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7-11 04:41:14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

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 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昏:傍晚。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A.“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表述错误。B.“温情表述错误,无中生有。D.“怅惘若失的心绪。应是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就能完成。

本题考查句子的做的鉴赏,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能够判断出正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昔人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 “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

2)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A错误,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B错误,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不是地名。D错误,暮色中的乡关之景,表现缠绵的乡愁。

2)首联描写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颔联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故答案为:⑴C

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词语理解、内容、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松篁 ,竹与松,另比喻坚贞的节操。桃李花开代表春天的到来。这几种植物起到铺垫和衬托的作用,兰花和它们都不一样,在幽暗处悄然开放,春意盎然,具有不显眼、不媚俗的高贵之美。

这两句描写突出兰花格调高雅,是世间不俗之物,斜倚、笑傲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兰花人的性格, 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起来谈,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解释句子的内容和含义。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答苏辙的“________”,以“________”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答案】 1)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

2)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

示例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解析】【分析】(1新塔、坏壁对应旧宿、僧房蹇驴嘶对应但鸣嘶

2)写作背景:曾经借宿过的渑池僧舍,如今已经成为一座收藏逝去老僧骨灰的新塔,再次路过渑池的苏轼、苏辙兄弟,再也无法查看曾经在僧舍里的题字了。人生动荡漂泊,总是会让人生出愁绪,可是苏轼在诗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却这样劝勉弟弟,同时也抚慰世人。名词解释: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旅程中的足迹像什么呢?应该就如飞来飞去的鸿鹄,随机停歇,在雪地上留下的泥爪印一样。鸿鹄到处飞,从不确定目的地,落脚点本来就是偶然不确定的事情。人生无常,顺其自然,该来来,该去去,不必牢牢惦记,时时牵挂,便可少些烦恼。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故答案为: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

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

示例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通过分析诗句中所写的人、事、物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再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句子诗句答题。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心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逐句逐词分析诗歌内容,通过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答案】 1)思乡之情。

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解析】【分析】(1)《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译,加入一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 思乡之情。 2 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抓住关键词, 乡关 ,指的是故乡,据此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对古诗意境的赏析与理解。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即可在脑海中呈现一幅美丽的景象,再结合诗句写下来即可。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说说首句中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答案】 1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分析】(1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首先要解释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答出所表达的情感。如:缓慢、慢慢。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的愉悦闲适之情。

2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可从侧面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赏析。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查考生对炼字的效果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诗句中该词语 的表达的内容,表现诗人的情感。考生要掌握诗词鉴赏题型的特点及其答题模式。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能超出限制,在赏析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辨析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赠苏绾书记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注】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学、书籍、文章等。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意?

2)诗中应计日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月夜: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案】 1)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1)本诗一二两句的意思为: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写明了苏绾的才能, 这也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第二句的问句体现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

2)结合诗意分析,应计日的意思为:计算着分离的日子,“莫经年的意思为:不要长年滞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这是诗人设想苏绾走后苏绾的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实则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据此作答即可。

3)结合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赠苏绾书记》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月夜》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含蓄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焦灼和对妻儿及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写作意图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和写作意图,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本题考查探究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想象、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渲染烘托等。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方法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诗歌诗歌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即可明确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想要摆脱一切束缚,回归自由。

【解析】【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上片追叙宋神宗熙宁四年秋,兄弟二人同游陈州柳湖的情景,表现苏轼、苏辙二人游湖时欢快、悠闲的心情。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苏轼、苏辙二人离合的情思。篇末提到归去,是因为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早日隐退而为夜雨对床之乐的约定,即使日后能如愿以偿,与当前的别离仍有巨大的时间差,因而深感痛苦和无奈,可见离愁的深重。 《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此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做官与退隐之间选择上的徘徊困惑的情态和矛盾的心理。

故答案为: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想要摆脱一切束缚,回归自由。

【点评】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3)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修辞手法:用典。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另外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解析】【分析】(1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所以运用的是: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诗人被贬23年,今朝回来,感慨万千。在诗中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同时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本诗是诗人回洛阳途中,在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对诗人的遭遇表达同情和惋惜,刘禹锡在和诗中虽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但以长精神,表达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

故答案为:修辞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另外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用法和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学习过程中药注意书本上的注释。

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准赏析的角度,从内容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考生要全面理解诗歌,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理想抱负、情感思想等进行分析。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 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 “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 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E. 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答案】 B,D

【解析】【分析】B项有误,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

D项有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比喻自己,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故答案为:BD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二、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A,多么体面的A,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乙)B双手抱着头,陷入了沉思。他的一生,从童年到现在,一幕幕在他眼前闪过。这二十四年他过得怎样?好,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忆着,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非常满意,这一生过得还不怎么坏。

        当然也犯过不少错误,有时是因为糊涂,有时是因为年轻,多半则是由于无知。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激烈搏斗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1)甲文选自              》,其中的A        ,乙文选自              》,其中的B           

2)两个文段中人物的命运如何?试分析造成他们命运的原因。

3)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也有人说,要出淤泥而不染。社会对人的成长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合以上两步名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 1)骆驼祥子   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2)甲文中祥子命运悲惨,被磨灭了奋斗的意志,自甘堕落;乙文中保尔不屈服于命运,不断的反抗社会,反抗命运,虽然生活艰苦但实现了自我价值。造成他们不同的 命运的原因,既有社会现实,两人都处在黑暗的社会中;也有个人因素,祥子在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后,变得颓唐消沉,保尔终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3)示例一:我认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没有人能逃脱社会的影响 。就像祥子,不管他怎么努力,怎样奋斗,怎样要强,最终抵不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拗不过扭曲的社会心理。

实例二:我认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但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就像保尔,不管社会怎样黑暗和不公,他都能反抗,勤劳,正直,勇敢,不管受了多少次伤,他都能坚韧,顽强,积极,乐观。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涉及到了名著《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书只要读过,就能解答。

2)这道题不是很简单,这需要深入到文章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且还需要阅读一些课外的资料这样才能较好的解答此题。名著阅读不能浮皮潦草,否则这道题就没法解答。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回答,但一定要有理有据,语言流畅,联系这两本名著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二、语段阅读(共19题;共209分)

1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许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作为两朝辅臣忠心报国的见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这是______________先生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他对强烈的亡国之痛的描述,也是他作为一个薄命君王的悲苦境遇的反映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zhǔ    ),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

1)看拼音写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子牛   

jì________   zhǔ________

2)在文中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文段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4)文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人名是________

【答案】 1

;祭

;嘱

2);

3)鞠躬尽粹;鞠躬尽瘁

4)鲁迅

【解析】【分析】(1社稷指国家。注意孺子牛的正确写法和遗嘱的正确读音。

2)这道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分别列举了诸葛亮、鲁迅、李白、李煜、陆游五位历史人物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属于并列关系,因此方框里都应该是分号。

3)这道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4)根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可判断出人物是鲁迅。这副对联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爱憎分明的态度立场。

故答案为:⑴ jì;祭;嘱

鞠躬尽粹 鞠躬尽瘁

鲁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字形的区分。

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注意把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作者。

13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竹颂

    ①冬天来临,树木都落下变黄的叶子,变成光秃秃的,而你——翠竹,却在寒风中伸开傲雪的双臂,迎接冬神的到来。

    ②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在冬天,依旧是翠绿如常,幽香袭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子,却具有不平凡的气质。

    ③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挺雪傲霜,它还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挠的气概,难怪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它。

    ④我见过有斑斑泪痕的湘妃竹,高大挺拔的楠竹,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凤尾竹,还有不引人注意的小毛竹,它们不管是大是小,是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都是那么的坚定,端直挺拔。

    ⑤我赞美翠竹,是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竹就是这样,牢牢扎根在山上,小道旁。砍去了它的躯干,还有在地里的竹鞭;挖去了它的鞭,更有那深埋在地下的竹根。它是那么具有顽强生命力。当地上冒出小笋子,不论压在笋身上的东西有多大,多重,它都不屈服。难怪人们用________来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我看这一点也不过分。竹,它总是无忧无虑地长着,从不要人给它修枝、施肥、浇水,但它仍是生气勃勃的。

    ⑥竹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有的被用来做箭矢、编制竹器,有的用竹子做栋梁之材,修建房屋;还有的做成竹笛、箫等乐器给人们以欢乐;还有的被当做燃料烧成灰,它却毫无怨言。

    ⑦我赞美翠竹,歌颂翠竹,赞美它不畏风霜的性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歌颂它像老黄牛一样把全部献给人们的高尚情操。我还要赞美它端庄、欣秀、挺拔!

    ⑧啊!我赞美竹!

1)文章第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入哪三种植物?

2)冬天里岁寒三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3)这篇散文要赞颂的对象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其作了赞颂?

4)第段中难怪人们用________来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我看这一点也不过分。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5)文章第段中引用了一首咏竹的诗,你知道这首诗是谁的作品吗?请你查找资料,将诗句补充完整。

6)你还知道哪些咏竹的诗,请你任选你欣赏的两首,抄录在下面。

【答案】 1)松、竹、梅

2)依旧翠绿如常,幽香袭人。

3)文章赞颂的对象是竹,赞美它不畏风霜的性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歌颂它全部奉献给人们的高尚情操,赞美它端庄、欣秀、挺拔。

4)雨后春笋

5)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等。

【解析】【分析】(1)〝岁寒三友〞泛指松、竹、梅三种植物;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2)考查冬天里岁寒三友的共同特点,阅读第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依据意思写词语,在与平时对词语的掌握及理解。雨后春笋: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郑板桥的《竹石》另外两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6)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人、诗题、名句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14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成功成名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成功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功着。我们的每一个进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战胜的每一次困难都是成功,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作为一名学生,他完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一位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伟人自然有伟人的成功,但凡人同样也有凡人的成功。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有人认为:只有高官、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我们说,只要你不停止,不放弃,就没有失败,失败只是暂时的停止和受挫,受挫一次,成熟一点,理智一分,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英国的笛福一生在事业上屡败屡战,忽而发财,忽而破产;一时受到国王的赏识,一时又被捕入狱,但他从未停止奋斗和追求,最后成为著名作家。

    人不是为了吃苦而生,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来。人生应该是幸福、快乐的。而幸福、快乐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变得格外地多彩和生动。

    生活应该是一个个成功的纪录,而绝不是一次次失败的连缀;人生也应该是由无数个成功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它无需别人的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在人生中,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大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

    我们应该学会品尝成功。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营养,汲取动力,汲取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画线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选文中说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概括你获得成功的两个事例。

4)根据你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每方面写出一条即可。

5)文中提到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他的著名作品是什么?你还知道英国的哪些作家,他们有哪些代表作?(写出两位作家,每位一部作品即可)

【答案】 1)成功是一种感受

2)举例论证

3)略

4)成功的秘诀就是锲而不舍;人是自己的幸福的工匠;一个人应当奋斗,奋斗是有力量的。

5)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作者在文章第1自然段点出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成功是一种感受。

2)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需要我们掌握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画线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3)获得成功的两个事例,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4)考查对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的积累。成功的秘诀就是锲而不舍;人是自己的幸福的工匠;一个人应当奋斗,奋斗是有力量的。

5)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能力。(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名言警句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5)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

2)课文写了小弗郎士听到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表达了他什么感情?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案】 1)法

;都德

2)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3)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如果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就会随时激发爱国热情和斗争信心,这就好像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1)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作者必要时要死记硬背。答案:法国  都德

2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是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言。这句话是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3)应先答方法:比喻。然后在说明用什么比喻什么,再联系课文讲清楚比喻的效果。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否则,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16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傅雷家书

1954102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阅读选段,说说这封信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而写的,其目的是什么?

2)傅雷曾对儿子说:只要你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在这封信里,作者认为坚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作者在文中说: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请自选角度为这句话做批注。

4)傅雷在另外的信中曾经对儿子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在这封信中,作者也是把儿子变成了朋友来看待的。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针对傅聪精神消沉而写的。其目的是劝慰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2)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3)这句话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

4)在这封信中,傅雷既像长辈一样开导劝诫儿子,又如朋友一般,把自己放到与儿子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儿子的声音,予以鼓励,并提出建议。

【解析】【分析】(1)从选文中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等句分析,这封信是针对傅聪精神苦闷消沉写的。结合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等句分析,中心意思是希望儿子能够正确的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进而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2)坚强是贯穿这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此题可提取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中的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作为答案即可。

3)针对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的批注,可以从修辞手法上进行赏析。如在内容上,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在结构上,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相照应。做批注时,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4)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还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故答案为:针对傅聪精神消沉而写的。其目的是劝慰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这句话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

在这封信中,傅雷既像长辈一样开导劝诫儿子,又如朋友一般,把自己放到与儿子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儿子的声音,予以鼓励,并提出建议。

【点评】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把握。掌握名著的内容是答题关键,注意语句的通顺。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傅雷家书》相关内容的鉴赏能力。

句要求自选角度,可以选择修辞的角度,也可以从内容、写法上考虑。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本题考查《傅雷家书》内容的把握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结合全文内容谈出朋友的含义及幸福的原因即可。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答题。

姥爷来了

敬一丹

    ①我姥爷来了。那是让我惶惑的1968年秋天。那一年,在几个月之内,妈妈、爸爸、姐姐先后离开家到干校去了。每走一个人,家里就空一块,我一点点失去安全感。家里只剩下我和两个弟弟。我13岁,大弟10岁,小弟7岁。

    ②那日子怎么过呢?这时,姥爷来了。姥爷是个大高个儿,但背有点弯了;浓眉大眼,但眼角垂下来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和弟弟们写给妈妈爸爸姐姐的信中,总会提到:我们很好,姥爷也很好……

    ③我妈妈的工资一度停发了,家里日子过得紧。姥爷先给我们立了规矩,花钱得报账。

    ④记得那时,姥爷派我和弟弟出去给家里买东西,姥爷估摸着预支些钱,等我们完成任务回来,酱油多少钱,醋多少钱,得说清楚,找回来的零钱,都得交给姥爷。

    ⑤有时,找回一分钱,心想,姥爷不会要了吧?但姥爷还是会问:找的钱呢?姥爷不识字,只认识数字,却会打算盘,记账靠心记、心算,脑子特好使。

    ⑥两年后,妈妈终于回家了,姥爷把攒下的200元钱,交给妈妈。妈妈很意外,日子这么紧,怎么会攒下钱呢?姥爷说,就是怕你们再停发工资,孩子们得吃饭啊!

    ⑦姥爷有时晚上喝一点点白酒,但从来没有什么下酒菜。冬天里的一天,我给他买了一点儿粉肠,让他喝酒时切上几片。可那天回家掀开锅盖,闻到一股香气,原来,姥爷把粉肠和白菜炖在一起,都给我们大家吃了。那天,吃得很香,心里却很难受。

    ⑧有了姥爷,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不论是穷日子,还是愁日子,他都能找出乐儿,他年轻时就是这样,我妈妈曾写道:小时候,爹赶马车风尘仆仆回家,一进院就喊:大丫头,车上草里有花!”原来,他在草甸子割草的时候,遇到野花,就留心割下来,捆在草里带回家,因为,爹有七个孩子,五个是闺女,爹知道,闺女喜欢花。闺女闻声奔来,把草捆打开,野百合!黄花!蓝雀花!闺女一枝枝挑出来,找几个瓶子罐子,装上水,乐乐呵呵把花插起来,贫寒的家里立刻就亮堂起来。爹看着花对女儿说:好看吧?女儿看着花想,爹奔波养家那么累那么苦,还有心思给女儿采花!

    ⑨果然像我妈说的,姥爷把愁日子过得也挺有趣。

    ⑩“冰棍﹣﹣3分钱一根﹣﹣

    ⑪吆喝声刚落,就听小弟在院子里,冲着四楼阳台大喊:姥爷!姥爷!”

    ⑫望下去,小弟正伸出三个手指头,充满期待地看着姥爷。姥爷就随手用夹衣服的小竹夹子夹上3分钱,朝小弟扔下去。小弟的目光紧盯着目标,飞快捡起,奔向冰棍!

    ⑬有的时候,姥爷会逗一下小弟。他用竹夹子夹上小煤核儿,扔下去。小弟不知有诈,跑去,捡起,兴奋,失望。楼上楼下逗着,乐着,然后,姥爷再扔下去3分钱,看小弟欢天喜地心满意足地吃冰棍。这成了爷孙俩的游戏,老少都挺乐呵的。

    ⑭假如没有我姥爷,那些日子会是什么样儿?那一定是愁云笼罩的日子,我和弟弟们的性情可能是忧郁的、胆怯的、缺少安全感的,甚至是扭曲的。幸好有姥爷在,我们度过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摘自《那年 那信》浙江人民出版社)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姥爷这一人物形象。(答出三点即可)

2)请赏析下面语句。

闺女闻声奔来,把草捆打开,野百合!黄花!蓝雀花!

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姥爷是一个聪明、勤俭持家、爱孩子、乐观,有童心的人。

2)表达了女儿看到这些花后的惊喜。

3)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达了我对姥爷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段内容,写母亲工资停发,姥爷立了规矩,花钱得报账。哪怕找回一分钱,姥爷也会问。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两年来,姥爷还攒了200块钱。可以看出姥爷勤俭持家。结合段内容,姥爷喝酒没有下酒菜,某天,给他买了点,但他没有自己吃,而是把粉肠和白菜炖在一起,给我们大家吃了。可以看出姥爷爱孩子。结合⑧⑨段内容,写日子再困难,老爷爷总能把愁日子过得也挺有趣。可以看出姥爷的乐观。结合段内容,姥爷逗小弟玩儿。可以看出姥爷有童心。

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打开等词语分析,采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女儿的期待和心急。结合野百合!黄花!蓝雀花!”分析,采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女儿的惊喜之情。

3)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综合分析,第段为结尾段,结尾段在内容上,一般有点明主旨、深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一般有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等作用。结合假如没有我姥爷,那些日子会是什么样儿?在内容上,点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姥爷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幸好有姥爷在,我们度过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故答案为:姥爷是一个聪明、勤俭持家、爱孩子、乐观,有童心的人;

表达了女儿看到这些花后的惊喜;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达了我对姥爷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明确句子所用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技巧: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18现代文阅读

中国古代报纸都登啥?

    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观众发现邸报很好玩,仿佛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浏览并热议的热搜头条,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新媒体时代,回望中国古代报纸,也能钩沉出不少有趣的掌故。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起源。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种报纸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唐人孙樵写有《读开元杂报》一文,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的朝廷政治新闻,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

    1900年,人们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编号S1156。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但内容相对简略,不会抄录这些奏章文字的全文。

    宋人的诗作里有不少是写读完邸报之后的感想,比如苏东坡《小饮公瑾舟中》中就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的句子。再比如王安石的《读镇南邸报》一首,杨万里读邸报后的感事诗七律一首,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

    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由部分进奏官和书坊主人私自发行,其实是一种非法出版物。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这种报房类似今天的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同顺、同文等。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开始印有报头。这种报纸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所以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而且以订阅为主,读者所付报纸费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京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和宫门钞。其中,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

(节选自《扬子晚报》2019123日)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现藏于敦煌石窟。

B.邸报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唐朝称进奏院状报,宋朝则称小报

C.文章列举苏东坡诗句,是为了说明邸报是北宋文人士大夫接触国家大事的重要途径。

D.明代《京报》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

2)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报纸历史发展、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3)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西汉

唐代

宋代

明代

朝廷新闻

________

________

谕旨、奏折和宫门钞

4)下面是手机人民网的两个界面。与古代邸报相比,谈谈新媒体时代报纸的变化。

【答案】 1D

2)名称变化;阅读对象;传播途径

3)朝廷政治新闻;诏书、法令公报、章奏疏表、工作报告、战报、社会信息

4内容更丰富,除了政治新闻,还有体育、社会、科技等大量信息、内容;呈现方式更多元,有图片、视频、音频等;传播更快捷,在俄罗斯发生的新闻,中国读者能及时看到;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解析】【分析】(1A. “现藏于敦煌石窟错误。与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不符;B. “邸报在……,宋朝则称小报’”错误,南宋时的小报是指民间报纸;C. “说明邸报是北宋文人士大夫接触国家大事的重要途径错误,与原文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不符;故选D

2)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起源”“唐朝中期”“尤其是南宋以后”“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明代中叶以后,介绍中国古代报纸历史发展;这种报纸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介绍了名称变化;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介绍了阅读对象;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介绍了中国古代报纸历史的传播途径。

3)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提示,找到文章中相关答题区,提取作答。第2段,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可提取小题一的答案;第5段,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可提取小题二的答案。

4)本题考查比较分析。仔细观察手机人民网的两个界面,把它和邸报的内容、形式、传播途径、阅读对象的需求等方面作比较即可。比如,内容上的比较,从人民网的两个界面内容的分类可明显看出,新媒体时代报纸内容更丰富,除了政治新闻,还有体育、社会、科技、军事、娱乐、教育、环保等大量信息、内容。

故答案为:⑴ D

名称变化;阅读对象;传播途径;

朝廷政治新闻;诏书、法令公报、章奏疏表、工作报告、战报、社会信息;

⑷①内容更丰富,除了政治新闻,还有体育、社会、科技等大量信息、内容;呈现方式更多元,有图片、视频、音频等;传播更快捷,在俄罗斯发生的新闻,中国读者能及时看到;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点评】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1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

萧红

    木柈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

    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

    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 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注】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柈(bàn):大块木柴。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言行的语句,仿照示例,具体分析车夫的形象特点,完成表格。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________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示例)老头称呼我太太,与说话时话语量很少,且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而是一直等到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谦卑。

3)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谁的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絳《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凡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这篇散文所写的人物都是旧中国最底层的小人物,小明同学在阅读该文时,认为作者笔下的小偷和车夫代表的是人性的恶,因此对小偷和车夫完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而对老头则是肯定赞扬,可谓爱憎分明。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原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A

2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限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精明,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3)示例1:杨降的打动了我。杨降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降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作,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2:萧红的打动了我。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民重的感恩,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并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3:两人的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他们两人的"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4)我认为萧红对老头的确是肯定赞扬,但对小偷和车夫则不是完全否定和批判。文中的老人勤劳、踏实、肯干,工作之后又把不属于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完,更可贵的是,当收到工钱后,竟然记得要把吃面包的钱还给主人,当主人说面包不收钱时,他们感恩似的离去,这种善良、本分、懂得感恩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至于小偷,不劳而获,车夫世故精明,他们自然不值得赞扬,但萧红对他们并没有予以鲜明地批判否定。当发现小偷偷木材时,作者用招呼了一声”“那人跑了一笔带过,哪怕是车夫再三不满,作者也未作任何评论;而当车夫多要多拿时,作者则是好吧,你拉走吧,可见作者从心底也是同情小偷、车夫这样的穷苦人的。她不认可小偷、车夫的行为,但还不至于批判否定。

【解析】【分析】(1A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与本文主旨相符。B项,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现无边的离愁别绪。C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现对黑暗现实的痛心与愤怒。D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强调用静思反省与俭朴节约来修养自己的美德。故选A

2)题干要求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找出表达情感的句子或描写的句子,从中提取相关词语,分析其对表现人物形象或情感的作用即可。如丢了两块木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的好好看着,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

3)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杨绛明白,对于一个人精神上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即使是一个在物质上都很贫穷的车夫,也同样要精神上的尊重和理解。萧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对于老人的感谢,萧红愧得立即心上烧起来,眼泪就要流出来。由此分析他们两人的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答案比较开放,结合文章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4)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如可赞成萧红对老头的褒扬,但不能说作者对小偷和车夫持完全批判的态度。文中的老人善良、本分、懂得感恩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至于小偷,招呼了一声”“那人跑了;还有车夫,当车夫多要多拿时,作者则是好吧,你拉走吧,可见作者从心底也是同情他们的。所以因此对小偷和车夫完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的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⑴ A

⑵“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限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精明,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示例1:杨降的打动了我。杨降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降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作,反思令人敬佩;示例2:萧红的打动了我。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民重的感恩,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并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3:两人的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他们两人的"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我认为萧红对老头的确是肯定赞扬,但对小偷和车夫则不是完全否定和批判。文中的老人勤劳、踏实、肯干,工作之后又把不属于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完,更可贵的是,当收到工钱后,竟然记得要把吃面包的钱还给主人,当主人说面包不收钱时,他们感恩似的离去,这种善良、本分、懂得感恩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至于小偷,不劳而获,车夫世故精明,他们自然不值得赞扬,但萧红对他们并没有予以鲜明地批判否定。当发现小偷偷木材时,作者用招呼了一声”“那人跑了一笔带过,哪怕是车夫再三不满,作者也未作任何评论;而当车夫多要多拿时,作者则是好吧,你拉走吧,可见作者从心底也是同情小偷、车夫这样的穷苦人的。她不认可小偷、车夫的行为,但还不至于批判否定。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理有据,真实可靠。

20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师徒晒圣经

    他四众检看经本,一一晒晾,早见几个打鱼人,来过河边,抬头看见,内有认得的道:老师父可是前年过此河往西天取经的?八戒道:正是,正是,你是那里人?怎么认得我们?渔人道:我们是陈家庄上人。八戒道:陈家庄离此有多远?渔人道:过此冲南有二十里,就是也。八戒道:师父,我们把经搬到陈家庄上晒去。他那里有住坐,又有得吃,就教他家与我们浆浆衣服,却不是好?三藏道:不去罢,在此晒干了,就收拾找路回也。那几个渔人行过南冲,恰遇着陈澄,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儿子的师父回来了。陈澄道:你在那里看见?渔人回指道:都在那石上晒经哩。陈澄随带了几个佃户,走过冲来望见,跑近前跪下道:老爷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到舍下,却在这里盘弄?快请,快请到舍。行者道:等晒干了经,和你去。陈澄又问道:老爷的经典、衣物,如何湿了?三藏道:昔年亏白鼋驮渡河西,今年又蒙他驮渡河东。已将近岸,被他问昔年托问佛祖寿年之事,我本未曾问得,他遂淬在水内,故此湿了。又将前后事细说了一遍。那陈澄拜请甚恳,三藏无已,遂收拾经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师徒们果收拾毕,同陈澄赴庄。

1)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请列出其中的几难(至少四个)。

2)联系前面情节说说所取的经文是如何掉入水中的?

3)文中行者说: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失却袈裟、除妖乌鸡国、真假雷音寺,路阻火焰山、求取芭蕉扇、琵琶洞受苦、智取红孩儿等。

2)正要过通天河时,八大金刚按下仙风,四人坠落下地无法驾风。一老鼋将四人渡至河中将身一幌,把他四人连马并经,落入水中。

3)示例:世间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例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地面对人生。

【解析】【分析】(1)八十一难如,西梁国留婚;琵琶洞受苦;再贬心猿;难辨猕猴;路阻火焰山;求取芭蕉扇;收缚魔王;取宝救僧;小雷音遇难等等,写出其中的四个即可。(2)联系名著情节,师徒四人拿到真经之后到通天河,遇到通天河的那个大乌龟,大乌龟曾经拜托四人问问佛祖,它自己的寿命可不可以增加,但是四人忘记了。在渡河途中大乌龟问起这件事,但是四人完全不记得了,大乌龟大怒,把四人翻下了河,真经都被水浸湿,师徒四人奋力抢救真经,上岸后晾晒经书,八戒粗心弄破了一本经书中的一页,但并无大碍。(3)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如,世间没有完美,不完美才是完美。世界因不完美才会让我们残生发自内心的感叹,完美的东西不会存在,完美的世界根本无法想象。因为正是这种不完美,所以世间万物才各有不同,所以才会千差万别,所以才会缤纷多彩。不能光看自己的缺点,多看看自己身上的优点,自信面对人生。

故答案为:失却袈裟、除妖乌鸡国、真假雷音寺,路阻火焰山、求取芭蕉扇、琵琶洞受苦、智取红孩儿等;

正要过通天河时,八大金刚按下仙风,四人坠落下地无法驾风。一老鼋将四人渡至河中将身一幌,把他四人连马并经,落入水;

示例:世间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例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地面对人生。

【点评】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