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高考历史 考前冲刺模拟 - 卷7

发布时间:2020-03-30 21:51:10

精英特训模拟——卷7

1、下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 )

A.酿酒源于东汉的史实 B.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

C.自给自足的家庭副业 D.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

2、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战国时期,“军国主义”抬头,自然会有法家出现。各国之间战争愈演愈烈,社会不安加甚,自然会刺激人们寻求解决途径;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和创造新伦理系统的墨家,也就应时而生。这表明百家争鸣( )

A.是“军国主义”思想的外显体现 B.与物质生产的丰富密切相关

C.体现战乱年代人民渴望安定 D.植根于变动剧烈的社会现实

3、“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王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东汉)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重视 B. 王莽时儒生转为学习道家思想

C. 东汉时察举制重视出身门第 D. 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发展

4、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是指( )

A.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B.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C.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D.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5、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6、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33万余家,从业人员2467万多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近14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C.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D.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7、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被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
B.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
C.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
D.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8、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9、   1991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

该计划反映出(   )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
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
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10、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11、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  )

A.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 C.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  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

12、   1970年,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以其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而移居美国,成为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

这一现象说明(   )

A.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
B.东西方文学的碰撞与冲突
C.美苏“冷战”在文化上的表现
D.苏联主流文学被西方认可

13、   材料一 中国的行会约始于唐,当时在市中按行业组织成行,有行头管理,负责向政府纳税……行户之间相互帮助,行头代表本行利益,有事与官府交涉。工商业者要按行向官府供应百货,官府上下勒索,各行苦不堪言。宋代的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的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为了防止本行内部的竞争,行会评定物价,规定了行户不得离开这一规定而“违众独减”。唐宋时期的行会大体上已是工商业者的独立组织,其组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保护本行业的利益,同时也在于使行业内部保持平等,防止因为激烈竞争而分化。

   西欧城市的状况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城市里有各种市政组织和行会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是封建性的。行会是一种手工业同行组织,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会。它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抵制封建主的剥削,其次是为了防止同行竞争。行会规定物品的价格、质量,这对保证质量,防止竞争,发展生产是有利的。城市中行会的首领,加上一些市民代表、医生、教师等,共同组成城市政府。城市政府大多实行民主政治,遇到事情协商解决。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在世界文明史上引起的震动具有显著的超文化差异的特征。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学说鼓舞着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从现代民主政治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正是这两次革命把由英国革命正式开始的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大幅度地推向了深广,并最终完成了现代民主政治基本形态的构筑。

——引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止,历时11年,是晚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社会变革。工业化继续发展,民主化继续深化,两者都出现高潮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清末“新政”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的高潮。从1903年起,清廷成立商部(后改组成农工商部),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承认民间商人自由经营现代工商、铁路和金融业的权利,确立了现代企业的合法地位。从1904年起,民办企业数明显增加,出现了私人集资办企业以取代官办企业的明显转变。到1911年,各地出现了民办工厂347家。中国从沿海口岸到内地农村,都更强烈地受到现代化经济成分的影响。

   与此同时,民主运动重新焕发生机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就运动方式而言,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形成了民主运动的两大阵营。无论是革命派还是立宪派都对早期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革命派的存在及其影响力和力量的不断扩大,对清廷构成直接威胁和巨大压力,迫使清政府加快变革的步伐。立宪派则积极参与推动了宪政改革。

   工业化和民主化运动推动了清末经济、教育、军事和政治等领域的变革,使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解体,现代社会渐露头角。

——摘自谭来兴《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中国古代行会和西欧行会异同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说明启蒙运动对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解读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田庄经济。根据材料描述“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并结合东汉豪强地主控制下的庄园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史实可直接判断出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项。酿酒起源于东汉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从文字和图片材料中不能得出“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的信息,B项错误;根据图中“宽袍大袖”的人和“监视劳作”酿酒的场景,可以排除是“家庭副业”的可能性,C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军国主义’抬头……法家出现”“战争愈演愈烈……刺激人们寻求解决途径……道家……墨家……应时而生”可知,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现实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C项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够全面。B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察举制更注重人的德行,说明儒家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王莽时期儒生转为学习道家思想,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东汉时期的察举制注重人的德行,而不是注重门第,排除C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这里是问本质问题,A、D两项是现象,B项显然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以私有制为基础、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以自由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这是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否定,说明经济改革领域出现了过激的倾向,故C项正确。经济学家只是制定经济改革计划,无法判定其是否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改革对物价的重视,但不能说明物价问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B项错误;该计划全面推崇私有制,与新经济政策的精神不符,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古希腊人“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说明了古希腊人注重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的含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索尔仁尼琴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遭到苏联政府驱逐后移居美国,反映出美苏在文学领域也存在对抗,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文学体现了人民的巨大苦难和对压迫的反抗,表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与“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不符,A项错误;“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体现的是苏联文学,B项错误:“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表明被西方认可的不是苏联的主流文学,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特点:行会是工商业独立组织,保护本行业的利益,并使行业内部保持平等,通过定价等方式防止本行业由于剧烈竞争而分化。中国的行会有时是官府的工具,对工商业进行管制和压榨;西欧行会的独立性更强,参与城市政府管理,对城市的发展和西欧政治的影响更大。
2.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初步解放人的思想;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787年宪法根据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学说,规定了美国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的职责与权利;法国的《人权宣言》阐述了天赋人权学说,体现了要求摧毁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思想。
3.解读:戊戌变法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孙中山反清民主革命愈演愈烈,国内外及朝廷上下要求改革,清朝统治集团认识到不改革旧的社会体制也就无法继续维持统治。清末“新政”开始的社会变革,使社会工业化继续发展,民主化继续深化。迫于新兴资产阶级强大压力,适应工业化发展客观要求,清政府调整工业化政策,通过扶持民间工业的发展,并赋予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工业化纳入了法治的轨道,民办企业的增加,使得中国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实力大增。20世纪初,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请完成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现代资产阶级共和国;立宪派主张在不废除君主的前提下,通过和平、合法合渐进的方式改革传统的政治体制,制定宪法,召开国会,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他们都对早期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革命派以中国同盟会为领导核心,利用报刊宣传民主思想,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组织民众投身到民主运动中去。立宪派参与宪政变革,从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到仿行宪政的实施,再到宣布提前召开国会。他们利用资政院、谘议局等合法场所,抨击专制政治,推动宪政改革。清末民主运动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尤其是导致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使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解体,为辛亥革命革命后的早期现代化作了充分的准备。但这时中国社会封建专制统治依然如故,传统的社会结构改变也不大,获得一定发展的资产阶级还处于无权的地位。“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迈进近代社会的典型期。改革和革命共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解析: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最增长迅速。

说明:苏联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里大幅度下降。

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主要是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

2020届 高考历史 考前冲刺模拟 - 卷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