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简介

发布时间:2011-11-03 13:58:05

地域风貌

政区概览

定州市地处北纬38°1420″~38°3950″,东经114°4750″~115°1510″之间。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北与望都县、唐县交界,西与曲阳县接壤,南与新乐市、无极县、深泽县毗连,东与安国市为邻。定州市区东北距首都北京196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68公里,北距保定62公里。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人口115.99万人。辖西城、北城、南城3城区,砖路、庞村、清风店、留早、开元、明月店、叮咛店、大辛庄、东亭、东旺、高蓬、李亲顾、邢邑、子位14镇,赵村、周村、大鹿庄、东杨家庄、号头庄、东留春、西城、息冢8乡和486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特征

定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境内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朔黄铁路横跨东西。自古有“畿南大州”,“九州咽喉,神京扼要之区”之称。定州地势平坦,一望无垠。沙河、孟良河、唐河横贯全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其自然景观相应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滨平原三个景观地带,地面坡降在1.4‰~0.7‰之间,形成了略有起伏的土丘、洼地及沙岗、河滩等冲积扇平原的微地貌。有耕地7.7万多公顷,土层深厚,多为褐土。土壤养分齐全,氮碳比例合理,适种广谱植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历史上有“中山有好粟”记载,当代为我国北方农作物的高产区。

景观文化

黄家营生态园区 黄家营生态园区位于定州市东亭镇黄家营。黄家营历史悠久,相传当年黄帝要到涿鹿跟蚩尤打仗,走到此处发现唐河水波浪翻滚,阻住了军兵的去路,只好在此安营扎寨,一连三日,风浪不停。于是黄帝撮土为炉,插草为香,跪天拜地,祈祷保佑,果然奏效,顿时风平浪静。黄帝指挥大军到涿鹿打了个大胜仗,可是他留下看营的士兵却失去了联络,便在这里长久驻扎下来,开始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因此该村庄就取名叫黄家营,这里的土地叫黄家地,坟塚叫黄家坟,村民们都姓黄,都是黄帝的子孙,当年黄帝祭拜时撮的土则变成了后来的黄家疙瘩。20世纪90年代,就在黄家疙瘩旁的黄土地里投资建成了集种植示范、加工酿造、观光游览、科技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科技园。200612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10月,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级旅游景区。

园区由观光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庄组成,占地67公顷。观光葡萄种植园引进法国优良葡萄苗木,采用滴灌、果实套袋、人工捕虫等标准化管理措施,保证了葡萄的纯天然、高品质等特性。园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既注重农庄的生态环境建设又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形如一个“葡萄公园”。酒庄的鲜食葡萄——峰后,2004年在烟台鲜食葡萄大赛上获得第一名,被专家誉为“天然果冻”。

葡萄酒庄主体建筑具有东方韵味和欧洲风格,包括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酿酒车间及酒窖。建筑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设计新颖,以大量翔实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国内外葡萄和葡萄酒的生产、酿造、营养、历史、文化。酒庄顶层设有“阳光”酒吧,游人在品尝高口味、纯天然葡萄酒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优美、恬静、温馨的自然风光,享受“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惬意梦境。园区内保留和再建了许多旅游景点。

晏阳初农家院 据记载,1930年晏阳初在翟城搞平民教育,他经常带领人们到这里的核桃树下讲课,他亲手栽下的核桃树,如今枝繁叶茂。这里还存有晏阳初用过的石磨、石碾等劳动工具,另保存并展出晏阳初当年教学时的珍贵照片。

梨园 占地2.4公顷,主要是定州鸭梨,有的树龄已有78年历史。当年晏阳初在此搞平民教育时,发现有一片片丛生的杜树林,当地百姓就用来烧柴或做篱笆墙,没有一点经济效益,于是晏阳初就指导农民用杜树做砧木,嫁接成了定州鸭梨,效益从此增加。此后,为了扩大梨园规模,当地村民对老梨园进行了梳理和补栽,后来又不断进行品种改良,直到现在。如今这里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也成了晏阳初纪念园。

葡萄诗亭 唐朝诗人刘禹锡祖籍定州,本人一生在洛阳等地为官,久不回乡,一日午觉梦游故乡,在黄家疙瘩园林和诗友游园,尝葡萄,品葡萄酒,兴致盎然,作葡萄诗一首。一觉醒来,将梦中所写抄了两份,一份给了白居易,一份寄回故乡。此诗脍炙人口,流传很广。

鲶鱼丘、三十六郎冢和官家坟 相传黄家营有一个姓黄的老人活了120岁,老人40岁娶妻,生了6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了6个孙子,老人这36个孙子长大以后行侠仗义,保护全村及一方百姓的平安。那年唐河闹大水,冲来了一条鲶鱼精。鲶鱼精每天都要吃一男一女两个人,老百姓被吓得四散逃命。县太爷派了一百多人来打鲶鱼精,都被鲶鱼精吃光了。老人为了替百姓除害,就派自己的36个孙子手持利刃出村向鲶鱼精挑战。一场搏斗后,鲶鱼精还是把这36郎吞到肚子里,然而这36郎在鲶鱼精的肚子里乱扎乱打,翻江倒海的折腾,鲶鱼精终于被制服死在了这里,这36个孙子从鱼脊梁里钻出头来向爷爷挥了挥手,也就都累死了。鲶鱼精死后就变成了长条形状、形如鲶鱼的大沙丘,沙丘上长出了36棵槐树,人们说是老人的36个孙子。后来老人死后就埋在了他们孙子的东北角,人称老人坟,因老人生前威望极高,能号令乡里,人们又称这个坟为官家坟。

日月潭 分东西两个,东边是日潭,西边为月潭,两潭地下相连,是当年葡萄酒庄建设时取土留下的两个坑,酒庄主人就地取材,建成了两个潭,供游客观赏和垂钓。在月坛旁边还有十余棵百年柿树,树高10.8,树干周长1.8

黄家疙瘩 据传是黄帝当年撮土为炉、插草为香的地方,现用石块堆砌保护,上面大树成荫,万物茂盛。现在还保存着一块巨石,是当年施工时出土的,巨石上有“人”字形天然痕迹,故称“人文石”,预示着“以人为本”。传说该村原先有赤、山、黄三个姓,经常为村名发生争执和殴斗,姓赤的起名要叫赤家庄,姓山的要叫山家村,姓黄的要叫黄家营。这年突然发了大水,三姓人家均各自逃命。黄姓跑到黄家疙瘩上渡水荒,两个月后,所有粮食都吃光了,黄家疙瘩上则长出了哨果(一种野草果实),黄姓人以食哨果而活了下来。大水退后,其他两姓都不见了,黄姓又搬回了村里居住,从那时起黄家营的村名一直叫到现在,村里的都是黄姓人家。

老饕馆 宋代诗人苏东坡,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在其任定州知州时,曾根据定州饮食文化,结合自己的爱好写词一首«老饕赋»。这首词不仅抒发了苏东坡对美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浪漫情趣,也表现了他对葡萄酒文化的爱好追求。为了进一步弘扬定州美食和葡萄酒文化,葡萄园特规划建设了“老饕馆”,以饮酒、品酒和享受定州名吃服务游客。

张寒晖文化广场 位于中山中路北侧。张寒晖,人民艺术家,定州人,幼年求学于保定高等师范学校附中,酷爱音乐。1931年东北沦陷后, 张寒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活动于北平、西安等地。他所创作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努力战斗下去》等著名歌曲,使爱国志士为之奋起,为之动容。无数先烈在歌曲的激励和鼓舞下,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纪念他,1960年河北省文物主管部门拨专款,由定县博物馆兴建了张寒晖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706平方米,设有音乐厅、文物陈列室、前厅及后厅。展览大厅陈列着先烈遗物、遗稿、剧本、照片等文物414件。“文革”期间,文物与设施惨遭洗劫,有待整理、恢复。2002年,在张寒晖纪念馆旧址处,建张寒晖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广场中央雕塑张寒晖铜像一尊,高3.2,由铜像、底座、台基三部分组成。台基四周有台阶,台阶右侧镌刻张寒晖作词作曲的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左侧镌刻张寒晖作词的歌曲《军民大生产》。广场南侧入口处有张寒晖生平简介。文化广场内设有体育设施和文化娱乐场地,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纪念张寒晖活动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历史渊源

古县由来

定州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大漠南下华北大平原之要冲,史称“九州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定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公元前6000~前5000年以前,在定州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人类生息繁衍。当时,人们傍水而居。1985年从王村、南陶邱、吴村、宿家佐、西南合一线发现一条古河道,这几个村处在河道两侧,有厚0.31.5的文化层,采集到的生产工具有磨制的石斧、石镰、石刀、石镞和纺锤、残骨匕、蚌器等;生活器皿有硬质灰陶、磨光黑陶、夹砂粗褐陶(饰绳纹、方格纹、篦纹)、鬲、豆、鼎足、盆、盂及残豆、鬲足、器耳、罐等。这些出土文物证明,定州先民们已经结束了游牧生活而逐渐定居下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聚落,主要从事农业,辅以畜牧业和手工业。石斧、石镰用于砍伐收割农作物;石刀、蚌器、骨匕用于屠宰家畜;石锤用于加工谷物;纺锤用来纺线,用线将兽皮连在一起做成衣服掩体遮羞;石镞用来射猎。从二郎庙、南车寄、塔耳洼、沙流、小油村、西甘德、赵村、北庄子、东关、刘家庄、木佃、留早、王村、西南合等遗址中还采集到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存。古史传载,公元前2361年,尧受封为唐侯,今定州为唐侯国域,唐河流域就是唐侯的封疆。今唐城遗址存有土夯城墙,并采集有陶器、蚌器等。1991年,在定州铁路货场发现大型商代方国墓群,经国家考古部门发掘认定,为商代晚期北方方国贵族墓。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和漆器。特别是首次发现部分青铜器上铸有“又”“戈父已”等徽号和铭文,证实这里是该族的封地,是商王朝北部地区的一个诸侯方国。由此,《史记·货殖列传》说中山为“纣淫地余民”之记载进一步得到印证。

春秋战国至魏晋后燕时期,曾称顾、卢奴县、安喜县、弗违等,为中山国、中山郡的首府或治所。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取中山,取希望安宁之意,在中山设安州。隆安四年,又取“平定天下”之意,将安州改为定州,管辖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此为以定州命名的建置出现之始,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定州”一名有其深远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定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镇、定,以其扼贼冲,为国门户也”。

春秋战国时期,定州市区域属鲜虞国。后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周敬王年间(公元前515489年),中山被晋国所灭,不久复国后迁都于顾,即今定州。中山强盛时期,疆域约五百里。《水经注》载:“唐亦中山城也,为武公之国,周同姓,周之衰也,国有赤狄之难,齐桓公霸诸侯,疆理邑土,遣管仲攘戎狄,筑城固之”。所以,定州城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管仲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皇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定州时称卢奴,为中山国都,领有14县。东晋时,后燕慕容垂在中山称帝,设中山尹,改卢奴为弗违,领有8县。定州市境域包括弗违、魏昌、安熹三县之地。隆安元年,拓跋珪攻克中山,置安州。隆安四年,将安州改为定州。唐代,定州设总管府、大总管府,管辖范围曾达32个州。宋代,定州地处宋辽边陲,统管河北西路。清为直隶州。民国初废州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定县曾分为定南、定北两县。后定北县又分为定唐、望定二县。日本投降后,恢复定北县。1947年,建立定县市,定南、定北县合并为定县。翌年,定县市并入定县。曾是冀中九专署和定县专区驻地。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1961年分开。1986年,定县撤县设定州市。

市区古今

据现有考古资料证明,公元前6000年时,定州城区一带已经有许多聚落址,至公元前2361年尧受封为唐侯,今天定州唐河两岸就是尧的封地,城北的唐城村就是唐侯的故城。这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定州一带已经人口较多,开发较早,为建立城市积聚了人口的条件。有文字记载的定州城始建见于《水经注》:“周襄王郑四年(公元前648),戎、狄合谋伐周,齐桓公遣管仲平戎于周,管仲筑城以固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子刘胜为中山靖王,领周围十四个县,定州市城区为中山国都。《水经注》记载:“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中山靖王刘胜以卢奴为国治,城内建台、殿、观、榭,皆上国之制。中山简王刘焉筑两宫,开四门,穿北城以石建暗渠,沟通唐河与卢奴水,建鱼池钓台戏马之观。”刘胜时以旧有的城市建筑为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为其统治服务,也使定州城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简王刘焉时,穿北城以石建暗渠引唐河水为城市所用,说明当时的城市建设已经注意到了供排水设施建设,这在北方城市建设中不失为创举。

南北朝时期定州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七帝寺等佛教建筑的兴建丰富了定州的城市建设。后赵建武七年(公元341),北中郎将筑小城,立宫殿。后燕建兴元年(公元386) 慕容垂称帝于中山,设中山尹,大造宫室,小城之南筑隔城,为太子宝建承华观。后燕慕容宝永康二年(397) 北魏鲜卑人拓跋珪率军攻陷中山,在汉旧基上将城池修建完固。

唐宋时期,定州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快速发展时期。唐时兴建了文庙。宋时建设了开元寺塔和众春园。开元塔自始建至完成,历时五十年,工程浩大。众春园当时“潴水为塘,广百余亩,植柳万株,亭榭花草之盛冠于北垂”。元时建设了大道观和清真寺。

明清时期是定州城的定形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都督平安展筑城墙,周长26里余 1 3步,高3丈,四门各建月城,上有门楼,各有重门,四面异其制,周遭盘折,上可容数千人。景泰二年(1451),镇守都指挥吴玉主持修葺。成化十九年(1483)知州裴泰、守备胡英、张永忠、胡永昌主持重修 ,城上泠铺共160 。嘉靖元年(1522) 州牧倪玑匾其门, 东曰“博陵”,西曰“平镇”,南曰“永安”,北曰“定武”。万历四十四年(1616)州牧宋子质主持修复东、南、北三面城墙及四城楼,腾骧卫指挥胡进忠承修西面城墙,历五个月完工。万历四十七年,州牧沈庭英主持随处修补并匾其门,北曰“瞻宸”,南曰“迎泰”,西曰“望恒”,东曰“观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秦镜奉旨修复城池,南门西至西南角楼由忠顺营承修,余由州官承修,自康熙二十四年九月至翌年四月二十日竣工,共修城垛1500余丈,修葺城楼三座,补建北城楼一座。嘉庆十五年(1810)州牧薛学诗重修南北二门。道光初年,州牧袁俊重修东西二门。光绪十年(1884)知州陈庆泸重修南北二门。

这一时期,还对始建于唐代的衙署进行了多次改建和增修,建成了更为完善的衙署。南为更楼,下为大门,进为仪门,左右角门,西为监狱,东为同知公署,傍吏、户、礼等房15间,西傍兵、刑、工等房15间。中为甬道,道上戒石亭,北为露台,为大堂暖阁。后穿堂三楹(即玉壶堂),东为客厅(即拜笏堂),西为花园(又称中山后圃),后为聚胜楼。1738年,建贡院。咸丰年间,建王灏庄园。至清末,一个城墙完固,衙署、贡院、文庙、寺观、园林等公用设施齐备的定州城呈现于华北平原。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定州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到2006年,定州市城区面积28.5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3万人,供水管道76公里,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41.31%,城市绿化实现了街道与游园结合,基本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化覆盖面积204公顷。城区道路形成“两环、七横、九纵”的道路框架。两环,内环即自来佛街、中兴路、博陵街、兴定路,外环即东环路、新107国道、西环路、北外环路。七横为北外环路、北环路、兴定路、兴华路、中山路、中兴路、南环路。九纵为西环路、胜利大街、博陵街、明月街、建设街、清风街、中心街、自来佛街、东环路。市区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心三片”,“一心”指的是城市行政中心,“三片”指的是铁西片区、老城片区和规划期内的新城片区。“铁西片区”是定州市产业集中布置的区域,以传统产业、制造业以及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老城片区”既是定州市行政办公及商务中心所在,也是定州市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新城片区”是定州市未来文化教育、体育中心以及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

地名特征

命名特点 定州境内地名大都具有显著特征,内涵丰富,多以近水而居,逐步扩展。有的以自然地理命名,如西岗、东岗、西建阳、东建阳、北古山、南古山、小湥河、大湥河、中流、渠头、东马头、西马头、泉邱等;有的以姓氏得名,如侯家店、贾村、甄村、韩家洼、姜钮店、王沿士、黄家营、尹家庄、陈庄子、胡家佐等;有的以历史事件得名,如鸡鸣台、廉台、油味、陵南、陵北、花张蒙等;有的以历史人物命名,如翟城、留宿、王莽、子位、怀德等;有的以风俗习惯雅化得名,如高就、留春、斧头庄、安家庄、东旺、北旺、仁义村、南太平庄、益和庄、明月店、燕家庄等

据对全市486个村考证统计,建村1000年以上的有93个,如七级、邢邑、花张蒙、廉台、翟城、东亭、清风店、西阳暮等;1000年以下500年以上的有231个,如半壁店、水磨屯、阜头庄、南齐、元光、沟里、留早、高就等;500年以下100年以上的有71个,如韩庄、良村庄、叮咛村、石板、鹿家庄、总司屯等。

发音特点 定州方言属于官话中冀鲁官话的保唐片,地区性差别比较复杂,相隔三里五里的村子,说话语音就有不同。在定州方言中,一些地名用字也有特殊读音。地名中的“堡”字读作“bu”,如七堡、东内堡、北内堡等。“疃”字在特定的地名中有两种读音,一是读作“tán”,如北疃、南疃等;一是读作“cuán”,如大堡自疃、东落家疃、十家疃等。“念”字读作“niǎn”,如东念自疃、西念自疃等。“蒙”字读作“mu,如花张蒙、寺张蒙、张蒙屯等。“建”字读作“jiè”,如东建阳、西建阳等。“宿”字读作“xǔ”,如留宿、北王宿、南北宿、宿家佐等。“鹿”字读作“luò”,如大鹿庄、北鹿庄、鹿家庄等。

文物遗存

定州遗留有丰富的文物古迹。清时,定州有“八景”之说,即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现在定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塔、定州贡院、汉中山王墓、静志寺塔基地宫、净众院塔基地宫、大道观玉皇殿、晏阳初旧居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南城门、清真寺、北庄子汉墓石刻、文庙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4处,其中王灏庄园、汉关夫子风雨竹、乾隆御碑、王维阴阳竹、雪浪石、东坡双槐、白果树、八角井等最负盛名和特色。馆藏文物5万余件,已鉴定出的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一级文物82件,国家二级文物182件。馆藏古籍旧志2.8万余册。

馆藏文物

竹简(西汉) 出土于八角郎汉墓。从竹简中整理出《论语》、《儒家者言》、《太公》、《文子》、《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哀公问五义》、《保傅传》、《日书·占卜》等文,但已残缺不全。其中《论语》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抄本,初步整理认定是《论语》的汉简620枚,残简居多。这部《论语》虽是残本,但它是公元前55 年以前的本子,不仅各篇的分章与今本多有不同,在文字上同今本的差异就达700多处。在它不同章节不同词句不同文字中,仍保留有古代语言文字的一些现象,其特异之处是研究儒家学说和古代文字演变的新材料。《太公》比今天见到的有关太公书的内容丰富得多,对研究太公的著作和思想价值很大。《文子》一书的发现,纠正了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认为是后人伪作的说法,平反了这一历史的冤假错案。《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记载了六安国缪王刘定于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到长安途中生活和入朝过程中的各次活动,其中对朝谒庆赏等活动的记述,对了解封建贵族的礼仪生活有重要价值。《起居记》还详细记述了沿途地名、相隔距离数,是研究古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东汉) 通高16.9厘米,15.6厘米,宽6.5厘米,由四块镂雕玉片插接而成。两侧以双胜为支架,双胜主体纹饰为透雕青龙、白虎纹;中间两屏片略呈半月形,两端有榫插入架内,透雕人物鸟兽纹饰。上屏片正中为“西王母”,分发高髻,凭几端坐,旁有朱雀、狐狸、三足乌等;下屏片正中为“东王公”,发后梳,凭几而坐,旁有侍者及熊、玄武等。其纹饰形象地反映了汉代人的神仙崇拜思想。整个玉座屏雕工精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

二龙衔环谷纹玉璧(东汉) 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1.1厘米。玉璧体型硕大,用青玉雕制。玉质半透明,表面有温润、明亮的光泽,局部沁蚀处泛红褐色。璧之内、外边缘为素面宽带,肉面饰规整的谷纹。上部透雕二龙衔环钮,两侧各透雕一龙为耳,以阴刻线勾勒龙口、鼻、眼、耳及足爪。龙的姿态各不相同。此璧做工精良,玲珑剔透,雍容典雅,为死者生前地位、财富的象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块玉璧。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

掐丝镶嵌金辟邪 1969年出土于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形似虎,作昂首迈步状,眼眶突出,内镶绿松石为睛,用金丝累捏成骨骼、肌肉凸部和双翼,角尾用粗金丝制成后,又缠上细金丝。颈前和脊背镶嵌松石或红玛瑙,其它部位有零星的点缀。表面饰有较多的金粟粒,犹如卷毛。底托片上饰小金粒,前端有两孔。气势凌人,制作精湛,集累丝、镶嵌工艺于一身,显现出东汉后期金匠的高超技艺。

鎏金錾花银塔 1969年出土于定州城内静志寺塔基地宫。高13.9厘米,足径9.5厘米,重341。塔身、座基用银丝缀连而成。塔形为单层六面亭阁式。宝珠刹顶,六角攒尖起脊,脊端附有六颗鎏金铜质受花宝珠,坡面饰单枝花卉纹。塔身不设门窗,均饰云纹和花卉纹,以珍珠为地。座基为花瓣口带高圈足托盘式样。出土时塔内放有鎏金受花宝珠银盖的方形琉璃瓶和琉璃葫芦各一,内盛舍利。塔身转角宇池内有直书铭文,记述了唐代废佛与再兴之经历,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现存定州博物馆。

白釉龙首莲纹大净瓶(北宋) 60.5厘米,口径2厘米,腹最大径19.1厘米,足径10.1厘米。体形硕大,为定窑净瓶之最。瓶细长颈,鼓腹,卧足,龙首短流。颈上部为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肩部刻覆莲纹三重;上腹有缠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莲四重;肩塑龙首流,龙前额突耸、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绺龙须;龙头高昂,颈短粗。瓷胎细白,坚硬;釉色莹润,乳白泛灰,略有垂釉痕。器形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是宋初定窑瓷器的代表作,是目前我国发现最高的一件定窑瓷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

定瓷 宋代定窑是我国古代民间五大名窑之一,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居重要地位。创烧于隋,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五代被视为飞跃期,北宋成为定窑的鼎盛时代。元代以烧制民间日用瓷为主,后逐步销声匿迹。定窑历时长达七百余年。北宋时期,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精巧,装饰绚丽,瓷质莹润,风格古朴高雅,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美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有“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当时定瓷除供朝廷御用外,还大量出口到埃及、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至今在英国博物馆,定瓷被作为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而收藏。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专门设有收藏和研究古定瓷的机构。定州出土了大量定窑烧造的瓷器,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时代可靠,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97年)至至道元年(995年)间的产品。这些文物以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扬,为弘扬民族文化和中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地面文物

开元寺塔 俗称定州塔,位于城内宝塔街中心。宋太宗时,开元寺僧人令能奉旨西去天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诏令能建塔,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登之可瞭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塔高83.7,为11层楼阁式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呈八角形,座基周围长127.65。整体结构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形成回廊,犹如外塔环抱内塔。上下两层之间,内设升蹬梯道,绕塔心逐层攀旋登高。登极远望, “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是我国建塔史上最高的一座砖塔。19613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 俗称考棚,位于城内东大街路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整的州属贡院。贡院布局原为中轴对称式建筑群体,规模庞大,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为前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二堂、后楼。大门两侧设东、西辕门,贡院西侧为演武厅、文昌宫、后宫等建筑。现影壁、魁阁、号舍、大堂、后楼基本保存完整。魁阁又称正厅,是考文贡生和秀才的正式科场,是贡院的主要建筑,内部设有中厅和侧廊,可容纳考生百余人。魁阁为明间九檩,庑顶三坡五脊,外观由七个攒尖顶组成,全貌呈品字形罗列,尤如燕翅疾飞,又宛如七星北斗横挂苍穹。整座贡院建筑气势雄伟,别具一格,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20016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山王墓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子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定都卢奴(今定州),从此开始了两汉十七代中山王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中山王死后,除靖王刘胜墓在满城外,大部分都葬于定州境内。这些王陵中,简王陵、穆王陵、怀王陵已发掘,并出土了大量文物精品,为研究定州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在艺术上、科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其它王陵现仍未发掘,有待进一步保护。2001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简王刘焉墓 位于定州城北,墓室庞大,封土堆积高阔,高约20,长宽各约40,面积1600平方米,平夯筑起,为石椁砖室墓结构,由墓道、东耳室、甬道、前室、主室和回廊等部分组成。出土随葬器物比较丰富,共计401件。其中出土的石块中带有刻铭和墨书文字的共计800块,铭刻内容多为采石场地名及参与修筑陵墓开采石料的郡国、县邑、工匠名,如“北平石工卫山作”、“望都石章于通作”、“新市石扬文”、“梁国卢孙石”、“毋极石”等等。这些铭刻大都是筑墓工徒的作品,它代表了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其中多为隶书,说明东汉时期我国的字体已由篆书向隶书演变。这批石刻的发现, 对研究我国书法的演变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特别是石刻出于工徒之手,尤其珍贵。

中山穆王刘畅墓 位于定州城南,封土高12,直径约40,为夫妻合葬砖室墓,墓顶封土,墓室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由墓道、东耳室、西耳室、前室、中室、东后室、西后室等部分组成。清理出金器80件,银器25件,玉器32件,其中玉座屏、乳钉纹青玉璧、扇形玉饰片等,都是国内罕见的珍品。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等共计1100余件,银缕玉衣散片1000余片,石衣散片400余片,五铢钱235枚,分四种类型。出土的这些器物生动再现了当时东汉社会贵族阶层的奢侈生活和虽死犹生的厚葬习俗。

中山怀王刘修墓 位于定州城西南,封土残高约16,周围有城垣,呈长方形。墓道为斜坡状,墓室南向,平面为“凸”字形,分墓道、前室、后室三部分,通长约61。墓葬形制是西汉时期最高规格“黄肠题凑”,前室墓顶、墓壁用三层方木垒成,后室室壁为六层方木一横一顺叠垒而成,室顶横铺五层方木,动用柏木2000立方米。墓中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金饼40块,掐丝贴花镶琉璃面马蹄金、麟趾金3块,大量炭化竹简古籍。我国发现的马蹄金很少,而掐丝贴花镶琉璃面马蹄金实属罕见。麟趾金的发现为研究我国的货币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静志寺塔基地宫 位于定州贡院西侧。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地宫坐北朝南,砖筑方室,全高2.34,墙高1.1。宫门呈门楼式,内部四壁砌圆形砖柱,柱上作仿木斗拱。出土遗物700余件,可分两大类:一是佛骨舍利;二是为供奉舍利而施的物品,有金、铜、铁器、玉器、瓷器、漆木器、丝织品和货币。数量大,等级高,錾文内容丰富,仅金银器就有200余件。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和法器有菩萨像、天王像、阿育王塔、香案、舍利棺椁、宝函、阏伽瓶、锡仗、钵盂等;日常生活用具有杯、盘、碟、碗、炉、罐、瓶、盏等;出土石刻有石碑、大理石函、灵帐等,其中铭文和墨书题记记述了供奉物品的名称、数量、器重、奉献者的名衔以及静志寺的兴衰变迁。地宫入藏的瓷器115件,几乎全部是北宋早期的定窑产品,胎质平薄细腻,造型端庄优美,釉色柔和洁净。不仅器物种类繁多,质量好,而且时代可靠。过去较为罕见的瓶、盒、罐、炉类器物多达60件以上,有“官”字款者十多件,其中一件有“新官”款,说明静志寺受到信佛帝王的尊崇和信奉。地宫还入藏了玻璃器37件,有各种颜色的葫芦瓶、成串的葡萄、小细颈瓶,较大的有六曲钵、侈口碗。这些器物,一部分应是国内发现的伊斯兰玻璃器中的最早例。塔基地宫本身的建筑形式和附属它的壁画,都是10世纪末罕见的遗迹。其壁画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谐调,线条洒脱流畅,敷色精致鲜艳,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1982723,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众院塔基地宫 位于定州市人民政府北侧约500处。地宫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为砖筑,呈方形,穹隆顶。北壁长2.64,东壁长2.67,西壁长2.64,全高3.07。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供奉物106件,有金器、银器、瓷器、石刻、壁画等。地宫东、西、北三壁均有彩绘壁画,北壁绘有较大场面的涅槃图。东西两壁的彩绘戎装乐队,吹奏各自所持乐器,画面祥云缭绕,衣带飘拂,象征上天遣乐队迎接释迦佛的热烈场面。地宫顶部绘有飞天、凤凰,间以散花、流云,以白描笔法布满穹隆,如此设计似乎亦无先例。地宫壁画构思卓绝,技法娴熟,线条流畅,着色轻淡相宜,行笔飘逸,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之作。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道观玉皇殿 大道观是元代道教建筑,占地面积 2000平方米。原为中轴式群体建筑,后屡遭破坏,现存中殿即玉皇殿。该殿颇具元代建筑的典型减柱造特色,东西长七间,南北宽四间,庑殿顶,琉璃瓦剪边和花脊,设三跺单翘单昂斗拱。殿内四壁有大幅明代万历年间沥粉贴金帝王出巡图,画面完整,布局疏密得当。所绘人物线条流畅自如,色彩鲜艳,形象优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阳初旧居 位于定州市区中山东路路南。四合院布局,坐南朝北,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占地面积573.4平方米,建筑面积410.2平方米1929年,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曾举家迁居于此。19846月,晏阳初旧居开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衍为晏阳初旧居题写铭文“晏阳初旧居”。同年91,定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定州市博物馆在旧居院内辟设了“平教会专题展览室”。晏阳初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邀请,回国观光,并到自己旧居参观。晏阳初见旧居保存完好,非常激动。19906,国际乡村建设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与会7个国家的来宾及有关人员曾莅临旧居参观。旧居于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 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是四合院式建筑,垂花门楼面东而开,两厢为南北讲堂。正殿坐西面东,建筑形式为布瓦庑殿顶卷厦勾连搭,斗拱为五铺作垂昂计心造,分转角、柱头、补间三种。正殿两侧立有石碑四通,记载着该寺的兴衰变迁。元至正八年《重建礼拜寺记》,被视为全国最早的三大伊斯兰教汉文碑刻之一。该碑最早将回回称谓同伊斯兰教相联系,最早将穆罕默德名字译成四个字,首开以儒释伊的先例。2001年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 创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多次拓建与增修,规模恢弘,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元时,规定“有司上任先谒孔庙”。明代盛况空前,每年皇帝降香用乐队110人。明末兵灾,悉为灰烬。清代多次修建。今存东、西、中和两个毗邻的北院,有大成殿、戟门、官厅、魁星阁、崇圣祠、棂星门、节孝祠、明伦堂等建筑,基本保持了明代以前的建筑群风貌。1982年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南城门 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嘉靖元年(1522年),州牧匾其门为“永安”。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匾其门曰“迎泰”。清代康熙、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又有几次重修。今存明代南城门洞三座,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城门高大,青砖砌壁,内填夯土。两侧城墙为夯筑,内外壁镶砖,厚度为11999年,定州市人民政府把修复南城门作为文物旅游开发项目之一进行恢复修葺。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竣工,完成了南城门楼门、中门、外门、城墙加固、城墙上下踏道等工程,复匾“迎泰”,再现了古城门昔日雄姿,成为定州市文化文物旅游新景点。1993年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头成氏得名。如侯家店、贾村、甄村、韩家洼、姜钮店、六家村。古山、王灏庄园 为清代定州富豪王灏的私家宅第,俗称西关王家大院,始建年代约在清代中期。整体略呈东西长方形,南北宽150,东西长200,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布局分两片。西片为中轴对称式四合院建筑,基本参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同时又具有北方传统民居风格。作为王家大院的主体,几组几进,依次排列,流线分明,错落有致。承袭定州房屋坐北朝南古制,依照前堂后寝的格局排列,以正为尊,以左为上。东片为王灏的官邸,房屋均系坐北朝南依次向东纵深排列的连环四合院。主体结构为清代小式木作台梁式构架,建筑形式为砖石木混合结构。青砖灰瓦,磨砖丝缝,明柱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外观封闭、内部俊秀的连环套四合院,或鼓磴石基、门柱挑梁;或檐枋椽架、隔扇窗棂;或山墙照壁、屋脊马头。雕琢的各种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不仅构思巧妙、工艺精当,而且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如蝙蝠象征着福,鹿预示着禄,鹤理解为寿等等,表达了主人希望万事通达、福寿绵长的意愿,蕴含了延年益寿、富贵人和、吉祥如意、封侯拜相的心理企盼。1993年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名人

定州平原沃野,钟灵毓秀,不仅孕育了中山古国的早期文明,而且哺育了灿若星辰的古今人物。

李克(前455~395 即李悝,战国时法家、政治家。中山(今定州)人,子夏弟子。魏文侯攻灭中山,封太子击(即魏武侯)为中君,李克辅佐太子击治理中山,出任中山相。在治理中山过程中,要求各县县令呈报赋税应讲求实际,不能虚报,不听“窕言”,不受“窕货”。曾建议魏文侯“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并提出选拔相国的标准。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粮食,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汉书·食货志》录其农作规划,“一家五口,治田百亩,亩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这乃是全家衣食和解决病困以及赋敛等开支的根本。魏文侯任用李悝等推行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实施平籴与出粜,取有余以补不足,使农户不致轻易贫困破产。他的谋划付诸实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魏国于是富强。他还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

廉颇 (327~243)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后汉书·廉范传》称廉为廉颇后裔,苦陉(今定州邢邑)人。赵惠文王十六年(283),带领赵国军队讨伐齐国,直取晋阳,大获全胜,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之威。蔺相如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与秦王渑池之会,蔺相如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使赵王免受秦王之辱。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心怀不满,认为自己作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他,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朝堂上排在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引车躲避。引起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廷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正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说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负荆请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谱写出了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赵惠文王二十年(278),廉颇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二年(276),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取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收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攻燕国,围燕都,升任相国,封信平君。正是由于廉、蔺交好,赵国内部团结一致,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廉颇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赵国占领中山后,廉颇在一村落筑台练兵,定州市廉台村以此而得名。

李延年(?~87 西汉音乐家。中山(今定州)人。乐工出身,自幼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作曲水平高超,思维活跃。《史记》上记载“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专为汉武帝歌舞。曾在汉武帝前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被歌中所描述的绝色美女所感动,惊叹道:“天下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这位佳人就是李延年的妹妹。他把妹妹献给汉武帝。李延年的妹妹被召进宫,汉武帝一见,果然是一位绝世佳丽。汉武帝被其美貌倾倒,选进宫,称为夫人。夫人非常得宠,李延年也因此被任为乐府协律督尉(负责宫廷音乐的官)。

李延年曾为当时文人司马相如等所写的诗词配曲,为《汉郊祀歌》十章配乐。又仿张骞传自西域的《摩诃兜勒》曲,作“新声”二十八解,用于军中,称为“横吹曲”。这些乐曲流传甚久,直到数百年后的晋代尚能演奏其中的《黄鹄》、《陇头》、《出关》、《入关》等10首。这种将西域音调改编为新曲的创作实践,不仅体现了当时作曲艺术的高超水平,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李延年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在作品上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并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他还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李康(约196~265 三国魏文学家。字萧远。中山(今定州)人。性格耿直不能和俗。曾作《游山九吟》,魏明帝十分欣赏。曾为浔阳长,政绩显著,封隰阳侯。李康所作《运命论》,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处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治乱运也,穷达命也,富贵时也”,并且列举历史上正反事例加以论证,旨在抒写自己生不逢时的愤懑和坚持正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行文流畅,说明透辟。《文心雕龙》曾评价他的《运命论》与王充的《论衡》相近,而文笔之流丽胜过王充。李康的著作大都已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出自李康的《运命论》。

刘琨271~318 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定州市邢邑镇)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年轻时就有“隽朗”之誉,以雄豪著称。历任晋朝著作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并州刺史、大将军、司空等职。据《世说新语》记载: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常共被而眠,夜半闻鸡起舞,互相激励。刘琨在他给亲友的信中写道:“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祖逖)先吾著鞭。”他这种奋发有为的精神,一直为后人传为美谈和典范。刘琨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领兵打仗。一次在晋阳被匈奴军围困,刘琨乘月色登上城楼,高歌思乡之曲,子夜时又奏胡笳,拂晓又复吹之,许多匈奴军士流涕唏嘘,军心动摇,不得不撤走了重围。

在文学上,《隋书·经籍志》载,刘琨著有《刘琨集》九卷,《别集》十二卷,都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山集》,又名《刘越石集》一卷。刘琨的诗风慷慨悲壮,寄托高远,有清拔之气。《文心雕龙》评其诗“雅壮而多风”。现仅存诗《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望葛渔城寨》、《夜饮飞虹桥》五首,诗中洋溢着忧国伤时的感情,表现出对腐败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抒发了效忠国家、抗战御侮的豪迈气概和壮志未酬、英雄末路的满腔悲愤。刘琨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与当时浮华诗歌相比更显得充实清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写到:“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昙曜(生卒年不详) 北魏高僧,云冈石窟开创者。少年出家于凉州(武威)寺院,后至中山寺院为主持。北魏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446)毁佛时,隐于民间,曾求见恭宗,述“欲礼佛守死”,恭宗劝喻。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立,诏恢复寺院,兴佛教,师贤为道人统。和平元年(460)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翌年,昙曜应诏自中山赴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昙曜是一个信仰坚定、很有操守的僧人,为使佛教能够永远流传,不致因一时政治权力的迫害而经像法物荡然无存,提出凿窟雕佛的建议,文成帝从人力物力上给予积极支持。昙曜选择武州塞的断崖作为开窟之所,总体构想和设计方案都出自本人。他熟悉西域佛影窟的体制,还见过敦煌鸣沙山石窟的实物,构思起来有例可循,但他只把旧例作为借鉴,更多的是融进自己丰富的想象,进行了卓绝的创造。他率先主持开凿的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第20窟为露天造像,是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的露天大佛。昙曜除开凿佛窟外,从多种途径弘扬佛教,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译经和设置僧祇户、佛图户两事。和平三年(462),他在刚刚修成的武周山石窟寺约集一批学问僧,配合印度僧人翻译《称扬诸佛功德经》3卷,《方便心论》1卷,《付法藏因缘传》6卷,《杂宝藏经》8卷。其中《付法藏因缘传》的翻译最能体现昙曜的深意。

慧光487~536 南北朝高僧,佛教学者。俗姓杨,定州人, 13岁时随父入洛阳,因灵巧聪明,受到来自天竺的禅师佛陀扇多的赏识,收为弟子,在少林寺皈依佛门。他习诵佛经,执卷一览便能旁通博引,穷究入微。口才极好,议世论佛,常有出人意外的见解。胸怀宽广,超脱流俗,深受众僧称赞,被誉为“圣沙弥”。慧光经过多年的律学研究,写成律疏一百二十纸,成为我国《四分律学》的奠基之作。后代的律学学者奉为经典,常常引用它来议论说明。慧光在河北、洛阳讲经传佛,研习南北各地的方言,造诣深厚,参与了《十地经论》的翻译工作,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写成了《十地经论疏》一书,发挥经论的奥旨,《地论》学派由此流传。慧光成了地论师南道派的开创者,又是四分律的开山祖。慧光是一位积极著述的佛教学者,他的注疏有《华严》、《涅槃》等经,并造《四分律疏》,删定《羯磨戒本》;又著《玄宗论》、《大乘律义章》等。现存的著述只有《华严经义记》卷一的片段,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余都散佚了。慧光在佛学方面的建树,仅次于前秦时的道安。慧光因其学识和能力出类拔萃,在北魏末被朝廷重用,先在洛阳担任国僧都,后来,东魏建邺,被召入邺都,转为国统。以致后人说“千载仰其清规,众师奉为宗辖”。北齐时,朝野僧俗视慧光为圣人,有“齐代名贤,重之如圣”之说,学者称他为光统律师。

崔仁师592~652 唐代大臣。安喜(今定州)人。唐武德初年,任管州录事参军,博通史学,参加撰写《梁史》、《魏史》。贞观初年,改任殿中侍御史。当时,青州有人阴谋作乱,凡是参与其事的人都被投入监狱。仁师据实情审讯,只对十余名首恶判了罪,其他则谅情宽恕释放。大理寺少卿怀疑释放错了,仁师说:“判案以仁恕为主,如果能仅仅判处一人死刑,而使其他同案囚犯都有了生路,那才是我的初愿啊!”及至大理寺复审时,那被判刑的十余人都叩头说:“崔大人以仁恕为怀,确实没有冤枉我们。”从此,仁师的名声昭著。后来,迁度支郎中、户部侍郎。他敢于直言上疏,伸张正义,曾以《清暑赋》讽谏太宗奢侈享乐,太宗赏赐绸缎五十匹,迁升他为中书侍郎。后被贬职,授简州刺史,死在任所。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君胄,定州人。天宝十五年(756)举进士,宝应元年(762)任渭南(陕西省)县尉,后入朝为左拾遗、尚书员外郎等职,官至郢州刺史。工诗,与钱起齐名,时称“前有沈(佺期)宋(之问),后有钱(起)郎(士元)”。其诗多为送别应酬之作,擅长五律,诗风闲雅,真切自然,为世所称。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去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题刘相公三湘图》),堪称佳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诗一卷,《全唐诗》存其70余首,编为一卷。

崔元翰(733~795) 唐代状元。名鹏,字以行。博陵(今定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状元。他通经史,工诗文,年近50始举进士。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登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在历代状元中,是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职方员外郎,七年知制诰。在朝中,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然而他生性刚烈,不能取容于时,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他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全唐诗》存其诗7首,《全唐文》存其《与常州独孤使君书》等文13篇。其弟崔敖、崔备也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

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自传称中山靖王之后。童年时寓居苏州,曾拜皎然、灵澈学诗。自称越郎、越客、江南客、刘中山。22岁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24岁始为太子校书,累迁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志趣相投,交谊甚深,世称“刘柳”,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积极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贬为郎州司马,后改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等职,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后期与白居易唱和甚多,有“刘白”之称。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白居易对他推崇备至,誉为“诗豪”。死后,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云:“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其诗通俗流畅,含蓄婉转,爱憎分明。今存诗800余首,多作于贬谪之后。《飞鸢操》、《昏镜词》、《百舌吟》,用比兴手法,痛斥权贵,寄寓其革新失败后的满腔激愤。《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踏歌词》、《堤上行》等,是他谪居巴楚时向民间民歌学习的优秀成果,既保留了民歌清新爽朗的情调、响亮和谐的节奏与比兴谐音等手法,又凝练婉转、词藻华美。《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脍炙人口。《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广为流传。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刘禹锡的散文与诗歌一样词藻瑰丽。编入中学课本的《陋室铭》简练隽逸,脍炙人口。清雍正十一年(1733),定州城南三里庄有刘禹锡所筑陋室,并有铭《陋室铭》。今已不存。民国《定县志》载:“禹锡有诗云,我本山东人,时恒山东概称山东,则为中山人无疑。”《新唐书》载:“刘禹锡,字梦得,自言出中山。其七代祖刘亮系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元魏时任冀州刺史迁居洛阳”。主要著作有《刘梦得文集》40卷,《刘白唱和集》3卷,《洛中集》1卷,《汝洛集》1卷,《吴蜀集》1卷,《传信方》2卷。《天伦》3篇,阐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

崔护(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定州)人。唐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大和三年(829),由京兆尹出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全唐诗》录存其诗6首,以《题都城南庄》(即《人面桃花》)最为著名。元代剧作家白朴、尚仲贤分别写出《崔护谒浆》、《人面桃花》等剧目,明传奇《桃花记》、《崔护记》及京剧《人面桃花》皆取材于此,流传至今。《全唐文》存其《日五色赋》、《屈刀为镜赋》二文。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他的诗是“诗人以诗主人物,故虽小诗,莫不埏揉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事见《本事诗·情感》、《旧唐书·文宗纪》、《唐诗纪事》卷四十。

杜太后~961 宋太祖(赵匡胤)之母,昭宪杜太后。安喜(今定州)人。及笄,归于宣祖。杜太后治家严毅有礼法。生有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太祖即位,她被尊称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祝贺。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太祖再拜曰:“谨受教。”建隆二年(961),太后身体不适,太祖以药侍奉,不离左右,病重,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问太祖:“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咽不能对,太后一再追问,太祖答:“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说:“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再拜落泪说:“敢不如教。”太后又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赵普在纸尾写上“臣普书”,藏于金匮,命谨密宫人收掌。太祖谨尊母命,驾崩后传位于太宗。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明宪,葬安陵,神主袝享太庙。乾德二年(964),更谥昭宪,合安陵。

刘益(生卒年不详) 北宋数学家。中山(今定州)人。大约在元丰三年(1080)完成一部《论古根源》著作,提出二次方程式的求根法。曾被杨辉编入《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一书。刘益第一个把贾宪的“增乘开方法”作进一步推广,使它成为求解高次方程的普遍解法,对于系数是正数、负数、整数、小数的一般方程也使用。“增乘开方法”经过贾宪、刘益等人的研究而逐渐发展起来。到了13世纪中叶,在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中“增乘开方法”已被推行为一般任意高次方程的一种普遍的数值解法了。

滕安上1242~1295 元代诗人。字仲礼。原籍定州。曾被推荐为中山府教授,历任禹城主簿、国子博士、太常丞、监察御史等职。长于七言古诗,著有《东庵集》16卷,被收录于《四库全书》。死后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文穆。

刘贯道(生卒年不详) 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定州)人。因画皇帝像得到赏识,得补御衣局使。擅长画释道人物,采前人之长,为一时高手,他的应真神像尤为优雅。他也善画鸟、兽、花、竹、山水,细致逼真。《图绘宝鉴》称他的绘画“一一师古,集诸家长,尤高出时辈”。传世作品有《元世祖出猎图》轴,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积雪图》轴,绢本水墨山水,结构雄伟,辑入《故宫书画集》;《消夏图》卷,绢本设色人物画,笔法坚重,款小书“毋道”二字于芭蕉竹枝隙间。

郝浴1623~1683 清初学者。字雪海、冰涤,号复阳。定州唐城村人。“少有异禀”,“生而机警,负异才。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尤留心事务,高自期许,讲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而慕诸葛忠武、李邺侯之为人。少有志操,负气节。”16岁时就立志“澄清斯世”。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授刑部主事。顺治八年(1651)升任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巡按四川。此间郝浴体察民情,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因多次疏发吴三桂,被吴怀恨在心,流放奉天。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走上流放之路,寓于沈阳。顺治十五年(1658)移居铁岭,创办银冈书院,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银冈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材,成为铁岭文人学者聚集之地和文化中心。银冈书院也是东北地区惟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是东北第一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恩来曾在银冈书院读小学。银冈书院的建立,对铁岭、辽宁及东北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郝浴在此讲学18载,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康熙十四年(1675),侍郎魏象枢上奏,称郝浴“才、学、识兼优,不宜终弃”,康熙帝准奏,官复原职。此后仍多次上书陈谏,警世革弊。因有每天上奏三本的习惯,人称“郝三本”。今定州市博物馆存郝浴画《大雪图》一幅,画面透彻,立体感强,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郝浴著有《子午集》1卷、《中山史论》2卷、《郝中丞奏议》4卷、《中山集》4卷等。

马三纲(生卒年不详) 清代名医。定州东阜才村人。幼年研究外科,自创新方数十种,尤其善长医治疥疮和痔疮,针药兼用,数日即能痊愈。著有《外科验方》一书。

邢敦行(生卒年不详) 清代武状元。字立德,号恕堂。定州内化村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武科状元。任御前头等侍卫,外授参将、广东三江口协副将等职。乾隆五十三年(1788),安南(今越南)发生内乱,阮惠军攻占黎城,国王逃匿民间,其妻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命两广总督张士毅、提督许世亨督剿,并令邢敦行从征。邢敦行星夜赶赴大营,连战连捷,叛乱者恐慌,弃城而逃。不数日,叛乱者乘城内空虚,连结他国,拥众数万人深夜进犯,他与诸将士开城迎敌,力战而死。朝廷赠总兵衔,世袭骑都尉。据记载:“敦行事母孝,将出战,解衣付其仆,使归告母。”可见,邢敦行英勇善战,置生死于度外。

王灏1822~1888 清代学者。字文泉,号坦圃。定州西关人。家财居定州之首。清咸丰二年(1852)举人。咸丰三年(1853)组建团练队,镇压附近一带的“土匪”、“枭匪”、捻军。清光绪年间,曾出钱出物救济灾民,修建奇连屯五里长堤,以防唐河水患。他喜爱收藏图书和名人字迹,以及收集秦汉到当时的河北乡邦文献,著辑有《括斋文集》、《畿辅地名考刊》、《畿辅丛书》等。《畿辅丛书》170种,1530卷,王灏配合纂修《畿辅通志》,萃集河北省乡邦文献,自周秦至明清的著书刊为丛书。所刊都是校讐较精、流传较少的书。其中汇刻书六家,除《永年申氏遗集》是佳胤、涵光、涵煜等一家合集外,余为清初学者颜元、李、孙奇逢、尹会一、崔述各家全集。李鸿章曾以“畿辅文献”榜其门,使王灏名声大振。他也因多次有功于朝廷,被加封四品顶戴,授中宪大夫。

王瑚1864~1933 清末民初官员。字铁珊。定州南支合村人。幼时家境贫困,勤奋好学。21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四川庆符知县。他深入民间,排忧解难,开垦荒地,平定匪患,罢黜赃官,任用贤能。当地百姓和绅士赠他两句诗:“使君廉介胜刘庞,不向人民选一钱。”光绪二十五年(1899),调任灌县知县,庆符人民不愿意他离去,在去城外的路旁立了3块高4尺、宽2尺的石碑,上面刻写着“王铁珊长生禄位碑”,以表示对他的纪念和怀念之情。在灌县,为了自律,写下一条座右铭:“万分廉洁,只是子善,半点贪污,便是大恶。”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改革制度,使社会秩序好转。1912年,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作为东三省筹边使,考察官吏政绩时,称王瑚为“循吏第一”。

19266月,王瑚被任命为江苏省长,依然十分俭朴,为政清廉,办事公道。辞官回乡后,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派部将鹿钟麟前去聘请王瑚。王瑚素闻冯玉祥治军有方,爱国爱民,而且诚心来请,一片盛情,便同意了,但提出了3个条件:一、不能信基督教;二、不能戒纸烟;三、不能穿短服。冯玉祥全部同意,并在报上发表了消息。从此,60岁的王瑚跟随冯玉祥转战南北。王瑚去世后,冯玉祥以王瑚966部藏书分为“经、史、子、集、新书、艺术”6大类在定县城内倡办了“铁珊图书馆”。后来,由于战乱,书籍大部遗失。现仅存《王铁珊先生文集》、《铁珊先生墨迹》。冯玉祥称他是“中国第一流清官”,并在泰山建五贤祠,把王瑚列为“五贤”之一。

谷钟秀1874~1949 民国时期学者。字九峰。定州东马家寨村人。早年留学日本, 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直隶高等师范教员。1901年,他与王振尧等将定武书院改为中学堂,成立了定州第一所中学,也就是当今的定州中学的前身。辛亥革命时被推举为直隶省代表,曾组织统一共和党,后加入国民党。国会成立后任众议院议长兼宪法起草委员会主任。起草了《天坛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上海创办《中华新报》任主编,反对袁世凯称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深受国人称赞。1916年任段琪瑞政府内阁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裁,1936年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井陉矿务局局长。抗战胜利后,曾任北平市参议会议长、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通志馆馆长。著有《中华民国开国史》、《世界地理》等。

鹿钟麟1884~1966 国民党军将领。字瑞伯。定州北鹿庄人。早年教过学,1908年到北洋第一混成协当兵,后入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由营长升任炮兵团长。在清军兵营学习时结识冯玉祥,初步接触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学说,立下“先驱清廷,后御外侮”之誓言。护国战争期间,追随冯玉祥,并因其“对国家对人民一秉忠心,智勇稳练”得到冯玉祥的重用,成为冯玉祥的左膀右臂。1924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鹿钟麟奉命率部先行入城,仅三天时间,不费一枪一弹,就控制了北京城。115,鹿钟麟带军警乘车直入故宫,令溥仪废除帝号,迁出宫外。遣散太监宫女,摘掉宫内悬挂的宣统十六年之牌。1937年,任冀察绥靖公署高级参议。“七七事变”后,先后任第三战区副参谋长,第六战区和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38年后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北省党部主任兼河北游击总司令。1944年曾任兵役部部长。

抗战胜利后任华北宣慰使。新中国成立后,移居天津,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参加街道居民工作。抗美援朝中,又以极大的热情带头捐款捐物。1954年,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称他为“街道工作专家”,并任命他为国防委员会委员。他多次在中央广播电台对台湾军政人员发表讲话,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撰有《滦州起义的前前后后》、《冯玉祥政变》、《驱除溥仪出宫始末》、《张学良在南京受审的回忆》等书。

杨银山1887~1974 战斗英雄。原名杨国珍,曾用名杨书绅,人送号杨老银。定州杨只东村人,1926年投身革命活动,1931年在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参加领导定县女师学潮、沙河两岸抢秋和抢仓库、抗捐抗税、借粮吃大户、砸盐店驱盐商等革命暴动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四支队支队长、定北游击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一支队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人民武装,支持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作风,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杨银山被誉为定县抗日英雄“三山”之一。2004713,为纪念杨银山逝世30周年,定州市在市永安公墓为杨银山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

王森然1894~1984 教育家、革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史学家、美术家。原名王樾,字森然。定州东旺村人。辛亥革命爆发时,首先剪掉辫子,响应革命。在保定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后结识李大钊、邓中夏、陈独秀等革命先驱,成立进步组织,创办进步刊物,为新文化运动奔走呼号。他曾在河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执教,从事教育事业70多年。他致力于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撰写了《中学国文教学概要》,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法理论;他精心研究我国近代史,撰写了《近代百家评传》、《近代二十家评传》,集中反映我国近百年来的学术史、政治思想史,国外学术界称他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活化石”;他搜集了大量有关世界妇女问题的资料,编成了《世界妇女运动大系》13卷,无情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文学,研究成果汇集为《文学新论》,还写有大量的诗歌、小说、杂文,针砭时弊,抨击暴政,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长期从事艺术研究和国画创作,他的画自辟蹊径,风格独特,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且在86岁高龄时,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松鹤朝阳》和《群鹰图》巨幅国画。

1984年病逝于北京。为了纪念他,我国成立有王森然教授艺术思想研究会,日本成立有中国王森然日本基金会。1992年出版《王森然画集》。1999年,日中友好王森然纪念会和日本国北里研究所在日本建立王森然纪念馆。

张寒晖1902~1946 音乐家。原名张兰璞、张含辉。定州西建阳村人,1919年在保定高等师范附中求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投身于早期革命活动。他酷爱音乐,立志用文艺作品唤起民众,因此他考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后合并于北京大学)深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平、西安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主办《戏剧》周刊,抨击反动军阀,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以教书为掩护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1934年,在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任职,编写通俗读物,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为恢复定县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创作了著名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歌曲一问世,迅速传遍全国,极大地唤起了东北军及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后又创作了《军民大生产》、《去当兵》、《努力战斗下去》等60多首革命歌曲。还创作了许多曲子戏、秧歌舞,如《争取俘虏》、《从心里看人》、《太平车》等。1946311,病逝于延安。为了纪念他,陕甘宁边区文协出版了《张寒晖同志遗作歌曲集》。1960年,定县建成张寒晖纪念馆。2002年,在张寒晖纪念馆旧址建立了张寒晖文化广场。

甄凤山1903~1972 战斗英雄。定州东朱谷村人。自幼以乞讨、 当长工维持生活。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他暗下决心“中国人决不能受人欺负,一定要抗日打鬼子才成”。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群众进行抗捐抗税、抢秋、反盐税等斗争,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建抗日游击队,除汉奸,捉敌特,毁炮楼,扒铁路,炸火车,历经百余次战斗,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绩。1944年,晋察冀军区授予他抗日战斗英雄称号。为定县抗日英雄“三山”之一。

马溶之1908~1976 土壤学家、土壤地理学家,国际土壤学会会员。字月亭。定州西南合村人。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学系。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地理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土壤科学研究工作多年,对土壤的发生、分类、制图、地理分布与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为发展我国土壤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土壤地理分布规律》、《中国土壤区划》、《中国土壤图》、《中国土壤区别图》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曾授予他通讯院士称号。

李双贵1909~1961 定州秧歌艺人。艺名大贵子。定州塔宣村人。早年拜秧歌艺人杜士林为师,16岁时登台演出,吸取其他艺人、剧种之长,形成独特的秧歌丑角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到定县秧歌剧团工作,培养了大批秧歌后人。他嗓音高亢、清脆,唱腔旋律性强,富于变化。走高音时,字正腔圆,走低音时,深厚清晰。高低唱腔韵味十足,听众拍手叫绝。代表剧目有《借女吊孝》、《跑沙滩》、《双锁柜》、《唐知县审诰命》和《杨八姐剃头》等。

孙志远1911~1966 领导干部。原名孙秉哲。定州大王耨村人。1928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理科预科,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多次参加和领导北平师范大学学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游行示威活动。1932年,任大王耨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群众同地主、盐霸做斗争。后在县城以教书为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团支部。3月,孙志远任中共定县委员会第一任书记,组织了以大王耨为中心的抢秋斗争。他以身作则,指挥战斗,取得了胜利。1937年,受周恩来、叶剑英委派,与林铁等组成五十三军工委会,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在整顿军队、剿匪、扩军、建立抗日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任八路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194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解放战争初期,只身一人前往国民党戒备森严的归绥(今呼和浩特),同国民党代表、美方代表谈判集宁归属问题。他义正辞严,立场坚定,圆满完成使命。19476月,他领导山西省静乐县土地改革运动,受到毛泽东的肯定。后来,他率部参加解放太原和解放大西南战役,战绩显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防工委副主任等职。

郝庆山1917~1983 战斗英雄。定州郝白土村人。194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游击小组、民兵连,开展抗日斗争,创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荣获晋察冀边区民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50年,被选为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被誉为定县抗日英雄“三山”之一。

马宝山1926~1991 全国劳动模范。定州南会同村人。1944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村武委会主任。20岁担任南会同村党支部书记。1951年,韩家洼南会同村马宝山互助组成立,第二年发展成为南会同马宝山初级农业合作社。1954年,韩家洼马宝山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宣布成立,为全省第一。全社包括9个自然村,1028户农民, 11996亩土地,带领农民大搞农业生产,兴建副业,提高农民收入,筹建发电厂。19588月,以马宝山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体成立了韩家洼人民公社。由原来51个高级社合并而成,包括71个自然村,13269户,68100人,145000亩土地,马宝山任社长。三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会议,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聘请为特约研究员。1958年,韩家洼公社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1959年,参加了中国农业代表团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世界农业博览会。“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7年复任韩家洼公社党委书记兼社长,1982年任环城区区长。

宋文川1929~2000 定州秧歌艺人。定州南平谷村人。10岁时拜秧歌老艺人秦志荣为师学艺, 1952年参加定州秧歌剧团。他吸取前人精华,完善青衣、旦角表演风格。20世纪60年代,积极参加排演《夺印》、《三告状》、《朝阳沟》等剧,受到广泛欢迎。“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解散。1978年秧歌剧团恢复后,重新入团,使剧团又焕发了青春。后来,他以一个老艺人的高尚品德和忘我的追求精神,在自己家中办秧歌培训班,使定州秧歌后继有人。1958年当选定县人民代表。20001月,在定州市戏协二届理事会换届时被推荐为名誉理事长。

历史风云

管仲筑城 管仲(?~公元前645),是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卿,主持政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日益强盛。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齐桓公称霸之后,发生了山戎国侵略燕国,赤狄人侵略邢国和卫国的事情。当时周朝王室衰微,无力平戎、狄之乱,齐桓公便派管仲领兵讨伐戎、狄,以救燕、邢、卫三国。周襄王四年(前648),管仲到定州,筑城用于军事需要。这个城,就是最早的定州城。

魏文侯攻取中山 周威烈王十八年(408) 魏文侯遣乐羊为将统兵假道于赵伐中山。当时乐羊之子在中山,中君将其悬于城墙,企图迫使乐羊退军。乐羊不为所动,坚持不退。随后,中君将乐羊之子烹之为羹,并送一杯给乐羊。乐羊饮之,继续攻城,三年而拔中山。中君仰天叹息:“吾以一杯羊羹而亡国”。先前,周王曾问太史余:“今日诸侯,谁先灭亡?”太史余回答说:“中山王淫乐无度,必先灭亡。”今果应其言。周威烈王二十年(前407),灭中山。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派李克为相,辅佐太子击守中山。

廉台之战 前燕元玺元年(352)四月,魏主冉闵攻克襄国(今邢台市),游食常山、中山诸郡,大兵驻在安喜(今定州市东南) 前燕慕容恪攻打魏军,冉闵趋常山,慕容恪追至魏昌(今定州市)之廉台,双方在廉台激战。冉闵素骁勇,坐骑千里马称“朱龙”,左手操两刃矛,右手执钩戟。慕容恪分兵三路,用铁锁将马连为方阵,选择鲜卑人中能骑善射者5000人,以待魏军。冉闵力斩300余人,直冲中军。燕军四面夹击,将冉闵团团围住。冉闵奋力冲出重围,向东行20余里,“朱龙”中箭而死,燕兵骤至,将冉闵活捉,后斩于龙城。冉魏灭亡。慕容恪屯兵常山,后镇守中山。

北魏农民起义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迁都洛阳,政治中心南移,对北方控制放松,吏治腐败,官吏贪婪残暴,横征暴敛,徭役不断,大批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承平元年(452),冀州刺史沮渠万年串通被俘宋民5000余家,在中山起义,不久被镇压,拓跋焘将沮渠万年赐死。皇兴四年( 470),冀州、定州、相州诸州民众相聚起义。太和二十一年(497)二月,王金钩(定州人) 自称应王,聚众10万反北魏,被州郡官兵镇压。

孝昌二年(526),鲜于修礼率北镇饥民在定州左人城(今唐县西)起义,改元鲁兴,引兵攻中山城。中山太守赵叔隆、别驾崔融出兵迎战,被义兵击败。都督杨津闻定州危急,慌忙从灵邱引兵来救援,据守州城。义军从城东面攻入罗城。刺史元固关闭小城。东门城中骚乱,杨津开门出战。义军被杀数百,撤退。杨津自为定州刺史。武泰元年(528)正月,农民起义首领杜洛周、葛荣率兵10万余众攻打定州城。此时,杨津居于鲜于修礼和杜洛周之间。杨津修理战具,加固城墙。又于城内距城墙十步,向外开掘地道,安放铁炉熔铁,待义军攻城时持熔铁浇之,屡战得手。葛荣派人劝杨津投降,杨津不降并斩来使。葛荣将定州城团团围住。长史李裔引义军入城,活捉杨津,占据定州城。

普泰元年(531),刘灵助起义,至定州东北之固城。魏令大都督、定州刺史侯渊及大将军叱列延庆征讨。侯渊惧怕刘灵助兵多,延庆说:“刘灵助以妖术惑众,兵士持符,以为不能致死。我军不如诈称出兵向西,待其放宽戒心,而后击之,必可成功”。侯渊听从其言,出城西,声言将西归。夜晚则率精锐骑兵1000人,直冲刘灵助军营。刘军大败,刘灵助被斩,首级被传送到洛阳。

突厥犯定州 自唐武德五年(622)至天宝四年(745)的百余年间,突厥恃兵强马壮、勇猛善战而多次攻打定州。调露元年(679)十月,突厥犯定州。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善用谋,命军卒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突厥疑有重兵守城,怕中埋伏,不战自退。次年二月,突厥又侵定州,被李元轨击退。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八月,突厥默啜可汗出兵攻下飞狐(今涞源)后,占领定州,杀死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烧房无数。武则天大怒下诏:“斩杀默啜者封王”。命太子李显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募兵5万,讨伐突厥。默啜闻之,掠赵州、定州男女数万人,自五回道 (今易县西)退兵。狄仁杰军兵追之不及。其后,由于其内部压力及唐王朝的政治、军事威慑,突厥遣使请和。

宋名臣治定州 北宋时,定州为边防重镇,地势冲要。朝廷择名将重臣严防把守,先后有司马光、韩琦、薛向、苏轼、吕公著等。

韩琦1008~1075,庆历八年(1048年)任定州知州。在定州5年间,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旧志记载共30项。主要是:放粮、设粥厂救济水灾饥民,远道愿回原籍者给“路粮”;以官兵调换派往沿山口铺御“盗”的贫苦农民,以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负担;灾后实行减免税政策,放宽关卡,支持商业贸易;废除对逃兵惩罚的诛连亲属制度;深入调查,尊重实际,秉公执法,刑狱无冤;奏请皇帝减免农家“稍草”负担;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当时定州的名人志士层出不穷;兴修水利,防范水患,发展农业;修建粮仓,储备粮食,备战荒年;冒雨巡营,爱兵如子,激励御寇斗志;减少军费开支,使百姓休养生息;建“阅古堂”,将前代凡可法者60条绘于堂之左右壁,并有诗赋石刻,保存史料,资政育人。任职五年,政绩显赫,深受百姓拥戴。定州在众春园内建韩魏公祠以资纪念,现已成为旅游景点。

苏轼(1037~1101),宋元祐八年(1093)九月二十七日出知定州,十月二十三日到任,次年闰四月十五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在定州半年多时间,政绩卓著。一是严明法纪,惩恶布新。当时的定州,军纪松弛,贪污盗窃成风,苏轼均一一查办。二是加强边备,增修弓箭社。当时定州地处边陲,北临辽,为加强边关警备,扭转军中畏战情绪,他组建少壮弓箭社,“带弓而锄,佩剑而樵”,一面生产,一面备边。三是扶危济贫,开拓生产。为摆脱灾年困境,宽恤安民,苏轼明令禁止苛捐杂税,免税五谷,奏请朝廷实行“粮米减价”和“开仓贷米”,让农民“候丰年以新还官”。在生产过程中,为解除劳作之苦创编稻秧歌,发展成为今天的定州秧歌。创酿的中山松醪酒,后来曾同茅台酒一道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酒赛金奖,至今还在生产,酒香浓郁,畅销国内外。在文庙,他亲手栽植了两棵小槐树,东边的那棵树冠庞大,如飞舞的凤凰,西边的那棵姿态挺拔,像矫健的神龙,被人们称为“龙凤双槐”。现在两棵槐树依然枝叶茂盛,生机盎然,成为定州的一道风景。苏东坡在定州所创作的诗文有《开元三首》、《雪浪石》、《雪浪石盆铭》、《鹤叹》、《东府雨中别子由》、《中山松醪赋》等佳作。2004年,在他知定州91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他,定州地方志办公室出版了《苏东坡与定州》一书。

中山抗金 北宋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侵宋,围汴京。宋钦宗割地赔款,将太原、河间、中山三镇让与金。但三镇不降,金将宗望遣兵攻城,钦宗顺势诏令固守。中山军民“为国坚守”,浴血奋战,寸土不让。双方兵力悬殊,宋寡金众。十月,侍御史胡舜陟请求增援中山,朝廷贪和不许增援。次年,两河州县除中山外,庆、源、保、邢、洛、冀府州皆陷于金人之手。九月,河北州郡尽入金,惟中山屹立不降。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山被围已逾三年,城中粮绝,人皆羸困,手不能执兵器。知府陈遘欲竭城力战,其部将沙振潜入府,将陈遘及其子等家人17口残杀。陈遘部卒愤激,将沙振杀死,碎尸万段。中山城终陷入金人之手。金人入城看到陈遘尸体,叹息说:“忠臣也!”,将尸首收殓厚葬。中山属金。

八国联军在定州暴行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传入定州。定州以高蓬镇祖虎尔、杨会生为首的义和团,以“扶清天洋”为旗号,组织起高蓬、北疃、兰家佐等15个村庄的500余团民,在沙河沿岸设香坛、摆拳场、习武强身,很快波及全县。是年五月初,教民麋集天主教北车寄教堂,挖沟筑垒,负隅固守,并开枪伤人。义和团气愤至极,遂联合县衙兵勇数百人攻打北车寄教堂,双方都有伤亡后教堂不支,义和团也因疲惫而撤退。传教士率数百人星夜南下,欲赴正定天主教堂避难。黎明时到高蓬镇北沙河河滩时,被团民发现后截击,双方展开血战,各有伤亡。教民回撤后,日日伺机报复。是年十月,八国联军侵至定州,盘踞西关。不法教徒倚其仗势,日益强横。翌年春节,引联军攻打高蓬镇。镇人英勇抵抗,用土枪、土炮、斧头、棍棒予以还击。正月初二日,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使用重炮轮番轰炸,血洗高蓬镇,屋舍为灰烬,平民百姓惨死无数。剩余数百团民逃至曲阳黄山古寺凭险固守。联军穷追不舍,用巨炮迭轰,寺中的神像及隋代石经都被焚毁无遗。

因利协社 成立于1908年至1914年之间。是定州翟城村绅士米迪刚受西方产业组合的启示,在采纳村民建议的基础上,取孔夫子“因民之利而立”的含义,所建立起来的我国历史上由民间创办的第一个村民互助合作社。该社制定章程20条,分别规定了宗旨、社员、股金、组织、业务和分配办法等。“提倡全村人民互助之精神,谋全村人民共同利益之发展”。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为团结生产,发展经济,开展平民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探索出一条实业救民的经验。

平民教育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于1923823在北京成立,根据中国平民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编写教材。当时中国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而且80%以上住在农村,大多是文盲,所以平民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当时,定县的农民生活、农村组织、农业情形、经济状况等是中国农村的典型代表,于是平教会选择定县为平民教育实验县。1929年,晏阳初及其同仁离开大城市,举家迁到定县,调查和实施平民教育计划。他们把40万定县农民分成若干档次,划全县为三个实验区,对472村进行调查研究。平教会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宗旨;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为特征;以文艺教育攻,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培养团结力。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采用“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知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这一目的。

晏阳初在定县开展平民教育长达十年,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定县的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定县成为世界平民教育的摇篮,中国平民教育的发祥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在我国今天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农、科、教结合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仍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北疃惨案 1942527,日本侵略军500 多人包围北疃村,制造了震惊华北的北疃惨案。日军掘开地道,将随身携带的赤筒和绿筒毒气点燃后,投入地道里。造成躲在地道中的平民百姓中毒而死,死在地道里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强壮者挣扎着爬出洞口,不少人被烧死、渴死。有的人被日军捆绑起来,枪杀、刺杀或剖腹烧尸。北疃“五·二七”惨案,日军总计杀死1000余人,轮奸、强奸妇女35人,致死6人,烧毁房屋36间,杀绝26户。1956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制造“五·二七”北疃惨案的上坂胜等战犯进行了审判。

解放定县城 1947126,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包围定县城及城郊外围据点,指挥所设在西朱谷,司令员陈正湘、政委胡耀邦指挥。定县城墙高约3丈,城墙外壕深、宽都有4,由暗堡连通城内,城近郊有清水河、八里店等炮台数处。城内驻有国民党军侯如墉部和阜平、安国、曲阳、唐县等县还乡团及定县保安大队,总兵力4000余人。晋察冀野战军选择城东南角和西南角为突击方向。十一旅三十二团攻击东南角,团部设在尧方头;十旅三十团攻击西南角,团部设在中军帐,各配野炮2门。地方武装担任助攻任务,组织担架200副,民兵300人,配合部队攻城。1286,总攻开始。三十二团八连从城东北角突入,班长王祥海首先登上城墙,打垮敌人的反扑,越过城墙,进城巷战。城西南角攻城部队受阻,四次攻城都没成功,部队有较大伤亡。第五次强攻,终于登上城头。接着,十旅二十八团用炸药炸开南门,入城歼敌。城内敌人乱作一团,向西关逃命。解放军一面追歼逃敌,一边砸开监狱,救出群众80余人。激战至下午4时,定县城解放。城破之时,敌从西关沿平汉线向保定逃窜。二纵队将其截击在望都城南一带。攻城部队随后追到,将敌包围并全歼。同时将城外围炮台全部扫清。这次战斗,全歼国民党军侯如墉部第五纵队第五团全部,第二、三团残部和阜平、曲阳、唐县、安国等县还乡团、护路队及定县两个保安大队。俘团长、县长以下4000余人。在望都附近歼逃敌2400余人。定县城的解放,使冀中、冀西解放区连成一片,石门、保定成为敌人悬在平汉线上的孤点。

清风店战役 19471019,晋察冀野战军在聂荣臻率领下,将国民党第三军罗历戎部包围在定县清风店地区。20日拂晓,解放军向敌发起攻击,驻北合、清风店、于合营、小瓦房、胡房之敌稍作抵抗即撤离,收缩到南支合、高家佐、东西同房、西南合和东南合等村庄。罗历戎率其军部、第七师师部及该师主力在西南合,依托村庄构筑工事,形成了以西南合为中心的梅花形防御体系。214时,晋察冀野战军第十旅强攻南合营,40分钟后,全歼南合营敌军,俘国民党军团长以下1105人,从而动摇了他们固守待援的信心。同时,晋察冀野战军第九旅一部突袭高家佐,激战至中午,将守敌歼灭。晋察冀野战军十一旅攻克东、西同房。当日12时,东南合守敌撤至西南合。至此,国民党一万余人全部龟缩在西南合这个不足400户的村庄。22日,解放军发起总攻,将敌分割成数块,各个歼灭。罗历戎见大势已去,装扮成伙夫模样,带残兵300余人,向东南突围,窜至南合庄附近,被解放军三十四团和独八旅活捉。上午1130分,清风店战役结束。此役,生俘国民党军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以下10500余人,毙伤27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马匹、车辆,击落飞机2架。清风店大捷是晋察冀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给华北之敌以致命打击,直接配合了展开秋季攻势与横扫北宁线的东北野战军,为解放石门奠定了基础。朱德总司令赋诗祝贺:“南合村中晓日斜,频呼救命望京华。为援保定三军灭,错渡滹沱九月槎。卸甲咸云归故里,离营从此不闻笳。请看塞上深秋月,朗照边区胜利花。”

毛主席视察定县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先后两次到定县视察。第一次是1952年,毛主席乘火车来到定县后,前往行宫观赏了雪浪石,并仔细看了雪浪石盆上的铭文。之后,又参观了开元寺塔。毛主席登上塔第二层,因为开元寺塔年久失修,东北角已坍塌,所以没有上到塔顶。毛主席有些遗憾,便问陪同的县领导,有没有县志。他想从县志中来了解定县的历史情况。毛主席还询问了定县专区的生产情况。毛主席离开定县时,县委领导赠送了一部旧志。195885,毛主席第二次来到定县,沿定安公路视察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毛主席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田野,高兴地说:你们的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大有希望。并指出:当前要大力加强农作物的管理。毛主席两次视察定县,极大地鼓舞了定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乡土文化

定州地薄人众,民风质朴俭约,民情豁达开悟。自古士勤于学多慷慨之气,民务农桑且勤奋踏实。在沧海桑田、南渡北迁、刀兵血火、移步换形的演进过程中,逐步提炼和形成了勤俭质朴、自强不息、团结礼让、勇于献身、忠诚祖国的良好风尚,承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精华和优良传统。

民间文艺

定州秧歌 定州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北宋年间,苏轼在定州任知州时,看到农民边插稻秧边轻声哼唱,便把词曲记下来,改编后称为“稻秧歌”。迅速在定州北部传唱开来,歌中有“水上白鹤惊飞处,稻禾千里尽秧歌”之语。后这种歌发展为歌舞,又由歌舞加进情节演变为戏剧。有记载的第一个秧歌戏剧组织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寺底村成立的秧歌班。当时的秧歌艺人是肩挑戏箱,走村串户,表演以民间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小出子”,未见有完整剧目的记载。发展到1926年左右,崛起了大批优秀秧歌艺人,涌现出大贵子、小贵子、秦志荣、杨福庄、崔庆芸、大喜荣、大美菊等有影响的演员,这时已有了完整剧目,有《王小二赶集》、《锯缸》、《顶灯》等。定州秧歌唱词、念白以定州方言为主,取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清新自然,贴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1931年,艺人刘洛福组织秧歌班到北平演出《借髢髢》、《借当》等传统剧目,受到北平观众的欢迎,唱片公司录制了唱片。1942年,艺人秦志荣与弟子宋文川合演的《杀楼》、《描金棺》、《营女降香》颇受群众赞誉,当时流传着“拆了房卖了砖,也要看看宋文川”的民谣。1965年,定县秧歌剧团排演了大型现代戏《夺印》、《朝阳沟》、《社长的女儿》和历史剧《王郎赶刘秀》,把定州秧歌推到了一个高峰,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绩。近年来,受现代传媒的冲击,定州秧歌的发展陷入低谷,1988年秧歌剧团解散,后继乏人,这一地方剧种有销声匿迹之虞。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子位吹歌 吹歌是以管子为主,配以唢呐、笙、笛子、板胡及锣、鼓、镲等打击乐器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曲调或高亢激越,声似裂帛,或婉转悠扬,如泣如诉,或苍劲悲凉,幽咽沉郁。在定州农村较为普及,尤以子位吹歌最为有名。在子位村村民中,能吹、打、弹、拉的不下千人,村里有老年人吹歌班、青年吹歌班、妇女吹歌班、少年儿童吹歌班。就连娃娃们上学书包里都经常带有小管子、小唢呐,一有空闲就吹奏起来。农闲季节的午间、晚上,更是唢呐声声,此起彼伏。起初吹歌会是子弟班,父传子,子传孙,到了清末民初,才有外姓人参与进来。会头又叫班头,起组织领导和传授技艺的作用,一般由吹奏水平较高的人担任。吹歌会活动地点一般就选在会头家,没有专用的场所。所用的乐器、道具,也大都由会员们自己置办。天津、北京等音乐院校师生多次来子位采风,音乐家杨荫浏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子位吹歌的研究,并出版专著《子位吹歌》。2006年,子位吹歌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鳌山灯 俗称靠山灯,是定州民间花会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传说在清同治年间,定州姓张的纸匠独出心裁,发明了该灯。以后东街士绅倡议集资演出。鳌山灯是以竹篾扎制框架,外糊彩纸,制成节目中需要的各种山妖水怪、鸟兽虫鱼。灯里面有的放置灯烛,有的放置烟花。表演时在宽敞的场所,搭一座长8丈、宽5丈、高2丈左右的大席棚。背景上一面做成假山状,外面用彩纸糊成仙洞祥林的形状,精巧玲珑;一面搭成佛殿,和假山遥遥相对。棚内供着天地全神、风神和火神之位。空中悬着十数条铁丝,是活动灯的走线。棚两旁悬挂各样花灯,绚丽多彩。鳌山灯节目种类繁多,计有40多个优秀传统节目。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变化而重于表演的,如《二龙戏珠》;另一类是重于表现其变化和烟火、光彩的。后者多系在绳索上表演,在爆竹声中,烟花爆裂,外壳脱落,变成新的造型,或人物禽兽或楼宇碑塔等。表演时伴以焰火,夜空中五彩缤纷,情趣横生。鳌山灯的表演一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进行,但耗资太大,不是每年都举办。每次演出时,邻近的保定、唐县、新乐、望都、曲阳、安国等市县前来观灯的人不计其数。

七巧灯会 七巧灯会表演时,前面的4个人各举矩形白纸灯笼,上面写着“七巧灯会”四个红色大字。随后是队列整齐的锣鼓队,敲锣打鼓,震天动地。再后是七巧灯会的14名演员,分为两组,每组7人,人人穿花衣、戴花帽。每组有两人拿大号三角灯,一人拿中号三角灯,二人拿小号三角灯,一人拿正方形灯,另一人拿斜方形灯。每个灯上都绘有“荷叶莲花”、“喜鹊闹梅”、“金鱼游水”、“蝴蝶牡丹”等图画。表演方法是选宽阔地开场,随着锣鼓点,演灯人手拿灯笼表演起来。先围场子绕圈慢行,以后随鼓点的加快,动作也紧凑起来,时而一人举灯,众人围其舞蹈;时而走成二龙出水、剪子股;有时似蝴蝶穿花,有时像牡丹荡影。锣鼓声一变,两组表演者迅速分开,聚为两簇,以灯隐人,以灯拼图,这组拼成“老人垂钓”,那组并成“樵夫担柴”,一会儿又组成荷花等灯光造型,全场结束,表演者整队另选场地表演。

水兽灯舞 水兽灯表演的是《水漫金山》中一折,青蛇、白蛇施法术,调动虾兵蟹将攻打金山寺的一个片断。道具是以虾兵蟹将的形状,制成各种可披挂的灯具,有鱼灯、蛤蟆灯、螃蟹灯、乌龟灯和大蚌灯。蚌灯是两块一人高的椭圆形贝壳灯,两块扣在一起,一边开合,一边连结。乌龟灯是个可披挂的圆形壳体,上部连有一个长脖子和龟头,头上的两只眼睛能发光,下部有龟尾。演出时由乐队伴奏,乐声中重点突出唢呐声,曲调欢快,似将军令。演员人数依据所制道具多少而定,服装为彩衣。蚌为粉色,龟为绿色,其它自便。表演者均为男演员。表演时没有规定步伐,常以台步为主。乐声中,鱼、蛤蟆、蟹、蚌、龟先后上场,先圆场,然后或前进,或后退,或走剪子股等。各个演员按照自己扮演的动物习性动作。集体表演过后,分别停在表演场周围。场中只剩下蚌和龟。蚌内是一个美女,蚌一开一合,龟的脖子一伸一缩,做出许多动作,互相玩耍、嬉戏,直到蚌把龟的头颈死死夹住。观众往往捧腹大笑。

跑旱船 定州的旱船只有两个演员,一人坐船,一人划船,多系女角或男扮女装。在悠扬的鼓乐声中,模仿在水中荡漾行驶,紧则为顺流而下,慢则为逆水行舟。彩舟游荡于清波之上,如荷花摇曳于碧水之中。主要步法有圆场、串八字、二龙出水等。舞蹈动作有拨杉子、理袖、整鬓、束腰、拔锚、起舟、撑篙、划浆、拉纤等。伴奏乐器多为民间吹打乐器,主要吹奏板式有[散板][慢攒子][二板][杂拌][小磨碗][五桂合]等。唱曲时原地摇摆,唱词多为青年追求爱情自由、夫妻忠贞不渝等内容,如《王二姐选婿》、《薛平贵招亲》等,还有的即景唱庆丰收、祝吉祥的唱词。

典故成语

定州不仅以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著称于世,而且还有很多烩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民间传说。这些成语典故的成因,有些出自定州历史故事;有些出自定州名人诗句;还有些因涉及此地的某些情况,寓意深刻,表现力很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中山狼 明朝马中锡著寓言小说《中山狼传》,记述战国时期赵简子在中山(今定州)打猎,追逐一狼,狼中箭而求救于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救之,狼不但不感激救命之恩,反而加害于东郭先生。小说揭示对狼一样的恶人不能讲仁慈的道理。后世常以“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千日酒 传说春秋时中山国有一个名叫狄希的酿酒能手,他酿出的“千日醉”,只要吃上一杯,便可以使人沉醉一千日。其友刘玄石喝了一杯,果然酩酊大醉。家里人以为他醉死了,就把他安葬了。过了一千日,狄希赶到刘玄石家,把刘玄石从坟里挖出来。刘玄石睁开惺忪的睡眼,打了个呵欠说:“好酒!真是醉人的好酒呀!”这件事传出去后,民间便有了“玄石饮酒,一醉千日”的俗语。后来,“千日酒”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美酒浓郁,饮了能使人久醉不醒,多数寓有因饮酒而忘掉世上一切俗事的意思。

中山猫 据《郁离子·拘橼篇》载:赵国有一户人家被老鼠害苦了,便从中山国讨取捕鼠的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那只猫很会捕老鼠,也喜欢捉鸡。一个多月后,他家的老鼠被捉尽了,但他家养的鸡也被吃光了。他儿子认为那只猫是个祸害,就问他父亲:“为什么不赶跑它呢?”他父亲说:“这件事不是你能理解的。我们的祸患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了老鼠,便偷吃我家的粮食,咬烂我家的衣服,钻穿我家的墙壁,啃坏我家的家具。这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比没有鸡不是更有害吗?仅仅没有鸡,我们最多不吃鸡罢了,离开挨饿受冻还远得很呢,为什么要赶走那只猫呢?”这个典故说明:做事、用人要权衡利害大小;做事不要怕付出代价,因噎废食;用人不要责备求全,以瑕掩瑜。

老石机杼 石曜,北齐时安喜(今定州)人,因通晓儒学被任命为官。他居官清廉,生活俭朴,深得百姓拥戴。武平年间,他任黎阳郡太守,正值斛律武都出任兖州刺史。武都是一个极端贪婪暴虐的人,所到之处都横征暴敛,索取大量丝绢礼品,榨取民脂民膏。到了黎阳之时,就有意让随从人员向石曜及其辖区内官吏透露索贿的意思。于是,石曜就拿了一匹缣,对武都说:“这是我老石自家织成的,暂且奉赠给大人,还望笑纳。除此之外,其它一切都属于黎民的东西,我丝毫不敢敛取。”武都素常也深知石曜为人清廉,笑了笑也未加责备。后来,人们便习惯以“老石机杼”这一典故,用来赞颂那些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好官。

平地倒马与谷贱伤农 五代时,后唐明宗召集朝中大臣议事。他问端明殿大学士冯道:“泰丰之年何为?”冯道说:“我从前在先皇幕府做事时,有一次到中山(今定州)之地出差,一路山道险峻,唯恐倒马,缰绳执得很紧,行路格外小心,幸而没有出事。结果走出山地,进入中山平川腹地,索性让马放劲驰骋,自己却不留意,突然跌下马来,差点丢了性命。治天下也是这样,农家遇上灾年要饿死,碰上丰年又苦于谷贱,所以无论灾年丰年百姓都是受害。应从民生计议,图匮于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明宗积极采纳,在其当政几年中革除弊政,使百姓休养生息,国家相对得以稳定和富强。所以中山平地倒马的故事和谷贱伤农这一成语,便成了千古流传的警世忠告。

绝世独立 倾城倾国 汉时中山人李延年曾任协律都尉(负责宫廷音乐的官员),他创作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从此后人引用“绝世独立”“倾城倾国”来形容绝色的女子。

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汉中山靖王刘胜进京朝见汉武帝刘彻,在宴会时刘胜听见奏乐后而流泪,武帝惊问其故,刘胜趁机诉说在中山为王的困难时有“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的话,比喻众人吹气可以使山漂动,谗言多了,能产生很大影响。

枕戈待旦 闻鸡起舞 西晋时中山魏昌(今定州邢邑镇)人刘琨与祖逖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时,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而起舞,相互勉励振作,立志报国。刘琨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从此,有了“枕戈待旦”“闻鸡起舞”的千古佳话。

人面桃花 唐朝博陵(今定州)人崔护于清明节独自前往长安城南游览,到村里一户人家求水喝,这家有一女子给他端了杯水来,独自倚着桃树脉脉含情地看着他。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到那里觅那女子,只见那家人去室空。他就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就用“人面桃花”表示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情子比陵(今定州)人崔护,二人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薄,,,有时候也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亦醉 唐博陵(今定州)人崔令钦《教坊记》:“苏五奴妻张四娘善歌舞……有邀迓者,五奴辄随之前。人欲得其速醉,多劝酒。五奴曰:‘但多与我钱,吃子亦醉,不烦酒也。’今称鬻妻者为‘五奴’,自苏始。”其后人们便以此怒斥那些无耻的贪财小人。

苟延残喘 苟延:勉强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语出自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地名掌故

孔子子远讲学 相传,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途经现定州子远村这个地方,向人们讲授儒学。接连几天,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孔子和他的弟子走后,仍有一些人专程赶来,村里人只好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道:“孔夫子远去矣!”此后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乡贤儒士们便来集会纪念,感到非常荣幸,并将村名叫作“子远”。

息冢 相传,战国时齐湣王见韩丰的妻子长得漂亮,要选她入宫。在被逼无奈情况下,韩妻提出条件,要求在宫内修起一座高七丈二尺的法台,准其每天在上为自己的丈夫韩丰祝福,否则,宁死不从。齐王应允,便在都城临淄王宫内筑法台一座,韩妻在法台上祝福一遍后,就跳台自尽了。齐王发觉上当,大怒说:“我让你夫妇死活不能在一起。”为此把韩妻远埋在这里,原称媳冢,后来村名演变成息冢。

刘秀走国与鸡鸣台 西汉后期,刘秀到河北镇抚诸州郡,发生了王郎追杀刘秀的历史事件,或称“刘秀走国”。隋朝郎蔚之《隋诸道图经》记载:光武自蓟州南行,途中宿于卢奴东南25里之处,因地势低下,遂筑台居之,鸡鸣而去,村由此得名。

陵南、陵北 明月店镇境内有一高大土阜,人称五黑坟。传说西汉末年,刘秀被王郎追杀,逃到该地,求救于一个正在田间耕耘的名叫郝五黑的农夫。农夫将刘秀埋在墒沟里隐藏。刘秀登基之后,差人携厚礼专程拜访,不料郝五黑已经去世。为报答救命之恩,刘秀为其重新厚葬,修建陵墓,俗称五黑坟。后来,人们在附近建村,以此取名陵南、陵北,沿用至今。

七级与四内堡 东汉末,黄巾起义军曾在中山活动,当地贫苦百姓纷纷响应。现在的大定村、西城村等曾为黄巾军的营地。光和六年(184),张角病死,官军剖棺戮尸,传首京师。黄巾军被镇压后,当地贫苦百姓将张角尸体偷运到此地进行安葬,并按照当地民间习俗进行祭祀。今定州的七级村现有张角墓一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埋葬地村名称作七祭,后为避官方查究改称七级。现在定州的北内堡、东内堡和深泽县的西内堡、南内堡(今为留村),均是以此为方位命名沿用至今。

苏泉 定州城北黑龙泉附近有个村,北宋以前叫南定村。是水草丛生的一片沼泽,百姓生活十分贫困。北宋元祐八年(1093),苏东坡出知定州,利用黑龙泉的泉水教这里的百姓种稻。后来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黑龙泉边的南定村改名为苏泉。

李家庄 在定州市城南22公里处,有一个近两千人的自然村,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原名叫一家庄,传说在明永乐初年,有一对李氏夫妇,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外出逃难。出走之前,这对夫妇请算命先生卜卦。算命先生说:“天惶惶,地惶惶,平安无事上东方”。当问到何处落脚时,算命先生又说:“车上树,牛上房,落脚安家保无恙”。这对夫妇便横下心来听天由命,带着两个孩子一路东行,沿路乞讨。爬过了九十九座山,趟过了九十九条河。是日正午,来到了一条大河边(就是现在定州大沙河),看到附近有村庄,一家人饥饿难奈,遂前往讨要。不想进村一看,村舍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不见人烟。夫妇二人正要寻觅点什么吃的,忽见一头牛正在倒塌的房顶上吃草。青年夫妇顿有所悟:“这不是牛上房吗?”再回过头看,有一棵低矮的枯树上,挂了一架破旧的纺车,两人同时惊呼:“这不是车上树吗!”两人一商量干脆不走了。然后放下行囊,搭了窝铺在此定居下来。从此,一家人靠挖野菜打柴度日。时间长了,他们到附近村庄借了种子,平地播种。第二年,庄稼长得又黑又壮,获得好收成。夫妇俩先还清借贷,留足籽种,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又逐渐置办了一些农具。一连几年大获丰收,盖了房屋,生活富裕起来。之后,又生了六个男孩。带来的老大名叫大河,老二叫小河,至此地生的老三名叫大水,四儿叫小船,其后生的几个按年龄顺序分别叫五儿、六儿、七儿、八儿。人们后来给这八个孩子编了个顺口溜:“大河小河,大水小船,五儿、六儿、七儿、八儿”。后来八个儿子都结了婚,而且有了孙子、重孙和曾孙。据说这一家发展到八十一口才分家,人口越来越多,村子也越来越大。由于其他姓氏人家也不时迁入,将原来的一家庄改名李家庄。

特色经济

经济概览

早在汉代以前,先民们 “耕而食,桑而衣,伐木艺竹而材。”种植业、畜养业、冶铸烧造业、手工制造业等十分发达,“大风飘谷,桑麻遍野,牛马杂牧,农畜并茂”,享有“中山多美物”的盛誉。隋唐时期,定州成为北方纺织中心,号称“桑麻遍野,户户机杼”,史有“定州富豪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的记载,生产的罗、绸绫、瑞绫、独窠绫、两窠绫、二色绫尤为著名,被皇帝指为贡品,部分产品通过“丝绸之路”出口西方国家。宋代的定瓷“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造型精巧,装饰绚丽,瓷质莹润,风格古朴高雅,除供朝廷御用外,还大量出口到埃及、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此时定州的缂丝技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不仅质地优良,而且色泽鲜艳,花鸟纹立体感很强,堪称丝织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定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战乱、破败、贫穷、落后的旧定州,初步建成了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新定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定州经济和社会各业充满生机和活力。1993年,全市粮油总产分别跨入全国百强之列,被国家确定为小麦、棉花、花生、草莓、蔬菜、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七大商品生产基地。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8年,全市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2000年,蔬菜、林果、畜牧三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被省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市,并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

定州市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城市带动“五大战略”,建设了化构,户户机杼”,史有“定州富豪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的记载。汽车、能源、煤化工、乳品、无公害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六大基地”,加快构筑“一城、三区、四镇”发展格局。国华定洲电厂、长安汽车、伊利液态奶、旭阳焦化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了定州经济的发展。建成了综合及专业市场93处,其中西城蔬菜、桥头钢网、高蓬布匹、中山工业品、流驼庄花生、地道桥钢材六大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均超亿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建成了以中山路、清风街为主轴的八纵四横棋盘式道路格局,初步形成了城市路网、电网、水网、气网、热网、信息网、程控电话、有线电视8大基础性配套工程。

突出定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特色,发展旅游经济,聘请高层次专家,调研、编制定州文化名城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河北文博园、中山公园等景观。开发和利用定州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编纂出版定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定州简史》、《定州风物志》、《苏东坡与定州》、《中山文化纵览》、《定州历史名人图谱》等。2007年,定州市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荣膺“环渤海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榜首,城市化率跨入全省县市30强。

名优特产

定州金牛眼药 定州眼药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较为有名的有张齐珠、马应龙、白敬宇三家眼药铺。他们生产的眼药以麝香、熊胆、珍珠、琥珀、冰片等名贵药材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功能,适用于暴发火眼、眼眩赤烂、沙眼等症状,药效显著。当时三家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洛阳、重庆等全国各地大中城市设分店,深受欢迎,畅销国内外。“金牛眼药”创始人张齐珠,定州市东大街人。1662年在定州城内十字街开设了张齐珠金牛眼药铺,并在柜台上摆设了一头栩栩如生的金牛作为标志,后以“金牛”作为注册商标。相传乾隆南巡,途经定州,患了眼疾,使用金牛眼药后,药到病除,乾隆亲笔御题“金牛张铺”四个大字,金牛牌眼药声誉随之远扬。1915年获巴拿马赛会金奖。后来,河北金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在定州成立。“白敬宇眼药”创始人白敬宇,回族,传说从西域迁徙而来,定居回民街。在定州创办金羊眼药铺,秘方制售眼药,疗效甚佳。传至第十五代传人白瑞启(白锡昌),逐渐扩大规模,取“白敬宇”谐音,以“白鲸鱼”为注册商标,并开发瓜子眼药、棒状草库眼药等多种眼药品种。1915年获巴拿马赛会奖。2003年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马应龙眼药”创始人马应龙,回族,定州回民街人。他在其父马金堂创制的定州眼药基础上,更名为“马应龙眼药”,设店于定州城内北街。马应龙眼药对眼疾适应症状广泛,一时名闻遐迩。1919年企业南迁武汉。1916年获农商部奖,1935年获实业部优等奖、全国铁路沿线一等奖,1936年获南京市政府优等奖等。1993年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三家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挥主动性,开发新产品,多次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优质产品奖。三大品牌先后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莲池牌健身球 莲池牌健身球的制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名牌产品。健身球为空心体,内置音板,每两球为一副,分为高音和低音,称“雌雄”二球,俗称“一公一母”。将双球置于手中,五指拨动,使之或正或逆运转,发出悠扬悦耳的音响。球面光洁,明亮夺目,有“掌上明珠”之美誉。老年人拿它锻炼身体,活动关节,又有“老人健身宝”的雅称。健身球经医学界推崇流传民间,成为行之有效的医疗健身器械。经常玩耍,可以疏通经络,强筋健骨,调和气血,陶冶情操,延年益寿。是防治老年人手麻、手抖及上肢关节炎、腱鞘炎等疾病,增强体质的一种辅助用品。莲池牌健身球具有质地优良,品种多样,规格齐全,价格低廉等优点,畅销国内外市场。产品有直径55毫米50毫米45毫米40毫米35毫米五种规格,有景泰蓝、工艺雕刻、仿镀金、镀铬、磁疗、美术球等10个品种40多个花样,包装考究,造型美观,深受人们喜爱。1982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1983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远销美、日、德等23个国家和地区。知名人士溥杰、国际著名学者牛满江都对莲池牌健身球感兴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为莲池牌健身球题写了“健康长寿”四个大字。1984年,国家领导人把莲池牌健身球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美国总统里根夫妇。

文体用品 定州文体用品生产历史悠久。清代以前,唐河沿岸就有打制刀剑兵器的作坊。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为制造体育器械。现已形成一批文体用品生产专业厂、专业村,主要分布在以大奇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生产大部分是采用手工操作,由龙头厂家或销售员向加工户订货,分散加工,生产规模相当可观。产品有刀剑、球类、体操类、田径类、举重类等400多个品种,种类繁多,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畅销全国各城市的文体用品商店和机关、学校、武术队、体育运动队等,远销美、德、日、意等20多个国家,深受用户赞赏。驰名中外的影片《少林寺》,就专门选用了定州市体育用品厂生产的武术器械,演员无不得心应手。

天冠牌、中州绿牌无公害蔬菜 定州市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环京蔬菜生产基地市,有蔬菜种植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建立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发展高效蔬菜、特色蔬菜。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8万亩,其中设施面积22万亩,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河北省前列。天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定点销售单位,引进韩国I2W型全自动化温室3栋,具有自动调温、调湿、灌溉、放风等功能,配有先进的棚膜、现代化保温和遮阴设施。并配套有自动精量播种流水线、多种规格的育苗穴盘和自动化净菜加工流水线等现代化设备。先后引种樱桃西红柿、金皮西葫芦、花羽衣甘兰、甜豌豆、芥兰等百余个国内外新特菜品种。该公司生产的天冠牌无公害精品特菜被评为1999中国河北省首届国际农业交流会推荐产品,199911月被省政府认定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200010月被中国(保定)特色产业经贸洽谈会评为特色产品精品金奖。

绿绿蔬菜花卉有限公司是定州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二期工程经营实体,拥有冀优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94栋。其生产的中州绿牌系列产品包括精品特菜、精品杂粮和糯玉米三大系列。精品特菜引进美国4号番茄、以色列樱桃番茄、荷兰彩椒、韩国金皮西葫芦等名优品种百余种,都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所产精品杂粮,又称中州绿牌八宝小杂粮,有麦米、苞谷米、黑香米等10余种,是低糖食品速冻糯玉米有紫玉米、白玉米、黄玉米三种,口感甜粘,营养丰富,既可鲜食、炒食,又可磨面制做年糕、粽子等。糯玉米生长期在100天左右,采摘后入低温库冷冻,春节期间上市,供不应求。2000127,中州绿牌系列产品经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检测合格,确定为河北省无公害蔬菜。天冠牌、中州绿牌无公害蔬菜达到绿色产品A级,获省级无公害标志资质认证。产品畅销北京、天津、石家庄、深圳、保定、张家口等大中城市及香港、台湾地区。

定州鸭梨 定州鸭梨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明末清初,定州农民在城西沙洼(现新兴庄附近)栽植从沧州引进的鸭梨,这是定州最早的果园。后经多年驯化,形成具有皮薄、个大、核小、肉细、酸甜适口、外形美观、耐贮耐运、营养丰富等特点的鸭梨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号称“定州鸭梨”。1994年,获全国名优稀特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并通过美国商检局检验认可。1997年,获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称号。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及国内各大城市。定州市现有鸭梨种植面积10万余亩,结果树面积达到6万余亩,年产鸭梨突破亿公斤。同时,定州市政府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之一就是以定州鸭梨为主的林果业,实施了万亩优质商品梨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调整树体、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品套袋、平衡施肥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果品品质。平均单果重200以上,果面光洁,优质品率达83%以上,年产套袋鸭梨3000万公斤。已形成新兴庄鸭梨市场。

冀合白猪 冀合白猪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瘦肉型猪专门配套系,是河北省“七五”和“八五”期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87年,定州市种猪场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市畜牧水产局和国营汉沽农场共同承担这一项目,历经8年,1994年完成。冀合白猪被毛全白,背腰平直,体型匀称紧凑,耳小前伸,外观清秀。是由7个优良猪种培育合成,包括ABC三个专门化品系。培育过程中,使用了国内外最优秀的基因材料和先进技术,实现了各系的专门化特点。杂种优势显著,突出特点是性能全面,一致性强,母猪单产高,综合效益好,非常适宜规模化养殖。父母代母猪平均产仔13.52头,商品代154日龄达90公斤,日增重816,料肉比2.921,瘦肉率高达60.3%。在常年生产条件下,一头父母代母猪每年可育成肉猪27头,生产瘦肉1146千克。这些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称号。定州市已形成以市种猪场、020仓库猪场、商业局万头猪场为龙头的繁育养殖基地,以及绳油村、东甘德、杨家庄等5个冀合白猪商品代繁育专业村,父母代种猪都达百头以上。各乡镇办建有百头冀合白猪场。

定州粉条 粉条制作在定州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以质优量大而著称。定州粉条以本地优质甘薯为原料。制作时,先将甘薯磨碎,经过滤沉做成淀粉团,尔后漏条晒干。可根据用户需求,加工成宽窄、粗细不同的品种。宽粉,最宽可达近2厘米,最窄只有5毫米。以粗细而分,品种多达十余种,最细的直径不足3毫米。产品质地纯净,条股均匀,色泽透明,拉抻有力,味道纯正,长期存放不腐不烂。夏季可做凉菜,冬季可做热汤。粉条炖肉,香味醇美。粉条炖白菜,清香素净,久煮汤清不浊。将粉条煮熟剁烂,可制成包子、水饺等馅料。爆玉米花时加入少量粉条头,粉条即可膨胀一至二倍,酥脆香甜。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主销山西和东北各省。

中山松醪酒 中山松醪酒创制于北宋,介于黄、白酒之间,质雅味鲜,健胃活血,夏季可加冰,冬季可加热饮用,是佐餐的佳品。因其配方独特,水质优良,具有独特风味,多次受到酒品专家的好评。1915年,中山松醪酒同茅台酒一道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酒赛获金奖。1990年获河北省轻工产品奖,1991年参加北京国际诗酒赛获金爵奖,1992年获国家专利,1993年获国际名酒联合会会员厂家证书。据记载,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被贬至定州任知州。上任途中,夜过漳河,士兵们点燃松明火炬来照明。苏东坡被瑟瑟寒风中弥漫的松香包围着,看到松树千岁之质,却被斧头砍断,被火烧成灰烬,与一束蒿草同样的命运,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他被深深感动了。到定州后,苏东坡决定好好利用松树,他将松针、松果与米、麦同酿,制成了中山松醪。尝之,酒味甘甜,略带苦味。苏东坡非常喜爱这种酒,作了一首《中山松醪赋》以赞之。诗中描绘了喝酒后的感受:“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驾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此酒一直沿传至1947年,由于战争原因,原永泰昌商号中山松醪酒厂倒闭。直至1987年,才由定州市中山松醪酒厂重新恢复生产。中山松醪酒以优质黄米为主料,外加三七、党参、杏仁、松籽、山楂等多种中药材,利用黑龙泉矿泉水精酿而成。汇酒香、蜜香、松香于全液,聚营养、药力、醇美为一体。经有关部门鉴定,此酒含有14种微量元素,对防治心血管病有特效。常饮此酒,可舒筋活络,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新宗熏肉 新宗熏肉系列产品是定州市新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真空熏肉系列、火腿肠系列、散装酱卤肉系列和生冷鲜肉系列四大类200多个品种。相传熏肉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他采用了南方腊肉的熏制手法,结合了本地的猪肉特点,使这一工艺传承千年而不衰。据记载,乾隆皇帝南巡时,驻跸于定州行宫众春园,州府所献贡品即是此种熏肉。鲜嫩酥软的熏猪蹄、香而不腻的熏肘花、风味独特的香草鸡、韵味回长的五香驴肉、口齿留香的熏烤鸭,既有传统肉食风格,又融入了现代人品味,形成了独有的特色风味。该产品易携带,易储存,方便卫生,老少皆宜,是居家、旅游、宴席、饭店、馈赠的佳品。畅销全国各地,设有100多家连锁店,深受消费者青睐。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饸饹 为北方达斡尔族食品,早在元代就传入中原,既是小吃,也可做主食。色灰红,呈圆条形,咸香,利口,劲道。有荞麦面轧成的,有红薯面掺榆皮面轧成的,荞麦面饸饹略白一些。制作方法是把荞麦面或红薯面倒在盛器中,加水和成面团。将饸饹床子架于沸水锅上,把面装入饸饹床子,用手压下床子把,饸饹便从床子里压出,直接下入开水锅中,待煮熟后捞出。可凉拌,可热食。若热食,既可吃原汤的,亦可加卤,随个人口味。

扒糕 扒糕是一种传统小吃,约有150多年的历史。扒糕用荞麦面制成,色呈灰色,随食随用小刀打成块装盘,以蒜泥、醋、酱油等佐料食之。“好吃的扒糕,缺不了蒜”。价格低廉,食者众多。以前,只在集市上才可买到,现在常年出售,多沿街叫卖。制作方法是将凉水倒入大锅内烧开,把荞麦面倒入,用木棍搅成团后,用手沾凉水拍成圆饼形,凉凉后即可食用。佐料可浇入,也可另用碗盛,醮着吃。

清风店烧饼 清风店烧饼创制于民国初年,以其外焦里嫩、香酥可口、个大实惠、老幼皆宜而负有盛名,是定州有名的小吃。烧饼以精粉、芝麻、花生油等为原料,呈长方形,一面布满芝麻,一面为光面,贴在缸炉内壁烤出。制作工艺精细,选料讲究,配方严谨,火候适当,现做现卖,出炉时香味扑鼻,趁热吃酥脆可口,风味独特。该小吃以清风店北街的高家、王家最为著名,节假日集日供不应求。有些人到外地省亲,也专买清风店烧饼馈赠亲朋。外来旅客有知其名者,也特意购买清风店烧饼以享口福。

定州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