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2-01 01:48:35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
  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
  没人能预计他在下一分钟里能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得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
  这里是要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因能力有限而导致一事无成。
  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着作。
  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着作;这些着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着,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
  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
  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中,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
  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能不让他在日记中写上几行。
  我翻着他的日记,一会儿看看一九六0年的,一会儿看看一九七0年的,瞅一下一九四0年,看一眼一九四一年,——哪一年都是一模一样,千篇一律。
  天哪,实在谈不上是什么日记。
  哪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还注了些莫名其妙的数字。
  我看看战前的日记,也如出一辙。
  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一般构成日记中心内容的那些东西一概不见。
  我发现,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
  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柳比歇夫开始的时候同旁人差不多,跟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着建树功勋,成为拉赫美托夫,成为超人。
  一步步,他才逐渐回复天性,冒出人的弱点,他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攀登越来越陡峭的高峰——追求人性,追求那最最朴实的人性。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象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这样,对人、对那门科学都要好一些。
  柳比歇夫的长处首先在于他懂得这些道理要比其他人早得多。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创除。
  我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
  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
  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
  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那么多。
  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十一小时三十分。
  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最后形成了我现在使用的方法……
  如果想要工作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那么就去干你心向神往的工作。
  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
  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相关推荐