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

发布时间:

(二)名著阅读
【东城】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智取生辰纲》一节,写了杨志押送生辰纲,①、吴用等劫取生辰纲,他们在②相遇时斗智斗勇的故事。其中,杨志的③性格特点得以充分体现,最终导致押送失败。
答案:①晁盖(或:刘唐、白胜、公孙胜、三阮)②黄泥冈③粗暴蛮横(或:急功近利/自以为是)【西城】
古典小说《水浒传》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全书描①(地名)聚②(人名)曾与在黄泥冈智取了杨③。答案:①水泊梁山(梁山泊梁山)②吴用③生辰纲(金银担)【朝阳】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①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它在刻画人物、运用语言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如《唐雎不辱使命》,通过人物具体生动的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②的性格特点。答案:①刘向②秦王【海淀】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他们个个性格鲜明:“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这写的是“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写的,他们两人一样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甲还有“粗中有细”的一面,但乙的性格则更为
甲:乙:
答案:甲:鲁达(或:鲁智深、鲁提辖乙:李逵鲁莽(或:有勇无谋)【通州】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汉代①在原《国策》《短书》《长书》等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主要记录了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这些谋臣策士往往采取巧妙的劝谏方法,让君王采纳建议,有所建树。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写了③的故事。
答案:①刘向(1分)②战国(1分)③邹忌用讽喻的方法规劝齐威王,(1分)齐威王纳谏,修明政治,使齐国强盛的故事。(1分)

1

【大兴】
《孟子》是1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孟子在《(2)》一章里阐述的要有所成就必先经受磨炼的思想,鼓舞许多历史英雄战胜了眼前的困难;他在另一篇《鱼我所欲也》里以3二者不可得兼设喻而引出的“舍生取义”的精神,也激励许多志士仁人实现了人生的理想。答案:(1)儒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鱼和熊掌【房山】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在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色彩最浓。全书共计33篇,以记言为主,按划分。所记人物是鲜活的,如不辱使命的(人名;所叙故事是生动的,如讽谏君主的》一文;所讲道理是深刻的,如广开言路等。
答案:国别唐雎邹忌讽齐王纳谏3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增减字该空不得分)【怀柔】
《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关雎》这首诗即选自这部诗集,是诗集的首篇。诗歌描写了一位②在河边,一位③在远处思念她。答案:①诗经②淑女③君子【平谷】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集。全书10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他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其中的《藤野先生》一文记录的就是鲁迅在学习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藤野先生的的高尚品格,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答案:回忆性散文日本留学时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3分。每空1分)
①》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傅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儿子要做一个②的艺术家。答案:①傅雷家书②德艺俱备(人格卓越)【丰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总集,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为。《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在诉说相思之苦,如我们学过的《》就描写了一个男子想追寻所爱之人,但路远水长,不能如愿,因痴迷而产生幻觉的情景。答案:诗歌赋比兴《蒹葭》
2

【昌平】
《①》这篇课文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②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③”的主题。答案:①《智取生辰纲》②章回体③官逼民反【密云】
《孟子》是①经典之一。书中记载了②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其中《鱼我所欲也》提出了③的主张。答案:①儒家②战国③舍生取义【燕山】
《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汉在原《国策》等书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主要写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为例,用的方法规劝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意见,决心广开言路,因此修明政治,使齐国大治。答案:国别刘向讽喻【门头沟】
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好汉们聚义梁山的故事,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被称作“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这部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人名在状元桥戏弄并三拳打死郑屠,有力地表现了他见义勇为、疾恶如仇、鲁莽直率而又③的性格„„答案:①官逼民反②鲁达(鲁提辖)③粗中有细【延庆】
《孟子》是①所作,和《论语》一样,属于②家经典之一。《孟子》中的文章语言丰富,擅长说理,留下了很多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语句。我最欣赏的一句是③。
答案:①孟子及其门人②儒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舍生取义(其中之一即可)【顺义】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国别体史书,是汉代①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编辑而成,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们的言行。其中《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唐雎面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在外交上战胜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邹忌以③的小事设喻,委婉进谏,使齐国强大的故事。
3

答案:①刘向②秦国③自己与徐公比美
【东城】8.名著阅读(3分)
儒家经典《孟子》相传所作。它长于言辞,善于用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是为了阐明的观点;《鱼我所欲也》则用的事例,论证了即使普通人也有“舍生取义”之心的看法。答案:
孟子及其门人生于忧患(乞人)不受嗟来之食(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西城】8.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时期的诗歌305篇,故也称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蒹葭》属于“风”“雅”“颂”中的“”。答案:
春秋诗三百风(国风)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朝阳】8.名著阅读(3分)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宽恕待人;认为人都有“本心”,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一文中的“舍生取义”和的故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答案:
①孟子②鱼我所欲也③不受嗟来之食(行道之人和乞丐不接受施舍)(共3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海淀】8.名著阅读(3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就是用起兴,引出答案:
①儒家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③蒹葭④伊人(共3分。共4空,①②空,每空1分;③④空每空0.5分)
【通州】8.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①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②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学习方法等,如“礼让为国”、“见贤思齐”、“有教无类”。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③的辩证关系。答案:
①儒②孔子及其弟子③学与思(共3分。共3空,每空1分)【大兴】8.名著阅读(3分)
《论语》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比如关于学习态度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关于学习方法的等。答案:
1)儒家2)四书五经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共3分。每空1分)【房山】8.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首创体。《论语》中多记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意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说求知要实事求是;

4

沿用至今的成语既强调了在学习方面不断温习的重要,也阐明回忆过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道理„„答案:
语录温故知新(本题共3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怀柔】8.名著阅读(3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郓城市)人,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著,是中国典籍中的一部。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篇提出了于国于民都要有意识的观点。答案:
①战国②儒家③忧患
【平谷】8.名著积累(3分)
《战国策》是一部史书,由西汉时期编订。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巧妙的用自己与的故事,去讽喻指出齐威王受蒙蔽更严重,劝说其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答案:
国别体刘向城北徐公比美(共3分,每空1分,第二空有错字不得分)【石景山】8.名著阅读(2分)
《论语》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有关的问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格言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
①儒家②修身做人评分:共2分。每空1分。【丰台】8.名著阅读(3分)
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论语》《孟子》作为学说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其中,孔子提到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孟子倡导的“”的主张,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一脉相承。答案:
儒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舍生取义评分说明:共3分,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昌平】8.名著阅读(3分)
》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鲁迅回忆了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学习时的情景;还表达了在得到第一部《山海经》时,对家中女工深深的敬意。答案:
①《朝花夕拾》②三味书屋③阿长(共3分。每空1分)【密云】8.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是(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体史书,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战国策》长于说事,善于铺陈人物语言,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借自己与(人物)比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答案:
①西汉(汉代)②国别③徐公(共3分。共3空,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燕山】8.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蒹葭》是其中的一篇。诗中创设一个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特征的



5

(季节)凌晨的景色,在这个情境中主人公浮想联翩、幻觉迭现,呈现了交错、反复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爱情的真诚和执著。三章的起始两句都采用了的艺术手法,起到了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和平衡结构的作用。答案:
诗歌总集深秋(秋)兴(起兴)(共3分。共3空,每空1分)【门头沟】8.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汉代在原《国策》等书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主要写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为例,的方法规劝齐王,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使齐国大治。答案:
1)国别2)刘向3)讽喻(共3分。每空1分)【延庆】8.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塑造了梁山个英雄形象,其中只有三个女性英雄,一丈青扈三娘的丈夫是个子不高的梁山好汉,名叫(姓名或绰号)母大虫顾大嫂和母夜叉孙二娘都是用(职业)身份为掩护,给梁山打探情报。答案:
3分)108矮脚虎王英(只写绰号或姓名均可)开酒店
【顺义】8.名著阅读(3分)
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节,杨志为了将生辰纲安全送达东京而乔装出行,自己扮作①,士兵扮作脚夫,昼伏夜行。梁山好汉设计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结果杨志被等人扮成的枣贩子和装成的卖酒的汉子用迷魂药迷倒,最终押送失败。答案:
①商人②晁盖(或吴用)③白胜评分:共3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

6



7


8


9



10




11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思想内容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左传》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例如选入初中课本的《曹刿论战》就是优秀篇目的代表。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在长勺的一场战争。根据题目可知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所以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做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同时也写出了鲁庄公的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从上文可以看出它还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内容取材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附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年),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今山东肥城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策士们游说诸侯国的言论资料。全册书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以及相互倾轧的阴谋诡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起三家分晋,下至楚汉之争二百多年中,各诸侯国之间和各国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相

12

互倾轧、昏庸腐朽,以及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些都为研究战国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社会影响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初中课本选自的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唐雎不辱使命》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唐雎,也作唐且。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怀怒未发,休祲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战国策》中涉及到的成语
13

一尘不染大庭广众两败俱伤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羽毛未丰引锥剌股门庭若市返璞归真狡兔三窟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画蛇添足挥汗成雨三人成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附:刘向介绍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贵君轻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一书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书中渗透的孟子的思想主张。笔者将中考涉及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并把初中课本中涉及到相应部分进行了梳理以方便学生备考。.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亲亲。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初中课本选取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体现,他在文中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其中的“人和”、“得道”即得人心,人心归顺,所向披靡。由战争之道上升到治国的道理。.道德伦理
14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初中课本选《鱼我所欲也》讲的就是“义”的重要性,义重于生,义重于利,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哲学思想及认识论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
《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初中课本选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指出有许多必须经历的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孟子还提出了要有忧患意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没有忧患意识,最终会走向灭亡。
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要尊重客观规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而且,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附孟子介绍:
孟子(372-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5

名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