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8-08-22 18:07:26

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数集X={(2n+1)π,n是整数}与数集Y={(4k±1)π,k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

(C)X=Y (D)XY

[Key] 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C;

(2)如果圆x2+y2+Gx+Ey+F=0x轴相切于原点,那么

(A)F=0,G0,E0 (B)E=0,F=0,G0

(C)G=0,F=0,E0 (D)G=0,E=0,F0

[Key] (2)C;

(A)一定是零 (B)一定是偶数

(C)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 (D)不一定是整数

[Key] (3)B;

(4)arccos(-x)大于arccosx的充要条件是

(A)x(0,1] (B)x(-1,0)

[Key] (4)A;

(A)是第一象限角

(B)是第三象限角

(C)可能是第一象限角,也可能是第三象限角

(D)是第二象限角

[Key] (5)B.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24的矩形,求圆柱的体积.

(2)函数log0.5(x2+4x+4)在什么区间上是增函数?

(6)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只要求写出式子,不必计算).

[Key]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2)x<-2;

(4)-20;

(5)0;

三、本题只要求画出图形.

[Key] 三、本题考查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内画出图形的能力.

:

四、已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Key] 四、本题考查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证明:设三个平面为α,β,γ,且α∩β=c,α∩γ=b,β∩γ=a.

α∩β=c, α∩γ=b,

从而cb或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cb交于一点,cb=P.Pc,cβ,P∈β;又由Pb,bγ,P∈γ.于是P∈β∩γ=a.

所以a,b,c交于一点(P).

(2)cb,则由bγ,c∥γ.又由cβ,且β∩γ=a,可知ca.

所以a,b,c互相平行.

[Key] 五、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对数方程的解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法一:由原对数方程得

cx2+d=1.

这个不等式仅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成立:

c>0,1-d>0,c>0,d<1;

c<0,1-d<0,c<0,d>1.

解法二:原对数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1)x>0,

cx2+d=1.

因此,条件组(1)(4)可简化为以下的等价条件组:

(1)x>0,

(5)x1,

这个不等式仅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成立:

c>0,1-d>0,c>0,d<1;

c<0,1-d<0,c<0,d>1.

再由条件(1),(5)(6),可知c1-d.

六、(1)p0,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z2-2pz+q=0有两个虚数根z1,z2.再设z1,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是z1,z2.求以z1,z2为焦点且经过原点的椭圆的长轴的长.

[Key] 六、本题考查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几何意义、椭圆的基础知识和轨迹方程的求法.

(1)解法一:因为p,q为实数,p0,z1,z2为虚数,所以

(-2p)2-4q<0,q>p2>0.

z1,z2为共轭虚数,z1,z2关于x轴对称,所以椭圆短轴在x轴上.又由椭圆经过原点,可知原点为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

根据椭圆的性质,复数加、减法几何意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椭圆的

短轴长=2b=z1+z2=2p=2p,

解法二:同解法一,q>p2>0.

根据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可知z1,z2关于x轴对称,所以椭圆短轴在x轴上.又由椭圆经过原点,可知原点为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

根据椭圆的性质和复数的几何意义,可得椭圆的

:也可利用椭圆长半轴的长等于短轴上的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直接得出

(2):因为椭圆经过点M(1,2),且以y轴为准线,所以椭圆在y轴右侧,长轴平行于x.

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Key] 七、本题考查解三角形和用坐标法解几何问题的能力.

a=6,b=8.

如图,设△ABC的内切圆圆心为O,切点分别为D,E,F,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内切圆方程为

(x-2)2+(y-2)2=4.

设圆上动点P的坐标为(x,y),

因为P点在内切圆上,所以0x4.于是

S最大值=88-0=88,

S最小值=88-16=72.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ABC是直角三角形,r=2.

内切圆的参数方程为

所以圆上动点P的坐标为(2+2cosα,2+2sinα).从而

因为0≤α≤2π,所以

S最大值=80+8=88,

S最小值=80-8=72.

[Key] 八、本题考查数列的基础知识、不等式的证明和数学归纳法的运用.

(1)证明:先证明xn>2(n=1,2,).用数学归纳法.由条件α>2x1=α知不等式当n=1时成立.假设不等式当n=k(k1)时成立.n=k+1,因为由条件及归纳假设知

再由归纳假设知不等式(xk-2)2>0成立,所以不等式xk+1>2也成立.从而不等式xn>2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第二个步骤也可以这样证:

所以不等式xn>2(n=1,2,)成立.

也可以这样证:对所有正整数n

还可以这样证:由于对所有正整数n

(2)证法一:用数学归纳法.由条件x1=α≤3知不等式当n=1时成立.假设不等式当n=k(k1)时成立.n=k+1,由条件及xk>2

证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当n=k+1时成立用以下证法.由条件知

再由xk>2及归纳假设可得

x1>x2>>xn>xn+13.

因此,由上面证明的结论及x1=α可得

xn3,则由第(1)小题可知xn+1n,从而有xn+1<3.

xn>3,则由第(1)小题可知x1>x2>>xn>3.由此式及上面证明的结论,可得

九、附加题,不计入总分.

如图,已知圆心为O、半径为1的圆与直线l相切于点A,一动点P自切点A沿直线l向右移动时,取弧的长为,直线PC与直线

[Key] 九、(本题不计入总分)本题考查导数概念、微分法和利用导数概念的物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得

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