产储量居湖北省第一。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品有29种,其中铁、铜、金、煤、石灰石等是黄石的优势矿产。

铁矿储量占湖北省的25%;铜、金等贵重金属占湖北省的90%;硅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等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丰富,具有十分理想的开采价值。

二、 黄石市地理区位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其地理位置对其影响

黄石市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副中心城市。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极核,黄石是副中心城市。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城市之一。在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下,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山西太原都市圈以及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应运而生。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的城市群,入围了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这些次区域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视野,成为字号。其中武汉城市圈、 中原城市群起着领跑中部崛起的作用,而我认为武汉城市圈又是重中之重。首先。从地理上讲,湖北可谓是中部的中部;其次,从行政级别上讲,作为湖北省会武汉又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再次,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是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武汉自然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而黄石被定位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成为了城市圈的副极。黄石近些年来的确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黄石成为全省除武汉市外地市州中最先发行企业债券的城市。此次获准发行城投债券为地方建设输血,将对黄石推进金融创新,在资本市场进行更多更大融资,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两型社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2010113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正式将黄石列入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创建创业型城市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促进全民创业的重要举措。被列为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后,黄石将制定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不断落实创业帮扶政策,掀起新一轮创业高潮。在黄石的快速发展中,华新水泥、美尔雅西服、中国劲酒、美岛服装、新冶钢、大冶特钢、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武钢大冶铁矿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于是涌现出来,黄石港饼、珍珠果米酒和松花皮蛋也远近闻名。

其次,交通对其影响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199512月,黄石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并与20021119开始扩建。自建成以来,黄石长江大桥便成为了黄石的地标,它极大的促进了长江南北两岸的发展。一架飞桥使黄石与一衣带水江北紧密联系在一起。2006818,黄石的第二座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黄石长江二桥)开工建设,并将于今年完工。它是国家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湖北省东段(武黄高速公路和黄黄高速公路)和国家高速公路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湖北段的共用过江通道,是交通部重点工程,也是湖北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对于实现 “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思,完善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都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20091117,就在鄂东大桥尚未完工之际,黄石棋盘洲大桥(黄石长江三桥)正式动工。大棋公路是我市交通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棋盘洲大桥则是大棋公路的重要控制性枢纽工程,大桥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黄石市山南地区的开发进程,对构筑黄石城市外环线、打造棋盘洲新港物流园区、拉开黄石大城市格局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黄石的第四座长江大桥——富池长江大桥也在规划当中。黄石数座长江大桥的建设将为黄石的跨江发展铺路,而黄石城区交通格局也正在飞速发展。黄石城区已有的公路基本上都刷黑了,而原先泥泞的小路也被宽阔的大道取而代之,黄石曾经水泥(水和泥)的马路这一称号一去不复返。十五期间全年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2.7亿元,超过了前五十年的投资总额。而十一五期间的交通发展更令人期待。除了在建的鄂东大桥和棋盘洲大桥以及正在规划的富池大桥,黄石还将新建三条高速公路——阳新至武汉高速公路、黄石至咸宁高速公路和枫林至武穴高速公路。为实现武汉城市圈一小时经济圈,最早在2011年底,武汉至孝感、鄂州、黄石、仙桃等城市的城际铁路专用线将建成,届时武汉至孝感、黄冈、黄石、咸宁半小时铁路圈将形成。不久的将来,武汉轻轨也将接到黄石,那时武汉与黄石两城将更为紧密。黄石濒临长江,水运航道也是重中之重。棋盘洲新港区二期工程和阳新富池港区这两个重要港区以及疏浚富河航道等重点工程也被提上议程。更令人欣喜的是,黄石有望携手黄冈,由黄石出资,黄冈出地,共建机场,共同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而黄金山工业新区即将形成的三横五纵交通结构更令人期待。大广高速公路连接线、大棋路、湖滨大道形成三横,黄大快速路、谈山隧道线、李家坊隧道线、黄思湾隧道线、月亮湾隧道线构成五纵三横五纵骨架路网形成后,将会完成黄金山工业新区与黄石城区、大冶城区、棋盘洲新区、阳新的全面对接,黄石大城市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其次,矿产资源对其发展影响

时至今日,资源开发是黄石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08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1.6%,其中采掘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7%,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直接贡献率达18.57%。同时,矿产采选业带动运输业、修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迅猛发展,采掘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到21%以上。其次,资源开发是黄石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61亿元,其中煤炭,有色等矿产税费收入8.0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8。此外,资源开发是黄石吸纳职工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采掘业和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从业人员6.12万人,其中采掘业从业人员达2.75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

资源开发为黄石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但是,长期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开采令黄石的资源日益衰减,其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统计:鼎盛时期,黄石仅市区就有矿山企业142家,现已相继闭坑22家,关停非金属矿山33家,无法正常生产急待实施关闭17家。仍在生产的70家矿山中,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30%以下的危机矿山达14座,占国有矿山数的82%。

大批矿山相继闭坑,采掘业日益萎缩,经过多年的开采,黄石市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已经进入衰老期。 危矿递增、资源递减的大背景下,一些与矿产有关的落后产业链条也纷纷衰弱断裂。矿业的总体衰落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就业。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黄石煤炭矿务局、大冶钢厂、大冶铁矿、大冶有色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以“转换机制、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制重组,导致大批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分流。2008年,黄石的10多万下岗职工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的人数占到了80%左右,就业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矿产资源枯竭,不仅引发劳动力失业,还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城镇化进程。以大冶境内的龙角山为例,1953年,国家正式开采龙角山矿区,该地原本只是一个村庄,因开矿而建镇,居民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1997年,矿产开采殆尽,矿区关闭,龙角山被撤去镇,矿工失业离去,一度繁荣的商业回归沉寂,居民们虽有城镇户口,但本质上依然生活在农村中,公共汽车上还写着“农村客运”。大冶的铜山口和铜绿山有着相似命运,继龙角山之后,这两个地方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先后撤镇。

黄石市是湖北省唯一的省辖资源开发型城市,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之一。追溯历史,黄石因矿建厂、因厂设市,其城镇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源开发史,是典型的资源开发驱动型城镇化。从黄石的实际情况看,当前,矿产资源枯竭,相关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大幅降低,矿区人口减少、商业萧条,不仅面临资源与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的挑战,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也呈现速度相对放缓,资源支撑潜力退步,凸显“逆城镇化”趋势。有理由认为,这种资源开发驱动型的特质,是近年来黄石的城镇化水平停滞不前、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重大原因。

最后,旅游资源对其影响

黄石市区形状呈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8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区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磁湖东北岸景观改造工程、磁湖西岸和北岸滨水景观一期工程磁湖西北岸景观工程、磁湖北岸滨水景观工程磁、湖西北岸桂林北路临湖段沿岸景观建设和亮化工程、磁湖东南岸儿童公园澄月岛湖岸线和磁湖南岸的景观改造工程等一大批环磁湖的景观工程相继开工,不久,磁湖即将迎来她更加秀美的容颜。磁湖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绿化,更能提升黄石的形象,拉动旅游业,让磁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名副其实。与此同时,黄石西塞山风景区、黄荆山森林公园、大众山风景区、大冶小雷山风景区、大冶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阳新仙岛湖风景区以及阳新红色旅游也在规划和发展之中。黄金山国际温泉度假村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发改委大力支持,将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精心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具魅力的温泉景区。项目一期投资5.3亿元,用地面积约340亩,由五星级温泉酒店和温泉养生园、水上娱乐园、农耕体验园、军事拓展园、狩猎场等六大主题公园组成,计划201112月建成运营。二期投资约8亿元,用地面积约395亩,主要为高级温泉会所、温泉主题公园以及休闲旅游地产项目。项目的建设填补了我市温泉度假产业的空白,建成营业后必将对优化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国家旅游城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石市地理区位与城市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